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2章 宏聚变
    第522章 宏聚变
    嗡嗡嗡~
    蓝色的流光在晨光号航母船头的四个金属雷球炮导轨上流转,核动力所提供的强大能量,仿佛无止境似的灌入其中。
    储存在弹仓中的宏电子开始一枚接着一枚的进入轨道,然后在磁力作用下加速前进,在大功率高能电流的刺激下,迅速切换成等离子态,变成一团几乎一人多高的球状闪电,好似离弦之箭一般激射而出。
    远处,10多架华夏最新式的第6代战机于空中盘旋,发射出一枚枚经过改装的巡航导弹,先一步击中了正飞速逼近而来的龙卷飓风,炸出一团团火光和电芒。
    这些爆炸的方位以一种特殊的规律出现在龙卷飓风的四面八方、上下左右,似乎是产生了某种奇特的连锁反应,导致这粗壮的飓风都晃动了几下。
    也就在此时,从晨光号航母上发射的四枚球状闪电,也在航母和飓风中间的位置碰撞在一起。
    刹那间,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下来。
    四颗自然界中最为神奇的球状闪电,它们的碰撞并未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动静。
    没有爆炸,没有巨响,仿佛是四个肥皂泡粘在了一起,又像是四个被无形丝线缠住的弹力球反复拉扯。
    它们旋转、滚动,有时相互交融,有时又会分割开来。
    在这个过程中,其内部所携带的大量电能也以电火的形式开始向外迸射飞溅。
    也就在此时数架战机所发射的巡航导弹也围绕着这四颗交融的球状闪电开始次第爆炸。
    上、下、前、后、左、右、左上、左下、右上……
    爆炸的火光将这四颗球状闪电包围,仿佛一个巨大的火炉将其包裹纳入。
    高温、高压成为了它们进一步融合的催化剂,似乎是感受到其中变化所带来的强大能量,就连那遮天蔽日的飓风仿佛都放慢了前进的脚步。
    “就是这样!”
    陈昂透过已经碎裂的舷窗,视线仿佛穿透了厚重的龙卷水幕,看到了不远处所发生的一切。
    “你是魔鬼!”
    白人探员举着手枪,看着被子弹贯脑而过却依旧完好无损的陈昂,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精神都有些不正常了。
    他再一次扣动了扳机,枪声响彻整个战舰指挥室,又是数发子弹激射而出,击中了陈昂的脑袋和后背。
    但其身躯仿佛幻影一般,任凭那些子弹射入,也不见丝毫飞溅的鲜血,只有微不可查的淡蓝色光芒在其中弹处闪烁着,像是信号不好的显示器。
    “还不够!还差一点!”
    陈昂喃喃自语着,注意力完全放在了那正在相互交融的球状闪电上,对于身后白人探员的疯狂熟视无睹。
    他继续控制着这艘军舰向前行驶,同时操纵着舰载雷达四处扫描,激活更多隐匿于大气中的宏电子空泡,以强化整个飓风的风力。
    “你难道连自己的命都不在意了吗?这种情况下,我们这艘船也没幸存的可能!”
    白人探员绝望地大喊着,然而这些话语依旧起不到丝毫作用。
    巨大的龙卷飓风继续向前推进着,即便是那正在融合的四颗球状闪电,在它面前也只是挡车的螳螂。
    “发射!”
    丁仪再次按下了按钮,又是四颗球状闪电激射而出,钻进那爆炸所形成的火球中,和前面的4颗球状闪电碰在了一起。
    “发射!”
    接着还是四颗球状闪电,只不过这次他们飞行的角度出现了一定的偏转,并未击中前面的八颗球状闪电,而是擦肩而过,又被聚合起来的巨大球状闪电所捕获,环绕在其周围。
    接下来战机发射了数十枚巡航导弹,不停为那聚变中的球状闪电提供高温高压,同时晨光号接连发射了十多枚球状闪电,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射入球状闪电聚合物的外环。
    “妈妈,那是原子吗?”
