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战争在疯狂的加速
    第155章 战争在疯狂的加速
    仰光的靶场位于城郊,距离城区足有六十里远的一大片区域,各种火炮,三角翼,滑翔机,乃至数十家一战时代的老式战斗机。
    实际上就是个大号军中训练场么,场地的规模也是一扩再扩,除了陇耀从云南带出来的滇军之外,仰光本地的军事训练也都在此。
    槟城建城时的军训制度仍然保留着,仰光这地方虽然是印度人和缅族人占主体,但印度人和缅族人却是不用军训,也不允许持枪的,
    而华人则是强制军训,至少要入籍的话必须军训,而且平时允许持枪。
    另外缅甸这地方的兵工厂,尤其是火炮工厂,一直以来也都是在这里试炮。
    甚至这个靶场,还是半开放式的,只要稍微上一点极少的钱,仰光的居民就可以来这里练习射击,靶场供应的子弹都是打折的,甚至于射击成绩好的话还可以玩炮。
    自从两个月前,槟城的硝酸铵工厂成功试生产之后,南洋这边就再也没心疼过子弹,
    槟城和仰光都设立了子弹厂和炮弹厂,靶场射击浪费的子弹壳是可以回收的,填充火药就行了,成本并不高,给国内的援助也并不在少数。
    只可惜运力有限,还不太可能支持国内的将士们将子弹浪费在训练场上。
    陶,陇二人来到靶场的时候,就看到郑毅穿着一身戎装,拿着一挺重机枪在突突突突突的玩,一旁的仰光市长胡文虎还殷勤地给他拿着水。
    直打得满地子弹壳乱飞,机枪的枪管都冒烟了才停下。
    啪啪,啪啪,啪啪,陶钧和陇耀见状连忙带头鼓掌,其他人自然也纷纷拍手叫好。
    郑毅也是打得爽了,这才接过了黎莉莉递过来的手帕在额头上擦了擦汗,笑着道:“你们就别捧着我了,我自己是什么枪法,我还能不知道么,来,过来坐。”
    说着,郑毅在户外找了个空椅子随便就坐了,让胡文虎和陇陶二人也坐下,亲自掏出雪茄给他们分了,让黎莉莉去弄几杯咖啡来喝。
    郑毅来了么,整个靶场,至少是射击这边的区域就一定是封闭的了,这种公益性和军营性质的靶场也是没有买咖啡的服务的,但是郑毅既然要喝,自然也就必须要有。
    随从一大堆,就这么一张小桌,一共就四个坐,郑毅,胡文虎,陇耀,陶钧,四个人坐着,其他人都只能站着,而且还不能站得太近,不能听清他们到底是在说啥。
    也不能站得太远,要保护郑毅他们的安全,同时人家有啥需要的时候还得做好服务。
    坐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便有人拿来了大的遮阳伞为他们支了起来,还有烟灰缸被拿过来放在了桌上。
    郑毅身上穿着的军装,既不是国军的军装也不是英军的军装,衣服本身倒是合身,但上面的迷彩却看起来军装的。
    关键是大家都知道郑毅是什么人,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穿军装本身就有一股子不伦不类的感觉,
    他的这个身份又着实是和军事上的事没有任何关系,突然穿上这么一身,还打重机枪。
    都是老油条了,自然都从这郑毅的一系列举动上嗅出了许多非同寻常的味道。
    却是先看似闲聊地问道:“最近滇缅铁路的修建顺利么?进度怎么样了?”
    陇耀:“进展得非常顺利,尤其是近半年以来,修建的速度加快了三倍不止,如果能继续维持这样的速度的话,今年年底之前,应该很有可能就通车。”
    “嗯?这么快?”郑毅十分诧异。
    “是怎么回事?”
    “是……和第八军,有了合作。”
    “八,八,八军?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是这样,八军在河北,和山东等地不是都建立了敌后根据地么,一方面,他们也大量的帮忙销售咱的南洋布,另一边,则是不停的在扒着两省的铁轨,听说啊,连东北的铁轨,他们也敢偷。”
    “哦~”
    郑毅闻言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禁小声地嘟囔道:“居然这么早就有了,小鬼子……这下真成了兔子尾巴了。”
    “什么?”
    “没什么,你继续说。”
    陇耀道:“合作抗战么,以前大家是敌人,现在大家都是战友了,你还真别说,这八军正面打仗可能差点,但是发动群众,搞敌后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儿,那还真是厉害。”
    “三个月,就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扒下了八百多里的铁路,电线杆也偷了一万多吨,日军在前面修,八军就在后边扒,这些东西,经陕西进川,从四川运到云南。”
    “我们直接收铁轨,连铆钉都是现成的,电线杆子虽然不可能运得过来,但那上面的电线,电话线,都是好的,能用的。
    日军就算是加强巡逻,可铁路沿线那么长,他们又哪能防得住呢?
