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7章 交易,省城三日游
    有了王松林的带头,寨子里的阿哥阿姐们轮流上前向方唯敬了酒。
    等所有人敬完酒,方唯就正式取代阿公,成为了瑶寨的领头人。当然,他的身份在官面上是不会承认的,但也不会干涉。
    瑶寨在当地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属于瑶岭公社的一个大队建制,但和普通的大队又有所不同。
    真要说到大队核算制,那其实瑶寨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等大家吃饱喝足,都到了午后时分。
    “三哥,谢谢你,愿意带着寨子一起发展。”
    回到家,小家伙就睡着了。
    夫妻两人去堂屋坐着喝茶,盘莲突然向方唯道了一声谢。
    她很清楚,方唯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愿意当这个头人的,要不然他才懒得劳形。
    “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客气?你我休戚与共,寨子也给我帮了不少忙。别的不说,就说要是没有阿姐帮着带孩子,你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做事情?”
    方唯觉得挺好,阿公曾经说过,瑶寨是他永远的退路,所以在考虑很多问题的时候才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比如像这次出手掀翻陈麻子等人,他就不在乎武耀阳会怎么看。
    再比如上次县里想要把竹器厂拿走,他一样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有底气,换一个人未必能扛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还有,当他正式成为了瑶寨的头人那一刻,便心有所感,瑶寨的梯田、设施和山林已经和他绑在了一起,可以随便进行指定。
    随后,方惟一个人去了外面溜达。
    梯田的指定要慎重,粮食产量大家都盯着很紧,得慢慢来。
    他最看重的是瑶寨的林业资源,整个瑶寨有林地两万七千余亩,规划好了能干很多事情。
    【育林采摘区】的面积有15万亩,即便是把瑶寨的林地资源全都纳入区域内,区域面积还是富富有余。
    于是,方唯进行了指定,将整个瑶寨的山林全都指定为临时【育林采摘区】。
    晚上。
    他召集瑶寨的骨干开了个会,重新规划林地的发展,以及副业的发展。
    “咱们的林业资源很丰富,其中光是优质的竹子就有8种,应该好好利用。下一步,寨里要做好规划,积极的植树造林,可以培育茶树、油茶树以及各种的珍贵林木。
    副业方面,接下来咱们要重新修建【养猪场】和【禽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野山菌、竹笋、瑶山腊肉等干货是我们的招牌,也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
    方唯成为了头人就得做点实事,等养猪场和禽舍重新修建完毕之后,他再进行指定。
    如此一来,瑶寨的副业也会蓬勃发展,他也能对得起阿公的信任了。
    接下来,大家开始探讨新的规划,直到夜里,新的规划才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阿公坐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袋,全程没有发表意见。他现在相当于顾问的身份,正在淡出瑶寨的管理层。
    计划有了,执行的事情就交给了寨里的骨干。
    第二天。
    方唯带着婆娘和孩子以及王竹韵,挑着大堆的东西返回了家里。
    他家一年四季都不缺腊肉,几乎都是瑶寨提供的,还有各种山上的干货也不缺,生活上还是蛮不错的。
    从他回来后,瑶寨的山林在属性的加持下,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王松林带领阿哥阿姐们,重新修建【养猪场】、【禽舍】、【堆肥场】,开始在山上大面积人工造林,培育野生茶树、油茶树、银杉、金丝楠木、红豆杉、野生核桃树等等。
    方唯也开始安排秋收工作,具体的事情由郑虎负责、其他队干部协助。
    “十二个生产队,还是采取轮流收割的方式。农机队提供机械作业服务,郑队长统筹安排,各生产队的队长既是执行人也是第一责任人。”
    他是支书兼大队长,主要工作就是抓全盘。
    工作的基调定下来之后,整个大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农机队提前做好了各项维护工作,郑虎一声令下,他们就将各种农机拉到了田间地头。
    收割机、打稻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全队几乎是全员出动,劳动能力较弱的社员和知青,也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一周后。
    秋收工作顺利结束,剩下的都是些收尾的事情。
    大家抓紧时间进行稻子的脱粒和晾晒,颗粒归仓,统计数据也随之出来了。
    440亩大田种植了【南光二号】稻种,总产量依然没什么波动,达到了48.4万斤。10亩的不育系稻种收获颇丰,虽然不计算产量,估计产出也有1万斤左右。
    1队的10亩试验田种植了【yx-032】稻种,亩产达到了832斤,又有一些进步。
