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府上姓王的游击将军
    第174章 府上姓王的游击将军
    贾赦到了垂门,放慢了脚步,心里有了主意,此事还得让媳妇去办才好,遂又转身离去,却有丫鬟看见。
    贾母院里这几日倒是热闹,王夫人和薛姨妈常来看老太太,还有凤丫头,她们这几位常来,李纨也必定来,最后宝钗和几位姑娘,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如今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
    贾母人老成精,看破不说破,只管嘴上笑呵,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刚才大老爷来了,不知为何又走了。”
    一名丫鬟进来,向鸳鸯小声的说道,鸳鸯皱起眉头,“别管他。”
    王熙凤刚哄了老太太笑,坐回自己的位置,在鸳鸯她们的前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倒是把鸳鸯她们刚才的话听清楚,也当没听见。
    又坐了一会,见老太太乏了,众人才离开。
    李纨带着姑娘们回园子里,薛姨妈去王夫人处,王熙凤有她的事情,这府里的事需要她管,原本是要回去自己的院子,却见平儿赶来了过来。
    “你怎么来了,你要是一来,那些管事媳妇见没人在必然偷懒。”王熙凤见到平儿,不满道。
    平儿上前低声道:“刚才二爷回了屋。”
    “他有什么脸回来。”王熙凤下意识的骂道,一肚子气生出来,恨恨道:“他把我那当什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窑子窝了吗。”
    “奶奶。”平儿跺了跺脚。
    王熙凤这才闭了嘴,跟着平儿往回走,走了半路,还是忍不住抱怨,“这日子没法过了。”
    平儿也知道这些日子里,奶奶心力交瘁,却也没有办法。
    王熙凤悲苦道:“原听到叔叔升了官,还以为是好事,结果却说不好,反而是坏事,那人又是个黑心的,只管找我要钱,前几日的事,你也看到了。”
    平儿点点头,知道奶奶指的哪件事。
    说来也的确令人无语,往常千把两银子,又或者府里的大额支项,需要动用公账,自有外头的管家,可公账上头没钱,最后想起用内里的。
    内里管事的是奶奶,奶奶手上的钱,不过是府里下人们的月钱,又或者府里修修补补的一些小款项。
    平儿也知道奶奶做事并不十全十美,也会挪用去放贷,趁着时间差赚了不少钱,可如今是两回事,外头的钱,怎么能找奶奶要呢。
    前几日,才二百两银子的事,二爷竟也来找奶奶伸手要。
    奶奶脾气又不好,生气的时候说话难听,气的二爷恨不得动手,但也是可悲,他们这些外头的爷们,难道真不知道府里的光景。
    “奶奶心里有主意,何必凭空担心。”平儿劝道。
    王熙凤哼了一声,红唇张张合合,冷声道:“这府里的事,我管不了长远,总不过几个小姐的嫁妆,这几样大头,老太太那边备着,他们有本事,去把老太太的储蓄拿去用了,其余嘛,各家自扫门前雪,反正我和你,还有大姐儿不能饿着。”
    大姐儿说的是王熙凤的女儿,才几岁大,因其为贾琏与王熙凤的长女,按传统称“大姐”或“大姐儿”。
