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章 南盟的经济模式根本无法持续,经济危机已近在眼前了
    第243章 南盟的经济模式根本无法持续,经济危机已近在眼前了
    秋去冬来,日本的天上开始飘落细碎的雪。
    今年的日本遭遇了一场相当严重的大旱,虽然也并不是多么严重,但叠加日本战后那糟糕到极点的社会情况,却真的就是天塌地陷了。
    这样的一点小雪虽然不大,带来的那点水分却仿佛是冥冥中落在日本头上的一点希望。
    当然,也有点冷。
    下村治紧了紧自己身上已经有些单薄了的皮衣,跺了跺稍微有点僵硬的脚,低着头快步的推着自行车在赶路,时不时的还要看一下他手腕上的老旧手表。
    上班的这一路都已经摔了三跤了,摔得他实在是不敢再骑车了,该死的破路上有好多的暗冰,政府那点可怜的财政和社会上紧缺的物资环境,也不可能奢侈的用盐来融冰了。
    没办法,他只好不顾腿上的疼痛,一路小跑的推着车子赶来大藏省上班。
    身为普普通通的一名三十多岁的银行政策委员,他可是他们全家的经济支柱,眼下经济形势不好,政府缺少财政收入,麦大帅甚至对他们日本政府还有些不太满意,还要改革。
    据说是还要再裁撤一批公务人员。
    他可不想因为迟到而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万一被裁,他这个东大毕业的高材生想来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的,那恐怕他的老婆也得去上街勾引美军卖春去了。
    尽管,即使不被裁,他身为大藏省的高级公务员也只能勉强维持家中妻儿的温饱,为了让孩子不至于辍学,他甚至每天晚上下班还要去打一份零工。
    离着大藏省的大门还远远的,就看他自己的课长在门口殷勤的,点头哈腰地侍奉着两名身材高壮挺拔的西装男人,居然还都带着在这个年代十分稀有的有色墨镜。
    下村治正要上前去跟课长打个招呼,却见那平日里十分严肃刻板的课长却居然蹦了起来,用手朝他的方向一指,大声地喊道:“两位领导,他,他就是下村治!”
    下村治都懵了,好悬没给他吓得掉头就跑。
    这是咋了?
    莫非是我收受贿赂的事儿事发了?
    可我就是一小职员,也没收多少钱啊,平时也就是拿两盒烟什么的啊。
    却见,两名男子朝他走了过来,用英语问:“你会说英语么?”
    下村治点头。
    “请问,您是下村治先生么?”
    下村治再点头。
    “您好,郑先生有请,请您跟我们走一趟可以么?”
    “郑先生?哪个郑先生?”
    “南盟主席,郑先生。”
    “啊……好,好的,那我……我这……让我先把车子停好?”
    心中却是不禁完全懵了,这么大的人物,直接见他是干啥?
    他所经手的业务中,要说唯一跟南盟有点关系的,可能也就是安田银行回来重开的事儿了。
    安田本来就是战前的四大财阀之一,因为得罪了军政府而遁逃槟城,如今时移世易鸟枪换炮,自然要重新回来,而且在南盟的撑腰之下已经重新成为了全日本最大的银行,甚至其他的所有银行加起来都没有他大。
    下村治的本职工作确实就是监督银行经营运作的,可他这么小的一个公务员,哪敢真的监督安田银行啊。
    再说郑先生真要有什么事儿需要找日本政府,那肯定是直接找吉田啊,他们大藏省这边的财相想要见郑先生一面恐怕都得提前约,甚至提前约了也不一定能见得着人。
    又怎么会找自己这个小职员呢?
    跟着两名壮汉上了一辆轿车,下村治还是忍不住问道:“两位先生怎么称呼?不知道郑先生找我是……有什么事呢?”
    “不知道,我们俩是郑先生的贴身警卫,郑先生今天亲自写了一封名单,说是要见名单上的人,你也是其中之一。”
    “啊……”
    见下村治的神情忐忑,前边的壮汉还特意给了他一根香烟让他抽了,还安慰道:“你放心吧,肯定是好事,如果是坏事的话,你这种小角色哪配让郑先生亲自见呢?”