    他估算,【yx-032】经过常规培育的稻种,产量大概在800斤-850斤之间。这个稻种已经定型,只要解决了不育系的产量问题,就可以大面积进行推广。
    稍后,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传来了消息,两方的二期试验和一期试验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方唯提供了原始不育株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培育的不育系最多已经种植到两代。目前看,性状还是很稳定的,等明年就可以进行三期试验。
    【yx-032】稻种的常规培育已经取得了成功,只要解决了不育系的常规培育问题,这个稻种将会是第一种能全面推广的高产杂交水稻。
    南光系列虽然各种指标更优秀,但受限于产量,最多能覆盖本县及其周边。
    想在全地区推广根本不具备条件,这也是【清河一号】横扫整个地区的根本原因。
    如果有了足够产量的【yx-032】稻种,未来的推广范围会延伸到全省,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
    考虑到武耀阳急于出成绩的心理,方唯专门去了一趟公社,向公社汇报了【yx-032】常规育种的进展情况。
    郑先发随后又向武耀阳作了汇报,武耀阳当时就乐坏了,不仅决定给予下塘大队通报表扬,而且还给下塘大队奖励了两台大型拖拉机。
    当天,武耀阳亲自坐上拖拉机来到了下塘大队,拖拉机披红挂彩,方唯组织人员敲锣打鼓站在队部门前迎接,好不热闹。
    武耀阳当着大队干部以及全体生产队长的面,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了下塘大队的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下一步,你们就要上量了,只有稳定的、大批量的产量,新型稻种才能大面积推广,为全地区的粮食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耀阳随后把方唯叫到一边,单独和他谈了一次话。
    “方支书,我打算将【yx-32】稻种的育种工作交给县里的育种基地。你不是说现在的瓶颈在于不育系的吗?这项工作可以交给你们大队。
    只要你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收购价会定的高一些,绝不让你们吃亏。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
    武耀阳一手建起了【新林县农业育种基地】,距离出成绩还很遥远。
    要是能拿下【yx-032】稻种的育种,育种基地马上就能名声鹊起,成为全地区最优秀的育种基地,没有之一。
    清河县的育种基地虽然搞出了【清河一号】,但从各项指标上看,【清河一号】还是远远不如【yx-032】的。
    “可以!但【yx-032】的发明权要归我们,我们也有自由培育这款稻种的权力。”
    方唯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武耀阳,培育这款稻种原本就是为了推广到全地区,可下塘大队并没有足够的土地,所以授权给县里进行大规模育种是合适的。
    但发明这款稻种的荣誉不能转移出去,发明人是他方唯、是下塘大队,这个不能让。
    “那是当然,我们不可能弄虚作假剥夺你和下塘大队的荣誉。至于你们要生产部分【yx-032】稻种,这肯定没问题,毕竟咱们县的水稻生产还是以【南光二号】为主。”
    武耀阳原本就没有打算剥夺方唯和下塘大队的荣誉,他就是想在育种基地大规模进行育种,别无所求。
    两人一拍即合,不禁相视而笑。
    论亲切,方唯还是觉得唐泽更胜一筹。但论做事,他更喜欢和武耀阳打交道,因为对方做事灵活,而且懂得利益均沾的道理。
    武耀阳随后返回了县里,把育种基地的负责人找来,和对方谈了一下育种工作的事情。
    他让对方直接去和方唯对接,务必要把这件事做好。
    方唯现在顾不上这事儿,接下来又到了换购稻种的时间。首先是各个生产队对外换购次一级稻种,最后才轮到二队换购定型稻种。
    这一季,除二队之外的其他生产队共种植了3800亩【南光二号】稻种,收获3735400斤次一级稻种,平均亩产983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84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735400】
    【总点数:5119695点。】
    换购完成之后,大队一共收获了470.34万斤稻谷,以及224.99万元现金。
    之前的库存消耗了一些,还有270万斤稻谷,谷仓已经爆满了。
    方唯和大家商量了一下,然后让郑虎去联系收购站,直接清空了库存。一共卖出了450万斤稻谷,库存还剩下稻谷290.34万斤。
    队里再次收入了49.5万元现金。
    今年的公粮已经交完了,接下来就是分口粮。
    这次分配是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稻谷计算的,然后再按照系数进行分配,一共分出去差不多100万斤稻谷。
    楚琳琳和姜霞分到手420斤稻谷,根本吃不完。
    方唯和盘莲都是按照最高一档分配的,两个人分到手1400斤口粮,同样吃不完。
    大队的社员们和知青们,越来越觉得大队核算是一件好事,打心眼里拥护。
