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恩科倒计时
北京贡院,一个在会试阅卷期间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离的地方。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考场也不是所有时候都封闭。比如万历四十一年的癸丑科,叶向高作为内阁唯一的阁员,不得不同时兼领会试主考官和大明独相的职责。因此,在癸丑科阅卷期间,贡院不但开放,甚至成了“内阁值房”,官员来来往往,奏疏送进递出,成了有明一代的大奇事。但奇事一旦再次出现,它也就不奇了。
万历四十四年,内阁同时有方从哲和吴道南在阁,尽管那时候吴道南已多次称病求去,内阁实际已由方从哲一人独领,但好歹在丙辰会试期间,吴道南还站出来扛起了主考的职责,情况勉强恢复正常。但到万历四十七年的己未科,内阁又出现一人值守的现象,所以方从哲不得效仿叶向高故事,在贡院为奏疏票拟。
方从哲一面票拟,一面主考,一面还要忧心辽东的事情。一个人管三条线,方从哲几乎是夜夜头痛、夜夜失眠。最后,三条线崩了三条。在朝,绝大多数票拟依然留中不报,朝廷维持着半瘫痪的状态;在举,殿试别字事件发生,另一位主考官史继偕和当年的状元庄际昌双双挂冠辞去;在辽,萨尔浒之战惨败,明军三路丧师,辽东告急。
今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正常,外界的纷扰被锦衣卫的巡绰官全部拦在门外。除了报时的钟响鼓鸣,什么动静都吹不进来。
但即便如此,考官们也不见得能有多闲。明代会试参考人数在二百五十年间持续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从明初百废待兴时的千余人,逐步上升至明中的平均四千五到五千人。至万历二年,张居正主导贡院改建,将考棚改成以砖瓦结构为主的房间时,也将房间数增扩到了上万间,足见嘉、隆年间参考人员之众。可尽管参考的人数一再增加,会试考官依旧维持着两名总裁官,十八名同考官的格局。
泰昌元年的科举,足有近万人参加。分配到每位同考官的脑袋上,一个人就得看五百多人的答卷。而且为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同一份答卷往往需要好几位同考官分别批改,这样算来,每日阅卷的工作量少说也是十万字起底,汇聚到两位总裁官这儿,工作量只会更多。
总裁公堂里人来人往,却听不见太多声响。
经过十余日几乎昼夜不停的批阅,徐光启那双因为上了年纪而不甚炯然的双目已然黯无神采,几近呆滞了。不过这番努力的成果也很明显,无论是他面前的案台和他身后的架子,都摆满了经过阅览的答卷。
虽然徐光启已然乏极,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阅览着每一份答卷。读过目下这篇,徐光启又提起笔,在同考官的批语旁边写下自己的批语,这意味着这份答卷的主人大概率能登上今年的金榜。
“呼!”徐光启放下笔,刚准备缓一口气。负责传递答卷的小吏就又给徐光启送来了一批经过同考官批阅的答卷。
“还有啊?”徐光启喃喃苦笑道。
徐光启的声音很小,小吏没有听清,只觉得总裁大人像是说了什么。于是,小吏走上前,轻声询问道:“徐总裁有什么吩咐吗?”
就在小吏驻足说话的时候,站在堂上的锦衣卫也向这边投来了隐隐的注视。
徐光启揉了揉眼眶。“没有吩咐,你去吧。”
“卑职告辞。”小吏行礼离去。而徐光启则默默地翻开展开一份新的答卷。
和之前那批正在被另一位小吏分类存放的答卷一样,这份答卷仍是用红墨并以标准的台阁体写就的。
为了防止阅卷官辨认字迹,以杜绝场外串通的可能。举子交卷后,收卷官会根据考卷所治经书,将浩如烟海的答卷分类,接着再送至弥封官处弥封。弥封完毕之后,再在填写弥封官姓名的折角处盖上关防印记。
整个阅卷期间,关防印记必须保持“勘合”的状态。考试完毕后,都察院御史将会同锦衣卫巡绰官检查印记,一旦“勘合”有损,从主持弥封的官员到经办的小吏都得去牢里走一遭。至于去哪座牢,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弥封完毕之后,答卷将送往誊录官处进行誊录,也就是由书吏用红笔一字不漏地抄写一遍试卷。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因为抄错而导致学子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毁于誊录官的错漏,誊录好的副本还会由专门的对读官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对读。当中一人读红卷,一人读墨卷,两人一组,必须一字一句用心对读。如果红卷有误,就要全卷重新誊录,并给负责誊录的书吏记过。
这样,经过弥封、誊录、对读之后,交到考官手中的试卷可谓是无姓名、无标记、无纰漏“三无”试卷。可以说,在阅卷完毕正式放榜之前,除了受到巡绰武官严密监视的誊录官和对读官,谁也摸不到答卷原本。
答卷的黩落,其实从誊录这一流程就开始了。誊录官在誊录之前,得先检查手中的这份答卷有没有诸如诬诋君父、谤讪朝政等犯禁之语,有没有自叙门第,陈述科考经历的暗示性文字。如果有,那么考生将被直接抓起来,等待法司拟罪。
排除原则性问题之后,誊录官还要检查字数、卷面等项。如果字数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卷面不够整洁,卷中夹带草稿纸,都会导致答卷作废。只有以上错谬皆被排除,才能再开始进行正式的誊录。如果发现上述问题,哪怕文笔再好,文章再精妙也没用,卷子还没到考官的手上就被拿出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誊录官也能算作广义的考官,只不过他们只能拿着客观的硬性规定黜落考卷。可以说,除了八股的格式,科举的客观因素就这些了。之后,同考官和总裁官阅卷都凭自己的主观认知,他们觉得好,就能选中。