    下村治连连点头,也觉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心下确实是镇定了许多。
    很快,车子开进了他的母校,东京大学的校园,下村治心下愈发的惊异了起来。
    跟两名保镖聊天才知道,原来郑先生这段时间基本上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各个大学校园里工作的,一直都在亲自主持日本的八所高校搬迁去新加坡和槟城的事情。
    反倒是那些工厂的搬迁,技术工程师的搬迁,都是甩给丰田家那兄弟俩,和南盟中负责外部事务的李孝式来做的。
    毕竟,搬迁工厂和工人是能为南盟创造效益,补上短板的,这些人到了新加坡立刻就能为南洋现有的这些老板们产生效益,而郑毅,已经通过钱入股等手段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都吃了占了。
    这些人自己就能协调好搬迁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一般的小问题交给李孝式,林绍良,陈六使,钱绮雯这些人去处理也行。
    但是学校搬迁,毕竟是在投资未来,暂时来看是纯粹赔钱的买卖,而且目前为止迁过去的都是日本的老师和学生,很难说南盟那边的人会有多高的积极性,甚至是阳奉阴违,偷偷使绊子的情况。
    郑毅决定让日本学生无条件直接转去新加坡,而且无缝衔接继续念书,甚至未来几年之内华人学生都要和日本学生一起考试,笔试成绩一视同仁,除了不需要多学一门中文之外,他们华人学生比之日本学生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这事儿在南盟内部其实反对意见也还是挺大的。
    所以郑毅决定亲自盯着点,有什么问题由他来亲自过问,料来新加坡那边也没人敢怠慢,迁移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也好亲自处理。
    相比于日本战前的那点工业底子,郑毅一直认为日本的战前教育才是日本社会最大的国家底蕴。
    而此时,坐着车行驶在东大的校园里,下村治重回母校,望着窗外飘零的雪,稀疏的人群,倒是情不自禁的有点想哭。
    以前自己上学的时候,这里,多热闹啊。
    如今的东大,校园里却是冷冷清清,半天才能看得到零零星星的学生。
    不过这些学生却全都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穿的也是暖暖的,不似他这般单薄。
    下村治知道,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应该大部分都已经上船了,此时的东大人已经走了十之七八,所以才会显得这么冷清,剩下的那些学生,也不是不走,只是正在排队,还没轮到他们罢了。
    不过如今的整个日本社会,到处都在挨饿受冻,女人都沦落成去了风尘,这东大的校园里的这些学生们居然还都能有说有笑,显然不是什么受了生活欺负的样子,这些个大学生很显然是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的。
    日本政府肯定是没出这笔钱保障大学生生活的,下村治本人就是大藏省的公务员,国家财政的每一笔都在了哪,至少大头儿他都清楚。
    那就只能是来自南盟的物资保障了。
    学生们脸上所洋溢着的阳光明媚的笑脸,与这个苦难的时代仿佛相隔了两个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不过这也说明,郑先生确实很重视这些大学生,而且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日本人就给与什么歧视,大概率这些人到了南盟之后,也会被真心接纳。
    可是……
    如果南盟愿意对他们真心接纳,这些人将来,还会是日本人么?
    这相当于是失去了一整代的社会精英,日本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啊,那以后的未来……
    哎~
    一时间,下村治也不知是该感谢郑毅,还是仇视郑毅。
    作为一名日本人,他很感激郑先生在眼下这个日本如此困苦的时期,愿意伸出手来帮他们这一把,并且不计前嫌,让他们这些日本精英能在另一片土地上获得新生。
    但作为一名大藏省的公务员也不由得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未来而感到忧心。
    “下村先生,到了,请跟我们上来吧。”
    很快的,车辆停在了主办公楼的区域,下村注意到整个办公楼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持枪站岗的华人,见他下车,那些拿着枪的警卫纷纷将冰冷的目光朝他身上扫射过来,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的扫了个遍。
    一名华人走过来与两名保镖小声说了几句他听不懂的中文,而后对着他道:“下村先生,不好意思,还希望您配合一下。”
    说罢,也根本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就上手在他的身上的上上下下摸索了一个遍,甚至将他随身携带的一根钢笔都给没收了。
    确定他身上没有任何可能会带有攻击性的武器了,才放他上楼。
    “郑先生正在三楼的会客室等您,请。”
    下村治:“多谢。”
    下村也不敢有什么不满的意见,摸了也就摸了,毕竟是去见郑先生么。
    抱着有些忐忑的心情,下村治上了三楼。
    “您好,请问您的姓名?”