    平儿反应不大,只觉得理所当然,自己从小与小姐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奶奶说的话,岂不是理所应当,忍不住讨好笑道:“难怪几位小姐请客,奶奶手脚变小了,才给了几十两银子。”
    “你别看这几十两银子,如今府上各个看不入眼。”王熙凤一脸鄙视,“要不了三年五载,这府上不改的话,哼哼.到时候别说府上的物件,只怕连人也要拿出去卖。”
    “不会吧。”平儿不敢相信,自家奶奶无论手段怎么样,她的嫁妆和积攒的家私,乃至现银,怎么也有个一两万两银子。
    府里今年虽说没有进项,可平儿实在想不出奶奶说的那种光景,实在是令人发寒。
    “有什么不会,光出不进,开支又如此之大,也就还有个大姐支撑着,敢把宫里头的东西往府里赏赐,府里还能撑一撑,可娘家要是不争气,你也看到了我,我要是娘家和以往似的,他又如何敢来欺负我,依我看啊,这府里大姐下场不会好。”
    王熙凤说着停下了脚步,原本说者无心,可突然点醒了自己。
    自己还能帮贾府管家,多少能挤出一点,最后也落得如此场景,那府里的大姑娘,不但不能帮宫里什么忙,还要靠宫里补贴家里。
    去年大姑娘省亲,自己也见过她,虽说架势令自己羡慕,可也感受的出来,在宫里的日子不尽人意。
    当时的自己还不能理解,这半年下来,却能感同身受。
    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其实他们这等人家,十之八九靠的祖宗余荫罢了。要是哪天没了祖宗余荫,还不如民间百姓,百姓们多少能养活自己。
    偏他们这等人家,从小大手大脚惯了,不懂得生财之道,离开了祖宗余荫,什么事也办不会。
    因此越是落败,最难过的反倒是府里的女子,因为到了最后地步,这些人家无能之辈的男子,必然把主意打到女人身上,或出气,或卖钱。
    细细想来,听说叔叔是投靠了皇帝,结果才有了今日之败局。
    那皇帝岂不是与府里一样的光景,大姑娘省亲的派头,让贾府上下看得眼热,可贾府的派头,又何尝不让外头的人眼热。
    所以都是样子货,勉力支撑罢了,虽然大姑娘从来不提,可她在宫里的日子必定难过。
    自己又比她强,自己娘家虽然出了事,可不至于让自己补贴,何况还出了个人来,总有一头指望,王熙凤想了想,去了凸碧山庄。
    “怎么去那边?”平儿好奇问道。
    “那人找到我那里,除了要钱还能有什么事?不给他,迟早要与我翻脸,上回你也看到了,惹不起,还躲不起?”王熙凤解释了两句。
    却说贾琏,贾琏坐着喝茶,时不时打量熟悉的屋子。
    想起那身影,要说起来,外头的女子也没有比王熙凤好看的,除了新鲜之外,更多的是忍受不了王熙凤的脾气,王熙凤这人从小锦衣玉食,从鼻孔里看人,谁都瞧不起。
    也就幸亏自己姓贾,是荣国府的嫡长孙,就是如此,王熙凤心底里也瞧不起自己,无事可做,贾琏等的无聊,心里头乱七八糟的想。
    又许久没碰过王熙凤,想到她的身段,竟有些燥热起来。
    “我是她男人,我怕她做什么。”贾琏重重把茶杯放到小茶几上,起身到门口,揪住一个丫鬟,喝问道:“你们奶奶怎么回事,还没有回来。”
    如果平儿在,倒是没人敢说,天塌了由她顶着。
    被贾琏揪住的那丫鬟吓得面色发白,如何敢对抗二爷,紧张的一五一十猜道:“奶奶去了太太那,估摸着应该回来了,如果没回来,可能去了园子里。”
    “去园子做什么?”
