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8章 来自珍珠党的轻步兵思想
    第168章 来自珍珠党的轻步兵思想
    “胶片能够改变战争模式?”
    作为胶片之父的乔治一脸懵逼,他怎么不知道胶片这玩意在军事领域里能有什么作用呢?
    他所能想得到的,无外乎也就是,一些高性能的照相机可以用于侦察机的侦查而已。
    这玩意总不可能用于杀敌吧。
    郑毅解释道:“人们关注战争,往往第一反应都是关注于武器,尤其是新武器的研究,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的时候,往往确实都会起到奇效。”
    “然而我却一直以为,任何的武器,只要熟悉了相关性能,便总是有机会应对的,反之,人,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走向,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陆军。”
    “人?”
    乔治不是很懂战争,但也觉得郑毅说得好像是有点道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摄像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战争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中来得大,眼瞅着他们和日军很有可能将在克拉地峡短兵相接,郑毅对摄像机的需求已经很急迫了。
    郑毅的目标是,希望他的便携式摄像机,可以至少下放到排一级。
    摄像机下班排,这是他上辈子最欣赏的现代轻步兵之王,珍珠党的战术。
    2002年之前,珍珠党就是靠着这一手,将不可一世的中东小霸王赶出黎巴嫩,并在二十年后成为小霸王的生死大敌的。
    八十年代开始,珍珠党在缺枪少炮的时候就开展了摄像记者下班的活动,几乎为每一个战斗小队都配备了摄像记者。
    开战前拍摄士兵们的独家专访,开战时拍摄将士们的英勇英姿,战后还能由老兵复盘指导新兵,作为各种训练素材。
    最简单的,有了班级单位的摄像机,和专门负责摄像的摄像兵之后,至少逃兵出现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尤其是郑毅这种,手里捏着他们家小的,平时给开高军饷的。
    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羞耻心自然会更重许多,表现得也会英勇不少,珍珠党就是靠着这一招成为轻步兵之王的。
    当然,这一招不给开军饷的那种壮丁,或是军饷很低的征兵制用处不大,人家当逃兵都能当得心安理得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珍珠党士兵的军饷普遍是超过2000美元一个月的,在黎巴嫩那地方是极高的高工资。
    高工资加摄像兵,这玩意比一般政委好使,也恰恰是郑毅比较适合去学的。
    政委这种事,太高端了,郑毅搞不来。
    其二,自然便是可以利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来打击敌军士气,影响国际舆论,乃至于影响敌军战略部署了。
    舆论压力这种事,其实还是有用的,而杀死或者绑架敌军士兵的视频、照片,也可以用作舆论宣传。
    八九十年代的珍珠党,就是通过将杀伤和绑架的视频、照片邮寄给以军媒体,对以施压,让前线打不下去的。
    尤其是绑架。
    直接将录像带寄给电视台和士兵家属,你就说你救不救吧。
    封锁是肯定的,但是这种东西很难封锁得住,士兵的家属会发了疯一样主动上钩来找这种东西的,
    凭郑毅对日本社会的渗透能力,他至少有一定把握让他的照片在日本社会内部大范围流传。
    当然录像就比较难了。
    郑毅为自己所制定的抗日战略本来也不是在正面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干死他们,他现在往大了算,能控制和影响得到的人口也就一千多万,面对一个算上朝鲜半岛和满洲国人口过亿的日本,体量差距太明显了。
    而且他也不舍得死人。
    而是希望通过经济战,政治战,舆论战,通过各种压力想办法引爆日本的内部社会。
    军国主义其实都是纸老虎,什么狗屁的武士道精神,通过后世解密的郑毅很清楚的知道日本后期的社会压力大到了什么地步。
    郑毅相信,照片攻势和自由之声的舆论攻势,将会极大的缩短战斗的时间,甚至是降低前线战争的烈和强度。
    听说,这次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抢下来一艘重型战列舰,和日本海军中,有听了日本自由之声的日本海兵听说是要去槟城之后所以当场反水,是有着极大关系的。
    而且根据黎以战争的经验,这个舆论的压力是一定会转移到前线指挥的中层军官身上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指挥,任何的指挥都会有漏洞,有了视频,舆论就会去抓那些前线指挥官的漏洞,不管什么问题,往往最后都会落到“指挥失误”这四个字上。
    就算是真没有指挥失误,也可以尝试往这上面引导,毕竟老百姓懂个屁的指挥。
    对于战死士兵的家属来说,你是乐意相信你老公战死沙场是因为他倒霉,军事素质不过硬,还是因为他有个傻b的指挥官,给他下达了错误的作战命令?
