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章 国际舆论也是可以引导的
    第146章 国际舆论也是可以引导的
    病房内。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急救”,郑毅的伤已经好了。
    因为郑毅实在是也没受什么伤,最重的伤也就是断了一根肋骨。
    肋骨这种伤,也没啥可治的啊,郑毅本人才三十岁左右,又不是身体机能已经差劲了的老头子,用绷带绑了一下,固定住,修养几个月应该自己就好了。
    其余的伤势,也就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而已,擦点药水就得了,街头小混混打架伤得都比这重。
    真不敢相信,这他妈居然是身中八枪。
    防弹衣么?当真是神奇。
    “郑先生,根据我们的调查,刺杀您的刺客,是伪装成了中国国内记者混进来的,
    他身上有你们中国自己媒体的记者证,而且这些记者采访您之前,我们也是搜过身的,当时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现枪支,
    真是抱歉,发生了这样的失误,真的是太过意不去了,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彻查到底的。”
    “没关系,我人这不没事,既然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回头,我会让我们的政府,在内部好好地调查这件事的。”
    “感谢郑先生您的海涵,那您先休息,我们就不打扰了。”
    “好的。”
    简单的说了这么几句,皇家卫队的人便纷纷撤了出去,改在病房外边站岗了。
    谁都不是傻子,当他们调查出刺客居然是一个中国记者的时候,瑞典方面,自然也是要怀疑的。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长相上是一模一样的,根本不好分辨,不是说,用日语高喊两句天皇万岁,就是日本人的。
    贴身近距离开了八枪,却被一款新研制的防弹衣给全防住了,斯德哥尔摩的冬天本来就冷,郑毅他们又都是南洋人,
    热带的人来寒带出差怕冷,穿得多了一点,在里面套了一件防弹背心儿,谁也没察觉出来。
    看上去一丁点的问题都没有,十分的符合逻辑。
    可既然是贴身开了八枪为什么不打头?
    当然,日本人如果学会了中文,潜伏进了中国的报社内部并最终成功的成为了这次瑞典之行的外派,也是有可能的。
    没有证据,瑞典方面也不可能说什么,也只能等中国方面自纠自查,这哑巴亏他们也吃定了。
    郑毅和瑞典方面关系挺好的,和很多企业都有良好关系,他们也没必要为此事来较这个真儿,让王氏,政坛,诺贝尔奖评委会,众口一词的谴责日本就完事儿了。
    国际政治的舞台上,真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的是什么。
    很快,瑞典安排的那些特工们也都退了回去,病房里,只剩下郑毅带的那些亲友,也就是李家的一大家子,老婆的娘家人们。
    “阿毅,上海开打了,我军已经打进了虹口,初步看来打得也很顺利,按照你的计划,英租界和法租界也都炸了,打算回头诬陷说是日本人干的。”
    “嗯。”
    郑毅点了点头,让李佳芝拿一个软枕在他背后靠了,皱着眉靠着从床上坐起来。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愿,这一仗能打得出成绩来吧,若是当真能将日本人赶出上海,此战就好打多了啊。”
    李佳芝却是不满地嘟囔道:“都不知道军统那帮废物是怎么做事的,不是说好了,事先减少子弹中火药的用量么?怎么还是打断了一根骨头?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郑毅:“别这么说,区区一根肋骨罢了,我的身体这么棒,至多三四个月就养好了,
    人家,却是真正的死士,是在执行必死任务的,再说,那枪明明是咱们给人家准备的。”
    此次刺杀,自然完全是由郑毅和国府配合的自导自演,先是由军统特工假扮了记者混进人群,皇家卫队虽然搜了记者的身,却没有搜郑毅等人的身。
    郑毅出来的时候所有的记者一窝蜂的拥挤过来,那死士也在其中,
    李孝式假借维持秩序的样子上前,伸手帮郑毅挡一下这些记者的时候,将枪直接塞到他的手里。
    那人的任务,就是在开枪时用日语高喊了几句口号。
    然后去死。
    “找一下,那人的家属吧,给他们拿十万美金,算是我的一点心意,那是个视死如归的壮烈之士啊,佳芝你别这样说人家,断根骨头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骨头都断了,还不是大事么?就为了打这一仗,值么?”