    “奶奶经常去凸碧山庄,晴雯姑娘在庄子里,奶奶去看她。”
    贾琏松开了那丫鬟,那丫鬟吓得容失色,躲在一边啼哭,“哭什么哭,我又没怎么着你。”骂了丫头一顿,贾琏想起平安镇的事,心里头烦闷。
    前两年隔壁贾蓉买个五品的虚职,只需要一千多两银子,虽然那时贾府风光,要的钱并不多,可如今三个五品的千总,竟然要两万八千多两银子。
    刚才听丫鬟说起那凸碧山庄,又想起那王信,没听说此人钱买官啊。
    人比人,气死人。
    有的人想要个五品的武官而已,竟然要大几千,甚至九千多两银子,有的人一毛钱不出,不光是五品的官,已经升到从三品了。
    还得怪父亲在外头胡乱夸口。
    以为家里是曾经呢,乱给别人打包票,四千多两银子能给别人搞定,如今倒好,多出一倍的银子,为了保住贾府的面子,拉拢住那帮军官,打算让府里自己掏了。
    可父亲却没有想过,这府里如今不光是面子没了,底子也没了。
    想到此,贾琏又想到了王熙凤,这娘们会搞钱,自己不能把她得罪死了,也不能任由她像以前一样,必须压服了她。
    压服了她,不光得了人,还能把钱给拿过来。
    贾琏于是去往凸碧山庄,去找王熙凤,过了许久,等到了凸碧山庄,贾琏看到几个婆子,开口道:“二奶奶是不是来过。”
    “二奶奶来了。”
    几个婆子答道,说话间,贾琏看到远处廊下一个身影进去了,不禁有些出神。
    只一个身影,就让人失魂落魄,如此女子,自己竟然没见过,“那人是谁?是我们府上的吗。”贾琏连忙问道。
    “那是晴雯姑娘。”
    听到几个婆子的话,贾琏呆了呆,眼珠子一转,竟然转身走了。
    却说那婆子,不知道二爷为何突然走了,想起信爷的好,晴雯姑娘也不大管她们,倒也是回去庄子里,提醒自家的姑娘。
    “刚才琏二爷来了。”
    “他来干什么?”
    晴雯刚才去拿茶叶,没注意外头的事,一门心思给二奶奶倒茶,听到婆子进来说的话,一脸的惊讶。
    婆子道:“二爷没说,只见到了姑娘,问了姑娘是谁,然后就走了。”
    晴雯虽然聪明,却没经历过事,想不到太深,婆子也不好多言,倒是“哗啦”一声,王熙凤手里的杯子摔落到了地上。
    “二奶奶,没事吧。”晴雯连忙去问,关心的抓起王熙凤的手。
    那婆子知道凤丫头精明,于是退了出去。
    平儿也愣住了。
    晴雯见王熙凤没有受伤,那婆子见摔碎了茶杯,竟然就这么走了,无语笑道:“让奶奶见笑了,这庄里没什么规矩,信爷不让管许多事,倒是没了规矩。”
    说罢,晴雯打算自己去打扫,却被王熙凤反拉住。
    王熙凤眼里要瞪出火来。
    别人不了解贾琏,她又如何不了解,大大方方的来找自己倒没事,鬼鬼祟祟的反倒是有事,说明他心里有鬼,虽然那只是自己的猜测,可王熙凤怎么敢无视。
    晴雯是信爷的人,要是晴雯有个好歹,信爷必然大怒,自己也躲不过去,在这府里出了事,自己是府上的奶奶,无论什么理由,自己也有一份错。
    别人也就罢了,牵扯到自己娘家,那是一点事情也不能含糊。
    “二爷他不敢吧。”平儿犹豫问道。
    “无论他敢不敢,我却不去赌。”王熙凤看向平儿说道:“你以后就住在这凸碧山庄,我把人交给你了。”
    平儿闻言愣住,自己怎么就住在凸碧山庄了,忽然又想到了信爷,那次进门看到他没穿外套,忍不住心悸,连忙低着头问道:“信爷要是回来了,又没个信,看到了我多不好。”
    “你个小蹄子还装什么装,你和信爷的事,真以为我不知道。”王熙凤把事情挑明。
    平儿解释不清,无论怎么说自己和信爷是清白的,奶奶都不信。
    听到王熙凤的话,晴雯睁大了眼睛,愣愣的看着平儿,信爷和平儿姑娘发生了什么事?
    好呀,瞒的我好紧,亏我一直以为他是正人君子呢。晴雯气鼓鼓的咬着牙,十分生气王信。
    贾赦回到屋里,问夫人去了何处,此时有管家来告知,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来请他出门。
    “他怎么来了?”
