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9章 村公会
    新西安南部的群山中,不但蕴藏着世界级铜金矿,还有丰富的煤,铁,锌,锡和铝土矿资源。
    在这些矿场陆续开发后,新西安迎来新一轮爆发性的增长。
    炼铁厂,轧钢厂还有多达数百家下游加工厂纷纷落户于此,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是更强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在1902年,新西安位列大楚帝国第七大城市,相较于20年前的城市排名前进了两位,从原本的第9位递增到第7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西安城市发展的迅猛。
    大楚皇帝郑国辉看的多了,倒也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色,只是颇为赞许的勉励香格里拉总督府及新西安府一干官吏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里的大农场,大楚皇帝郑国辉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农机联合作业。
    恰逢夏收季节
    广阔的田地中金色麦浪翻滚,农人正在忙碌着,将夏收的稻谷颗粒入仓的丰收场景,这让他大为满意。
    距离新西安41公里外的宁远县下面乡村里,农田中稻谷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正是第二茬稻谷收割的时候,
    田边的土路上
    大楚皇帝郑国辉和一众大臣随员们都站在浓密的树荫下,观看农田收割作业的场景,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在你们县里,这样规模的农庄多不多?”
    “回陛下的话,此等超过3000亩规模的私人农庄,在我们县里共有37户。基本上都是各村的乡绅大户,在县里也是有排面的人物,大部分都有曾经从军的经历。”
    “哦,这一户也是吗?”
    “回陛下的话,这一户农庄的主人姓施,大名叫做施阿全,早年间是远征第六师的军士。曾经参加过远征澳洲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勋。这些年积累下来,才有如今的农庄规模。”
    “原来是第6师的老兵,朕的印象中,当初不是大都安置在澳洲了吗?”
    “回禀陛下,这个是施阿全当时已经成了家,有了妻儿。而且他本人没什么文化,更不会放牧牛羊。所以没有留在澳洲,就选择返回帝国安置,最后就定居在本地了。”
    “嗯,从这个角度来看,殖民地部配合军方安置退伍官兵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在询问过本地官员后,给与了较高评价。
    金色的稻田里
    几台拖拉机犹如在海面上行驶的小船儿,所过之处,成熟的稻杆纷纷倒地,速度既快又好。
    后方跟随的劳作者,就将这些收割的稻子捆扎成一捆捆,就这么留在田野上。
    等到后方的手扶拖拉机到来的时候,再将这些稻捆装上车,一直装到有那么一两人高,这才拖运回去。
    拖运回去的稻捆放在脱粒机中,将沉甸甸的稻穗打下来,然后运到打谷场去晾晒,筛选,最后装袋,集中起来运到米厂去加工。
    若缴纳赋税的话,这些装袋的稻谷就可以了。
    仔细的观察
    当地乡村规划的都较为齐整,这也是大楚帝国农村的特色。
    从建国之初
    大楚皇帝郑国辉就对农村的规划做过专门的批示,基本的农户宅基地按3分地规划,要求前有菜地,后有牲口棚和草料棚,单独的早厕。
    因地制宜规划村“十字路”“y型路”“h型路”不等,宅基地沿路边设置,前庭后院,互不干碍。
    本村有钱的乡绅富户,可以多占有几块宅基地,只要掏钱即可。
    在各地的村子里
    当地的乡村富户,大多是本村有名望的乡绅,房屋修的格外气派。
    相比之下,普通农户的房屋就逊色多了。
    在新西安周边的各县中,重量依然是大头,这里是著名的稻米产地,甘蔗,油菜,玉米,小麦,白薯等农作物的产量很大,是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
    在这夏收的农忙时节,
    惩戒总署管理的苦役营和矿山劳工,全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成批的进入各地的乡村帮农,获得一些粮食补偿。
    这一方面补充苦役营中粮食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了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帮着抢收抢种,是双赢的结局。
    这在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代,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助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农忙中来。
    在眼前这片广阔的稻田中,就有几十名苦役犯在田间忙碌,将拖拉机收割的稻谷打成捆,然后装运上车。
    一般来说
    这阵子夏收农忙,都是惩戒总署的人领着几百名苦役犯抵达村子,然后村子里各家各户按照需求,领着一些苦役犯回去干活。
