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以假乱真
看着局势愈发紧张,朱慈烺不得不调整指挥,重新布置兵力。
对于清军的快速推进,朱慈烺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他不得不分散兵力,以火炮和步兵的密集火力应对清军的骑兵压迫。
而此时的清军,已经准备好发起最致命的一击。
多尔衮并未给明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他深知,战斗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不容有任何拖延。当清军部队推进至明军军阵约两百米的地方时,便下令整理阵型,准备发起新的攻势。
这一次,清军不仅仅是用包衣兵为前锋,还将八千八旗骑兵置于阵后,准备随时支援。清军阵列中的前排,依旧是那些举着盾牌的包衣兵,负责为后排的弓箭手、火枪手、长矛手和刀盾手提供掩护。
这些包衣兵并不具备过强的战斗力,但他们身上搭载的盾牌,却是极其坚固的防御武器,可以有效地抵御来自明军的箭雨和火炮。
随着这些包衣兵的推进,后排的弓箭手开始接连发射箭矢,而长矛手和刀盾手则准备在敌军近距离时发起冲击。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战斗的激烈程度不断增加,八旗骑兵已悄然进入战斗状态,准备随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然而,尽管多尔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依然对这些包衣兵的战斗力感到不安。毕竟,尽管这些包衣兵已经接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但与真正的精锐步兵或骑兵相比,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下达了进攻命令后,他紧接着给出了一条军令:凡临阵退缩,回顾者,后者尽杀之;不杀者,以同罪论处!
多尔衮的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如果他们在战斗中退缩,便会直接影响整个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甚至可能导致清军在关键时刻的溃败。
很快,清军的盾牌阵从西、南、北三面如潮水般向明军的阵线逼近,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压迫之势。每一面阵线背后,都有刀枪如林,气势磅礴,仿佛一张巨大的网,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敌人。
而在进攻的方阵两翼与后方,八旗骑兵整齐排列,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主力部队提供支援。这些骑兵的步伐沉重而有节奏,每一次马蹄踩踏地面的声音,宛如战鼓的节奏,震动着整个平原,也让明军的将士们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阵地中的紧张气息几乎瞬间达到了顶点。
随着清军越来越近,朱慈烺毫不犹豫地下令发起火力反击。尽管明军的火力并不如清军那般集中,且缺乏足够的骑兵支援,因此只有通过坚决的反击,才能在敌军的攻势中找到一线生机。
“轰!轰!轰……”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明军阵中的火炮率先发出了怒吼。
在清军盾牌阵线推进至约八十步时,明军的数十门火炮齐声开火,炮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猛然砸向清军的前阵。
炮声和爆炸的震动弥漫开来,尘土飞扬,烟雾四起。紧接着,两千多名火枪兵同时开火,火枪的声音如同撕裂空气的尖锐呼啸,弹药带来的火四溅,几乎瞬间就撕开了清军的防线。
与此同时,成群的箭矢也跟随而来,射入清军阵中,犹如狂风中的雨点,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然而,尽管明军的火力十分猛烈,但清军的反应却不曾停滞。
盾牌阵依然稳步推进,前列的长枪手、刀盾手紧随其后,步伐稳重而有序,仿佛一堵无法突破的钢铁墙。而在后方,弓箭手则停下脚步,开始弯弓射箭。数千支箭矢如暴雨般倾泻下来,猛烈地冲击着明军的阵线,发出了阵阵清脆的响声。
随着箭矢的到来,阵中的明军将士发出一声声痛苦的惨呼,伤亡逐渐加重。清军在遭受火力反击的同时,依旧稳步推进,随着阵地不断向前推进,包衣兵的牺牲也越来越严重。
前排的包衣兵不断倒下,死伤惨重,尤其是在被火炮击中之后,阵型一度陷入混乱。然而,在清军指挥官巴牙喇的严酷督战下,包衣兵并没有因此而崩溃,反而迅速恢复了进攻的节奏。
巴牙喇高声指挥,命令部队保持阵型,绝不允许任何士兵临阵退缩,他们依然凭借人数上的优势,稳步向前推进。
当清军距离明军阵地大约三十步的距离时,战场上弥漫的白烟已经几乎遮蔽了视线,明军的阵地也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
在这白烟中,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再次响起,数千颗铅弹、石弹飞窜而出,沉重地砸在了清军的盾牌和盔甲上,甚至有不少包衣兵在炮火中倒下。两翼的八旗骑兵也有十几个在战斗中受伤,整个阵地的推进速度短暂放缓。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阻挡清军的进攻。明军的火力虽然暂时减缓了清军的推进速度,但在巴牙喇的指挥下,清军的进攻并未停止。
随着前线的白烟逐渐散去,朱慈烺再次下令进行反击,他命令位于阵前的火枪兵重新组织队形,由横阵转为纵阵,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决战。
同时,几千名战兵从白烟中冲出,像是一柄利剑,迅速穿透烟雾,以严密的阵型朝着清军的盾牌阵线冲杀而去。
在明军的反击下,清军的阵地同样发出了轰隆的战鼓声,八旗骑兵迅速从两翼策马冲出,犹如狂风暴雨般压向明军的阵线。
与此同时,清军的包衣兵也放平了刀枪,猛地冲破了盾牌阵,直扑明军阵地。两军的力量开始交汇,整个战场变得愈加混乱,箭矢飞射,兵器碰撞,喊杀声不绝于耳。
尽管清军的包衣兵在组织和军纪上存在不小的漏洞,但他们依靠着数不清的伤亡推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依旧将明军的防线压得越来越紧。火枪的轰鸣声、火炮的爆炸声、箭矢的飞射声交织在一起,战场上弥漫着血与火的气息。
