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将整个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搬迁去新加坡
三天之后,
实际上负责盟军司令部ghq,临时下设了一个日本企业“审判局”,主要负责审判战争期间,各大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据说严重的还会将具体经手的负责人送上战争法庭。
不懂的人,或许会瑟瑟发抖,战战兢兢,但其实日本上下真正的精英阶层,无一不是因此而松了口气。
毕竟对于犯人来说,上法庭真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反倒是那些已经被羁押却迟迟不审判,甚至是连什么时候开庭都不知道的时候,才是最患得患失,也最是难熬的。
赶紧叛了,其实是好事儿。
对日本的这些企业也是一样,盟军司令部对其进行的封锁是全方面的,媒体要承受最严酷的审查,基本啥也不让干,工业企业失去了进出口贸易,根本无法开工,服务业企业,实际上除了伺候美军之外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服务业了。
一个工业社会被这么锁,就相当于是一辆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将一根大铁棍子给插进了齿轮里面强行将机器别停,眼瞅着就已经要彻底报废了。
而此时,审判来了,是不是就代表着要杀要剐都痛快地给一刀呢?
该杀的杀,该剐的剐,杀完了剐完了,是不是就可以把这篇给翻过去了呢?
而且很多上层的消息灵通人士都已经知道了,这次的大审判是南盟牵的头,不出意外的话,只要确切没有直接战争罪行的,这一篇可能确实是就要翻过去了,甚至还可以加入南盟,获得重生。
丰田汽车总部。
丰田利三郎和郑毅两个人人在美军的护卫之下缓缓地驶进了工厂的大门,却见无数的工人全都密密麻麻的堆在这,热情迎接,当丰田利三郎下车的时候,所有的员工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三少爷,你救救我们吧。”
“救救我们吧三少爷,家里头没米没面,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啊!”
这本来就是丰田家的旧址,一直到战争开始之前丰田利三郎才分家搬了出去。
他本是一名丰田的普通工程师,因为工作出色,表现优异,得到了老社长的看重,因为是孤儿就收做了养子,也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再后来老社长死了,丰田的精英其实也一直都是他在维持,丰田喜一郎那个小子满脑子都是造汽车,对丰田的传统纺织业务并不上心。
要知道研究汽车发动机是很费钱的,所以自从老社长死后,他们哥俩一直就是丰田利三郎负责赚钱,丰田喜一郎负责钱。
公司的真正老大当然是丰田喜一郎,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亲儿子,然而这公司这么多年了真正操心的,糟心的,闹心的事情,哪件不是他干的呢?
这里是他的家啊!
离家多年,今天可算是终于回来了。
刚一下车,丰田利三郎就哭了,但是毕竟郑毅还在后边呢,终不是能让他和这些老工人们叙旧的时候,千言万语,终只剩下了一个长长的鞠躬了事。
很快的,有盟军上前挡下拥挤的人群,郑毅从车上下来,与丰田利三郎一并进了办公大楼。
丰田喜一郎自也是早早地在此等着他们,郑毅进门的时候,就见到了丰田喜一郎领着丰田的全部高管在跪地叩头谢罪。
郑毅笑着上前将人搀扶起来,道:“几年没见,丰田先生怎么还如此生疏了呢?我们是老朋友啊。”
丰田利三郎也是不无感慨的道:“大哥,我回来了,苦日子也就结束了,当年你让我拆了丰田去槟城,端得是高瞻远瞩啊。”
丰田喜一郎也在流泪,先是望着丰田利三郎一眼,道:“回来就好,工厂已经三个月没有开工了,有些工人甚至全家都活活饿死,不论如何,他们是无辜的,救救他们吧,我,如今实在是没有钱,再给工人们发工资了。”
丰田利三郎:“我有,我还有。”
丰田喜一郎点了点头,又看向了郑毅,却是突然露出了一抹苦笑。
“郑先生,当真是人中之龙啊,战争的爆发,过程,结局,与当年我们在滨城时,你为我推演的一模一样,佩服,佩服,只可惜,在下一时执拗,辜负了郑先生的好意,丰田……还是卷进了战争,我现在,也是战犯之身了。”
郑毅却是笑道:“能把丰田纺织给我送来,我就已经很知足了,利三郎这几年里,也是帮了我不少,你是我朋友,又怎么会是战犯呢?”
