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2章 消耗战
    第102章 消耗战
    阿济格得知多铎受挫之后,整个人立马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随即开始部署麾下十几万大军东进的行动。
    这样千载难逢样的机会,他怎么可能不抓住?
    不过,等冷静下来之后,阿济格也意识到了事情不简单——那个传闻中不值一提的明帝,应该不好对付,至少要强过李自成!
    否则,明帝不可能把多铎和准塔领着的两路大军,十几万兵马,全都牵制在了江北,多铎可是十几天就拿下潼关了。
    要知道,多铎打仗虽然不行,可博洛,图赖,准塔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这么多兵马在手里,按理来说不应该是当前的局面。
    想到这里,阿济格也随即开始重视起了赣北的明军,不敢再掉以轻心,他在陕北的时候,就被顺军重重阻击,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被多铎占了便宜。
    如今,他必须要更快一些,拿下赣北,然后领着大军东进,至少要将赣北的数万明军,全部牵制住,确保后路无碍。
    阿济格自然不认为这些明军是他的对手,但他已经没时间了,十几万大军南下,不是一句话下去,就能开拔的,他此前想的是转一圈就北上回京,根本没有做好东征的准备。
    而根据招降的那些闯军将领所言,就算只出动水师,轻装突进,从九江顺流而下,日夜不停,一路顺利也至少需要六七日。
    至于前期收拾辎重,筹备粮草,则要十几日,否则那么多战马,火炮,粮草,根本搬不完到船上。
    但赣北的明军,必须是要解决的,安庆,庐州,太平等地,复杂的地形中,也必然有明军阻击,近千里的长江水道上,必定阻碍重重,最终没有一个月,他恐怕很难兵临南京城城下。
    阿济格从北京杀到陕北,又从陕北杀入湖广,渡江进入武昌,一路追击李自成到九宫山,可谓是大开眼界。
    如果不是李自成一路上不要命地跑,根本不敢阻击,他也不可能如此畅通无阻。
    所谓的“十三战皆胜”,其实只有三场是上万人马的主力会战,其中两场还是他从后面追上,打的偷袭战。
    换言之,若是李自成利用清军完全不熟悉湖广地形,又轻敌冒进的机会,认认真真打一仗,结局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
    阿济格捋清楚思绪之后,随即又叫来了王体忠,让对方趁着大军筹集物资的这段时间,去策反驻守赣北的明军,尤其是马进忠,金声桓两人。
    若是招降不得,那他就要立刻组织水师,展开强攻,威慑赣北明军,然后择机东进了。
    东面的军情局势,他其实一无所知,全靠几个投降闯军将领和文官的只言片语,但有了此前的胜利,阿济格如今信心十足,并不担心。
    只是,郑四维统领的荆州水师靠不靠得住,尚可喜十几年没下过水了,还能不能打,他心里终究是没底!
    而这个时候,多铎已经老老实实围攻了凤阳城大半个月,消耗了数以万计的炮弹,单单是火炮就已经打废了上百门。
    随着战事的推进,他逐渐开始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东面,对应的攻城火炮数量,也增加到了近百门。
    凤阳城东面,庞大的清军炮兵阵地上,炮手们和往日一样,将发射药包和引药装填好之后,立即用厚布捂住了火门,避免倒进去的引药被风吹散。
    这些清军炮手的身边,还有各种用于测瞄,度量和计算的工具,在得到了孔有德和耿仲明带来的西法炮兵和一大批状态良好的火炮之后,清军当前的炮兵,专业水准相当之高。
    很快,随着中军的令旗一摇,阵地上立即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军号,已经调整好火炮角度的清军炮手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点火叉棍,炮队的军官们正在等待着最终的命令。
    “砰!”
