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内廷官职改革决定
刘若愚的改革思路其实很简单。他意识到在工序改良和技术革新之前,无论对管理机构进行怎样的合并,制造一件器物的工序都是不会减少的。因此,执行这些工序的作坊也就是不会减少的。合并只是将负责记录和管理这些工序的人员缩编降秩。
“接下来,是膳食衙门的合并。奴婢以为,或可将酒醋面局,司苑局等二局降秩,统一纳归尚膳监的管理。”
“尚膳监本部,设正四品掌印太监一员,从四品提督光禄太监一员,从四品御膳房总理太监一员。三太监之下不设少监,只设正五品左右监丞各一员。监丞之下,设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十员,负责协助三太监、二监丞,管理本监文牍事。本部拟耗银,三千一百两每年。”
“尚膳监本部以下,设灶房局,酒醋面局,司料局等三局。各局,设正五品局正一员,从五品左右局副两员,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为五员。各局拟耗银,九百五十两每年,三局共耗银二千八百五十两每年。”
以前,各灶房是统归于尚膳监本部管理的,御膳房总理太监,以及各膳房的监工,都算是尚膳监掌印太监的直接下属。在刘若愚的改革方略中,尚膳监掌印太监和各膳房之间,将多出一个管理层,以总司各灶房的人员选任,材料消耗与账务管理。
“灶房局直管各宫各衙诸灶房,每灶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监工司掌本房勺务及材料管理。”也就是说,灶房局之下没有司这一级,而且无论某个灶房有多大,设有几个灶,也只有只会有一个当官儿的。
“酒醋面局设酒醋司、酱司、面豆司等三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每司拟耗银,一百一十五两每年。三司辖作坊若干,各作坊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司料局统合原尚膳监诸肉房事务,及司苑局的部分事务。”
司苑局原来管理宫中各处蔬菜、瓜果的种植,以及园艺树木、观赏卉的种植与修剪。刘若愚决定将这两部分事务拆分,将蔬菜、瓜果的种植并入尚膳监。而园艺树木、观赏卉的种植与修剪,则并入其他衙门。
“司料局设蔬果,畜禽二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每司拟耗银,同酒醋面局等司。蔬果司辖瓜果、蔬菜种植园若干,畜禽司辖牛羊、鸡鸭、猪驴等宰杀厂若干。各种植园及宰杀厂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为了保鲜,光禄寺只接收并向尚膳监提供活着的畜禽。而畜禽也只有在即将被食用或者做成腌腊制品的时候,才会被屠宰并交付各灶房。
————————
说完尚膳监的拆分与整合,刘若愚歇了口气。过了一会儿,他才接着说:“将都知监、司设监、直殿监、浣衣局、混堂司等五个衙门合为一署。合署保留都知监称谓,其余皆裁。”
以上五个衙门都是服务性质的衙署。都知监在其重要职责被司礼监侵夺之后,只负责于皇帝离宫时,为车驾清道开路。司设监负责保管卤簿、大伞、帷幕等仪仗器物。直殿监掌管各殿院打扫之事,也就是搞清洁的。而混堂司,则掌管宫内的沐浴事务,主要是给各宫提供热水,并清洁宦官宫女使用的公共澡堂。至于浣衣局则是负责给宫内的皇亲、娘娘们提供洗衣服务。
“新的都知监本部,设从四品掌印太监一员,正五品左右监丞各一员。监丞之下设正七品典簿五员,从七品奉御五员。本部拟耗银,一千六百七十五两。”
“都知监以下,设杂事局与仪仗局。杂事局司掌殿院打扫、衣物浣洗、烧水沐浴、澡堂清洁、树木修剪、卉种植等事。仪仗局则兼管卤簿仪仗、清道开路、随驾前导等事。局务编制从尚膳监例。每局拟耗银九百五十两每年。”
“杂事局下设沐浣司与值殿司。每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负责管理本司庶务。沐浣司下辖诸洗衣房与诸澡堂,每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值殿司下设东、西、南、北、中五殿值房,直管对应宫区的打扫、修剪、种植等事务,每值房只设从七品监工一员。”
“仪仗局下设,司设司与掌仪司,司设司管理卤簿、黄伞、帷幕等仪仗器物的储藏与使用,掌仪司则司掌仪仗人员的调配。此二司设正六品司正一员,从六品左右司副各一员,并配从七品奉御五员。”
这个所谓的仪仗局,就是把之前的都知监与司设监合为一体,然后将两监的主官从正四品的太监,降秩为正六品的司正,这一刀砍得非常狠。不过刘若愚觉得这一刀倒是砍得理所应当,反正在拟制方略之前,这两个“监”就是二十四衙门中的“下下衙门”,比起好多司都不如。
————————
刘若愚又翻过两页被涂改废掉的稿纸,说道:
“将尚宝监、印绶监、尚衣监等三监合为一署。并改称御事监。”
这三个衙门的规模很小,没有也不需要太多的基层宫宦用以驱使。和内官监、尚膳监这种事多人多的衙门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一个蚂蚁一样的机构。但小归小却丝毫不影响它的重要。因为这些衙门都是司掌重要器物保管的衙署,所以它们仍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等宝物。印绶监掌古今通集库,并掌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信物。而尚衣监则负责掌管皇帝所用的冠冕、袍服、履舄、靴袜等衣物。
“御事监本部,只设正四品掌印太监一员,不设少监、监丞等官。掌印之下,配正七品典簿四员,本部每年拟耗银九百二十两。”御事监本部也就做个使用记录的整合。
“御事监辖尚宝局、印绶局、尚衣局等三局。各局,设正五品局正一员,从五品局副一员,从七品掌司四员。每局每年拟耗银七百两。”
————————
刘若愚最后说:“至于司礼监、御马监、御用监、神宫监,等四个衙门则继续保留原有的编制。”
这四个衙门,要么是轮不到刘若愚来整合的,比如内廷的最高管理机构司礼监和宫城最重要的保卫机构御马监。
要么是他觉得不能整合,需要保持其独立性的,比如负责制造御用器物的御用监,和管理帝后陵寝、司掌太庙洒扫及保证香灯常亮常明的神宫监。
“那惜薪司、宝钞司和钟鼓司呢?”朱常洛敏锐地注意到二十四衙门中还有三个衙门没有被提到。其中的惜薪司负责分发柴炭,宝钞司负责制造跟废纸没什么区别的大明宝钞,而钟鼓司则负责掌管出朝钟鼓以及宫内杂戏。
“回主子的话。惜薪司、宝钞司和钟鼓司原本就由司礼监直管。奴婢以为,这三个司还是独立设置,由司礼监直管,只需要把主官的品秩从正五品降秩到正六品即可。”刘若愚回答说。
朱常洛点点头,问道:“还有别的吗?”
