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7章 军警宪特,非常之时,非常之法
    第247章 军警宪特,非常之时,非常之法
    对于郑毅一回来就搞新政,南盟内部的大多数人,心里都是老大的不乐意的,只是确实也没人会说出来罢了。
    毕竟现在是二战之后么,民主之风已经吹遍了全世界,很多人都会认为,南门的模式其实是民主的体现,而郑毅现在这么搞,反而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分明就是反动派么。
    说什么这不是独裁,可是这和独裁到底还有什么区别?说这是为了南盟好,可是谁又能说得清楚,到底什么是在真的为了南盟好呢?
    说到底这个时代,全世界的人都挺迷茫的,尤以中国人为甚,要知道在抗战之前,是真的有许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必须要学习美国搞联邦制,将一个个省独立成一个个邦,才能走向富强的。
    这个时代的人中有许多人是真的相信权力这东西是越分散对国家对百姓就越有利的。
    从有权力的人手中将权力收走,古今中外,就几乎没有不流血的,如今的南盟,在陈嘉庚居然带头站出来要支持郑毅之后,下边的各大商会基本失去了与郑毅斗争的能力。
    以至于没人敢在明面上反对他,但郑毅比谁都清楚,下边这些人一定会对他的体制改革阳奉阴违,各种不配合,使绊子的事情是免不了的。
    南盟说到底不是一个强力机构,郑毅也不是个君王类的人物。
    按照郑毅的设想,五年之内,基本能让他的顾问团和秘书团将他的政策顺利推行,大幅度削弱各大商会的独立性,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而要想彻底压制各大商会在南盟的影响力,让这些商会失去制衡他的能力,那恐怕少说也得二三十年以后了。
    说白了就是这一整代人都没什么希望,只能指望下一代人了。
    眼下的难题,说到底还是在执行这两个字上。
    当天晚上,郑毅主动去陈嘉庚的办公室找到了陈嘉庚。
    陈嘉庚似是也知道今晚郑毅必会来找他,特意命人准备了郑毅最喜欢吃的火锅,涮鱼片吃。
    “郑先生来得正好,没吃饭呢吧?来尝尝,这是我昨天出海的时候,运气大好,亲手钓上来的石斑,看看味道怎么样?”
    办公桌上,一个完全透明的玻璃锅里装着清水,在下边的电磁炉的加热之下,正在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
    郑毅一愣:“电磁炉?研制成功了?怎么都没跟我说一声。”
    陈嘉庚:“上个礼拜,你人还在日本的时候就研究成了,你这么忙,孝武那孩子想来是没敢为这点小事去打扰你吧,这才刚回来,又要搞内政改革,哪还有心思和精力,来关心这种小事了呢?”
    郑毅:“小事?呵呵,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电磁炉这东西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电磁感应么,郑毅也是想起了这么个东西,就将这东西的原理和设计思路跟李孝武和吴文浩说了,让他们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去研究去。
    那都已经是战争结束之后的事情了,前前后后总共也没多长时间,居然就见到成品了。
    “只是制成了几个试验品而已,特意给我们送来,当实验小白鼠呢。”
    “好啊,好啊。”
    电磁感应这东西原理上比较简单,电磁炉的制造难度也主要在于材料学,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塑料的应用,在郑毅给出了设计思路之后,倒是也并不需要什么大科学家来引导。
    仅凭泰有机械的那些工程师,就成功的将这东西给弄出来了。
    虽说是不算什么多了不起的发明吧,但是除了设计思路之外,真的完全是泰有机械从无到有,自己鼓捣出来的玩意。