    军国主义的日本军队,其实作战组织性是非常差的,众所周知,评价轻步兵精锐与否的标准就是火力下放,和作战单位是否能够随时小型化。
    建国初期的我军和现代社会的珍珠党都是可以以班排级为单位独立执行任务的,这就叫做精锐,有人类历史以来好像也只有这两支轻步兵做得到。
    而日本,一个个的嘴上喊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但别说班排一级,连级别的独立作战都少之又少,班排级的军队出去别说巡逻了,碰到八军都躲着走。
    武士道精神这种事,吹吹牛逼得了,有几个真信的呀,从小被陆军学校洗脑洗出来的那种人毕竟是少数,都是中高级军官。
    巡逻的人如果安排的少了,那些日军根本就不敢巡逻,找个地方睡觉打牌,去汉奸家里作威作福多舒服啊?一个月才赚几个军饷,玩儿什么命啊。
    安排得如果多了,那一大坨子躲开不就行了?
    至于伪军么,呵呵,别说巡逻了,他们有时候还会跟着一块偷。
    鬼子在铁路上如果布置了重兵,八军就去摧毁公路,或是埋地雷,阻碍交通线。
    咱么再拿军需物资,武器,子弹来跟他们换,如此一来,仰光的钢铁厂所生产的铁轨,就可以优先供应缅甸段,而云南段的铁轨,则是可以优先使用缴获。”
    郑毅:“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这速度……是真快呀。”
    却是不由得苦笑着捏了捏自己的眉心。
    加速了啊,什么都加速了。
    历史上,我军大规模扒日本人铁路差不多已经是39年的事儿了,而现在才38年年初,按照陇耀的这个说法,他们扒铁路的效率,差不多已经都超过百团大战的时期了。
    这效率可真高啊。
    当然了,历史上,八军是没有外援的,扒来的铁路都运到了后方的军工厂,把铁轨融了加工成了各种土制军火,这回有了郑毅的援助,那效率比历史上高多了,积极性也更是高得多。
    龙将军本身和我军也是有着很深的交情的,双方早就有过多次合作,龙将军也乐意多给八军一些军火,重庆方面,目前为止也总不好跳出来反对这事儿,甚至还得帮忙运输。
    而且另一方面,由于郑毅此前给了100万美金的缘故,八军的实力得到了更多的保留,发展也确实是比历史上更加的快速。
    大局来说,这当然也是一件好事,日本人现在的日子恐怕是已经很不好过了。
    别小瞧这些扒铁路的,其实他们对抗战战局的影响一点也不比正面战场来得小。毕竟正面战场上确实是打不赢么。
    没有铁路,日军基本就断绝了能直接攻打陕西的可能性,光是靠骚扰后勤就能逼得他们没法出兵,而且煤、铁两样资源就没法大规模的开采,工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更甚至于,运输线路的毁坏,让日军的前线将士都无法保障辎重,甚至是口粮的安全。
    当日军的口粮都无法保障的时候,伪军自然就更无法保障,当伪军的粮食安全无法保障,伪军自然就成了友军。
    却见郑毅招了招手,示意杨少民过来,让黎莉莉为其加了一把椅子坐下,却是开门见山地问道:“帮我问问,最近半年,从华北逃难进根据地的难民,大概是有多少”。
    “好的,郑先生。”
    答应了一声,杨少民竟是直接当着郑毅的面,让人拿来电台,直接将电台放在桌子上当场就询问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电报传回来,道:“有结果了,最近三个月,从华北地区转移到根据地的百姓……超过了一百万。”
    “嗯。”
    郑毅点头,心里却是也已经有数了。
    来之前他就听丰田利三郎跟他汇报过,纺织战争虽然只是刚刚开始没多久,但却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果,
    日本布在南洋自不必说,在中国国内的销路这段时间以来也几乎是直线下跌,惨不忍睹。
    本来,37年-40年这段时间,应该是日本纺织业在沦陷区大肆攻城略地,榨取中国市场最后的一点利润,这笔利润,对军事占领来说也称得上是不无小补。
    而如今,南洋和中国到处都充斥着南洋布,日本本土的纺织厂因为大量的纺织机被偷,纺织机零件被偷,偏偏又没了丰田纺织,这一纺织业的支柱企业,连纺织机的维修配件的生产效率也极其的低下。
    自然就导致日本纺织业现在面临市场萎缩,生产成本又上升的窘境之地。
    南洋布当然不可能浪费珍贵的滇越铁路运力进入中国,但布匹这种东西,不用浪费铁路运力,靠走私就能入关,甚至干走私的还是他们日本的商人和军官,根本都用不着郑毅操心。
    简言之就是经营华北让他们赔得更惨。
    种种迹象表明,华北,山东方面,日军似乎是提前进入到了40年,甚至是接近41年时的一个状态。
    华东方面的情况不清楚,应该会比之好上不少,毕竟有水路运输撑着,但是国军在正面战场更硬,消耗必然更大,而且水路交通便利,南洋布也一定更好卖。
    战局上都未必顺利,经济上就更不必说了,铤而走险攻击英国货船就是明证。
    郑毅想了想,却是对黎莉莉道:“一会儿,可以联系一下你父亲,我打算再给他们投资点钱,现金,有美元,还有日元。”
    “另外陇老哥,给八军的支持力度可以再加大一点,冯将军,傅将军,乃至阎将军那边,我可以跟他们说,让他们也配合你们。”
