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6章 最后的一段路,从猪仔到巨枭
    第156章 最后的一段路,从猪仔到巨枭
    二战前,英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三支,即印度驻军、马来亚驻军,和缅甸驻军。
    印度驻军队且不谈,和郑毅基本没啥关系。
    缅甸驻军本身的规模就不大,郑毅包下了仰光之后,英军很识趣的都已经撤得差不多了,留下了一部分阿三维持城市秩序也就是了。
    而马来亚驻军,海军不算,日不落帝国的海军依然是称得上精锐的,但陆军就差得远了,一共是九万人,包括三个师和四个旅,空军则一共只有200架左右的飞机,还缺乏保养。
    要知道这九万人可不是九万个白皮的英国人,而是和印度驻军差不多,由英国人担任高级军官,马来人担任中低级军官的,还混了大量的印度人,没有华人的。
    英国人对马来亚,以及南洋地区的华人自始至终都是高度警惕的,是绝对不让其掌握权力,尤其是军权的,已经占据了马来亚五成以上人口的华人在英军之中的占比却始终是聊胜于无。
    然而此时的时空,却是有了郑毅。
    加入英军,在英军中担任职务的这个事儿,并不是他主动提的,反而是英军主动提出来的,挂职还是远东军司令部,参谋长的这么一个职位。
    他甚至有权参与到英军在亚洲所有军事行动的一个决策,当然,平时他肯定是不会去司令部上班的就是了。
    郑毅也意识到,自己这蝴蝶翅膀扇的,好像是扇的真有点大了。
    二战,至少是亚洲战场已经必然要面目全非了。
    却听郑毅道:“昨天,我刚刚跟波纳尔将军开了一次会,老陶,波纳尔将军的意思是以后由你,负责为霹雳州的扎官。”
    “霹雳州?”
    陶钧一愣,第一反应就是问:“那玻璃州呢?”
    郑毅:“主力转移,民屯训练事宜,交给赖团长。”
    闻言,所有人都本能的微微皱起了眉。
    “那霹雳州,原本的英国兵团怎么办。”
    郑毅:“整改,规训,重组,重组后都归你管。”
    霹雳州原本是有正儿八经的英国陆军驻军的,1872年的时候这里出现过华人私会党的超大规模械斗,
    随后不久又有了当地马来人的反殖民大起义,直接将本地苏丹的权威打了一个对折。
    英国在当地马来人起义和华人火并闹事儿之后,大量的迁移更好管理的印度人去霹雳州生活,
    同时霹雳州的扎官制也最是特殊,并不通过马来人苏丹间接统治,而是以相对直接的方式在这里驻军。
    都是正儿八经的英国高级军官并直接的使用印度士兵。
    这也是之前在郑毅的挑拨下,当地的印度人能直接跟马来人开干,并挡下所有马来人苏丹合力进攻的一个原因。
    虽然,这些驻军在一战之后腐败得本身比较快,装备也很久没有更新了,大多用的也确实都是一战装备,甚至连一战装备都没有。
    可这到底都是英军啊。
    这和陶钧此前所设想的,自己另组军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郑先生,英国人的意思……莫非,是打算将霹雳、吉打、玻璃三州也都包给您么?亦或者,他们,不想要马来亚了?”