    这说明泰有机械现如今也算是好起来,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么,一时间,郑毅也是忍不住感到很是欣慰。
    当然,泰有机械如今也成了一个国际性公司了,里面的工程师有许多都是欧洲的,尤其是以德国的居多,二战后欧洲都快被打烂了,找不到工作的工程师很多,尤其是德国,教授级的科学家都有吃不上饭的。
    早在二战正式结束之前,郑毅就带着南盟的企业团去欧洲捡过工程师,即使是现在,李孝武也基本上每一两个月就要飞去德国一次,主要就是去招人的,在那边都已经有了分公司。
    郑毅坐下之后拿起了筷子,将其中的一片鱼片在清水中微微涮了几秒,就着调好的酱汁,加了根葱丝一并吃了,肥美的鱼肉q弹滑嫩,十分美味。
    笑道:“我这几天忙的,几乎连吃鱼的时间都快要没有了,你却居然还有精力去出海钓鱼,你这市长,做的倒是悠闲。”
    陈嘉庚:“呵呵呵,全南洋两千多万华人,算上辐射的外族人口说不定都过亿了,这么大的担子都在你的肩膀上担着,自然是要忙些的,全南盟,也只有你郑先生,能担得起这么大的担子,能让咱们这两千多万的无根浮萍,可以越过越好了啊。”
    郑毅:“今天会上的事,真的,多谢了。”
    陈嘉庚却是满不在乎地道:“这有什么可谢的呢?大家让我做福建商会的会长,是因为信任我,我也只是为了带领咱们福建的乡亲们尽可能的在南洋站住脚而已。”
    “你的能力,比我要强得多,能够比我更好的带领南洋华人,更何况你不也是一个福建人么,解散了也就解散了,我又不是真的贪恋权势。”
    郑毅闻言,好一阵的苦笑,却是由衷地道:“假使南洋华人中,那些个各大商会的会长,都能有陈先生你一半的格局,咱们南洋华人发展起来就容易多了啊。”
    陈嘉庚:“你也别给我戴高帽子,咱们南洋华人之中,大多都是识大体,明大局的,自从你主政南洋以来,大家的日子确实是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甚至还打败了日本人,哈哈哈哈哈,最近这段时间,即便是槟城,也进来好几万个日本娘们,还都不贵,呵呵呵,你是没见到那排队的景象啊。”
    “如果不是你,也许咱们南洋华人早就都沦落成了日寇的刀下亡魂了。”
    说着,陈嘉庚很是认真地对郑毅道:“在南洋,你的个人威望已经和太阳神都差不多了,其实你没必要那么谨慎小心的,你来找我,无非是希望我能帮忙么,其实你直接吩咐就行,需要怎么做,我都一定会配合的。”
    郑毅:“所以说是你有格局啊,威信这东西,怎么说呢,我也知道我高,但是这东西是不能当饭吃的,这世上大部分的民众都是短视的,过去十年我做得确实是好,但如果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停滞了呢?”
    “经济,没有可以一直向上的道理,起伏乃是至理,如今,战争刚刚结束,美国生产过剩,欧洲则是快被打得都烂了,这样的国际环境对南洋这种出口为主的区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我们现在扩张得还这么快,各种内部问题一一都在暴露,光是一个如何与南洋土著相处的问题,就足以让我们焦头烂额了。”
    “再加上赤潮,南洋各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英法殖民者也是一直在背后偷偷的使绊子,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未尝不是战争,只不过不似世界大战那样炮火连天罢了。”
    “你信不信,英国人一定会极力挑拨咱们南盟的内部团结,既会挑拨咱们华人和南洋土著的矛盾,也一定会挑拨咱们华人内部,福建人和广东人的矛盾,厦门人和潮汕人的矛盾,信宜人和番禺人的矛盾,以及,咱们华人和日本人的矛盾。”
    “此次我去日本购买企业,再加上新建新加坡,实话实说,钱,我是真的已经得差不多了,甚至还背上了大量的贷款,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南盟都必须依靠美国贷款过日子了。”
    “槟城的情况你了解,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生意好么?仰光呢?”
