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猝不及防
“佯装败退,以兵诱敌。”
陈福虽然明知会有大量士兵为此牺牲,但这场“诱敌深入”的计划,只有付出这些血的代价,才能诱使清军在没有任何顾虑的情况下全力出击,最终为全军打开一条生路。
毕竟,若是没有让敌人见到自己主力军的奋起反击,没有让他们看到真正的抵抗,如何能让清军相信,自己的一军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若没有这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败军形态,如何能吸引清军决意发动全力进攻,给予自己一击致命的机会?
陈福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他咬紧牙关,看着那些勇敢的士兵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甚至没有能够反击的机会。
“若不作出这样的牺牲,恐怕今日之战,终究会以我方的更大伤亡告终。”陈福在心底告诫自己,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战场上的每一秒,都充满了生死的抉择,只有通过极限的牺牲,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明军的最终目标,便是诱使清军深陷其中,付出最小的代价,将这支数量庞大的清军主力彻底歼灭。
随着陈福麾下最后几名骑兵穿过了盾牌阵中尚存的空隙,战场的气氛随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时,明军的军阵中再次响起了急促的战鼓声,仿佛那是某种神秘的号令,激起了士兵们内心深处的愤怒。紧随其后,上千名明军火枪兵开始迅速整队,在数十面盾牌的保护下,整齐地排成纵阵。
随着一声“咣”的巨响,盾牌迅速合拢,密不透风。火枪兵们将火枪架在盾牌上,屏息凝视,似乎在等待着最后的决战时刻。
“只要清军踏上这一步,便是死亡的开始。”陈福心中清楚,只要火枪兵的阵线稳固,清军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明军的盾牌阵线像是一堵牢不可破的墙壁,丝毫不为清军的进攻所动,看着眼前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骑兵,陈福的心脏不由得紧绷起来。
此时,清军的骑兵已经距离明军阵地不过三十步之远,几千骑兵骑马飞奔而来,烟尘四起,马蹄声如雷贯耳。骑兵的冲击力无与伦比,几乎是横扫千军的气势,每一匹马背上都骑着精悍的战士,手中的长矛和弯刀闪烁着寒光,不时有箭矢飞射而来,刺破空气,直奔明军阵地。
然而,明军的火枪兵依然稳如磐石,未曾动摇片刻,盾牌阵线牢牢支撑住了整个阵型。就在此刻,数千火枪兵的火绳开始悄然燃烧,逐渐逼近点燃的时刻。
清军骑兵的气势如同巨浪扑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让整个战场都变得剧烈,但明军的火枪兵依旧保持着冰冷的沉默,他们没有急于开火,所有人都在耐心等待着最好的时机。
这一击,必须是致命的。
就在清军骑兵即将冲破明军防线的瞬间,火枪兵们的目光更加坚定,几乎没有任何人敢去回望。
随着一声令下,火枪兵们齐齐扣动扳机,黑洞洞的枪口喷出炽烈的火光,成千上万的火球迅速飞向敌军阵营。
顿时,清军的骑兵被猛烈的火力扑面而来。无数的清军骑士中招,倒在地上,马匹因受伤失去控制,四散奔逃,整个战场弥漫着血腥的气息。
这一场决胜负的时刻,已经悄然来临。
“回军反击!”随着陈福一声命令如雷贯耳地响彻在战场上,原本正处于溃退中的明军将士们,如同一股被激活的洪流,迅速扭转了方向。
在各级将官的指挥下,成千上万的明军将士在短短几秒钟内就调整了队形,奔向了战场的两翼。
原本留在军中的弓箭手和两支伏兵队,也立刻以纵队方式重新整编,紧急上前布置。而那些弓箭手则更是迅速调整阵型,换上了横阵,为即将来临的对决做好了充分准备。
陈福之所以敢于冒险,故意制造出一场溃退假象,诱敌深入,然后突然回击,正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一支由老兵组成的军队。
