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陷入绝境的清军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不仅仅是南面,北面东西两侧山谷中埋伏着的其他各部明军,也很快杀了出来,他们愈战愈勇,越来越多明军甲兵朝山谷中的清军,展开了突袭。
在清军哨骑随时侦探周围的情况下,明军的伏击藏身处距离清军队列,足足有数百步之远,清军固然也有时间结阵作战,但如此仓惶的准备,必定不足以抗衡明军精锐的攻击,即便是阿尔津在前方奋力抵抗了好一会,也没能改变这一局面。
而朱慈烺一早便已经派出,迂回包抄到清军后部的两个野战步军营,此时已经在北面,清军后撤的必经之路上,结阵阻击,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正在军阵前方展开。
岳乐原本部署在后路的大军,原本就是为了稳住后路的,见状迅速反应了过来,他们在后军都统阿喇善的指挥下,立马出击,想要击溃这支刚刚在山谷中列阵,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明军,打通后撤的通道。
不过,明军的兵力十分充足,步军大阵两翼直接布置在了侧面的山坡之上,这使得清军的骑兵根本无处可攻。
要知道,明军的军阵在两侧山麓密林的掩护下,已经完全占据了整个山谷平地,以千总部为单位的方阵虽然相互间有空隙,但清军的骑兵绝对不敢轻易冲击。
而且,在田见秀的指挥下,这支包抄了清军后路的殿前军甲兵,还派出了工兵,在两侧山岭的边缘构筑起了简单的工事,用于对付以骑兵为主,基本上没有攻坚准备的八旗马甲,这样的工事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军阵中,殿前左军的各级军官死死盯着面前不断涌来的清军,在心中计算着对方的距离,这些八旗马甲似乎无所畏惧,正在迅速冲击,越冲越近,最前排的骑兵很快就进入了距离明军军阵一百多步的距离。
不过,清军骑兵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在一两百步之外停下,然后再伺机突破。他们夺命狂奔而来,争的就是时间,只要明军还没有稳住阵脚,那便是最佳战机。
看着根本不打算停下,直接冲来的清军骑兵群,田见秀心中不由得有些紧张,但咽了咽口水之后,又迅速恢复了当初的果敢,当即猛地一挥手,下令大军准备攻击。
明军军阵中,战鼓声和军号声接连响起,一千余支鸟铳,鲁密铳和两百余支斑鸠脚铳同时发出了怒吼,橙黄色的火光瞬间亮成一片,白色浓烟升腾而起,迅速弥漫明军阵地。
“砰,砰,砰——”
清军骑兵群中,冲在最前面的百余名八旗马甲,迅速应声倒地,战马嘶鸣的声音响彻山谷,数以百计的兵器在人马惨叫声中抛向了半空,然后又噼里啪啦,摔到地面。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骑兵群中,紧随其后的马甲们,已经处于十分亢奋的状态,他们虽然注意到了前方的伤亡,但根本控制不住了胯下奔驰的战马,依旧冲锋。
殿前军可不是松松垮垮的绿营军,后排的火枪兵很快就再次发起了齐射。
“砰,砰,砰——”
这一次,殿前军的火枪兵的齐射,依旧是又快又准,那些主动冲锋,亦或者被后方的马甲,推着冲上来的清军,再遭此沉重一击,前排纷纷倒下,七十步以内,所谓的盾牌,甲胄在铅弹面前几乎不堪一击,根本无法给士兵提供有效的防护,清军原本锐不可当的攻势终于因为猛增的伤亡戛然而止。
明军当前的火器制造水平已经相当高,虽然在此时的战场之上,火器制造的工艺差距还没能有效转换成改变战场局势的力量,但已经不容忽视。
而这个时候,朱慈烺正在远处的山腰上,通过“远镜”看着山谷中战局的变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清军在中后部留下的兵马之多,战力之强,其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这和山谷南部,清军前锋的兵力和战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甚至都怀疑岳乐一早便猜到了他的行动,才做了如此部署。