丰田喜一郎:“虽说如此,可我们丰田,毕竟是为日军生产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啊,这些坦克战车在战场上,哎~,也确实是杀了不少中国人的。”
郑毅闻言,笑着扫了一眼周围一圈陪跪的高管们,心知,这是丰田喜一郎要吃定心丸呢。
毕竟战争审判这种事,谁也不知道具体的尺度会怎么样,他们这些高管,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出现家人没有饭吃要饿死的情况,但是开庭审理,审问战犯,搞不好却是真的要上被告席,吃枪子儿的。
到底是军功企业,虽没有直接杀过人,但算间接杀人的话这些人中的哪个不是血债累累。
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ghq下设的这个新局最高领导其实就是郑毅,他们现在的身家性命,是全在郑毅的一念之间的。
郑毅笑着道:“你我是朋友,我是了解你,也了解你们丰田的,你们原本是民用企业啊,你们原本是生产纺织机的,是生产汽车发动机的,你们甚至是曾经为了中日和平努力过的,是战争开始之后,在昭和政府的强制行政命令下,才不得已转而生产坦克的。”
“间接的战争罪行肯定是有的,然而说到底,丰田并不是鼓动战争,推进战争的罪魁祸首,与那些真正带有原罪的军工企业,还是有些差别的。”
“再者说实话,你们身为日本的民族企业,当日本政府对外发动战争的时候,为日本前线进行一些物资方面的生产,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总不能真跟那些前线的军国主义畜生去相提并论。”
“杀人的是扣动扳机的凶手,不应该是制造子弹的工匠啊。”
说着,郑毅还拍了拍丰田喜一郎的肩膀,以示亲昵。
这其实是一种分化,就是为了将丰田,日产,这种民用转军用的军工企业,与三菱、川崎这种真正的军工企业区分开来,区别对待,以防止日本的产业界抱团。
郑毅那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丰田的罪行不重,但是三菱川崎就不一定了。
其实对这些企业而言,有些是真的跟着军队在占领区作威作福,仗剑行商,说是民营生意,实际上比真正的军队还狠的。
尤其以矿务,农业这些人为最,典型就是住友。
这些人在占领区大肆抢夺矿产,抓捕百姓做工,乃至于在东北等地将有主的土地上的主人抓走当奴隶做工或是干脆卖回国内,再将这些土地打折卖给来垦荒移民的日本侨民。
说是企业家,但手上沾着的血并不比那些当兵的少多少,甚至可能大多数占领区的兵团,平民的血沾的还没他们多。
这些账,那是一定要算一算的。而就在郑毅说了这样的话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那围成一圈跪着的高管们,齐齐地松了口气,有几个甚至身子一软,直接瘫地上默默地哭了出来。
郑毅也没有理他们,拉着丰田喜一郎就进了他的办公室。
“丰田汽车,现在是什么情况,我记得以前你们是做发动机的是吧,现在能做整车了么?”
丰田喜一郎想了想道:“应该问题不大,这几年……哎~,也算是阴差阳错,造了那么多的坦克,倒是将许多以前的技术短板给弥补了。”
郑毅不经意地道:“那现在丰田汽车的这个厂,大概市值是值多少钱啊?”
丰田喜一郎到底是懂事的,道:“哪还有什么市值啊,再不开工,工人都快要饿死了,破烂价了,这对我来说现在就是个烂摊子,您要是能给工人们一条活路,丰田汽车就送给郑先生了也未尝不可。”
“嗯。”
很清楚的知道郑毅看上他的丰田了,而且至少态度很好。
郑毅:“说得好像是我要占你便宜,白抢你们家祖产似的,整个丰田汽车我给你估价一千万美金吧,我出三百万,买你30%的股份。”
“新加坡那边,现在正在建一个汽车产业园,面积很大,新加坡现在是百废待兴,战略位置没得说,就是缺一个称得上支柱的支柱产业,我想的是,汽车,和汽车的相关配套。”
说着,郑毅分给丰田喜一郎一根雪茄,自己也点了一根,接着道:“三百万美金正好可以用做丰田汽车的搬迁费用,我在那边给你们批块地,而且保证水电齐全,地就不要钱了,算是千金买马骨吧,市政府用地皮入股,换15%的股份。”
“搬迁完成之后,再拿出30%的股份出来公开募资,作为工厂重生之后的启动资金,你们丰田家族和原来的股东共同分剩下的25%的股份,行么?”