    陈嘉庚:“哎~,最近的经济,确实是差了一点,毕竟战争刚刚结束,而且,国际油价现在着实也是过于他妈的低了。”
    郑毅很清楚,现在是全世界的经济复苏期,对于南盟这种出口型,而且还是以石油化工为主要支柱企业的经济体,那是一定会不好过的。
    仰光那边更难,因为钢铁的价格都已经糊穿地心了,而纺织业,现在也是有点半死不活,化纤的优势在越来越低,而纺,南盟这边其实优势并不算很大,至少南洋华人做起来优势不大。
    那玩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郑毅的认知里,这一轮经济萧条,差不多是要1955年左右才会逐渐好转,到1960年才会进入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也就是南盟接下来的10-15年,都是会比较难的,尤其是石油价格,这对于南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郑毅本人不做点什么的话,新一轮的石油暴涨那要等到70年代去了。
    差着二三十年呢。
    郑毅:“经济下行,牛鬼蛇神自然就会活跃,南洋接下来一系列的政治变故也必然会进一步的影响经济,经济下行,我还会有现在的威望么?”
    “呵呵,老实说,做一个一心为民的好政治家是很亏的,我带领南洋华人过十年的好日子,所以百姓爱戴我,可你信不信,我接下来只要带着百姓过上一年,至多两年的苦日子,百姓中就一定会有人反对我了?”
    “英国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祸害咱们的机会的,挑事儿,要远远比团结民众容易太多太多了,你可不要忘了,南盟至今都是没有普选的。”
    颜色革命这种事,其实并不是21世纪才有的新鲜事物,早在50年代的时候英国人就已经将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了。
    南盟的经济结构里有一个很大的结构性缺陷,就是缺乏农村地区做经济的蓄水池。
    一旦出现经济下行,就业出现问题的话,失业人口是无处可去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回家种地的选项。
    想都不用想,到时候一定会有人埋怨郑毅的改革,而这些失业的人,他们也一定会和百年来的南洋华人一样,去投靠各自的乡党,让乡党,各大商会的会长给他们一口饭吃。
    这个时候郑毅硬压各地商会,下边是一定会出各种幺蛾子的。
    郑毅也是又一次情不自禁的想到了朴卡卡,最近不知怎的,郑毅总是会越来越多的想到他。
    那个给韩国带来汉江奇迹,用铁腕手段带领韩国民众走向富强的男人,领着韩国走了连续十二年的经济增长,结果石油危机一闹,经济危机之下苦日子刚过了不到两年,马上不就有人上街游行要他下台了么?
    全小将到死也没混上一个国葬。
    陈嘉庚皱眉道:“郑先生是不是过于小瞧咱们南洋华人的觉悟了?未来的几年之内,南盟的经济不会太好,但这是因为全世界的大环境都是如此,我想,不会有人比郑先生你做得更好了吧?”、
    “我相信,小部分因为利益受到影响的,不明事理的,亦或者是被英国,法国人所煽动的蠢货,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知道郑先生您对他们的好的。”
    “至于所谓的民选,南盟也不是国家行为体啊,再说大家的文化不同,社会结构也不同,就南盟这个情况,真要搞投票的话让不让马来人,印度人,爪哇人投票?”
    “再说即使不考虑他们,光是咱们华人自己投,也一定是福建人投福建人,广东人投广东人,我们正是应该弥合社会分歧,缓解社会矛盾的时候,这个时候搞投票,这不正中了英国人的圈套了么。”
    “郑先生,大部分人,是不会那么傻的。”
    郑毅:“真的?你也别太高看了普通百姓的脑子啊,况且咱们海外华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冷感,这也算是咱们的民族性了。”
    “极少数的人出来闹事儿,往往就能代表全部了,少数精英总能代表大众,你觉得在南洋,谁是所谓的少数精英?他们的利益又是什么呢?”
    “绝大部分人,虽然会在心里支持我,爱戴我,拥护我,但如果真到了动手的时候,你信不信他们未必会走出门来支持我?”
