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章 沈
    第193章 沈
    刘道规回到自己的营舍,满脑子都是掀翻司马家,让江山变色。
    不过刘牢之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应该是在观望,现在不同意,不等于以后想不通,时和势到了,他不上,后面的人也会推着他上去。
    他现在是赌桌上的几个主要玩家,别人求都求不来。
    即便他不想再进一步,北府诸将却想鸡犬升天……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彭城刘氏的一员,刘道规和刘裕肯定能分到一块肉。
    只要上桌,其他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刘道规现在对晋室失望透顶,对士族门阀也厌恶到了极点……
    推开门,忽然发现墙角蜷缩着两个女人,一拍脑门,想起是北府将领们送的。
    十七八岁的年纪,相貌清丽,有种江南水乡灵气。
    看她们的身上的衣裳还在,应该是没有受到凌辱。
    “你们是何方人士?家中可有亲人?”
    两个女子互相抱在一起,睁大眼睛,恐惧的望着刘道规,仿佛风雨中两只受伤的鹌鹑。
    北府军什么德行,刘道规入征虏军府第一天就知道了,本质上,他们还保持着北方流民军的特性,烧杀淫掠,五毒俱全。
    女人落到他们手上,惨不忍睹。
    而这两个女人因为姿色俏丽,被将领们霸占,才不至于那么凄惨。
    “来人,拿点吃的东西进来。”刘道规朝外面吩咐。
    “领命。”
    过不多时,两罐肉羹、一铛米饭、一迭韭菹、一迭菁菹送了进来,这伙食堪称豪华了,比刘道规平日的还要高一些。
    “吃吧。”刘道规温声道。
    食物的香气,驱散了一些她们眼中的恐惧,小心翼翼的吃了起来。
    吃饭的姿态能大致看出一个人的家世来。
    二女动作轻缓,小口慢咽,有种三吴女子特有的温柔。
    刘道规默默的看着,直到她们吃的差不多,再次问道:“你们姓什么?家在何处?”
    “小女子沈月菡,及堂妹沈月薇,吴兴沈氏,因伯父沈穆夫参与天师道作乱,被官府捉拿,举族下狱,止有几个兄长王奔山野……”
    其中一年长女子说道。
    “吴兴沈氏?”
    这个家族专跟司马家过不去,司马家刚刚衣冠南渡,王敦之乱,吴兴沈充招募徒众响应,被王敦任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军事。
    晋明帝闻讯后,特派其同乡沈祯劝阻,许以为司空,但沈充拒劝,率部曲万余兼程北行,与王敦汇合,兵败被擒杀,沈氏一门沦为刑家。
    其所铸的“沈充五铢”、”沈郎钱”至今都是硬通货。
    隆和元年(362年),前燕慕容恪率军攻洛阳,沈充之子沈劲自募乡勇千余人,协助冠军将军陈祐守卫洛阳,屡次以寡制众,挫败慕容恪的攻势,后被东晋授为冠军长史、扬武将军。
    坚守洛阳两年,晋室不发援兵,亦不输送粮草,致使洛阳孤立无援,粮草断绝,陈祐退军,沈劲却坚决不退,率五百部曲坚守半年,城破被杀。
    慕容恪大为惊异,惋惜不已:“今定洛阳而杀沈劲,实有愧于四海。”
    即便如此,沈氏一门也不得晋室重用。
    天师道起兵,江左不少豪强参与其中,沈家自然也不会例外。
    这场大乱,江左豪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不然孙恩掀不起如此大的声势。
    刘道规道:“原来是名门之后,我派人送你们回乡如何?”
    沈月菡神色黯淡,“家人已经离散,返回乡土,他日还是会为乱军所虏,将军若真怜惜小女子,愿持帚弄瓦,服侍将军。”
    这女子倒是聪慧,天师道只是退走,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乱世之中,女人下场凄惨,跟着刘道规至少还能有一碗饭吃。
    若是落入北府士卒手中,根本不被当成人对待,尤其是她们这种有些姿色的女子。
    “行。“二女容貌上佳,刘道规的确有些动心。
    便派人将她们先送回京口刘家,会稽正乱着,军营之中带着女人,影响不好,身为主将当以身作则。
    连续几日,刘牢之再没露面,就连刘敬宣也见着人影。
    刘怀肃整日忙里忙外,也见不到人。
    不过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谢琰以本官领会稽内史、加督五郡军事,刘牢之加一个有名无实的前将军。
    三吴八郡,谢琰一人督了七郡,刘牢之只督吴郡,朝廷的心思不言而喻。
    会稽内史其实就是会稽太守,一向是司马家的心腹才能担当此任。
    司马道子年仅十岁时就被封为琅琊王,并摄领会稽国,封邑户口高达五万九千一百四十户,也就是说会稽郡的百姓几乎全都是司马家的僮仆。
    司马元显征召“乐属”,自家的几十万人不动,将手伸向三吴八郡其他豪族。
    也就不怪人家起兵造反。
    而孙恩不攻其他郡县,专挑会稽郡下手,也算一刀刺在司马家的要害上,五万九千多邑户,一转眼全都成了“妖贼”……
    高衡封左将军,领魏郡太守,戍石头,高素升阴陵太守,高雅之升广陵相。
    更让刘道规想不到的是,高珣也沾到光了,升任广陵司马。
    朝廷如此提拔高家,明显是想在北府军中扶持一股新势力,以对抗彭城刘氏。
    也就是现在内忧外患,刘牢之还有用,所以才相安无事。
    不过高氏无论威望、能力比起彭城刘氏都差的太远,尤其是这一战中,刘裕和刘道规声名鹊起,让彭城刘氏的威望更大。
    高家唯一的优势便是听话,当初是高衡劝刘牢之背刺王恭,深得司马元显信赖。
    刘敬宣加骠骑咨议参军,成了司马道子的掾吏,征召入建康,成了质子……
    而这一战真正立下功劳的孙无终、何谦、刘轨诸部,只字未提。
    刘裕和刘道规兄弟二人,各赏了一百缗钱十匹绢帛,口头上勉励了一番,让兄弟二人再接再厉,为朝廷建功。
    刘道规早有预料,朝廷对北府军一直非常忌惮,作为彭城刘氏,兄弟二人也是朝廷猜忌的对象,升官就别想了。
    草草封赏后,便下令各军归镇,只留谢琰镇守会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