    一名看上去非常漂亮,身穿修身的华丽和服的女子用一个非常标准的日式礼仪为他行礼道。
    “额……您好,我是大藏省的银行政策委员下村治。”
    “啊,原来您就是下村教授,您好,我是郑毅先生的生活秘书,我叫山本富士子。”
    “生活秘书?啊~,哦哦,您好您好,失敬失敬。”
    下村治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连连冲山本富士子鞠躬行礼。
    什么生活秘书,就是情人么。
    听说南洋那边还是允许纳妾的,郑毅也不止有一个夫人,不过很显然,作为日本人的山本富士子是连做小妾的资格都没有的,只能这样完全连个名分都没有的跟在郑毅身边。
    确实是漂亮。
    男人么,他也不是不能理解,郑毅毕竟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他的三个老婆年岁上与他都是相仿的,甚至他听说有一个比他还大不少。
    四十多岁的老夫老妻,不论感情上如何的恩爱友好,肉体上可能也确实是是提不起什么欲望了吧。
    男人都是很专一的,不管什么时候,永远都会喜欢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小姑娘。
    对于郑先生来说,日本女人最大的好处,也许就是玩了不用负责吧。
    “下村先生,这边请,这边是待客室,麻烦您在这里稍待,郑先生今天要见的客人比较多,也比较忙,轮到您我再叫您。”
    “好的,麻烦您了。”
    下村治朝里面看去,却见那里面已经有四个人在那恭恭敬敬,挺直腰板地等着了,他们的面前都放了一杯茶水,但是很明显的他们都没有喝。
    见到他来了,这些人竟是还齐齐地站起来,颇有些拘谨地冲他点头。
    他也冲他们点头。
    一名看上去十分的少年忍不住问道:“阿侬……这位先生,也是来面见郑先生的么?”
    下村治:“在下下村治,是大藏省的一名普通公务员,负责日本银行的监督工作。”
    “欸??是大藏省的官员么?红豆泥。”
    “欸?”下村治心想,自己就是一大藏省的普通公务员,红豆泥个锤子,这一屋子的人可都是等待郑毅接见的,在他想来,他的地位无疑也必然是这些人里最低的才是。
    “这位小哥,如何称呼?”
    “啊,我叫做手冢治虫,是大阪大学还没有毕业的一名医学博士,哦,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画一些漫画。”
    “欸?还,还没毕业的医生么?”
    郑毅为什么要见一名医生?
    另一人介绍道:“领导您好,我叫黑泽明,目前是一名电影导演。”
    “欸?”
    “领导您好,我叫川端康成,是一名小说家。”
    “领导您好,我叫三岛由纪夫,是东京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也做过杂志社的编辑。”
    下村治:“…………”
    画漫画的医生,混帮派的导演,小说家,做过编辑的法律生。
    这都是什么组合啊。
    这么看的话还真是他这个大藏省的公务员在这一圈人里身份地位最高。
    只是如此一来,下村治却对郑毅今天为什么要见感到更加迷惑了。
    他们几个人,彼此之间完全是哪哪都不挨着啊。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山本富士子回来道:“下村先生,可以了,郑先生要见您。”
    “见我?”
    下村治一愣,扭过头瞅了一眼待客室内依旧在等待中的四个人,意识到自己是加塞了。
    亦或者说郑先生本来也不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在点名的,当即,却是也不敢怠慢,连忙整理了一下西服的衣角,跟着山本富士子来到了郑毅的办公室。
    下村治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大人物,和他想象中稍微有些不同,郑先生看起来比想象中要清瘦一点,衣着随意,带着个眼睛,看起来确实是像个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几乎能左右亚洲政治的一代枭雄。
    “下村治先生?来,坐,抽烟么?哦,算了,你还是别抽了,剑桥你去给先生倒一杯咖啡。”
    说着,却是拿起了一个雪茄剪,剪掉了正在抽的雪茄头。
    “先生你的肺不好,以后还是别抽烟了,有空的话,可以去医院做个体检,查一查肺,没问题的话还希望先生以后多多注意啊。”
    印象中,下村治在历史上好像是有很严重的肺结核病,后半辈子始终在被病痛所折磨。
    当然,这个时候的下村治还很年轻,看起来也不像是有病的样子,应该还没事儿。
    所以郑毅也就是这么一提而已。
    下村治:“额……啊?”
