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快穿:变美后,我躺赢了 第210节
    他把庶女韩明珠当成了掌上明珠,亲自启蒙,亲自教导。
    吴姨娘就站在一旁,三人看起来,其乐融融,彷若一家三口。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在韩娇娇回京后,彻底被打破了。
    韩冲再次深陷舆论的漩涡,吴姨娘坐实了第一宠妾的骂名,韩明珠这个原本的京中小名媛也受到了连累。
    “都怪韩娇娇这个不孝女!”
    韩冲暗恨不已,偏偏现在的韩娇娇,已经不是那个四五岁的、仰着头祈求父爱的可怜小女童。
    她愈发病弱。
    韩冲刚“训戒”两句,人家就开始抹眼泪。
    韩冲:……别他娘的哭了!
    韩冲怕把女儿骂得吐了血,让自己本就污糟的名声更加不堪,只得一甩袖子,负气而去。
    “不管了!以后我再不管这个不孝女!”
    韩冲这话,可不是随便喊喊。
    他是真的不再管。
    韩娇娇拖到了十六岁都还没有成亲,韩冲也不在意。
    他反倒兴致勃勃的给韩明珠定了镇国公家的嫡幼子。
    唉,明珠什么都好,模样、才学都像极了自己。
    唯一的欠缺,就是出身不够好。
    虽然韩冲“劝”继夫人把韩明珠记在了她的名下,成了名义上的嫡女。
    但,假的就是假的,也就是说着好听些。
    真要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门当户对的人家,一样嫌弃。
    最后,韩冲百般挑选,万般考察,选中了程家的儿子。
    嫡幼子,前头还有四个嫡出的兄长,再怎么轮,也不可能由他承爵。
    不过,胜在是国公府的嫡子,父母疼爱,兄长照拂。
    最妙的还是程五郎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过两年参加秋闱,兴许还能斩获举人呢。
    程五郎可不是寒门子弟,需要靠着科举逆天改命。
    他能考上举人,那是锦上添花。
    自家明珠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与程五郎绝对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不说南平了,还是好好给明珠准备嫁妆吧。”
    “唉,说来也是我对不起你,连一份像样的产业都不能给你!”
    说到嫁妆,韩冲有些愧疚的看着吴姨娘。
    作为承恩公府的世子,父母看重,姑母疼爱,还有祖母等长辈宠溺。
    他的小金库颇为充盈。
    但,当年永嘉病死,太后顾及血亲,不好惩罚韩冲,却也要做做样子,给霍家一个交代。
    于是,韩太后做主,将韩冲的私库没收,全都归到了韩娇娇名下。
    还不许韩冲回京,就让他在地方上“思过”。
    思过什么的,韩冲并不在意。
    可他的小金库被收走了,他是真的肉疼啊。
    原本他还想着,吴姨娘出身卑微,手里没有傍身的钱财。
    他准备从私库里分出一些,记到吴姨娘名下。
    将来儿女说亲事了,他也会再从私库里另给儿女们分一份产业。
    结果——
    啥都没有了!
    还是那三年在地方上,韩冲又辛辛苦苦的攒了些。
    但这些跟被韩娇娇拿去的私库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现在韩明珠要出嫁了,韩家公中会出一笔嫁妆,但也仅止于此了。
    太后厌恶吴姨娘,连带着韩明珠都受了影响。
    太后顶多就是象征性的给点儿添妆,却不会像对待韩娇娇那般大方。
    还有继夫人,应该也不会给便宜女儿出嫁妆。
    就是承恩公夫人,永嘉公主的死,她不会骂儿子,却会怪吴姨娘是狐媚子。
    相较于吴姨娘所出的韩明珠,承恩公夫人更疼爱继夫人所出的一双儿女。
    韩冲算来算去,韩明珠的嫁妆竟有些寒酸!
    别说跟家底儿丰厚的韩娇娇相比了,就是京中的其他贵女,也比不上。
    十里红妆就不要想了,能够凑齐一百零八抬嫁妆,都有些勉强呢。
    韩冲忧心自己爱女的嫁妆还来不及,哪有闲心去管韩娇娇一个不孝女?
    吴姨娘见韩冲如此“任性”,不好再劝,只得无奈的就此作罢……
    第173章 男主极品亲娘(六十一)
    南平郡主韩娇娇的婚事,似乎就这么定了下来。
    除了具体的人选是谁众人还不得而知外,权贵们已经认定韩娇娇会委委屈屈的低嫁入寒门。
    因为南平郡主的这桩婚事,京中上下对这一次的春闱格外关注。
    过完正月,各地来的举子们便开始准备考试。
    还有一些宴会、诗会什么的,也格外热闹。
    慢慢的,开始有了“热门人选”:
    齐州赵青云,十五岁中举,少年俊彦;
    齐州季克己,十岁才开始读书,十六岁中举,堪为天才;
    浙州马子俊,书香门第,一门双进士,十九岁中举;
    中州郑思成,前朝大儒之后,十六岁开始奋发读书,二十二岁中举……
    诸多才俊中,赵青云绝对是最拔尖儿的那一个。
    没办法,他就像士林中的霍去病——
    比他会读书的,不如他年轻。
    比他年轻的,不如他长得好。
    比他长得好的,不如他会读书。
    他仿佛一个多边形战士,样样都出挑!
    “难道圣人会选中赵青云?”
    如果没有南平郡主的婚事,这个“选中”,就是钦点三甲的意思。
    偏偏有了南平郡主要下嫁新科进士的传闻,赵青云的鹤立鸡群,就多了一些其他的寓意。
    “顾娘子,你家青云真的要娶郡主了?”
    赵老太那叫一个羡慕啊,偏偏故意说着酸话,“这可不好!郡主多尊贵的人,若给你做了媳妇,将来谁伺候谁,还不一定呢。”
    她心里却在想:如果我儿能娶到郡主,我给郡主儿媳妇当牛做马都愿意!
    “还是娶个门当户对的儿媳妇更好,就像我,现在日子过得多好!”
    赵老太一边说着,还不忘把钱氏拉来“现场演绎”。
    看着赵老太变着花样的折腾钱氏,而钱氏也愈发苍老、麻木,顾倾城多少有些不忍。
    “我家青云哪里能高攀得起郡主?”
    “郡主确实尊贵,本就该好好伺候人家!”
    “青云的婚事,我、我听他的。”
    “……青云好了,我的日子就能过得好!”
    顾倾城还是一副柔弱、没主见的模样,那“没出息”的说辞,再次把赵老太噎得不轻。
    顾倾城满意的告辞离去,钱氏在赵老太的叱骂声中,恭敬的出来送客。
    走到门口,顾倾城看了眼低头弓背的钱氏,低声的说了句,“你家婆婆似乎很喜欢高门贵女啊。”
    “听说你娘家是个商户,你还会算账?”
    “我家侄儿原先就是账房,一个月二两银子,能够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呢。”
    “……真好哇,我什么都不会,就是羡慕能干的女人。”
    账目都能算得清,怎么就看不清人心?
    会算账也是一技之长,就算离了男人,也能自力更生,怎么就沦落到这种地步?
    顾倾城仿佛就是想到什么随口一说,但她的话,却重重敲在了钱氏的心头。
    是啊!
    我家是商户,我没出嫁之前,也是一手算盘、一手账册的爽利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