这些老兵经历了无数战场的洗礼,勇气和冷静几乎到了超凡的地步,对于他们来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并非夸张,反而是他们的常态。面对战场的混乱,他们的心态依旧稳如泰山。
若换作是其他军队,面对这种机动性极强、冲击力十足的骑兵攻击,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真正的溃败。
然而,这支部队的精锐将士却具备了在险境中找到反击机会的能力,若没有一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铁血军队,根本无法执行如此高风险的战略。假如战场局势稍有变化,溃败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若这一招成功了,其效果却是难以估量的——一旦清军的骑兵陷入明军的伏击圈,重创了这些八旗兵,包衣兵必定会因失去依靠而迅速溃散,胜利便指日可待。
陈福也清楚,若他仅依靠现有的兵力,靠着阵型严密的防守,恐怕最多也只能实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面对清军数量庞大的包衣兵、精锐的绿营军以及更为骁勇的八旗骑兵,若没有能够直接打击敌军核心的战术,根本无法阻止清军的推进。
因此,这一仗,他必须搏一搏,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
与此同时,正在疯狂追击的清军骑兵已经没有了任何后退的余地,八旗骑兵冲得越近,他们越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明军阵地中忽然出现的盾牌方阵和黑洞洞的枪口。
这一刻,清军骑兵的指挥官们也终于意识到,前方的明军似乎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然不可能是一场简单的溃退。然而,他们的冲锋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面对已经不足三十步的距离,转瞬即至的骑兵根本无法停下脚步,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便是全力冲击过去,期望通过撞破敌人的防线来解决眼前的危机。骑兵的气势如洪流般奔腾,战马的蹄声几乎撕裂了空气,飞沙走石,震耳欲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迟疑都可能导致失败,清军骑兵们咬紧牙关,双手紧握马缰,毫不犹豫地冲向了明军阵地。随着战马的加速,空气仿佛都被压迫得扭曲起来,战争的气息愈加浓烈。
就在这时,隐藏在明军阵中的伏兵将领林昌峰紧紧盯住眼前的清军骑兵,双眼死死地盯着那逐渐逼近的骑兵队列。他早已听到了马蹄声的轰鸣,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动,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浓烈的战意。
然而,心中的紧张与不安并未影响到他的决策,他知道,此时便是反击的最佳时机。深吸一口气,林昌峰毫不犹豫地挥动手中的刀,猛地一击,战鼓随之响起。
“轰隆隆!”战鼓声如雷霆炸响,震耳欲聋。
随着战鼓的响起,明军的盾牌方阵立即爆发出一阵猛烈的爆炸声,橘红色的火焰瞬间腾空而起,浓烈的火光在空中划出一条条轨迹。
第一排、第二排火枪兵几乎是几乎同时发起了猛烈的射击,随着一阵惨烈的枪声,冲锋而来的清军骑兵瞬间便被撕裂。近千名骑兵被击倒在地,鲜血飞溅,马匹发出痛苦的嘶鸣,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火药的味道。
与此同时,后方紧随其后的骑兵因为冲锋的惯性蜂拥而至,即使他们并未遭遇致命伤害,但依旧有不少战马和骑兵倒地中弹,未等他们站稳,又被后续的骑兵踩踏成肉泥。骑兵们在这片混乱中被迫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此时的他们已然无力回天。
战马的蹄声与骑兵的呐喊声交织成了一片,空气中的浓烟和尘土混杂在一起,战场的秩序早已被完全打乱。这一切的变化发生得极为迅速,清军骑兵原本的凌厉气势瞬间被明军的火力压制,阵型彻底崩溃。