    却是突然被郑毅莫名其妙的关心给整的有点不会了。
    嘴上却是连连道:“多,多谢郑先生。”
    随着郑毅现在地位越来越高,他现在有时候做事已经不去管所谓的合理不合理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位者本来也没有必要跟下位者解释他要干什么。事实上也确实是没法解释。
    郑毅这边,今天刚刚接了个传真,知道南洋那边又出事儿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又起了一点冲突,缅族人和克伦族爆发了内战,胡文虎也等他在拿主意,更主要的是海防港那边,有一群法国人重新登陆,打算重新拿回越南的管理权,与南盟的人发生了冲突,开了枪,目前还不太清楚具体的双方伤亡。
    事儿都赶到一块了。
    再加上他出来的时间确实也是有点太久了,所以他打算就这一个月之内,1947年元旦之前就赶回南洋去。
    日本这边的事情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了,何世礼作为盟军司令部中的南盟代表仍然会留在日本,有什么事情让他来处理就是了,遇到大事的时候李孝式和林绍良也能过来帮忙,实在不行他大不了再回来也就是了。
    正是因为要走了,所以临走之前,郑毅却是打算继续卷包烩,将自己印象中未来二十年内对日本比较重要的人物都给打包带走。
    不过主要都是一些人文社科类人才,毕竟理工科的科学家已经都到了新加坡了,那些政界的人才郑毅也没什么兴趣,总不能真让日本的政客走上他们南盟的管理岗。
    至于那些所谓的企业家,郑毅就更没兴趣了,时移世易,那些企业家大部分也都已经在新加坡了,就算还留在日本的,能不能成事儿也不确定。
    剩下的那些名人,自然大多数都是未来文艺界的了。
    就比如那个正在攻读博士的大夫,就是未来的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是铁臂阿童木的作者,其弟子就是画出了日本符号级漫画哆啦a梦的的藤子不二雄,可以说是日本漫画的开创者。
    文化界的名人,虽然重要性不如理工科的未来科学家们,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郑毅自然都打算一同打包带走。
    而且即使是后世再怎么仇日的民族主义者,大多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未来的文化产业,文化输出这几个领域做得是真心的好。
    50年代的小说,60年代的电影,70年代的音乐,80年代的动漫,90年代的游戏,21世纪以后成人文化和二次元,几乎是每一个时代都真真切切的引领了世界的风骚。
    文化底蕴上,日本人确实是有着独到之处,也正是这数十年不间断的文化输出,让日本的文化符号在全世界都能大放异彩,家喻户晓,极大的提升了日本的世界地位。
    说不眼馋肯定是假的。
    反正都要刨根,郑毅就打算将日本整个社会他记得起名字的人文社科领域人才全部带走,再好好地学习一下,日本是怎样做文化产业扶持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
    去哪画漫画不是画啊,那就在他们南盟画呗。
    反正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本就是子与母的关系,这些人在南盟,宣传的东西自然也就都变成南盟文化了。
    当然,人文社科么,那些文化圈的人其实都是搭头,是配角,是小咸菜,眼前这个下村治才是真正的大餐。
    郑毅也是偶然间才想起这人的,实在是他的知名度有点太低了,但却确实是眼下他的南盟最需要的人才,这才让他赶紧插队进来。
    “下村先生大学的时候是学经济学的是吧。”
    “嗨,我是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目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我听说下村先生,对经济之道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听说您非常推崇凯恩斯经济理论,并与日本经济的实际相结合,正在创造一套所谓的,‘下村经济学’?”
    下村治闻言连忙摇头,一脸惶恐地道:“不敢当什么下村经济学,我,我,我也还在学习之中啊,那都是我自己无意中瞎琢磨的,我连博士都还没结业呢,我又哪算是什么学者啊。”
    郑毅却摇头道:“那些科班的所谓经济学家,都他妈是邯郸学步,跟着欧美西方社会亦步亦趋的应声虫罢了,也配叫经济学家?看看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是些什么玩意就知道了。”
    “现代经济学,本质上是扎根于西方社会,服务于西方文化,在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而衍生出来的一门以归纳总结,同时还服务政治的人文社科学科。”
    “当然,也许那些所谓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在西方国家都是正确的,但是移植到亚洲,移植到东方,却是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的。”
    “借鉴当然可以,但若是原封不动的照抄,那就一定会抄出事来了,咱们东亚人,儒家文明,当然也要有我们的经济学啊。”
    “我对下村先生的经济学理论非常的有兴趣,能给我讲讲么?”