毕竟,清军虽然没有立即反应,但整体来说,表现已经相当优秀。岳乐现如今又在山岭两侧部署了两千余精兵,想要从山谷边缘寻求突破,冲击清军的明军骑兵,形成了有效的牵制,这些兵马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同样十分不俗。
当然,这些都没有改变清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的状况。
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支清军的精锐兵马并没有遭到重创,进入山谷的清军战力差距极大,而最关键的部分,除了正在冲击北面殿前右军步阵的骑兵,其他几乎毫发无伤。
不过,朱慈烺也并不担心,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从他已经掌握的信息和情报来看,多尔衮和阿济格此时不可能在南阳,岳乐不会有援兵,这就足够了。
换言之,岳乐虽然留了后手,但在殿前军和天骑军的强悍战力面前,只不过是徒劳而已。
“登贵,清军的表现,你怎么看?”朱慈烺习惯性询问了一下身边这个中军提督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清军现在已无力回天,陛下大可下令大军全力出击。”常登贵信心满满,顿了顿,随即又道:
“不过,山谷两侧的山岭,咱们必须立刻拿下,否则大军的进攻必定受到牵制,而后方殿前右军的大阵,如今也应该派出预备部队增援,维持住阵线。
那里是最合适撤军的地方,清军一旦无法顺利通行,就必须分成无数股,从其他山道中突围,到时候骁骑军和天骑军便可以同时派出,弥补步军追击的不足。”
朱慈烺闻言,点了点,但并没有立即下令,而是又举起了手中的远镜,目光也迅速转向了山谷两侧的战场,那里的清军才是最强悍的。
要知道,战场之上,有太多可以影响胜负的因素了,而且每时每刻传来的信息,发生的状况,都无法预料,这便需要战场的军事统帅,能够在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
否则,战机就会转瞬即逝,胜负也可能因此逆转!
朱慈烺双眼透过远镜,紧紧盯着远处的山谷战场,在确定清军确实没有其他伏兵之后,当即下令。
这个时候,几十匹塘马正在一旁等候,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身手敏捷的骑兵就会立即飞奔到战场之上,将一个个决定了这场大战胜负和无数人生死的命令传出。不过,朱慈烺还是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方案,并没有将所有预备部队派出,他现在领着的是殿前军和天骑军的主力,大明最精华的四万大军,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岳乐和吴三桂统帅的这支兵马,无论能不能绝境逃生,其实只是全军覆没和十不存三的区别,他没必要冒这个险。
战场之上,太多事情是不可预测的了,预备部队现在不是决胜的关键,而是确保万无一失的关键。
毕竟,清军在山谷中的三万大军,准确来说其实只有两万余大军,大败已经是确信无疑,而其中最核心,战力最强的那一万骑兵,也很难全身而退。
朱慈烺并没有忘记这次伏击战的战略目标,更没有忘记整场战役的目的。他并不是为了消灭这支清军,而是为了夺取陕甘,获得战马,整训出可以和清军主力决战的骑兵部队。
至于两边山岭的部队,现在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只要增派兵马,清军最终绝对也消耗不过,而谷地中的那一万多骑兵,其实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们在马上是骑兵,下了马可就是重甲步兵了。
朱慈烺的脑海里迅速分析着当前的战况,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天武左营分成两部,从两侧山岭进攻,清除掉上面的清军。骁骑军立刻加入战场,一定要截住清军的骑兵。预备部队继续原地待命,殿前右军务必守住北面,不必反攻,只要困住那些清军便好,其余各部依旧按原计划行事!”