    郑毅却是笑道:“值啊。”
    即使不考虑他仍然是中国国籍,不考虑所谓的家国情怀,哪怕单纯从槟城,从南洋的利益来看,这一根肋骨断得也值啊。
    日本在中国被消耗得越惨,打到南洋的时候他不就越好打么?他就算不是中国人,这日本军国主义也总是他们的共同敌人么。
    总得来说,郑毅认为淞沪会战的构想其实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以攻代守么,战略上也打乱了日军的侵华节奏,
    即使是历史上失败了,但战术失败,战略上,依然也不失为一场成功的会战。
    说白了,其实日本方面对侵华是有两条思路的,一条是通过陆军慢慢蚕食,打一块就吞一块,慢慢消化,慢慢治理。
    华北这块土地多好啊,进,可以向南打下中原,也可以打山东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甚至于日本参谋部还有人提出过一个大包抄计划。
    即,放着中国的东部沿海和中原腹地不打,先打山西,然后打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绕一个大圈,先把中国的西部地区给啃下来,剩下东部和中原地区慢慢啃。这叫先易后难,先断的中国人抗战的后路,而且充分利用中国当时内部存在的矛盾,毕竟他要真这么打的话,南京方面还能不能有焦土抗战的决心,那可能都不太好说。
    而且远离沿海富庶区域作战,英美干涉的可能性就将会大大降低,毕竟英美列强的在华利益也都在华东地区。
    如果真的能先吃下西部,再去打东部的话,最后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候,英美未必能反应得过来。
    总之,陆军的想法其实是打一块,吃一块,就经营一块,如果日本能够慢慢推进,将华北像东北那样经营,经营好了再去啃下一块地。
    淞沪会战,却是主动出击,选择了不理日本的陆军,而冲着他们的海军使劲,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占我的北平,我就占你的上海。
    当然了上海没占住反而让人家给平推了,将非租界区也给丢了,但这属于是打了没打赢,而不能说这个战略是错的。
    军事上说,这一招激化了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使得从此日军不得不两线作战,各打各的,战术上面虽然一直赢,战略层面上实则却是输了的局面。
    终八年之时,日军始终不能有效统治华北,根据地经营一塌糊涂,也不得不承认这和一开始就没有稳扎稳打,战略混乱,尤其是陆军和海军全无配合是有关系的。
    政治上,对内团结同胞就不说了,正是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这个名头,
    反正郑毅一直都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成一个实体,共同对外作战,就是淞沪会战时候开始的。
    别管之前内战的时候大家有多深的仇怨,也别管平时是不是都爱惜羽毛,军阀们对南京又是否是听调不听宣,
    至少在这一仗中,大家没有了川军桂军湘军的区别,大家都是中国军人,而且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阀,谁都没有藏着掖着爱惜羽毛,都没少死。
    这一仗也打出了一个国际观瞻的效果,实话实说,老蒋在抗日初期是很有一股子狠劲儿的,第一仗就先把自己的经济中心给爆了。
    打乱日军的进攻节奏的同时,其实也是爆给英美国际看的,毕竟这仗在北边打,他们中国人死得再多,英美可能也懒得看一眼。
    虽然说起来屈辱,但是上海,在这个时期确实是不止是中国人的上海。
    英租界,法租界,公共租界,好多外国人看着呢,而且这些欧美列强的利益都在上海,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打,也逼得他们想装看不见都不行。
    自残一万,只为了英美能陪着他损八百,只有英美等列强先损了这八百了,他后续要援助的时候才好要。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一仗如果能打得赢,那就完美了。
    虽然,因为某个人的各种微操,战术上确实称得上是垃圾,指挥更是无比混乱,一场战役里光是临阵换帅这种事儿居然能干四次,
    前一个统帅被免职了,他自己都不知道,前线的将士都愣是不知道自己这头统帅是谁,各种命令自相矛盾,将中国军队指挥系统层面的问题彻底暴露无遗。
    但郑毅仍然觉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中国军队以一国军队打的第一仗,
    大家之前都是互不统属的,第一次磨合,要是就能配合的嘎嘎好,那反而才是见了鬼了呢。
    他本人对战术上再怎么吐槽,也不耽误他对这一仗战略上的认可。
    既然战略上是对的,而且国军也已经做好了全面抗战的准备,不管是中还是日,三岁小孩都知道两国已是必有一战,那还等什么呢?
    非得等人家日本先动手?
    就为了这么一点国际观瞻,就为了占理这两个字?
    人家先动手,不就代表人家已经准备好了么?
    事实?真相?
    媒体报道的真相,就是真相。
    民众认定的事情,就是事实。
    真正到底是谁先动手根本就不重要。
    就算事后上海那边有欧美的记者主动给日军澄清,那也都不重要,这顶多只能算这件事的争议,根本翻不了天。
    再说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有人认定了是中国先动的手。
    那又怎么样呢?郑毅现在到底也还挂着中国国籍呢。
    你们日本在众目睽睽之下枪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最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我打你又有什么毛病么?
    什么国际观瞻,再怎么观瞻,这事儿和诺奖之上动手行刺相比,算得了什么?
    用一根肋骨就换来战争的先手,换来国军在道德制高点上随意大小便的权力。
    值啊。
    为什么不值?
    所谓的国际舆论,其实也是可以引导的。
    而且他也确实是需要一个苦肉计来对日本进行汽油制裁,需要他的合伙人的理解和支持。
    说话间,突然听到外边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个性感美艳,金发碧眼,身材也十分曼妙,带着一双蓝色大眼睛,皮肤白皙如雪的美女护士拿着托盘,穿着高跟鞋就进来了。
    “郑先生,我给您检查一下您的固定带,另外给您打一针消炎药。”
    “好的。”
    说罢,漂亮的护士伸手解开郑毅的上衣,弯下腰检查绷带,还故意将两大坨的软柔暴露在郑毅的眼前,没人注意的时候手也不太老实。
    “郑先生,更换绑带的时候,要不要让家属们先出去。”
    郑毅:“你是单纯的来勾引我的,还是苏俄的间谍?如果是勾引我的话,那就不必了,我这肋骨都断了,也没兴趣做那种事儿,动起来也不方便,我这人不喜欢被动。
    如果你是苏俄间谍的话,有什么话就这么说就行,用不着背人,这都是我最信赖的家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