随着明军盾牌方阵的爆炸,清军骑兵的进攻已经被有效遏制,虽然还有少部分骑兵依旧保持着战斗力,但大多数骑兵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随之而来的,便是包衣兵和剩余的八旗兵的迅速溃败。
此时,战局已经完全逆转,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向明军倾斜。
战场上,骑兵的冲锋犹如雷霆万钧,一旦发动,就不容任何轻易停下。尤其是当这股强大的冲击力逐渐接近极限,战马全身披甲,体态沉重且迅猛,便会形成一种极难控制的局面。
一旦前方发生混乱,冲势便难以遏制,结果很可能是连绵不断的人员和战马倒下。几百匹重甲战马倒地后,不仅对死去的骑兵和战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它们的挣扎和翻滚,迅速成了后续骑兵推进的致命障碍。
这些战马在血泊中奋力扭动身体,用最后的力气拽住周围的一切,牵引出一片混乱。后续的骑兵迎头而上,眼见前方的马匹倒下,却无法停下马蹄,直接被这些倒下的马匹绊倒。
其中,更有几名骑兵因无法刹住马蹄,便被剧烈的冲击力摔飞了出去,身体在地面上翻滚了十几步,直到撞到一堆已经倒下的战马才勉强停住。地面上血迹斑斑,肢体和马蹄交织,留下了无数混乱的痕迹,但尽管如此,前赴后继的八旗骑兵们并未因此停下脚步。
战马的倒下虽然造成了眼前一时的混乱,却未能阻止他们的冲锋,那数百匹倒地的战马,迅速被后续的骑兵踩过,成为了他们迅猛推进的障碍,但也仅仅只是暂时的。紧随其后的骑兵们如潮水般赶来,继续压迫着明军阵地,冲击的力量丝毫未减。
与此同时,明军阵地上的火力并未因此减弱。盾牌上方的明军火枪兵,借着战马倒地的空隙,齐声鸣枪,密集的火炮和火枪瞬间射向了清军骑兵的中间部队。
随着清军阵列的前排被接连击中,不少战马中枪倒下,撕裂的箭矢和枪弹深深扎入肉体,鲜血喷溅。这一次的齐射再度造成了清军的巨大伤亡,数百匹战马倒地后,原本紧密的骑兵阵型开始发生松动,清军的冲势稍有减缓。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清军骑兵再一次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数百匹战马的倒下,清军的冲锋阵型出现了明显的混乱。前排骑兵死伤惨重,后续骑兵紧跟其后,仍旧保持着强劲的攻势。
然而,巨大的损失和踩踏带来的混乱,显然让清军的前进速度逐渐减慢。此时,明军的阵地看起来依旧岿然不动,尽管前方的火枪兵和弓箭手伤亡严重,但他们依然在以顽强的决心抵抗着清军的压力。
而此时,陈福已经看准了战场的局势,他迅速指挥麾下的大部分骑兵开始从两翼迂回,进行包围。
同时,那些在刚才佯装溃败、撤回的战兵,也重新恢复了阵形。超过一半的撤退军队迅速重组,紧跟着骑兵,整齐地列成纵队,准备随时向前推进。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明军的阵形渐渐恢复了稳固,虽然火力损失严重,但依然不乏反击的潜力。清军的骑兵已经被战马倒地所拖慢了冲锋的速度,原本无比锐利的攻势,此时似乎已经变得有些迟滞。
赫尔木作为这次冲锋的主帅,眼见麾下的将士死伤惨重,气急败坏,终于忍不住将手中的旗帜抢过来,亲自举起了甲喇大旗,打算激励士气,亲自率领骑兵冲锋。
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赫尔木深知,只有亲自引领军队冲锋,才能让士兵们不至于陷入恐惧和动摇。清军骑兵虽然因为战马倒下受到了显著的损失,冲锋的速度也有所减缓,但他们依然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眼前,明军的阵型看似稳固,但他们的火力能持续多久,赫尔木心里并不清楚。面对如此密集的骑兵冲击,明军阵地的火枪齐射,虽然足以造成几百匹战马的伤亡,但最多也只能再延缓一阵,无法彻底阻止骑兵的冲击。
赫尔木满怀信心地判断,只要再冲一次,明军的火枪兵必然会因为恐惧和压力而无法保持阵型。即使火枪兵能够再次齐射,所造成的伤害也已经无法阻挡骑兵的进攻了。
眼前的明军阵地不过是暂时的防线,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层防线,彻底摧毁敌人的意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