    图赖的中军突然传出一声金响,原本还在土墙外围挑衅,不时朝着城墙射出箭矢,想要引诱明军放炮的八旗马甲纷纷后撤。
    他们刚刚离开,清军炮兵阵地上紧接着就爆发了一阵闷雷般的轰响,九十多门火炮同时往后一缩,同样数量的铁弹呼啸着飞出,迅速划过半空,重重砸向了凤阳城东面最外围的三道土墙。
    呼啸而来的那九十多颗铁弹,大半射中了城墙,在千疮百孔的土墙上炸开了一朵朵土,许多墙垛被这些威力巨大的炮弹砸碎,带起了一团团烟尘,还有几颗铁弹砸到了城外的护城河,轰轰的水柱应声飞溅而起。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铁弹直接飞跃第一堵土墙,砸到了第二堵土墙,甚至是更里面的凤阳城外墙,这些地方在半个多月来,持续不断的轰击中,都已经不同程度受损。
    很快,清军的炮兵阵地上又响起了新的军号,举着点火叉棍的炮手们再次弓腰点火,浓烟弥漫的炮兵阵地上,旋即又爆发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声势比刚刚还要大得多。
    伴随着重物撞击的轰隆声,凤阳城外围的三道墙体几乎同时产生了剧烈的震动,各处都有碎石垮塌的声音传出。
    与此同时,城墙上传出了明军士兵的惊呼惨叫声,飞扬的尘土中,几个躲在女墙掩体后的明军士兵被炮弹带起的碎石击中,正痛得倒在地上翻滚着身体。
    经过清军持续的火炮打击,三道墙体外围的砖石都出现了不小的损坏,如今在十几斤重的炮弹轰击下,完全就是碎石飞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四处弹射的碎石,对城墙上驻守士兵造成的伤害,可比那一百八十多颗炮弹要大得多。
    图赖拍了拍胯下受惊的马,因为距离这个规模庞大的炮兵阵地太近,即使已经不是第一次,轰隆隆的炮声和呛鼻的硝烟还是使得这些战马颇为不适,两只前蹄正暴躁地踩踏着地面,发出了哒哒的声音。
    多铎自从上次军议之后,立马调整了战法,但清军的行动并没有因此放缓,反而因为攻城战略正确,并在推进中不停改良,对凤阳城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他为了给城内的朱慈烺施加压力,已经下了死力,这半个多月来,除了下雨的那几天,每日都击中火炮轰一轮,每门炮每天都要耗费了四十多颗炮弹。
    这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炮散热太慢了,每个时辰只能射二十次,每射三次就要停下散热一轮,一天不间断射击,也不过是一百发。
    与此同时,从外围迫近土墙的壕沟也在不停挖,此时已经挖到了最后一道拦马沟,距离第一堵土墙不足百步,土墙上的明军虽然也要有所反击,但杀伤的大部分都是民夫。
    在遭受到了上万颗两斤到十几斤铁弹的攻击之后,第一堵土墙如今其实已经千疮百孔,若不是墙体宽厚,当初修筑的时候,还特地在外围加过一层砖,此时墙体恐怕已经摇摇欲坠了。
    但若是清军不计成本,继续猛轰,明军无论再怎么加固修缮,土墙也总有被轰塌的一天,如今只不过是量变还没有引起质变。
    要知道,那些堠台和墙垛,如今大部分都已经被打烂,在十几斤重的铁弹面前,这些突出部分根本抵挡不了多久,一炮就能打掉大半。
    三轮炮轰结束之后,多铎也策马来到了前线,他看着面前黄尘滚滚的凤阳城,又扭头看了看背后白烟弥漫的炮兵阵地,然后把目光放在了前方随着军号声响起,开始躁动起来的壕沟之中。
    图赖见多铎又来了,当即上前拱手汇报道:
    “王爷,若是不出意外,三日之后,就能挖到土墙五十步之内,届时明帝很有可能会增兵袭扰,咱们得早做准备。”
    多铎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冷哼道:
    “哼,本王就等着他呢,等挖到五十步的前一晚夜里,再悄悄增派甲兵,明军若是敢来,本王让他们有来无回。”
    图赖听了,心中一松,笑着道:
    “无论如何,明帝这一次都挡不住咱们了,短则六七日,长则十日,这道土墙,必定会被王爷攻下。”