    惩戒总署的人就住在村上,由村上好吃好喝的供着,主要负责监督和管控,防止苦役犯逃脱或者犯下一些恶事。
    在这施家农场干活的苦役犯,吃喝都由施家农场供应,不能说吃的多好,起码都能吃得饱。
    这些爪哇土著苦役犯的服从性还不错,好勇斗狠者也有,却不多,早已经被几百年的白人殖民奴役磨平了火气。
    几天抢收过后
    差不多每个苦役犯能够背回半袋稻米,大概二十四五斤的样子,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然后在村子里集合,有惩戒总署的领队点名查数。确认无误之后,再领着到下一个村子去抢收抢割,如此反复。
    大楚帝国境内一直都是这个规矩,只不过这十几年来,已经很少有土著苦役犯了,大多数是由新移民组成的麦客,在农忙时节游走于各村镇。
    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过后,大量的爪哇苦役犯遣送到本土各岛,这一传统重新又拾了起来。
    在这夏收时期
    本地驻军和民兵也加强了最重要的道路,关隘的驻守盘查,就是为了防范监管中的苦役犯逃窜,离队和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的镇压。
    几乎在每个村镇的重要卡口,都会有持枪民兵驻守。
    这些土著苦役犯几乎无处可逃,他们不会讲国语,也不会讲方言,一查包准露馅,迎来的只能是更加酷烈的惩处。
    包庇苦役犯的本地华裔农户,一经查实,同样会给予严惩,剥夺财产并处以1~3年不等苦役。
    每年都有人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这也警醒了其他人,千万不要用所谓的同情心去挑战帝国的法律法规,代驾绝对承担不起。
    总体而言,这套体制运行的还不错。
    由于劳作的田地中有很多土著苦役犯,有一定的危险。这让随身警卫的郑大强中将高度警惕,在周围拉出了几道防御线。
    在他的强烈反对下
    大楚皇帝郑国辉也不好随意的走到底层民众中,只是在村子里,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乡绅和村民座谈,每一个人都经过严密的搜身检查。
    通过与乡绅和村民的座谈,大楚皇帝郑国辉对基层农村的发展较为满意,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说建立村公会,每三年由村民选举村长,村会计和村民兵队长,要村务公开,推行村民互助的作法。
    村长最多连任两届,要形成固定制度等等。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农村是最基层的社会生活组织,是组成人体器官最基本的细胞,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传统以乡绅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村,现在看来弊病很多,要循序的进行改革。
    在帝国发展的一一重大战略达成以后,大楚皇帝郑国辉有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投入到基层乡镇的制度建设中来。
    传统以乡村为主的封建社会,政府虽然省时省力省心,可坏处也不少。
    比如乡绅富户之流,在没有权力制约的情况下,容易目空一切,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变成土霸王。
    进而通过家族联姻和拉拢腐蚀,形成盘踞在乡镇甚至县城的地方顽固势力,损害大部分民众利益,阻碍社会进步。
    通过这一路来的视察
    大楚皇帝郑国辉发现建国数十年以来,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推广普及村委会制度,就是解决这一顽疾的最新努力。
    几天来
    一连看了周边的十几个乡村后,大楚皇帝郑国辉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会制度要全面推广,越快越好。
    所谓;店大欺客,势大欺人。
    这源于人的本性,只有通过新制度去改革,而不能指望既得利益社会群体主动收手,那不现实。
    1902年的香格里拉总督府,从早前的两个府共11个县,已经发展成为如今五府28县,辖下人口1270余万人,100%的都是华裔。
    以东西两端的东港府和新西安府为核心,各自建成了区域性的铁路线,联通了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
    由于岛上大江大河的阻碍,沿北坡海岸线建成的公路干线,长达1530余公里,是各府县间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
    区间要经过几次轮渡,但这也是最快捷的陆路通道。
    在习惯上
    香格里拉岛居民更愿意乘坐班轮出行,不但载客量大,乘坐舒适,票价低且更加便捷。
    早上府县线之间都有旅客班轮,从新西安到东港,差不多4天4夜即可抵达。
    而开车从新西安到东港,1530余公里的道路,要经过7个渡轮码头,一路的穿州过府耗时日久,至少要十来天时间。
    这一路上吃不好,睡不香,跑一趟下来,人也是要瘦一大圈,相当的受罪。
    怎么选择?那就一目了然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