“是,陛下!”朱慈烺身后的十数个中高级将领拱手抱拳,异口同声道。
而如此一番调动之后,朱慈烺在最后两个营的预备部队基本保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加大了攻势,这个颇为稳妥的进攻计划将会使得朱慈烺应对突发意外的能力大大提升。
随着战斗的持续,山谷中的交锋已经蔓延到了各处,特别是那些旷阔平坦的地带,战场之上的喊杀声震天撼地,马蹄声,火炮轰鸣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山谷中的殿前军一路追击,朱慈烺虽然已经派出塘马,向各部下达了减缓攻势的命令,但战场之上,这些已经陷入狂热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塘马看到溃败撤退的清军,就像是狼看到了肥美待宰的羔羊一般,根本就是丧失了理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己方看起来气势如虹,无往不利的追击,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组织,这在战场之上,是相当危险的。
而岳乐除了派出兵马到北面打通后路之外,一直在集中麾下的真正精锐兵马,蓄力准备反击,他看着正在冲锋追击,阵型混乱的明军战兵,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支明军虽然能战敢战,但从大军的行动和攻势来看,很明显是近半都是新兵,若是结阵固守,自然十分稳当,可一旦转战追击,就漏洞百出了。
朱慈烺并没有采用常登贵的冒进之策,而是选择了稳妥的进攻方法,其实考虑到的也是这个。
但现在,情况有些出乎他的预料,若不是天骑军的数千骑兵此时已经在追击清军,死死咬着岳乐部署在两侧,掩护的兵马,恐怕步军追击兵马的战线,已经无法维持了。
当然,岳乐此时也好不到哪里去,经过刚刚的一番混战,他麾下的骑兵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一万骑,两翼的骑兵损失颇为惨重,不过还有一战之力,能不时分出兵马,纠缠明军的突袭骑兵。
但这些还不是岳乐最忧心的,明军的军阵此时已经开始混乱,攻势一定会很快就大大缓和,他只需要稳住局势,等一会再发起反击,局势便还在掌控之中。
明军阵中出现的那些混乱,给了岳乐不小的信心,这可是他眼中熟悉的明军啊!
不过,东西两侧山岭之上冒出来的明军甲兵,就让他颇为头疼,那些刚刚加入八旗的新甲兵面对这些明军战兵,打得颇为吃力,往往还没能喘口气,就又不得不再次应对明军的进攻了。
他们虽然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耐力超人,骁勇善战,可也是人啊,如此情况下,战斗力自然急剧下降,阵线也逐渐不支。
岳乐很清楚,两侧的山麓是整个山谷战场的重要战略支点,若是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那等到明军攻势缓和下来,那他在战场之上,就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现在,大战刚刚开始,虽然局势不利,但岳乐并不认为自己会败,他对于战局依旧抱有极大的希望,特别是看到明军在追击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混乱之后。
一念至此,他立马又将身边护卫着的三个牛录马甲派了出去,并下令麾下的巴牙喇头子,亲自领兵前往支援。
这些兵马原本都是用于确保他的安全的,但岳乐现在为了最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只好狠下心来,将他们派出。相比起自己的安全,他更希望能够夺取此战的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他的安全。
不过,除了防范两翼山麓之外,岳乐还必须想办法打通后路。
但此时位于山谷北面,殿前右军结成的那个军阵,已经彻底稳住,清军久攻不下,固守的数千明军仗着两翼的地利掩护,战斗意志极为顽强,根本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清军的骑兵群在数次强冲之后,已经损失惨重,原本还算宽大的山谷平地中,甚至是两侧的山麓,此时都铺满了倒地的人马尸体,血水顺着地势汇流成溪。
面对这样的情景,岳乐也不得不下令改变策略,想要引诱明军出击,但田见秀并没有上当,贸然攻击,而是下令工兵在山麓周边构筑起了更加巩固的防御工事,似乎是打算要加强守势。
毕竟,若是殿前右军能够借助地利,再加上阵列中的火器,即使是以步对骑,完全可以击退冲锋的清军骑兵群,后者若是没了发挥机动性的空间,根本不足为惧。
“立即传令吴三桂,让他带着麾下的骑兵冲击,必须冲破明军的阻击。”岳乐抬头看向了北面的山岭,吴三桂的兵马距离那里并不远,而且用来强冲明军方阵,再合适不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