    不一定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但巨大的舆论压力,乃至于下属对长官指挥能力的质疑,是可以极大的影响前线指挥的,所谓的idf不能死人,就是这么来的。
    有时候都不一定是下边的将士怕死,而是指挥官不敢让下边的士兵冒险,到了真的不得不冒险的时候,往往指挥官反而是走在了最前面,第一个死。
    那这仗还打个屁。
    郑毅这边的部队,要搞得话无疑也是要以轻步兵为主的。郑毅是有钱,但是槟城太小,让他大规模的自产坦克,自产装甲车,那不现实,就算是买的话,也不可能买得来太多,而且打起来他是奔着外援全断去准备的。
    再加上马来亚那地方的地形也不是什么平原坦途,莫不如专精于轻步兵,事实上如果以防御为目的的话,轻步兵玩好了效果一点也不比机械化军队来得差。
    所以珍珠党的先进经验必然是要学的。
    当然,这样的话成本就太高了,毕竟是胶片时代,胶片是很贵的。
    所以郑毅才需要将柯达给勾引着,一块到槟城去建厂,他还要利用片基材料入股,这样的话胶片成本可以极大降低。
    而那些没什么价值的废胶片,则可以进行统一回收,有一座胶片工厂在,废片回收率肯定也高,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胶片成本,使郑毅在30年代,就做到珍珠党在80年代的效果。
    其三,自然便是他的一点小私心了,希望给后世,也给将来自己的儿孙辈,多留下一些素材。
    这不也有利于槟城和自己,在战后扩大知名度么。
    这样的战争理论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也确实是有点新鲜,乔治一时半刻的,还真有点理解不了。
    然而用塑料片基取代传统片基,这其实是是个人就能看明白的大趋势,不管对于拍照和摄像的便携性,还是彩色化,用途都是极大的。
    虽然现在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塑料和化纤的制作了,不但利润开始下跌,郑毅也失去了垄断优势。
    但要说郑毅是全世界最懂塑料的科学家,槟城是对塑料产品应用最牛的产业基地,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柯达是胶片领域完全没有对手的独角兽,当然要去找最好的材料商合作。
    郑毅的要价又不高,槟城那地方的税还低,对外汇管制几乎为零,顺便还能打开亚洲市场,他没有理由不去槟城建厂啊。
    就是听说现在槟城的用工成本有点高,已经比他们美国都高出一大块了,不过胶片的生产、研发,本来也不是什么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这玩意在这个年代还属于绝对的高科技呢。
    两人一时间宾主尽欢,都是能直接做主的绝对威权,也不需要跟董事会进行商议,当场这个投资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郑毅提供技术和槟城的土地,同时答应乔治新型的片基材料永远不会提供给其他胶片厂商。
    而作为代价,郑毅本人将拥有柯达的20%股份,并且柯达在槟城投资的研发中心和胶片生产工厂,总投资不会低于一千万美元。
    事实上不止是柯达,美国和英国的许多企业郑毅都在谈,不趁着现在美国的经济还算低迷,而且全球贸易规则不完善,利用槟城的低税收和粗外汇管制把这些跨国企业给勾引过去,二战后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欧美政府又不傻,wto对各行各业的基本税率都是有要求的。
    事情谈得成了,郑毅与乔治自然心情也都比较好,都是搞化学,搞企业的,喝了两口酒,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天南海北的,也就都聊了起来。
    乔治:“对了,郑先生,认识多萝茜·汤姆森女士么?”
    郑毅:“听说过,但一直没有足够的幸运能认识她。”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美联社,和国际新闻社,还有国家广播公司,都有想要在槟城开办分社的想法,甚至是将槟城作为亚洲的新闻中心。”
    郑毅点头,这一点,他当然是知道的,这也是他这次来美国的目的之一。
    利用媒体和舆论,揭露日军的暴行,影响美国的政策。
    乔治笑着道:“我和汤姆森女士是很熟的,汤姆森女士对您是很敬仰的,我可以帮你们进行介绍,汤姆森女士是有一定想法,想要跟着国家广播公司入驻槟城的。”
    郑毅:“哦?汤姆森女士愿意入驻槟城?”
    这应该还只是一个想法,也许她还在犹豫,打算等明天做完对郑毅的采访之后再说。
    但这对郑毅来说就足够了,哪怕这女人只是有个这样的念头,他也有把握给她忽悠过去。
    多萝茜·汤姆森,美国的知名美女主播,国家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和纽约先驱论坛报的王牌新闻评论员
    在眼下的这个时代,汤姆森夫人是与美残宗他老婆齐名的,被认为是对美国政治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女人之一。
    还上过时代杂志的封面,同时也是美国女权运动的民意领袖。
    当然对郑毅来说,他倒不贪图这个所谓美女主播的美貌,美女对他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最关键的是这女人和他一样都是坚定的反纳粹,反孤立主义政策,反中立法案的。
    如果能给忽悠到槟城去……要知道历史上德军闪击波兰之后,这女人可是愣是在波兰连轴播报了15个昼夜,抨击美国的孤立主义,逼迫美国政府参战的。
    大概率,等他回去之后日本人应该就要进攻克拉地峡了,哪怕这女人能拿得出历史上在波兰播报一半的那个强度出来,他也能有把握将美国比历史上更早的拉下场。
    美国在东欧其实是没什么利益在的,但他们在亚洲,在东南亚,那可是真有。
    “那就多谢您了乔治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