    放映厅里,有清脆地童声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看电影的观众们这时才恍然大悟,难怪他们看着这“宏聚变”的过程如此熟悉,原来这就是一个大号的原子啊。
    那中心八个紧密贴在一起的球状闪电就是原子核,四周环绕飞行的十几个球状闪电就是核外电子。
    至于那些火焰和闪电,就是原子电离显现。
    只不过过往的原子,都处于微观结构中,非得有超高倍速的电子显微镜才能将其看见。
    而如今,这些宏电子却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足以用肉眼就看见的“宏原子”。
    宏聚变,宏聚变,原来这还真是“聚变”啊!
    当整个结构趋向于完整时,这“宏原子”无需外界的球状闪电进行补充,就开始自发地运转起来。
    只不过这也就是稳定的运转,还远远达不到“聚变”的程度。
    按照微观核物理的理论来说,核聚变的根本条件就是要有两个较轻的核结合,从而才能发生核融合现象,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于是眼看着当先一个“宏原子”的结构稳定下来,丁仪等人很快就又开始构建下一个“宏原子”。
    这一切说起来很繁琐,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发生的时间却是极其短暂。
    不过这时间虽然短暂,但那飓风前进的速度也不慢,狂风的外围已经开始波及到晨光号和天空中的战机,豆大的雨点也哗啦啦拍打在航母的舷窗上。
    好在此时第二颗“宏原子”也终于是成型,向着前一颗“宏原子”飞去。
    “不错,让我看看宏聚变的威力吧。”
    陈昂语气轻松的说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已经注定,都可以交给时间了。
    他也总算是开始照顾一下那名白人探员以及通讯器另一边美方高层人员的情绪了。
    就在刚刚,随着陈昂一意孤行,那些美国高层和情报人员也不再尝试着劝服他将冲突限制在小范围内。
    事已至此,机会难得,倒不如将错就错。
    所以他们一边开始调动这周边的兵力,几个军事基地的武装力量都动员起来,向着这边靠拢,准备等这超级飓风登陆或是摧毁正演习的hx舰队,再坐收渔翁之利。
    “陈博士,你这试验成果,威力够吗?”
    美方情报人员使用了极其简单的激将法,陈昂自然看得出来,不过现在一切只需等待,他也就不介意分出一点精力来。
    “威力够不够?那得看对方的实验能否成功了?”
    “对方的什么试验?”
    因为不在现场,整艘船的控制权又被陈昂牢牢的掌握在手里,加上超级飓风隔绝了一切观察手段,所以他们都十分好奇。
    陈昂当然不会和他们解释,只是笑了笑,自顾自的说着:
    “这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说要开窗,某些人百般阻挠,你说要推墙,那些人又同意开窗。
    哎,和这些虫豸共事,怎么搞得好科研呢?
    人类从猴子变成人了百万年,从原始人步入现代社会用了数千年,可在这之后呢,科学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基础理论的研究更是毫无寸进。
    为什么?还不是生活越来越好了,人类从根本上就陷入了集体惰性的思维!”
    “当初林云同志牺牲后,军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就叫停了有关于‘宏电子’甚至是‘宏聚变’的实验与研究。
    明面上是说该项目失败,存在严重的问题,并且危险性很高。
    当然那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林云同志他们的牺牲作用还是有一些的,对m国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那之后华夏顺利加入wto组织,国内的风向由过去的对抗模式,转变成了经济开道,合作共赢。
    在这个阶段,一切向钱看,很多事情都得为其让道。
    当然,那个时候晨光项目其实也并未裁撤,但所受到的支持和之前有了天壤之别,并且研究也都转向于地下。
    因为这个事情,陈昂就和上面产生了冲突,意见有所不合,最终脱离团队远赴美国,转而学起了生物和医学。
    只不过如今看来,他对于晨光项目依旧是没有忘怀啊。”
    丁仪看着舷窗之外,那两颗“宏原子”已经靠拢在了一起,相互之间处于一种吸引又排斥的状态,而那飓风的边缘也刚刚好与两颗“宏原子”产生了触碰。
    “所以搞出这么大阵仗,他这是为了给予我们更大的压力,让一切从宽从简,危急时刻快速上马而已。”
    远处,旋转的飓风终于是与两颗“宏原子”碰撞,就好像铺天盖地的巨浪拍打在两颗石子之上。
    然而“宏原子”和“宏电子”的性质类似,其实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受到风雨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这就好像球状闪电不会因为狂风而改变前进方向一样,两颗“宏原子”在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飓风吹击下,依旧是稳稳定在原地。
    不过这飓风中可不仅仅只有风雨,还有不少陈昂通过高频雷达波激活的“宏电子”。
    对于这些玩意,那两颗“宏原子”就不能无动于衷了。
    “那按这么说,我们还得感谢他了?”
