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分肉
    第136章 分肉
    京口之东,曲阿。
    此地乃长江下游重镇,两百年前,孙策曾在此地大破扬州刺史刘繇,进而横扫三吴,奠定基业。
    如今江东风云再起,三吴人马又卷土重来。
    刘牢之先一步进据此地,五千北府军枕戈而待,气势如虹。
    这年头的士卒,不怕打仗也不怕伤亡,最怕的就是无仗可打,江东富足,人尽皆知,所以北府军的士气非常高昂。
    只是敌军兵临城下,刘牢之却下令按兵不动。
    此时此刻,中军大帐中迎来了一位贵客。
    “昔闻龙渊耀芒,难掩荆山之玉;骐骥骋足,岂困盐车之辕。将军起于行伍,奋臂北府,淝水鏖兵,羯鼓惊寒。江左有今日之安,皆将军之功也,然则如此大功,却屈居一彭城太守,困于人下,呼来喝去,犹如犬马,每思及此,不禁扼腕而叹。”
    王谧挥动尘尾,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令人如沐春风,动人心弦。
    去年京口聚会,王恭当众斥责刘牢之,也是王谧出言相助,帮了他一把。
    很明显这场大戏的关键,便是刘牢之。
    只要他倒戈一击,江左形势立变,王恭和司马道子的末日就到了。
    而且刘牢之早就对王恭不满。
    但,王谧说的天乱坠,却没有任何实际承诺,只让其倒戈,并没有实际利益承诺。
    刘牢之的一张紫脸始终面无表情。
    王恭好歹是六镇都督,假节,而王谧空口白牙……
    刘牢之纵横天下二十余载,早就不是血气方刚的莽夫,在官道上浮沉多年,对士族高门的嘴脸洞若观火。
    太原王氏不是什么好人,琅琊王氏也只是想利用他而已。
    “人无信不立。”刘牢之目光一闪,实则是在暗示王谧拿出具体的承诺。
    王谧当然听得懂,“事成之后,我等向朝廷保举将军为青州刺史。”
    刘牢之却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冲在前面的是自己,干脏活的也是自己,而换来的只是一个青州刺史,还要向朝廷保举……
    关键,青州乃侨郡,并无实权。
    也就说这些士族在分肉的时候,连个骨头都不愿给。
    如果司马道子不同意,青州刺史还不一定拿得到……
    这一次背叛的是太原王氏,叛乱平息后,朝廷和士族追究,刘牢之还是会被推出去,当成替罪羊,成为众矢之的。
    当年的苏峻就是前车之鉴。
    士族高门和朝廷从来不会放过起兵作乱的将领。
    衣冠南渡的这八十年里,发生过太多这种过河拆桥之事。
    很明显,王谧开出的价钱没达到刘牢之的预期,“明公不必多言,王廞起兵作乱,某怎可助纣为虐?”
    “机会难得,将军定要三思……”
    “不用三思,北府军只忠于朝廷。”刘牢之满脸失望之色,起身就走出大帐。
    外间一众北府将领如狼似虎,五千北府军静默无声,铁甲如山,旌旗如云,长矟如林,眼中的战意宛如熊熊烈焰。
    整个江左最强的战力就在刘牢之手上,朝野上下,善战者无人能出其右。
    即便当年临漳之败,刘牢之顾身返回京口,转眼又拉起一支北府军。
    北府就是他的底气所在。
    琅琊王氏一个有名无实的青州刺史,就算刘牢之答应,北府的精兵猛将也不会答应!
    吃到嘴里的才是肉。
    “出兵,击贼!”刘牢之翻身上马,提起长槊。
    “杀、杀、杀!”北府士卒纷纷高呼起来,声震长空。
    城门打开,五千步骑化为一条长龙,扑向城外宛如黑云一般的贼军。
    霎时间,地动山摇,天地都为之色变……
    不到半日,战争就结束了,曲阿城外便一片狼藉,鲜血汇聚成小溪,缓缓流过尸体,未死之人还在哀嚎,但很快就被一支长矟捅入嘴中,从后颈刺出。
    哀嚎声戛然而止。
    乱军的头颅被一颗颗割下,堆放在江边,眨眼就变成了一座小山。
    士卒们争抢着女人、甲仗、牲畜。
    女人的哭喊声和男人的淫笑声连成一片……
    战场之东的苦楮岗上,几人伫立良久,目睹了整个交战过程。
    “刘牢之还真是聪明,竟然放过了王廞。”卢循满脸揶揄之色。
    三万乱军一个照面,便被北府军杀穿了,王廞匹马逃走,不知所踪。
    如果不是刘牢之手下留情,王廞纵然骑上汗血宝马也休想逃脱。
    徐道覆道:“刘牢之乃我道门之大患也。”
    孙恩骂道:“琅琊王氏都是废物,三万人马,不敌五千北府军也就罢了,一个照面就杀的人仰马翻,害我等空欢喜一场。”
    原本指望北府军与乱军两败俱伤,天师道再出来捡便宜,没想到王廞实在无能。
    卢循抬头望着天空,三月天气,暖风东去,江东春意盎然,“唉,王廞这一败,我等只能再寻良机,不知还要等上几年……”
    “未必,琅琊王氏被踢出去,但王恭、司马道子、桓氏还未决出胜负,两位拭目以待,好戏还在后面。”
    徐道覆目光扫过战场,定在那杆“刘”字大旗上。
    这一战,北府军简直摧枯拉朽,要知道乱军之中并非只有琅琊王氏,还有很多三吴豪族参与其中,这些人的战力并不差,却还是败在刘牢之手上。
    败的还如此之惨……
    天师道想要成事,就一定绕不过北府军。
    孙恩笑道:“不错,王恭逼司马道子杀王国宝和王绪,颜面全失,必不会善罢甘休!”
    卢循抓起一把黄土,洒向天空,“晋室早成冢中枯骨,司马道子杀司马曜,手足相残,乃自取灭亡,忠孝仁义,司马氏弃之如履,早已天怒人怨,天下大乱近在眼前,可惜了这三万江东子弟,为晋室陪葬。”
    孙恩却不屑一顾,“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群小死得其所,不足为惜。”
    徐道覆和卢循闻听此言,眼中都闪过一道失望之色。
    天师道未能形成太平道的规模,根源就在孙家身上。
    孙恩一直以江东士族自居,为的也是孙氏一门一户的兴衰,并未真的将江左苍生放在心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