    多铎听了,只是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自从上次夜袭失利之后,他就稳重了许多,更是意识到了应该自己此前主动夜袭的战略错误,转而坚定不移地执行逼迫明军出战的法子。
    如今城里的明军束手无策,半个多月来,只派兵出来袭扰了两次,攻下第一堵土墙,已然是指日可待。
    而清军则是在挖掘壕沟,被城墙上的火炮轰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新法子,降低伤亡,提高效率,推进一日胜过一日。
    这些从山林中进入平原的野人,长年累月都只专注于战争,更有狩猎的习性在,在战争上的创造力和学习力,是惊人的。
    而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对峙消耗战,清军其实也面临着火药炮弹的紧缺,现在已经开始从南边的山上采挖石弹了。
    图赖看着多铎不说话,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原因,随即又道:“王爷,英亲王那边,应该过几日就有消息了,从湖广绕道河南,再到凤阳,山河阻隔,便是塘马日夜不停,也没那么快。”
    “嗯,本王明白!”多铎点了点头,但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时候还没有收到阿济格的消息,这让他心中始终发虚,没有阿济格威胁南京,他没有足够的把握拿下凤阳。
    多铎在陕西有了潼关,西安的头功,现在并不是特别着急,反而是阿济格应该着急,但对方一天没有传来确切的消息,他的心就一天悬着。
    其实,多铎心中估计阿济格此时已经看到他的塘报,准备东进了。但朱慈烺之前给他的打击,着实有些大,他甚至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心理阴影,这让他一直处于惴惴不安的状态之中。
    过了好一阵,多铎才把目光从凤阳的方向移开,忽然对着图赖道:
    “阿济格在西面,咱们在北面,都得同时行动起来,加大攻势,让明帝知道,本王也有破城的实力。”
    图赖拱手唱了个“嗻”,随即又派人传令孔有德,继续轰击。
    孔有德得令,随即策马来到了火炮阵地中,亲自指挥起了火炮齐射,这已经是他这十几日来,第五次亲自指挥了。
    阵地上,进入炮位的孔军炮兵们用裹着羊毛的湿棍子清理干净炮膛之后,迅速将一包包发射药装填了进去,然后一个拿着铁锥的炮兵从火门处将药包扎破。
    而另外一个炮兵倒好引药,盖住火门的同时,一颗颗铁弹也被炮手小心翼翼地从火炮前膛装入,刚刚清洗炮膛的炮手在铁弹停住之后,立即用那根裹着羊毛的棍子,慢慢将铁弹压实。
    四个炮兵通力协作,娴熟的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又立即根据测量工具的结果,重新调整了火炮的位置,这才开始新一轮射击。
    “轰,轰,轰……”
    又经过三轮三次齐射,近千颗炮弹接连不断的轰击之后,凤阳城外围那两堵土墙上,已经是黄尘滚滚,不少地方再次被炮弹击毁。
    土墙上被炮弹击中的墙垛,许多都变成了纷飞的石块,砸到躲在墙垛之下的明军头盔上,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明军士兵惨叫哀嚎的声音此起彼伏,外墙不断有碎石泥块从上面掉下,哀嚎声中夹杂着咚咚咚的水声。
    距离土墙只有不到百步的壕沟中,沈志忠趴在坑洞里,看了看炮兵阵地上弥漫的浓重烟雾和频频闪动的橘红色炮焰,又看了看尘土飞扬,隐隐还传出了尖叫声的凤阳城,心跳不止,一时只觉得口干舌燥。
    他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但这么多火炮在不到半个时辰,发射了那么多炮弹,对城墙造成了那么大的打击,他还是第一次在那么近的距离看到。
    那些可恨的明军应该死了不少,一定都被炮弹轰得五脏俱裂,粉身碎骨了!