    “事实上我也不敢让他们走出来,真走出来了,谁知道他们会搞得多大?我的目标是改革,不是革命啊。华人是这样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参与政治,一旦参与政治,大概率就是奔着掀桌子去的了。”
    “民粹这东西,轻易不要去使,因为这太容易被反噬,严格来说,裕仁之所以会把日本一口气给带到沟里去,和他使用民粹来实现政治调整是不无关系的。”
    事实上就郑毅所知,几乎二战后全世界的政治家,不管威望多高,手腕多硬,根基是何等的深厚,只要是敢通过煽动民粹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会将改革稀里糊涂的变成革命。
    陈嘉庚闻言,虽然还是忍不住皱眉,心底里并不认可郑毅的话。
    毕竟按郑毅的这个说法,民众要么就是没脑子,不动弹,要么就是一动弹就把天给捅穿,还他娘的拉不动。这怎么可能呢。
    但既然郑毅这么说了,而且也是这么信的,他自是也不好再劝,皱眉道:“有什么是需要我做的?”
    “确实是有些事需要你的支持,我想……成立南盟的保安局,权限可能会比较大,你……能够支持我么?”
    陈嘉庚笑着反问:“你要抓南盟的军警宪特?”
    郑毅点头,随即却连忙解释道:“确实是如此,接下来的几年,我有些担心南盟内部会出问题,你相信我,我其实对独裁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只要挺过了眼前这个时期,我保证,至多到六十年代左右,我一定会将这个部门解散的。”
    陈嘉庚却是笑道:“以你在整个南洋的威望,就算是想当皇帝又有什么不行的呢?需要我做什么?”
    “有您的支持,我就很好做了,我打算让孝威升职,成立保安局,全面接手南盟的一切安全和情报事务,同时,林绍良那边的情报部门,也会合并进去。”
    “除了保卫我的安全,以及对外监听,最重要的,我希望保安部可以在各大主要商会之内都能安排人手。”
    陈嘉庚:“是打算明着安排人手,还是暗地里安排人手?”
    “明着和暗地里都有吧,哎~,我就是害怕你们误会,请你相信,我这不是为了维系我自己的独裁,而是担心外部势力渗透,以及有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对立。”
    “其一是地域对立,也就是各大乡党会为了各自乡党自身的利益,有意破坏整个南盟的集体利益,或是有意破坏团结,你知道,这种事真的是点火就着。”
    南洋华人以商会为单位生活一百多年了,彼此之间互相抢地盘抢工作,结下来的仇未必就比外边的异族浅了。
    就连那兰芳国之所以会没了,不也是因为来自各地的华人内斗么。
    荷兰人和英国人都有着充足的,挑拨华人内斗的经验。
    “其二,是为了监督和管理,咱们华人和其他土著,以及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我从日本回来,刚一下车,就听说荷属东印度那边出事儿了,而且在亚罗士打那边,大家彼此都闹得很凶。”
    “我当然知道,马来人那边一定是有英国人在挑事儿的,以后的英国人还一定会去挑拨泰族人,缅族人,印度人,这都是不用想的,这是咱们南盟最大的弱点,任何一个与南盟有利益冲突的敌人,都不可能放过这一点的。”
    “马来人和爪哇人那边,我当然也有我的处理办法,怀柔也好,强硬也好,都是手段,实际上他们也确实不是南盟真正的基本盘,说一句实在的,我这是想好好发展,所以才会惯得他们,尊重他们。”
    “如果我现在放弃经济发展,也陪着他们搞民族主义情绪,我何必管那些土著去死,真跟咱们华人来硬的,谁是咱的对手?那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说到底,那些土著虽然过得肯定是不如咱们华人的,但是跟着我的,一定会比不跟着我的过得更好。”
    “可是,土著好管,华人管起来,可就难了,且不说,咱们南盟华人中有一批的激进主义,不愿意与南洋土著和睦共处,说白了,认为华人现在拳头大,人多,有钱,还有枪。”
    “南洋的华人被人欺负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好不容易翻身做主,却是反而又想要欺负人了,受够了帝国主义的苦,如今自己却想当帝国主义了。”
    “也不看看,日本人统治大半个亚洲的时候,美国参战之前,他们的民众过上好日子了么?”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一定会有人跟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站在一起,心甘情愿的给西方帝国主义当走狗,帮助他们去欺压南洋土著的。”
    “可是人家土著的眼里,人家不分你是哪一种华人啊,有什么事儿,他们都算在华人头上,算在我头上,我可以不管么?管得话,会不会有人鼓噪,说我向着土著,帮着外人欺负自己人,说什么宁与外寇不与家奴之类的风凉话呢?”