    这事儿若是郑毅主动提出来,争取来的,那也就罢了,可既然是英国方面主动提及,这怎么看,都有点默认这三个州不想要了,甚至是打算将整个马来半岛半卖半送的让给郑毅的意思。
    当然了,新加坡肯定不包括其中。
    郑毅说起这个的时候脸上也没什么喜色,道:
    “波纳尔将军倒是应该有这个意思,但我暂时没有答应,咱们毕竟都是华人,管几个服务业,工商业为主的大城市还行,
    要是直接管理整个州,这实在却是有点自讨苦吃了,关键是也不值钱。”
    却见郑毅道:“日本进攻英国商船之事,英国方面其实也是恼羞成怒的,只是一战之后,英国国内奉行绥靖政策,英国人不愿,甚至可能也不敢直接和日本人发生直接冲突。”
    “说实在的,他们也没钱了,南洋这地方的殖民局都已经很多年没赚过钱了,英国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武装马来亚,
    所以打算把这活儿包给我,不仅是允许我们搞自己的军队,以后,马来亚驻军怎么运作我们也能说得上话,华人不许参军的限制也都给取消了。”
    说着,郑毅的脸上却是没什么兴奋,高兴的神色,反而却是颇有几分沮丧之色呢。
    很明显的,英国在开始甩包袱了。
    眼下的情况,就是英国有些破罐子破摔,从军权入手,想要将远东这些殖民地,地盘,利益逐渐放手,交接给郑毅了。
    现代人有个很大的错觉就是觉得英国人一定是因为二战后实力大损,是在美苏的逼迫,和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解放浪潮才被迫放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
    但根本不是,英国其实早就想把殖民地都给甩掉了,只是没有好的理由,也舍不得面子和大英帝国的荣耀,
    两党之间虽然各有分歧,但其实只要能保障英国那些跨国公司的利益不会被损害,面子上也过得去,其实真的是无所谓的。
    之所以很多时候表现得特别纠结,是因为历史上各个国家在民族独立的时候,大多都带着一点打土豪分田地的味儿,
    比如印尼,独立之后第一时间就宣布英资和荷资的所有油田一律收归国有,把壳牌石油都给坑吐血了。
    这也是历史上马来西亚独立那么费劲的原因,因为马来西亚的独立运动一直都是马x推进的,他们都把独立之后英国人和英国企业统统不得好死给写在脸上了。
    而郑毅,如今对英国人来说已经是极其合适的一个托管对象了。
    其一,是郑毅有点石成金之能,诺大的一个马来亚此前都连着赔了多少年的钱了,一点财政收入都没有,
    郑毅却是包哪哪发财,把槟城,仰光,这两个原本都是纯海港的海港城市,都给变成工业城市了。
    虽说郑毅搞了外汇宽松,免税等政策,导致这些企业也没交多少税,财政收入更是丝毫没进殖民局的腰包。
    但发展工业本身就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郑毅本来就是跟英国企业合作得最多,实际上他对英国社会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况且他自己赚得都是小头,以壳牌为代表的英资跨国企业才是大头。
    再说殖民局的公账上虽然没收到什么税收,但至少马来殖民局的上上下下哪个没被他给喂饱。
    其二,是郑毅本身就已经成了气候了,他们就是不甩给郑毅,其实也并不影响郑毅在马来半岛,乃至整个南洋地区挥洒自己的影响力。
    你不搞给他,也不耽误他养兵,囤枪啊。
    以前他们英国人提防华人,是害怕华人翻身做主,动摇他们殖民局的统治。
    现在。
    这不已经都动摇得差不多了么,那还有啥好防的。
    再防下去,跟郑毅防出摩擦出来,那对谁都不好,莫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大家也能保持一个良好关系。
    其三,那就是因为殖民局和英国政府都真的穷了。
    一战之后英国的国力大损,面对日本明晃晃的挑衅,英国已经无力凭自己来维护旧秩序了。
    帝国的那点财政和资源,肯定是要优先投入中东的,正好这郑毅有钱,又有名望,华人群体在南洋的实力也是有的。
    那就你行你上呗。
    大家军事分包么,英国至少在二战之前始终都保持着极强的实用主义的做事风格的。
    他们也不怕郑毅制不住,毕竟郑毅是没有海军和海上力量的,从此以后郑毅管陆上,他们英国人管海上,互相都有个制衡,谁也别把谁踢开,大家都有掀桌子的能力,这样的合作最长久了。
    总得来说,在英国人看来,将军事,甚至政治逐步都分包给郑毅,是一件既省钱,又省事儿,不会损害英国的跨国公司,反而国内那些跨国公司都极其乐意与他合作。
    还能砍掉殖民局的大部分职能和公务员,还能给国家节省很大一盔财政预算。
    完美。
    唯一让英国人有些没有想到的是,郑毅他对包下整个马来亚的事显得兴致缺缺,只答应了部分的军事承包。
    包军事不包政治和治理,哪有这样的啊。
    可郑毅其实也真不想接这个包袱,甚至军事承包的这个事儿,虽然理智告诉他这是好事儿,既有利于提升南洋这地方整体的华人地位,也有利于战后瓜分东南亚。可感情上,他接受了之后却是也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开心,反而觉得压力一下子变得特别大,
    所谓权责对等,尤其是在二战的这么个节骨眼上,巨大的压力压得他这几天连觉都睡不好。
    他原本是真的只想要守住槟城,坐等二战结束吃现成的而已,也没做过什么战争计划啊。
    顶多就是多加了一个仰光,想的是能守就尽量守,守不住就算了。
    现在让他搞整个马来亚的军事建设,那他建设完了之后呢?一下子,他本人的战略目标都不清晰了。
    总不能还是打都不打就退守槟城吧。
    槟城和仰光肯定是要守的,槟城一失,万事皆空,他也可以准备饮弹自尽了。
    然后呢?