    说话间,郑毅便在下村治近乎于惊恐的目光之下,从办公桌上拿出了笔和本,竟是做好了记录的打算,俨然是一副学生上课一样的神态。
    直让那下村治额头,手心,全是汗,不自觉地狠狠咽了一口吐沫,小心脏跳得嘣嘣的。
    下村治这个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有名,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比较低,毕竟一般学界提起经济学来,都是先从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之中挑理论。
    除此之外,大多人知道的,也都是一些西方,或者准确说就是美国推崇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理论。
    然而说真的,西方的经济学,非西方国家几乎是学一个死一个。
    国内的经济学界其实挺废物的,也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经济学理论,那些言必称西方的经济学家,他们的作用也就是吹牛逼,他们所坚信的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宏观经济理论,大多数在国内吧……啧。
    这问题其实在日本也是一样的,甚至比国内要严重的多得多,大家都崇拜留过洋的,亦或者简单点说,大家都崇拜那些西方认可的。
    日本人自己的经济理论,自己说了不算,那得人家美国老爷说好,那才是真的好,政府不执行美国老爷说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短视,就是封建,就是不科学。
    所谓的经济学界,完全是以跪舔美国为荣,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工作,都是去吃那些美国专家吃过之后的剩饭。
    而万幸的是,日本还有个下村治。
    而且万幸中的万幸是,日本历史上有一位慧眼如炬的领导人物力排众议发现了下村治,并且毅然采取了下村治的经济学理论,任命其为日本经济研究所的所长,走出了一条西方世界从未走过的路。
    这套经济学理论,就是下村经济学。
    知名度很低,政策执行时通常会用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更好理解点的话,就四个字:“东亚模式”
    二战后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
    日本就是靠着这个东亚模式,成功的成为发达国家的。
    只是发展到瓶颈时,面对日美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巨大压力,被美国政府变着的打压,最后将核心产业全部迁出,导致未竟全功。
    再后来接力棒就到了韩国手上,严格来说韩国崛起所遵从的道路也是东亚模式,也即是下村经济学,并且迅速借此爬坡,也几乎成为了发达国家。
    然后在美国爸爸的操刀下开始搞了所谓的皿煮改革,从此陷入左右博弈的政治漩涡,产业政策彻底全废,忽而往左忽而往右,从此陷入增长停滞,下村经济学破产。
    再之后,就是东大接过接力棒了。
    2010-2020,东大实际上也是大量的模仿和借鉴了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的做法的,一直到2020年被打断。
    应该说,这条所谓的东亚模式,先后在日本,韩国手里都成功了一半,也都在最后的那一哆嗦的时候戛然而止。
    谁让这俩都不是完全主权国家呢。
    东大能不能走完剩下的一半,不知道。
    但是下村治的下村经济学,至少在郑毅看来本身却是极有价值的,甚至在郑毅自己的认知中,这一套经济学理论几乎已经是人类历史上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经济学理论之一了。
    虽然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并不认可,认为所谓的下村经济学只不过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延续,连个诺奖都没混上,但郑毅一直都觉得,下村治没拿诺奖并不能证明下村治的水平不行,反而证明了诺奖的经济学奖………
    虽然它只影响了中日韩这三个儒家文明国家,而且很可能这套经济学理论也只适用于这三个儒家文明国家。
    而眼下这个时候,下村治刚刚才三十多岁,博士在读都还没有毕业,他的那套下村经济学自然也还远没到成熟的地步,却是也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这人的厉害之处是能将西方理论消化吸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盲目崇拜西方,也并不一拍大腿想当然,是通过自己在大藏省工作的多年实际经验,并通过对市场,黑市,银行存款等极其大量的真实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然而也正是因此,他此时在日本的地位基本就可以等同于中国人理解的民科,或是网络上的吹逼博主,典型的野生专家,在大藏省内部也没人拿他的说辞当回事儿,只当是在吹牛逼和侃大山。
    难得的遇到了一个愿意听他叨逼叨的听众,居然还是这么高的地位,下村治也是真的兴奋了,随即便滔滔不绝的跟郑毅说了起来。
    通过对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一直跟郑毅聊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却是听得郑毅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要认认真真的做笔记。