丰田喜一郎都没犹豫,立刻就点头道:“行,行,当然,完全没有问题。”
将丰田汽车估价1000万美金,确实是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不过商业么,本来就是这样,自己不出手丰田的上上下下都快要饿死,他个人只要了丰田三成股份,其实下手已经很轻了。
市值这东西在基本生存面前都是虚的。
郑毅:“你我是老朋友了,丰田纺织本身又是南盟中的一员,甚至是重要一员,我对你是信任的,今天我来,就是信任你,想让你帮我好好规划一下,这个产业园要怎么做。”
“除了丰田之外,日产,还有三菱和川崎,的汽车业务不出意外的话也要搬过去的,光有整车厂总是不行的啊,我的初步想法是,由你,作为南盟汽车协会的会长。”
丰田喜一郎:“我??”
一时不由得都懵了。
这咋还当官了呢?
客观来说,郑毅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趁火打劫,以丰田的规模和技术,至少几个亿美金的市值总是值的,郑毅嘴一张就给定到了1000万,他们这些原股东股票更是只剩下了25%。
当然,上市退市,搬迁转移,这里面能做的金融手段也多,他们丰田家族也能吸一口血。
只能说郑毅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没往死里宰。
但这下刀可着实是不轻啊!
那三百万都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用来板甲,建新厂房的。
其实还是有点怨念的,不是不能接受,但确实也觉得这郑毅多少有点不够朋友。
不成想居然在这等他。
“汽车协会……是做什么的?”
丰田喜一郎也知道,南盟是非国家行为体,因为南洋本身目前为止并没有国家独立的缘故,一直都是私权力在填充公权力,整个南洋,各个商会的会长之流,权力上要比其他国家的协会大得多得多。
郑毅:“我不懂汽车,更不懂你们日本汽车的产业链,甚至全南洋没几个懂的,我们南洋华人呢,最近这些年虽说是鸟枪换炮有了点钱,但其实主要靠的是化工行业。”
“化工这个行业呢,产业链条其实没那么长,用到的工人其实也不多,这东西需要的是规模,而不是协作,说得再直白一点,南洋华人有今天的财富基本全是靠我。”
“可汽车就不同了,这东西是工业产业的明珠,是工业这朵,足够成熟了之后结出来的那颗果子,拥有民用消费工业品中最多的部件,需要一整套完整,成熟,嵌合的工业体系去做支撑,才能搞得好一辆车。”
“这事儿我来不来,我压根就不懂车,而且南洋华人中也没人懂怎么搞车,我让你当汽车协会的会长,就是为了让你来指导和规划南盟汽车的发展情况,整条产业链,都需要哪些企业,需要哪些支持,如何将这条产业链中需要的日本企业,转移到新加坡去。”
“有任何需求,想要什么样的支持,只要能让南盟的汽车产业好,都可以跟我说,只要是能做得到的我一定会做。”
“另外,汽车产业也并不止是民用轿车,摩托,农用车,拖拉机,乃至各种工程机械,我都要搞,当然,其实也并不局限于新加坡,南盟能控制的其他地方,有适合搞相关配件的,都可以搞,你有什么规划可以直接来跟我说。”
丰田喜一郎:“啊这……为什么是我啊?”
郑毅:“我们华人中没人懂,日本人里懂的就那么几个,我最信你,不用你用谁啊?”
开玩笑,丰田喜一郎哎,历史上全球最大汽车企业的创始人,也是“丰田模式”的创造者,能力上,郑毅是一丁点都不怀疑的,在汽车这个领域里,这就是历史上的独孤求败啊。
南盟的行业协会权力会更大一些,但本质上仍然是行业协会,郑毅是素来反对外行领导内行的,汽车的产业链那么长,而且几乎全都得从日本搬,与其弄个华人来事事都去征询这些日本人的意见,莫不如直接用一个日本人。
厂子搬了,国籍换了,控股权也掌握在手心里了,这还有什么信不过的。
再说本质上这个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只有咨询权,有什么大事不还是得让他郑毅来拍板么。
丰田喜一郎:“好,既然郑先生如此信任在下,在下,一定好好地做,让丰田,让南盟的汽车,做大做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