同考官的职责主要是初步黩落劣文,挑出优卷,并用青笔写下批语。由于被取中的士子和自己将会有师生之谊,这对自己在官场的人脉经营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同考官都希望自己选出的答卷能最终被主考官看上并取中,所以同考官往往会在批语上大力推荐自己选中的答卷。但是录取的名额始终有限,十八位同考官从数千乃至近万名份考生中择出个上千人也不是什么异事。因此,会试总裁还得再以拟取的人数为基准,将一众同考官推荐上来的卷子择劣黩落一部分。只有被选中的才有考官批语,落卷就只有考生的答语。
有趣的是,同样都是写批语,同考官批语的平均字数约在二十个到三十个字之间,差不多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主考官的批语平均字数只在七到十个字左右,也就是二到四个词组。这跟主考官对二手的答卷无需再做详细的批语有关,也和同考官极力想让主考官选中自己推荐的试卷有关。
也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主考官基本都是内阁大学士和某部堂官这样的高官组合。高官长期致力于行政,已然疏于学问,既然写不出引经据典的精妙的评语,还不如用几个词切要的词来代替。
快速阅读之后,徐光启没有像之前那样拿起他的笔,而是保持原样将答卷收了起来。
这意味着这份经过了誊录官初阅,同考官再阅的答卷,最后停在了总裁官的手上。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份答卷的主人被黩落了,今年大概率白跑一趟。
之所以说是大概率,是因为同考官如果觉得某篇文章确实精妙,可以对总裁的黩落行为提出抗议。如果总裁官接受抗议,或者另一位总裁愿意择取,那么答卷还是能入选。但如果两位总裁官都不同意,那么抗议无效。答卷的主人只能等下一个三年了。
反之,两位总裁也有权力去翻阅那些被同考官黩落的答卷,然后择选。这样的择选一旦发生,就代表考生必然登榜了,除非皇帝出面干预。
万历二十五年的顺天乡试,徐光启的答卷便是被当时的主考官焦竑从落选的卷子中挑出来,并一举提到第一名。这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本就因为编撰《养正图说》而遭到排挤的焦竑本人也因此承担了极大的压力。当年,以科场风议,时任翰林院修撰,太子讲官,焦竑被平调外放,一下子就被扔到了福建福宁州任同知。
次年,戊戌科会试,被特擢为解元的徐光启居然落第,这就引发了更大的争论。又次年,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京察,焦竑再以大狡浮躁降调,一气之下愤而辞官。可即便如此,徐光启本人的解元身份还是定了下来。
万历四十八年,新即位的泰昌皇帝派人去召还焦竑准备重新启用,却发现焦竑已然在先帝驾崩之前便寿终正寝了。恐怕万历十七年的大状元焦竑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曾经导致他被贬出京的导火索徐光启,在他病故之后的次年,就坐在了北京贡院成了皇帝钦点的主考官之一。
又强打着精神批阅了一阵儿,徐光启总算在黄昏之前看完了最后一份答卷。按照开考之前拟定的计划,他们应该在本月廿五,也就是昨天,便把答卷全部阅览完毕,今天一早就进入排取名次,填写草榜的流程。但今年参加恩科的人着实太多了,众位考官加班加点,不时挑灯夜战,最后批得人人头昏,也还是没能在廿五时完成阅卷。
“呃啊~~~”徐光启放下笔,狠狠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时,另一位总裁史继偕走过来。他比徐光启早半刻批完,为了不影响徐光启,史继偕就一直站在远处默默等着。
“子先。”史继偕轻声呼唤。
徐光启悚然一惊,身体本能收力,肌肉猛一拉扯,差点没把他老腰给闪了。
徐光启连忙伸手撑住腰杆,堪堪稳住身形。抬头一看,发现史继偕的精神同样委顿,头发也乱蓬蓬的。“原来是世程兄啊。”徐光启站起身,歪歪扭扭地向史继偕行礼。
“今天就把第一场取卷宴给办了吧。”史继偕开门见山地说道。
会试不单是一次考试,更是一场持续的大典。从二月初八,主考官奉上谕释奠周公、孔子等诸位先圣先师,到最后放榜这二十来天,几乎每干一件大事就要搞一次活动。所谓的取卷宴,也就是因为要取墨卷以确定对应考生的姓名而举办的宴会。之后商议排名,选取经魁还要另外办宴。
在形式上,考官们是一边宴饮,一边讨论文章的优劣,颇有些煮酒论英雄的意味。但实际上,这是考验智慧的明争暗斗。对于同考官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选中优卷能够尽量往上靠,因此格外踊跃,而对于主考官来说,就是端水和说话的艺术了。
每位考生在报名时要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确定一经作为自己的专精方向,考试时写四篇以这部经典中析出的句子为题的经义文章,此所谓“治某经”抑或“专经”,每一经都有一魁,总称五经魁。
按惯例,这五经魁将霸占会试的前五名,并直接影响殿试的读卷。所以对五经魁的争夺将会是接下来的几场宴会中最激烈的,为了争夺经魁,不少位低权轻的同考官,甚至会直接顶撞位高权重的首席。
而五经魁之外的排名,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基本是总裁提名,同考点头,颇有些宾主尽欢的和谐意味在里边儿。而出到三甲那几百号人,诸位考官几乎是闭着眼睛随便划拉的,运气好的名次高,运气不好的名次低。反正进到殿试也是背景板。
“好,召集同考官吧。”徐光启点头一应,恩科会试就正式进入倒计时了。
昨天忘点定时发布了,今天两章一起吧。就是全勤没了,也不知道上个月怎么用了这个月的假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