    说着,郑毅十分真诚地拿起一瓶酒来给陈先生倒了一杯,道:“我需要对各大商会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以前就跟英国人,荷兰人关系比较亲密的华商进行监听,尤其是往来电报,电台,需要你们进行一个报备。”
    “我可以跟您保证,这只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至多只监听几年的时间,大概50年代中叶左右,就可以将其撤下了。”
    郑毅记得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苏伊士运河收归埃及为标志,英国才会彻底放弃其日不落的地位,那之后,基本就不搅屎了。
    从那以后,世界各地就相对平静了。
    虽然会进入冷战叙事,但其实除了极少数的热点地区,冷战的关键词毕竟是冷么,说白了都不是什么大事。
    而且客观来说,真的客观的说,不管是老苏还是老美,道德底线上,乃至做事的方法上至少不像英国人那么脏(不是说不脏,而是相对不脏)。
    说白了,郑毅对他们缺乏信任。
    南盟的这些有头有脸的商业大佬,有几个跟英国人是没关系的?
    他那个大舅子李孝式的前妻都是英国国王的表妹!
    历史上南洋华人之所以会地位尴尬,马华公会之所以会被底层民众抨击为汉奸工会,和他们跟英国人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很多的南洋华人都跟李孝式是一样的,抗战的时候一个个捐款捐物,并不含糊,甚至如王兆松这种人,这么大的富豪在抗战期间两个儿子都给送回国去参军,海南保卫战的时候更是亲自飞去了海南,还组建了游击队,你能说这种人不值得敬佩么?
    但是,他本人在历史上可一直都是“华人参事局”的参事。
    那玩意比马华公会可反动多了,是一直被称之为“汉奸参事局”的。
    说白了他们这些华人面对日本人的时候都特娘的爱国,但是面对英国人的时候可能就不好说了,即使是在这个时空,当华人和英国人的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郑毅也相信像李孝式啊,王兆松啊,这些人一定都会坚定的站在华人这边。
    可如果是英国人和土著之间的利益出现矛盾呢?
    万一他们帮助英国人镇压土著怎么办。
    大多数的人,是做不到像郑毅这样顾全大局,能着眼于十年后,乃至几十年后的一些问题的。
    这次他去日本时荷属东印度那边,出现了帮助荷兰殖民者镇压起义军的华人,是很让郑毅警惕的。
    说白了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无所谓,郑毅在荷属东印度那边利益也不多,这事儿本身对他的影响倒是不大,可是将来万一有一天,哪家商会去镇压马来人去了呢?
    他怎么办?
    他是去管束华人,还是去帮着他们一块镇压马来人?
    虽然他也知道监听,和电报管制这种事,有点过分了,但是防患于未然么,这叫先小人后君子,提前把恶事做在前边,总好过现在做好人,到时候真出了大事的时候难做。
    然而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喜欢被人监听的,尤其是这些商会会长们,那几个实力派是除了郑毅之外谁的面子都不给的。
    陈嘉庚:“监听……也包括我么?”
    郑毅想了想,点头道:“是要包括您的,但我真不是不信任您,只是此事,本就必然会引起大家的不满,要做,当然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行,您也不想被区别对待,将矛头都指向您这来吧。”
    “况且……我也知道,这么说会比较无耻,这种事,您如果能够率先垂范,并对此表示出支持,那么我再向下推行的时候,下边的反对意见,自然也能小上许多。”
    陈嘉庚:“福建商会……我已经下令解散了啊。”
    郑毅:“那不也还有厦门商会呢么,您依然,是咱们全南洋各大商会的第一人啊。”
    陈嘉庚:“呵呵呵,这是不是有点……太欺负我了啊郑先生。”
    郑毅闻言,苦笑着点了点头,却是也没有再说,将手上的最后一片鱼片大口地吃进嘴里,吞下后喝了口桌上的酒,起身道:“对不起陈先生,确实是我冒昧了,您既然不同意,那我就再去想别的办法吧。”
    说完,郑毅就打算走了。
    不管怎么说,他对陈嘉庚还是非常尊敬的,他不同意的话他也是不好真的采取什么强硬手段。
    “等等。”
    陈嘉庚却是叫住了他。
    陈嘉庚:“战争结束之后,很多华人都选择了回国,不过最近,国内又他娘的不太平了,战乱,又起来了。”
    郑毅:“怎么,是有……大量的难民么?”