“奴婢认为还应该明载一个规矩。”刘若愚说道。
“什么规矩?”朱常洛顺势问道。
“定制之后,有缺才有俸。没有实职者,无论何等官品皆不发缺俸。各监、各局、各司原则上不能再增添新的官缺。如果情况改变,确实需要额外添缺补员,则必须具文上报司礼监,由司礼监审核,并最终上呈皇上允准方可增添。若不得皇上允准,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加官缺。”刘若愚回答说。
司礼监清查发现,随便一个典簿、监工、奉御就有可能因为讨好了某位有权的大太监,而获得少监或者监丞的加衔。分派到继承执行部门,一个小作坊或是一个灶房也可能有好几个监工。神宗在位的四十八年,就连太监这个宦官品秩的最高点都开始泛滥了。
在以前普遍俸禄不高时候,这其实无妨,无非是得个虚荣。但现在既然宦官的俸禄整体上涨,就必须削减这些加衔的数量,做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到那个位置去,才有那个衔,才能得这些俸禄。
“嗯。”朱常洛微微颔首,接着总结道:“也就是说,内廷的事务衙门,从原来的十二监四司八局,整合并减少为了司礼、御马、御用、神宫、内官、尚膳、都知、御事等八监。之后八监辖局,局下设司,司掌事务?”
“主子圣明。奴婢这个方略确实是照着西厂依葫芦画瓢的。”刘若愚深深地点了个头。
别看调整之后,司一级的六品、七品的宦官还是很多,但和五品以上的宦官比起来,他们的俸禄并不高。司礼监、御马监、东西两厂等高阶俸禄之下,普通的正四品是八百两每年,往下到从五品一共三级,每级降二百两。而正六品和从五品相比,是腰斩、腰斩,再减七,只有四十三两。之后,从正六品到从七品的这三级,则递次下降七两、六两、五两。再往下,就是没品秩的普通小黄门了。他们的薪资,按一月一两计。
宦官的品秩和俸禄之所以排得这么紧凑,还很跳跃,主要还是祖制的惯性。出于钳制宦官,防止宦官过于干涉国政的目的。朱元璋给宦官设计品级到头就正四品,不过宦官到底也有从六品。在这之外的各种小黄门都是没有的品级的,对应外朝只能算是一般的衙役。刘若愚把品级下探两级到从七品,给二十五两的俸,是为了给增加层级,减少总的俸禄开支。不然一个司正挂正五品的衔,就得给四百两,而不是正六品的四十三两。
当然,东厂提刑司和西厂外稽司的司正算入高阶,和这些普通的司正完全不是一个位面上的。他们挂什么衔其实不重要,反正都有一身儿红衣服可以穿。
朱常洛思考片刻,看向王安,并问道:“你刚才讲,司礼监已经在草拟章程了。也就是说,你们都认可这个方案?”
“是的。”王安点点头,回答说:“司礼监六太监都认可这个方案。”他这是把魏忠贤和崔文升给代表了。他俩根本就没有参与讨论,只是跟他们说了一声。
“那就这么改吧。”朱常洛拍板决定,批准了这个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内廷整合方案。接着,他又打了一个补丁:“大的改革往往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闹出一些错处、骚动也无妨,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需要调整的,你随时上报,不要讳言,更不要欺瞒。”
实际上,朱常洛一开始是想比照清朝内务府七司、三院的样式进行改组的,但刘若愚上疏提请改组内廷的时候,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大的组织总有他行事的逻辑与惯性,与其全部推倒重做,闹得整个内廷无所适从、鸡飞狗跳,还不如让真正了解内官事务的司礼监去操刀、整合。把握方向让内行的人干内行的事儿,并宽恕非原则性的错误令其调整才是好的管理方法。那种瞎指挥的急性子是要不得的。
“是。”刘若愚轻松一笑,一直积压在他身体中的疲倦几乎在这一刻被尽数释放了。
“王安。”朱常洛又唤道。
“奴婢在。”王安应道。
“刘若愚还没来得及在京里置房子吧?”朱常洛问道。
“是。还没来得及购置。最近都在司礼监值房歇息。”王安微笑道。
“从承运库里拨一万两银子出来,分两份儿。一份拿给刘若愚置宅装潢。另一份拿去给崔文升,之前魏忠贤抄他家的时候,把他的狗窝给拆了。这回,他抄别人的家抄出了功劳,就给他敲两颗钉子吧。”朱常洛命令道。
“奴婢万不敢受。”刘若愚小跑出来,跪在御案前辞谢。
“有功要赏,有过要罚。朕的赏罚从不廉价。”朱常洛摆手道:“就这样。”
“奴婢叩谢圣上天恩!”刘若愚连磕三个响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