    “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可以加强一下,不求正面的战斗力,加强对难民的安置能力。”
    “各位,我一再强调过,对日本的作战,并不只是正面,战场上的作战,经济作战却是更加重要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终将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方式。”
    “日军在华北本身就是倒行逆施的,大量活不下去的百姓,哪怕是为了生存,也一定会大规模迁入根据地,这些钱给你们有两个用途。”
    “其一,是为了更好的尽可能多得安置难民。人口就是生产力,有了人口,你们可以去开荒,
    而日军没了人口,又被阻断交通线,连基本的经济生产都无法维持,本来他们就有那改麦为的一步臭棋。”
    “其二,是用这些钱去收买伪军,地主,汉奸商人,日军的日子都尚且如此,伪军和汉奸一定更难,可以跟伪军购买情报,跟地主和汉奸商人购买粮食。”
    “华北,乃至整个北方,未来都一定会缺粮,想办法弄粮食,钱只要不到日军的手里,到伪军,到汉奸的手里都不要紧,甚至有些时候,就算是到了日军,日本商人的手里也不要紧。”
    “华北日军本来人数就不多,下乡征粮,全靠伪军和汉奸地主,日本经济现在这般的差,他们征粮能拿得出钱来么?我看是很难的,就算是拿出来,也一定会是低于市场价的。”
    “他们是征,而我们是买,不需要高于市场价,只要比日军的征粮价更高就足够了,这粮食自然也就落到我们手上了。”
    “日军没了粮食,就只能从国内和伪满运粮,日本本土本身也不是产粮大国,外汇去买粮,呵呵,他们的外汇恐怕也已经没剩多少了。
    他们要是进根据地去抢粮,能守则守,守不了的,通过收买伪军的假情报你们就跑,实在不行的,放火烧了,也别留给他们。”
    总而言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日本缺粮而你们有粮,我敢担保,不出半年,一定有聪明的日本商人来找你们买粮,而且日本人也拿不出买粮的钱。
    “你们就用粮食,换他们的军火,换歪把子,换子弹换弹药。民以食为天,这个生意,日本人是一定会做的。”
    “总之,这个钱要给,给汉奸,给伪军,给奸商,乃至可以给日本军队中的蛀虫,你信我,买粮食的钱,哪怕就是都给日本人,这个钱最终能有一成落入军部的手里那都算是他们的长官为官清廉了。”
    “反之,等你们把这些粮食再卖回给日本的商人的时候,我保证这里面一成的私人钱财都不会有,用的所有物资一定都是公家的。”
    “一个强大的敌人,想办法从他的内部击败他,要比正面击败他要容易得多,尤其是军国主义这种,不拿敌国的百姓当人,也不拿自己的百姓当人的统治。”
    “再辉煌的胜利,如果胜利的果实落不到个体的头上,这所谓的胜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能倒。”
    众人闻言,无不是连连点头,只觉得郑先生当真不愧是郑先生,高屋建瓴啊。
    几句话就说得他们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了一般,甚至有一种,感觉日本鬼子也就这大点能耐了的感觉。
    当然,郑毅对此也是不无忧虑,因为这进展得真的是太快了,郑毅怎么看都有一种40年日本,甚至41年日本的感觉。
    如果郑毅舍得大价钱,推一把这个事儿,说不定明年,内地局势能直接进化到43年的那个阶段。
    要知道,43年的日军,尤其是华北,山东日军,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因为营养不良而饿死人了。
    甚至饿死的比被打死得都多。
    一个极其反现代人常识的史实是,在43年以后的华北区域,伙食标准上,八军是好于国军,国军好于伪军,而伪军好于皇军的。
    这不是就快要穷途末路了么?
    这不就说明……距离日本的困兽犹斗,歇斯底里也越来越近了么?
    历史上,日本人是41年年底才打过来的,说白了,这不是什么恶向胆边生的没头脑,而是不打的话真挺不住了,如果日本不是打下了东南亚,可能他都挺不到45年。
    但是这个时空,那可真不一定了。
    郑毅感觉他们真的是随时都可能来。
    哪怕说明年日本人就来他都一点不奇怪。
    “陇将军,滇缅铁路的修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修得能再快一些,老胡,这件事你要更上心一些,光指着咱们华人肯定是不行,缅族人,克伦族人,该用的还是得用,你来想想办法,激励一下。”
    “陶先生,日本攻击英国商船,包围港岛之事,英国方面表示非常愤怒,今天我来,就是为了要跟你们说这个事儿,
    南洋这地方,要建军了,名义上军队是英国的,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咱自己明白就行。”
    “老实说英国佬的这个做法,挺让我感到诧异的,也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现在也不知道,但是,千钧的重担,就要压在你们的身上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