    直接看得隔壁的山本富士子和李剑桥都有些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要知道郑毅自打来了日本之后,被他接见的日本人中,能聊上两个多小时的,几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已。
    这一次郑毅虽然给出了一个长长的名单,但其实每个人都是只聊七八分钟,就会问一问你愿不愿意跟我回新加坡,我给你提供什么什么职位之类的。
    然后就交给李剑桥带下去安排去了。
    而眼下,这个下村治,一聊居然就是两个多小时,外边排队等着接见的日本人已经有二十多个了,山本富士子进去给他们续了足足八遍水,那个下村治居然还在那侃侃而谈呢。
    直到两个多小时之后,那下村治或许是聊得都累了,才停了下来,而郑毅,却是也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还甩了甩手指。
    好久没有亲自写这么长的东西了,居然还有点累手,却是也觉得收获颇丰。
    当然,郑毅也知道这下村治说的所有东西,都是通过对日本经济社会的观察所得出来的结论,并不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遂问道:“下村先生以为,我们南盟现在的经济模式,是否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未来又应该制定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让南盟继续昂扬向上,突破桎梏,走出经济危机呢?”
    说着,郑毅居然还主动拿过茶壶,为下村治倒了一杯茶。
    下村治:“这……我对南盟没有足够的了解,不过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南盟现在的发展,恐怕是已经快要到瓶颈期了吧。”
    郑毅也不否认,道:“确实是如此,如今的南盟扩张速度太快了,有些事目前虽然看不出问题,但确实是已经埋下了隐患。”
    “南盟以前的经济引擎是槟城,而槟城是典型的高附加值出口企业,其一靠得是城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过境,跨国企业进驻,做一个过手财神,其二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赚取的超高额利润。”
    “至于南盟的其他地方,老实说,目前都还只是槟城经济体的附庸,在吃槟城,用槟城。”
    下村治:“恕我冒昧的问一下,槟城一直以来的高额利润……还……能够维持么?”
    郑毅点头:“确实是已经维持不住了,战争期间,石油炼化工业和电机工业都在大量的建厂,槟城超高利润的本质是技术+规模,而如今美国那边已经建设了大量并不比槟城石化差的工厂。”
    “再加上现在战争结束不久,欧洲人手里没钱,美国人手里……钱也不算太多,而且差不多他们自己也能生产,所以,盈利还是有的,作为企业来说,依然还可以说是很赚钱,但确实是已经没有暴利了。”
    “七家石化工厂目前的利润率,大概是在20%-30%之间,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还会继续下降。”
    说着,郑毅自己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样的精英情况本身倒是也并不出乎正义的预料之外,化工这东西本来也不可能一直维系暴利,降下来是很正常的。
    单从利润率来说,泰有机械现在都快要超过槟城石化了,而且郑毅很清楚的知道泰有机械的好日子也就这几年了,过几年肯定也要下降。
    制造业的利润率5%-10%是很正常的,技术红利没有能吃一辈子的。
    如果郑毅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家,这个利润率当然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甚至这已经是利润非常稳定的现金奶牛了。
    只是郑毅要做南盟之主,想要让这些化工产业带着整个南盟一起高速发展,那必然是不太够了的。
    至于做过手财神,郑毅其实一直都知道这么搞的弊病是什么,那就是人均gdp虚高,百姓的收入很难赶得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虽然是烈火烹油,享受的是资金本身的溢出效应。
    但是溢出效应到底是有限的,而且辐射距离极短,以前郑毅的地盘只有一个槟城,小小槟城全靠溢出是没问题的,然而现在南盟的势力范围扩张得太快,几乎辐射整个南洋了。
    还指着这点溢出效应,那就扯淡了。
    说白了,过手财神的这条路,郑毅走的模式和后世的卢森堡,爱尔兰,新加坡,乃至港岛,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太小了。
    带不动现在已经扩大了的整个南盟。
    郑毅:“目前南盟的经济引擎,其实是新加坡的建设,是纯粹的投资驱动,通过对新加坡的大开发,带动基建,建筑业,通过对日本企业的“转移”,营造一波新血,带活整个南盟的经济”
    下村治:“投资用的钱是来自……”
    郑毅:“一部分是来自槟城在战前所积攒的财富,另一部分是来自美国的贷款,额……其实大概率也还是要槟城来还的,新加坡建设注定至少未来的几年之内,都是吃大于吐的。”
    下村治:“槟城,像一个强劲的马达,而郑先生您的南盟,似乎是一辆越来越大的车子,全指着槟城这一个马达来带的话,是会烧坏的。”
    郑毅深以为然地点头。
    “看郑先生的产业规划,新加坡似乎是要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以日本外迁过去的制造业企业为主,但是恕我直言,我们日本的企业……没有那么高的利润。
    即使是赚钱,日本的企业赚得也都还是辛苦钱,相比于欧美来说,最大的倚仗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据我所知南洋的用工,似乎很贵,而且规矩很多,郑先生打算在新加坡也推行像槟城一样的用工制度么?”