    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要不要救援槟城以外的其他华人?
    况且华人也就罢了,马来人,印度人,他要不要管?
    这些人组成的军队他也没信心使啊。
    突然就陷入到了一种,退守槟岛吧,不甘心,不想摆烂,而且槟岛也挤不下。
    可是打吧,他又明知道自己打不过。
    突然就进退失据了。
    一想到他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做不好,都不知道关乎多少人的生死,他就失眠。
    二战啊!
    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啊,这对领袖,领导的考验实在也太严峻了一点。
    这几天他非但没觉得有什么兴奋感,反而连烟都多抽了不少。
    压力太大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希望能有一个值得追随和信任的领袖领导着自己办事,他觉得他的特质就挺适合做个参谋,做个二把手的。
    可惜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全世界,至少东南亚是不可能找得出来一个人比他这个穿越者还有战略眼光的,八年了,他穿越过来八年了,很多事都是硬着头皮去做的。
    第一次开工厂,第一次管理团队,第一次去雪华堂和张郁才那种人谈判,第一次被人拿枪指着头,第一次搞军火,第一次杀人,第一次管理一座城,第一次和世界级的人物谈判,第一次开炮,第一次政治演讲,第一次中枪。
    哪一件事不是硬着头皮去做的。
    穿越过来短短八年的时间,感觉他做得事比上辈子五十几年都还要多。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央企科学家,老油条,硬是被环境给逼得成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他也不知道这算什么。
    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的背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看着他,也撑着他了,头皮再硬,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可言。
    鲜,掌声,荣耀,成就是他。
    压力,困苦,苦闷,彷徨,也不得不受。
    时至今日,这场随时都可能会爆发的二战他到底还剩下多少先知优势,他自己也不知道。
    只知道,这场已经属于他的二战,他必须,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经历这场属于他的最后成长。
    完成他,从一个猪仔到枭雄的蜕变。
    “呼~”
    长长地吐了口雪茄,郑毅定了定神,面上古井无波,平淡地道:
    “我既然接下了这个差事,就是为了打日本的,日本人一定会进攻东南亚,整个马来半岛,我们需要面对至少三个,大概率五个,甚至可能更多的,日本精锐师团。”
    “我不懂军事,你们才是军事方面的专家,如果我要在马来半岛至少抵御五个日本精锐的陆军师团,并有海军配合的话,我需要怎么做?如果无论如何也抵抗不了,我又能做些什么?”
    历史上日本是出动了三个精锐师团来发动马来亚战役的,但这可不代表他们只有三个师团。
    日本军部一开始就是要给山下奉文五个师团的,是山下奉文自己装逼,说三个师团足矣,所以才只用了三个师团的。
    事实证明三个师团也确实是足矣。
    如果自己接手马来亚的防务,日本人五个师团是一定拿得出来的。
    “五个精锐师团?先生,日本人真的会……进攻马来亚么?”