    贾赦好奇了一声,让管家去接待,自己连忙换了身衣服。
    勋贵在太上皇当政时期不行了,不是没有反抗过,奈何翻不过太上皇的手掌心,总不能等死,于是能吃苦的去从文,敢拼搏的去从军。
    像林如海,又或者贾政,他们从文。
    王子腾从军。
    还在维持老路的极少,除了贾府这种家大业大,实在是难以放弃的,才会保留一家,如宁国府贾珍,仍然与一般勋贵抱团。
    最开始说得好听,把祖宗们的本事捡起来,在宁国府天香楼箭道操练,实际上关起门来吃喝嫖赌。
    外头的人不知道,贾赦又如何不知道,数来数去,两府里如今只有自己能撑起家业了,内心得意,去见那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蒋子宁也是勋贵,和荣国府大房走的一条道,只不过家业更小,目前四处投机,却找不到一处合适的。
    贾赦有些看不起蒋子宁,他们贾府无论如何,亲朋故旧如此之多,自己一出面,轻易的就攀交上了平安镇,那可是京畿外的第一镇。
    也知道蒋子宁整日巴结自己干嘛,不过是想借一借贾府的门楣,很多地方靠着如今平原侯家的门楣已经进不去了。
    “蒋世兄。”
    “贾兄!”
    蒋子宁五十出头,毫无城府,笑的极其虚假,热情的拉着贾赦,“快跟我走吧。”
    “去往何处?如此急。”
    “你还不知道?”看到贾赦真不知道,蒋子宁叹道:“那京营提督朱伟,五十五岁大寿,京城好多家都去拜寿,咱们也去贺一贺?”
    “五十五岁算什么大寿!”贾赦当然知道朱伟,可两边没啥关系。
    京城里官员几千人,家家都走动,这种人情,贾府都撑不起来,主要是京营以前是个忌讳,因为义忠亲王的旧事,贾府脱了一层皮才算过关,连宁国府的大老爷,至今还躲在观里出家呢。
    所以与如今的京营,贾府断的干干净净,的确没有人情往来。
    唯一一个京营的游击将军谢鲸,此人是老祖宗的亲卫出身,捞了个定城侯,可这些年里,两家的香火已经不多了,都不敢过分接触。
    说实话,府里那姓王的游击将军,贾赦一直看不起。
    游击将军算什么,以前的贾府,随便往来的亲朋故旧,最少的都是游击将军,如那谢鲸,这都是第几代子弟了,不也是个游击将军么。
    也就王家那种底蕴浅的,才把游击将军当回事。
    蒋子宁知道贾赦的脾气,贾府以前是真厉害,可今时不同往日啊,却又必须拉着他去,想到自己打听的消息,说道:“交情不都是走出来的吗。”
    贾赦推诿不过,半推半就的随蒋子宁出来。
    “据说朝廷要恢复前朝的五军都督府。”
    “干什么用?”
    “取代勋贵。”蒋子宁叹了口气。
    “还要如何取代?”贾赦不信。
    蒋子宁解释了一番。
    以前嘛,武将立下大功,总不能一直给更多的兵,更多的权,那么就玩勋贵上面升官,蒙荫子弟,世袭富贵等等,把一代人的功劳,往几代人身上赏。
    太上皇打压勋贵,提拔武将,可这些年里,武将也越来越强势,升无可升,那怎么办呢,于是太上皇想到了五军都督府。
    “胡闹嘛不是。”贾赦不喜欢太上皇。
    “别管胡不胡闹,反正朱伟现在是红人,又是京营里头的这个。”蒋子宁竖起了大拇指,来了兴趣,说道:“听说府上有个姓王的游击将军,此人深得朱提督的信任,而且与朱公子极为交好,如此关系,你怎么不利用起来。”
    贾赦愣了愣,“你听谁说的。”
    那人一脸惋惜,内心鄙视,自己要是有贾府祖宗留下来的底蕴,自己早就干出一番事业了,这些个贾府子弟,也就靠着他们祖宗的余荫罢了,实在是没个成器的。
    这送到嘴边的人情关系,竟然都不知道,实在是气人,为何不是自己呢。
    蒋子宁心里鄙视,嘴上却更加热情,介绍的仔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