    郑毅点头:“是的,眼下的世界处处都在掀起赤浪,南盟,是依靠群众的,自然不能剥削群众,是要对打工人们更好一点的。”
    下村治:“那新加坡的工业恐怕是享受不到太高溢价的,至于过路财神,有槟城就已经足够了,新加坡不可能也成为金融中心区跟槟城自己人竞争自己人,那……郑先生,打算开放新加坡的民用房地产项目么?”
    郑毅很坚定地摇了摇头,道:“新加坡的住房用房会采用和槟城差不多的政策,新客可以分宿舍,有户籍且多年工作之后政府和商会搞廉租房。”
    “商业性住房当然会有,但只会是少部分人,南洋这地方太特殊了,几个城市所依赖的主要人口都是华人,现在还要加上你们日本人。”
    “正所谓落地生根,房子,才是百姓的根,如果全部的房地产商业化,以南盟的特殊情况,核心城市的房价一定会上天,老百姓打了工发现几十年也买不起房子,自然就只会将南洋当做一个打工赚钱的地方,攒够钱,他们就回国,回日本去了,这样的话南盟的经济再好,也是没后劲儿的。”
    下村治:“原来如此,所以这就是南盟现在的经济危机啊,工业品本身利润下降,难以支付高溢价,您又坚持要让老百姓都住上自己的房子,新加坡大建设虽然能够带活经济,但南盟也因此背上了天量的负债,新加坡的本土制造业又远没有那么高的溢价,还是要继续从槟城吸血,这还只是新加坡一地的情况,如果扩散至整个南洋,槟城的小马达是一定拉不动这么大的车的。”
    “那么郑先生,您是否愿意只以华人,或是华人和日侨为南盟的主体民族,通过对马来人,泰族人,爪哇人,印度人的剥削和压榨来维系南盟的运转呢?”
    郑毅摇头,道:“传统的殖民模式在新世界里是要注定失败的,大家都是彼此搬不走的邻居,一旦陷入民族战争,必然会导致南盟的动荡甚至崩溃,我不会这么做,民族矛盾必须越来越弥合,而不能再去扩大了。”
    毕竟郑毅是后世来人,南非的下场,他还是很清楚的,他可不想走那条路。
    下村治:“所以恕我直言,您是不希望牺牲任何人,还要让南盟的百姓继续享受现在的高福利,却继续维持南盟区域的经济高速增长么?”
    郑毅:“是的。”
    下村治:“…………”
    你他妈在这许愿呢么?!
    经济学是要讲客观规律的啊!
    “那么郑先生,听闻您是世界第一应用科学家,您能不能拿的出一种新的发明,生产一种销往全世界,还产生超巨大利润,至少是以前石化生意的十数倍全新尖端产业呢?”
    郑毅:“这……只能说稍微有点想法,但恐怕没那么容易,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能不能成,能做成什么样,我也没有把握。”
    说着,郑毅看向下村治:“我知道南盟现有的经济模式一定是有问题,也有重大缺陷的,如果继续如此运行下去的话,也许十年之内就会出大问题。”
    “所以,我才找到了您啊下村先生,不知下村先生,何以教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