    郑毅点头:“很有可能,随时,都有可能,老实说我也不敢想,会是在何时了。”
    陇耀皱眉:“新加坡号称是亚洲的直布罗陀,海上防线,固若金汤,凭日军的实力,就算他真的有强攻新加坡的勇气,恐怕也未必有这个实力吧。”
    郑毅:“这世上,哪有金汤一样的要塞呀,英军太傲慢了,而且新加坡要塞主要是防备海上的,若是他们从陆上来呢?我说个路线你们看看。”
    “日本真打的时候,这边,先去侵占法属东印度,从法属东印度出兵,攻入暹罗,再从暹罗借道,从暹罗攻入马来半岛,攻占整个马来亚,最后从柔佛,陆路进攻新加坡,整个新加坡要塞毫无任何用处。”
    “如果日本会走这条进攻路线,而且速度极其的快,半个月之内席卷整个马来半岛,我们要怎样抵抗?”
    陶钧:“这不可能吧,别说是半个月了,英国海军和美国海军总不可能任由日本陆军在马来半岛直捣黄龙,如入无人之境吧,这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郑毅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时代的亚洲人大多对英美,欧洲白种人确实是都有点滤镜的,只得道:
    “战略上的事情你们不要管也不用质疑我,防患于未然吧,我说,日本人是很有可能会这样做,也能做得到的,我需要你们帮我研究的,是如果日本的精锐师团真的从暹罗杀过来,我们要怎么做。”
    “亦或者说是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做,如果最多还有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能做什么,让日本人来的时候,我们能有一战之力。”
    “岛上的马来人,印度人,以及英军,如果完全交给我们来指挥的话,这一仗,我们要怎么打,又要怎样去训练他们。”
    陇耀和陶钧二人,见郑毅说得如此认真,倒是也不敢怠慢,纷纷思索了起来。
    只是越想,这俩人就越是有点绝望。
    “真要是发生这样的事,岂不是说尽,英美荷法全都指望不上,就剩下我们来勉力维持局面了么?这也太……极端了吧,如果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三到五个师团啊,就算每个师团只有两万多人,这也是十万大军了,如果是精锐师团的话,飞机坦克恐怕也是应有尽有,平原地带,正面对垒……”
    “打不过,不可能打得过的,先生,您的这个假设太极端了,英国人现在既然已经放了军权给我们,如果我们能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建军,或许倒是也拉得出来一支十万人的兵团,这还只是装备,武器等硬条件上,马来人和印度人能不能靠得住,这……”
    槟城现在一共只有五百万左右的人口,郑毅多年来虽然一直在推行全民持枪,但其实也就二三十万把,这还都是轻武器,重武器根本没来得及搞。
    大家打打巷战顶天了,真拉出来去跟日本人野战,专门去练兵的话,撑破大天也就拿得出来五万人,一两个师团顶天了,还缺乏重火力,训练更不用说了。
    郑毅:“我再跟你们重复一遍,这个假设一点也不极端,你们太高看英美荷法了,他们的傲慢,使他们在亚洲这边根本就没多少力量,你们就当这是考题吧,我是说如果。”
    陶钧:“如果当真如此的话,硬打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时仿效古之陆逊,行联营之策,不求守住,但求拖延,依地形之便,层层阻击日军,拖其辎重补给,浪费时间,也让英美等国能有更多的时间反应。”
    郑毅一愣:“陆逊?连赢?层层阻击拖时间?在哪,马来亚哪有这种日本人必须得打,不得不打的地方。”
    陶钧:“有的,就在玻璃州以北,有一宾唐山脉,是要陆上进攻马来半岛的必经之路,我听人说,这山脉长250公里,南段狭窄,通行宽度最窄只有15公里,如果真的不得不打的话,这里,也许能挡得住。”
    “宾……唐山脉?那他妈是暹罗啊。”
    “这……确实是在暹罗,可整个马来半岛,能够阻击日军不使其进入的地形,应该就只有这里了。”、
    “也就是说,我他妈为了防备日本人,我还得跟暹罗先打一仗,把这宾唐山脉给抢来?”
    “这……郑先生,这应该,只是一考题吧。”
    却是胡文虎在一旁有点忍不住了,主动地问道:“只为了一个,日本人有可能攻打的,可能性,就去抢占暹罗的土地,这……说不过去吧,要不,等暹罗抵抗日军的时候我们再去给他们支援?”
    郑毅打断道:“暹罗是亲日的,他们会抵抗日军么?”
    “啊这……”
    郑毅:“我想想,先让我想想,战术上先放一放,不管怎么说,先建军,建军……我得想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