两股钢铁洪流终于在战场的中心碰撞在了一起,整个平原似乎都被这场巨大的碰撞震撼,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席卷一切。战斗的形势愈发复杂,硝烟弥漫,战场上仿佛一片血海。
朱慈烺紧握缰绳,眼神凌厉,指挥大军奋力向前冲击。在清军包衣兵阵型稍显混乱的那一刻,明军骑兵部队迅速发动了攻击,出奇制胜的速度让对方措手不及。
明军的步兵如潮水般涌向前线,仿佛雷霆一击,瞬间让清军的包衣兵节节败退。朱慈烺指挥得当,迅速占领了主动权,一度将敌军压回了盾牌阵线。
随着清军阵中的包衣兵被明军步兵压制,局面看似一度有所倾斜,但这时,八旗骑兵从包衣军阵中跃然而出,迅速穿插到明军阵中,对正在进攻的明军骑兵进行围堵和牵制。明军骑兵阵线被清军骑兵纠缠,暂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战兵虽试图依托阵型形成防线,却在清军的重重打击下逐渐显现出破绽。
他们本是坚固的防线,可面对清军骑兵和包衣兵的联合攻击,兵力劣势已无法避免,阵线开始出现动摇。
这一刻,朱慈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尽管自己一度占据上风,但清军的骑兵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没有火器的支撑下,步兵在与骑兵的直接对抗中显得异常脆弱。
战局的变化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若不尽快调整战术,可能很快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多尔衮在自己军阵的后方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却充满了自信与满足。
他看着明军步兵阵线的逐渐崩溃,嘴角微微上扬,心底涌上一阵狂喜。对于他来说,这一刻不仅仅是战斗的胜利,更是多年等待的报复。
他知道,明军一开始以为几千包衣兵的冲击就能摧垮自己的阵地,殊不知他们不过是掉入了一个巧妙设计的陷阱。
“明军的节节败退,简直就像是一场预演。”多尔衮冷笑着想道。
对于满洲骑兵来说,近身肉搏是他们的强项,纪律与勇气构成了他们的杀手锏,而这些,正是汉军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满洲勇士们才能在正面交锋中击溃明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才是战场上真正的胜负!”多尔衮眼中闪烁着战意,他的命令铿锵有力道:“所有骑兵准备,冲锋!”
他立刻挥鞭而去,向前方的明军阵地推进。此时,剩余的八千八旗骑兵也开始集结,准备随着多尔衮一同投入到这场决定胜负的关键攻势中。
清军的进攻如同猛兽出笼,气吞万里,刚刚还在顽强抵抗的明军阵地,这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抵抗力。
陈福亲率的明军骑兵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首先溃败,他们原本是明军的骨干力量,但面对清军八旗骑兵的压倒性优势,他们的阵型一度混乱,士气瞬间崩溃。
那些原本奋力支撑的战兵,也在骑兵的压制下不得不开始撤退。此时的陈福来说,他心中涌上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焦虑和无力感。
尽管他拼尽全力指挥骑兵组织反击,然而在八旗骑兵的强大压力下,明军骑兵如纸糊般的防线开始崩溃,随着清军不断推进,越来越无法收拾。
那些本应成为反攻主力的明军骑兵,一个个倒下,或被射杀,或被追上砍杀,溃退的速度越来越快。清军的骑兵依然在追击,挥舞着利刃,一路追杀溃败的明军骑兵,丝毫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被甩在后方的敌人。
那些试图逃脱的明军步卒,如同锋利的刀刃所划过的痕迹,正在逐渐消失在追兵的追击中。明军的阵线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防线,而是四散的破碎片段,步兵们背对着追来的骑兵,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继续在滚滚尘土中踉跄后退。
陈福看着越来越多的明军战士倒下,自己麾下的骑兵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斩杀,心中泛起了不安和动摇。他深知,如果此战不能取得胜利,那么整支明军将陷入极大的困境,甚至可能因此丧失对辽东战场的控制权。
此时,他只能寄希望于远处的援兵,然而,这一切似乎已经太迟。
朱慈烺在前方指挥调度,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虽然他对战局的发展充满了忧虑,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果敢。他知道,自己的军队需要坚持,必须死守,才能寻找到反攻的机会。
火器仍然是他唯一的希望,而每一次清军的推进,都是为了逼近明军的阵地,为后续的反击创造机会。然而,战局的发展似乎并不如他所愿。
在清军的骑兵不断压迫下,明军的阵线愈发薄弱,敌人的力量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的军队,仿佛一张巨网正在缓缓收紧,等待着一网打尽。
当最后一波清军骑兵彻底突破了明军防线,陈福和他的骑兵已经无路可退。随着明军的全线溃退,曾经分布在三面包围着明军的清军,现在却集中在了仅剩的一面。
整个战场的气氛一片狂乱,清军的铁蹄在平原上飞奔,追着那些落荒而逃的明军士兵,毫不留情地挥舞着长刀,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原本明军的阵线已经崩溃,士气全无,成群的败兵四散奔逃,但清军依旧如猛兽般追击,刀剑砍下,战马践踏,尸体随处可见,鲜血洒满了大地。
陈福站在马上,心中五味杂陈。他回头一看,只见一队明军士兵试图逃脱,却被清军骑兵追上,迅速扑杀。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那些明军将士如同韭菜般被割倒,倒在地上的尸体迅速被后方奔驰的马匹践踏成肉泥。
血肉横飞的画面让他心如刀割,可是,眼下的局势并不允许他有丝毫的退缩或迟疑,否则又如何以假乱真?
“为了大局,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陈福心中默念,声音几乎是咬牙切齿的。
战争从来没有什么可以回头的余地,战场上,每一个决定,都是生死存亡的赌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来不得半点优柔寡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