    想到这里,沈志忠不由得开心地笑了起来,但转念一想,又更加担心起自己来。
    土墙上那些明军遭到了如此充沉重的打击,一会等他们挖沟过去的时候,反击恐怕会更加猛烈,墙上的那些火炮,杀起人来可不眨眼。
    那次夜袭的第二天晚上,沈志忠就听到过额图浑说梦话,也知道了不少传闻,心中对于凤阳城里的那支明军,十分忌惮。
    可现在壕沟挖到了百步之内,他们这些包衣兵,是不可能退下去的。
    他现在只希望这场大战能尽快结束,最好是那个可恶的明国皇帝,尽快弃城逃跑,这样就不用打得那么辛苦了。
    至于金银珠宝,女人战马,沈志忠已经不想。不止他不想,那晚之后,额图浑也没有再提过了。
    很快,军号声再次响起,沈志忠等其他包衣兵起身,没有遭到明军突袭之后,才从地上爬了起来,然后挥舞着刀,驱赶那些包衣兵推着盾车上前。
    现在,他们已经挖到了最后一道拦马沟,明军此前在壕沟中布设了不少新的陷阱和坑洞,在挖掘之前,必须派出盾车掩护,那就需要先填平前面的路。
    而他们刚刚行动,烟雾弥漫的土墙上,轰隆隆的炮声便一阵接着一阵响起,成百上千颗夺命的石弹飞射进了冲到最后一道拦马沟的清军阵线中。
    在这样的距离之内,清军的盾车即使早已经加固过,但那些脚掌厚的木板,就好像纸糊的一样,很快就被一颗接着一颗争先恐后飞来的炮弹轻易击穿,带起了一蓬蓬血雾。
    面对持续推进,已经到城下的清军,防御的明军除了火炮之外,还将此前嫌弃那些传统火器,也派上了战场。
    在不到百步的距离内,清军最怕的,就是“百虎齐奔”了,这些烟一般射出的箭矢到处乱飞,无论是壕沟多么弯弯绕绕,都躲不过。
    最关键的是,江南工坊的生产力实在太强了,武库里面,还有着大量存货,之前夜袭陈福虚张声势,只用掉了不到一成。
    沈志忠一面挥刀督促那些民夫快速挖土,同时防止他们趁机逃跑,一面躲避着那些不断射来的火箭,心里十分慌张。
    他偶尔瞥眼看到墙头上,那一面面在浓烟中飞舞的军旗,来不及骂一句,便又立即躲到了壕沟中的坑洞里,以免被呼啸着飞来的火箭射中。
    此时,朱慈烺正在城头眺望着战场的局势,透过眼前的弥漫的浓烟,他还是能看到远处密密麻麻,铺满大地的满清大军,还有多铎部署在火炮射程之外的大队骑兵。
    这些骑兵凭借着超强的机动性,很快就能通过清军此前早已经填平的坑洞和拦马沟,有效的防范了城中明军对那些施工队的袭扰。
    清军历时半个多月,除了下雨天,每日都不停工,在付出了数千民夫的代价后,此时已经挖穿了三道拦马沟。
    此时,那些在战争中,如同蝼蚁一般的民夫,还围在最前面的十几辆盾车边上,忍受着明军炮火的攻击,拼命挖土填洞。
    只要收兵的军号声没有响起,他们就不能后退一步。而他们的四周,到处都是被炮弹打得支离破碎的木板和尸体。
    朱慈烺很清楚,多铎是在用这些百姓的血肉之躯,逐步瓦解凤阳城的城防火力,但他也只能如此应对。
    经过半个月的交锋,朱慈烺对于多铎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看着对方正在挖掘的的深壕,修筑的土墙,还有高高垒起,用来观察凤阳城防部署的土垒,他其实压力也很大。
    这个时候,江西的局势还不明朗,何腾蛟和左良玉大军,能不能抵挡得住阿济格,还是未知数,局势远远没有好到他只要守住凤阳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
    而且,现在气温刚刚升高,江淮的雨季也才刚刚开始,清军还能忍受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只要补给充足,清军的军事行动,基本还不受影响。
    陈福,胡茂祯等人此时也跟着来到城头上,看着推进到了眼前的清军,陈福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道:
    “陛下,清军挖穿拦马沟之后,咱们的炮就基本射不到了,到时候推进速度估计还会更快,咱们或许可以趁其立足维稳,发动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朱慈烺点了点头,赞同道:“是该打一仗了!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陛下是想等清军推进到五十步之内,再打?”胡茂祯随即问道。
    “没错!”朱慈烺顿了顿,然后又接着道:
    “多铎现在一定在等着咱们突袭,但咱们就是先不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继续和清军耗下去,现在咱们打的是消耗战,看的就是谁有耐心,坐得住。”
    “陛下说的是,只要清军在继续推进,壕沟上的土墙没筑好,距离咱们越近,咱们突袭的胜算就越大。”陈福点头赞同道。
    朱慈烺笑了笑,然后又扭头看向了多铎大纛所在的位置道:“已经半个多月了,多铎就算早有准备,也防不了咱们!”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和“啊小娘子别跑啊”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