    陈嘉庚:“目前为止,似乎还不能说是难民,都是移民吧,战争,毕竟还多是爆发在国内的北方地区,可是将来,万一南边也不太平,那就不好说了。”
    “郑先生,要考虑抬高南盟的加入门槛,亦或者说,对这些国内来的侨民,以及以后可能真的是难民的话,我们要不要收呢?”
    郑毅:“这是自然,不管怎么说,华人还是要收的,南盟之内,扩大华人主体是很重要的事。”
    陈嘉庚:“可这些新来的华人,难民,他们不但身无分文,很有可能也听不懂普通话,福建人听不懂粤语,广东人听不懂闽南话,哦对了,最近还有一些从浙江一带,山东一带过来的移民,难民,他们既听不懂粤语也听不懂闽南话,完全没有办法交流。”
    “他们中的很多人,除了种地之外什么也不会,虽说是有一把子力气,可如今南盟需要一把力气就能干的工作已经很少了,就是真的有,我们也可以用马来人,乃至用日本人去干。”
    “郑先生可知道,外包一个日本人的话,收入最低只需要华人三分之一就可以了,而且日本的工人素质很高,即便是苦力,也都是完成了初级教育的,有些还上过高中,学东西很快,纪律性也很强,甚至于,他们就连学习普通话,速度也不见得就会比那些新来的新客慢。”
    “您说,那些新来的新客,要靠什么生存,又要如何生存,以及最关键的,他们要如何能够度过,刚来南洋时,最为艰难的这头几年呢?”
    郑毅:“乡党会?”
    陈嘉庚闻言点头:“福建商会,直至解散之前,依然在坚持给每个上岸新来的福建人发茶钱,这个钱不多,但至少足够他们在槟城,新加坡等地生活一个月以上。”
    “最关键的是,我们会帮助他们去找工作,郑先生,如果我们单纯从利益角度考量的话,我的工厂用一个福建人,几乎找不到相比于用一个日本人更强的地方。”
    “说白了,都是乡亲,而且大家都是从新客过来的,都是苦出身,同乡之间仍然愿意帮他们一把,如今的槟城,如果没有乡党愿意提携,新来的新客,真的还能在槟城生存么?”
    “您还说来者不拒,到时候他们找不到工作,开始闹事了,郑先生是打算用警察来管么?难道这就不是大麻烦了么?”
    郑毅:“我承认……各大地域性的商会,对南盟还是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的,南盟是非国家行为体,也没有一个大的行政机构,各大商会,实际上仍然是在为普通的底层人民进行兜底。至少短期之内,产业工会是很难代替的。”
    “我可以从财政中拨款……”
    陈嘉庚伸手打断道:“免了,用不着,我们身为侨首,这些事,我们本来做的也是心甘情愿,百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也愿意为了提携同乡钱,钱赚了就是要的。”
    “我也承认,各大商会如今对南盟的发展确实是存在一定的负面的,有些地方也确实是在阻碍南盟的发展,但我也希望郑先生能够正确意识到,我们也还是有正向意义的,我们也还是南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说罢,陈嘉庚长长地吐了口气,却道:“你的提议,我同意了,我愿意接受保安局的监听。但是郑先生,我希望在成立产业工会的时候,也希望我们这些人为南盟做出的贡献,不会被忘记。”
    郑毅:“好,谢谢您,陈先生,我再去想想办法,也请您相信我,我会给各大商会,一个公平的对待的,你们为南盟做出的贡献,我也不会忘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