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章 鼓动
    第133章 鼓动
    荆州江陵。
    “王令君之所以按兵不动,乃是等待殷刺史回音,如今朝廷内外大权落入相王之手,待其稳住局面,试问殷刺史还能坐稳此位否?”
    各方势力中,最急不可耐者,非桓玄莫属。
    王恭和司马道子这么打又不打,和又不和,弄得他非常难受。
    如果只是王恭一人畏首畏尾也就罢了,殷仲堪竟也如此怯懦,连正式响应王恭都不敢。
    司马曜活着的时候,将二人当成左膀右臂,
    当初殷仲堪赴任荆州时,司马曜依依不舍,还特意下诏:“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
    足见对他的恩宠。
    现在司马曜死的不明不白,司马道子不了了之,殷仲堪连吆喝一声都不敢。
    “倘若王令君斗不过相王,我殷家岂不……”
    殷仲堪满脸犹豫,殷家好不容易抓到这么一个出头的机会,升任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整个殷家都指望着他光大门楣。
    殷仲堪自然不敢出头。
    都指望别人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利。
    桓玄眼中的鄙夷一闪而逝,“国宝与君水火不容,唯恐不能速而除君。今其既执权要,与王绪相为表里,其所回易,罔不如志,王令君坐镇北府,为朝野之所重,未便轻动,此天以大事托付于君,成败在此一举,君为先帝所拔,超居方任,恩宠无以复加,今若不起,必为天下鄙夷,届时朝廷一纸诏令,召君回京,君何以自处?”
    司马道子召王恭回京,王恭手握北府军,凭借太原王家的权势,可以置之不理,司马道子也无可奈何。
    但陈郡殷氏没有太原王氏的权势,刚刚赴任荆州,根基也不稳,如果抗拒朝廷诏令,司马道子一句话就能罢免了他的刺史之位。
    到时候殷仲堪还是什么都得不到。
    桓玄的这些话,直接说进了殷仲堪的心坎里面。
    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绝不会放过他。
    殷仲堪道:“忧之久矣,君谓计将安出?”
    桓玄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国宝奸凶,天下所知,君若密遣一人,信说王令君,宜兴晋阳之师,以内匡朝廷,我等当悉荆楚之众顺流而下,推王令君为盟主,我等亦皆投袂,当此无不响应。此事既行,桓文之举也。”
    春秋晋国六卿,智、赵、魏、韩四家联手,以为国除贼的名义,兴晋阳之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
    实则是晋国六大卿族权力的重新划分,有人上桌吃肉,有人则成了肉……
    与今时今日之局面,颇有相似之处。
    几大士族高门都指望借此战重新划分权力,而其他势力也想分到一口肉。
    桓玄为人轻浮,但才学却是货真价实的。
    司马道子是宗室,不好直接对他下手,所以矛头都对着王国宝,相当于清君侧。
    只要殷仲堪动了,京口那边的王恭不动也不行。
    建康本就没多少兵力,当初妖贼卢悚千余人就能杀进皇宫。
    桓玄自信只凭手上的荆州军就能成事,王恭站不站出来都无所谓,唯一的问题便是声望不够,无法取得士族高门的支持。
    所以需要将殷仲堪推出来顶在前面。
    话说到这个份上,别人想上桌都求之不得,殷仲堪竟然还在犹豫。
    而他不点头,桓玄也没有办法,只能郁闷的辞别而去。
    一出刺史府,桓玄脸上的阿谀奉承之色尽去,满脸寒霜,“竖子不足与之谋!果如敬祖所料,殷仲堪无能之人也。”
    卞范之字敬祖,现为始安太守,自幼便与桓玄相知,引为谋主。
    如今王恭与司马道子对垒,正是桓氏复起的大好时机,桓玄立即招来卞范之密谋。
    “灵宝何必急于一时?王恭、司马道子已然反目,必不会善罢甘休,只需稍待几日便可成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王恭与殷仲堪一样徒有其表,难成大事,手握雄兵,却裹足不前,举事都半年了,还不肯挪窝。”
    桓玄心急如焚。
    他们打不起来,桓家也就没机会。
    卞范之道:“王恭、殷仲堪徒有其表,不是正好?依我之见,灵宝之敌,并非王恭,亦非司马道子,而是杨佺期。”
    杨佺期现任荆州司马、南郡相,龙骧将军。
    出身弘农杨氏,咸康年间(335年)投奔晋室,击败氐秦潘猛、窦冲等将,从湖城攻入潼关,屡战屡胜,进位龙骧将军,历任河南、新野、堂邑三郡太守。
    后随朱序击溃慕容永、翟辽,守住洛阳,战功彪炳。
    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后,势单力薄,便举荐杨佺期为南郡相,以增大声势,二人一拍即合。
    杨佺期兄弟杨广、杨思平也都是勇武粗豪之辈,在南郡抚将士,恤百姓,缮修城池,简练甲卒,甚得人心。
    杨佺期要门第有门第,要才干有才干,逐渐成为桓氏的心头大患。
    “此人野心勃勃,的确为心腹之患,可惜年事已高,当缓图之,拖上几年,待其年老昏聩,我手握荆襄权柄,再出手不迟。”
    桓玄也一直忌惮此人,但眼下不是对付他的时候。
    而且杨佺期也有致命弱点,自恃出身高贵,当初南下时,时人将其比之于琅琊王氏的王珣,杨佺期兄弟却恼恨不已,认为琅琊王氏比不上他们弘农杨氏。
    又不与其他士族联姻攀附,自绝于士族之外,虽有军功在身,却一直遭到朝廷的打压和排挤,一直郁郁不得志。
    殷仲堪举荐他,也只是利用而已。
    这个时代,若是不能得到士族高门的支持,根本成不了气候,当年苏峻祖约声势比杨佺期更大,依旧难逃覆灭之厄。
    所以桓玄也只是忌惮而已。
    卞范之本意也只是提醒桓玄,便不再纠缠此人,王恭和司马道子打不起来,说再多也没用,“不出三个月,司马道子与王恭必刀兵相见,灵宝当早做准备。”
    王恭和司马道子的内斗,无数人卷入其中,就算他们两人不愿动手,也会有人推着他们刀兵相见。
    桓玄深吸一口气,“那便再等几个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