    史强目送那两颗“宏原子”被飓风吞没,听着丁仪的话,差点被气笑了。
    丁仪则摇了摇头。
    “我之前就说了,以陈昂的为人性格,我们感谢与否,都和他没关系。
    你们也切记不可因为我今天所讲述的故事,对他有什么期待和念想。
    他这人,不成魔,便成佛!
    常人的思维,根本不可能套在他的身上。
    你们以为他这是在鞭策我们,促进‘宏聚变’试验的发展,但实际上即便没有这次的事件,我相信国家依旧能平稳地完成该项实验,区别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华夏未来能否平稳完成“宏聚变”试验还不好说,但如今进入飓风中的两颗“宏原子”,在那些“宏电子”的轰击下,不得不结合得更加紧密。
    一般而言,想要进行核聚变实验,无非是超高温和高压这两种条件。
    然而在微观环境下,人类的控制手段受到极大限制,还难以影响到那里,因此这种实验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可如今,宏电子和宏原子的出现,将微观领域的一切搬到了正常领域。
    “谁又能想到,微观、现实和宏观,竟然也能如此相似和统一呢?或许微观的尽头也是宏观吧。”
    陈昂的目光穿透虚空,淡然地看着那两颗结合得越发紧密的“宏原子”在“宏电子”的持续高频轰击下,缓缓穿越风之壁,即将抵达风眼。
    “林云当初还做梦说他梦见西瓜那么大的质子和中子,把质子切开,它的电荷还会流到茶几上。
    呵呵,丁仪当时也说,如果质子和中子真有那么大,生活对于我们将会是多么美妙啊。
    现实中它们那么小,一把能够切开它们的刀子,价值就得上百个亿。
    如今,这梦想也算是实现了。
    接下来就见证奇迹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两颗“宏原子”在无数“宏电子”的轰击下,在这现实中,以不符合核聚变规律的方式,终于是完全交融到了一起。
    若是让美国那些科学家们见到这一幕,绝对要惊呼一声。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冷核聚变(cold fusion),即是理论上在接近常温常压和相对简单的设备条件下发生的核聚变反应。
    当然,要说简单,那也不至于,毕竟光是这超大型飓风,就属于是大自然的威力。
    但相比于传统的核聚变机器,这也确实是成本极低了。
    两颗聚合到一起的“宏原子”这时也刚好穿过了厚厚的飓风壁障,抵达宁静的风眼。
    陈昂等人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上首批近距离肉眼观察到“宏聚变”现象的旁观者。
    当然,那是不算上大银幕前这些观众的情况下。
    属于物理学的魅力,就这样在无数观众们面前展开。
    寂静!
    寂静!!
    无论是电影里,还是放映厅里,都是悄无声息的。
    屏气凝神的观众们,甚至还以为是这放映厅里的音响坏了,然而宏聚变就是无声的。
    整个过程都在不可思议的宁静中进行,这聚变就像是一轮蓝色的火球,开始在这飓风的风眼中迅速膨胀。
    蓝色的光芒四下扩散,可那风眼周围的环绕的狂风,下方的海水,却又在向着这聚变中心收拢,大量海水就像被吸入一个漩涡似的吸进光球之中,在周围没有留下任何残余和痕迹。
    扩张与收缩,在这一刻达成了动态的平衡,蓝色的太阳降临于世间。
    而在飓风之外,m军调动的军队,也终于是抵达了距离现场不远不近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