    每一年下来,分配的猪肉、鸡鸭、鸡蛋、食用油、蔬菜等等,完全可以让大家保持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在这年月已经相当不错了。
    分完口粮,队里还剩下190.34万斤库存。
    “这一季,我们光是在农业育种上收入的现金就有274.49万元,再次实现了大丰收。下面根据这一年的情况,重新评定各个生产队的等级系数。”
    忙完了这些事,方唯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他向大家通报了这一年的生产情况,然后开始重新评定各队的情誉。
    这一年,二队依然是一骑绝尘,各项数据都是名列前茅,毫无争议的被评定为第一档,系数为“1”。
    其他的生产队也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其余的11个生产队都被评定为第二档,系数为“0.8”。
    所以在分配上,二队具有很大的优势,关于这一点大家都很服气。以后分配的基数是按照第二档来制定,确保最低收入水平。
    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很满意,郑虎趁机在会上宣布,从明天开始种植油菜。
    今年的经济作物种植了一季生、一季黄豆和一季烤烟,由于烤烟还没有采收,最终的统计数据没有出来。
    反正距离年底结算还有一段时间,方唯倒不是很着急。
    这天他又接到了通知,要去省城开会。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就和盘莲商量:“趁着我去开会的机会,你们要不要一起去省城玩几天?”
    “好啊,你先去开会,等你差不多忙完了,我和阿姐带上小宝再去省城。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行!一路上你们自己当心点,到时候我请吴厂长帮忙,把你们送上火车,我去车站接你们。”
    两人商量好之后,和阿姐说了一声。
    王竹韵没出过远门,听说能有机会去省城,同样的兴奋的不行。
    但考虑的现实问题,她便说道:“我还是不去了吧,怪钱的。”
    “阿姐,让你去你就去,其他的事情你别管。”
    盘莲赶紧宽慰了一句,阿姐在家里做饭带小孩,任劳任怨,大家早都把她当成了家人。
    见对方这么说,王竹韵也就不吱声了。
    翌日。
    方唯便启程赶往了陈州。
    接到消息的吴迪和他见了一面,方唯托对方帮忙照顾一下盘莲她们,提前冒号火车票,并把她们送上火车。
    这都是小事,吴迪满口答应。
    方唯请吴迪吃了顿饭,便踏上火车直奔省城。
    会议开始后,方唯发现一些调子开始变了。很多人都要求恢复农村的自留地,并允许社员饲养少量的鸡鸭。
    前几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显得有些偏激。
    所以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就是正本清源,一是要批判一些错误的做法,二是要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的特殊性,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要求。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方唯还是一言不发。他看着慷慨激昂的这几位,当时说要将自留地收归队里的时候,他们也是这般的慷慨激昂。
    有些事就像一个个的轮回,就像自留地,收了放、放了收,来来回回都好几次了。
    小组会议的支持人看到方唯不吱声,就笑着说道:“方代表,你是大队长,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谈谈你的想法吧。”
    “我们大队目前正在试点【大队核算制】,暂时不会考虑返还自留地的事情,但从历史经验看,抓大放小,适度的放宽政策,无论对集体和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方唯没有多说,只是结合本大队的具体情况谈了两句。
    暂时他不打算将自留地还给社员,因为下塘大队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很好,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再走回头路又有何意义呢?
    但下塘大队的情况很特殊,如果没有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那么大家的生活水平绝对达不到现在这个程度。
    集体没钱、没有多余的粮食,搞什么规模化养殖?
    蔬菜供应也一样,由于属性的加成作用,二队的蔬菜产量几乎都达到了极限。
    他们的蔬菜种子可是抢手货,全大队十二个生产队,现在种植蔬菜基本上都是使用二队提供的种子。
    这说明啥?说明绝大多数的生产队,都应该把自留地返还给社员们,也应该适度的发展个人养殖业。
    “方代表说的很好,有请下一位代表发言。”
    小组会议主持人无法评价方唯的发言,对方的发言肯定没有错,就是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接下来,大家都踊跃发言,小组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最后一天是集中会议,定了调子,支持各地积极的将自留地返还给社员,并有条件的放款个人养殖。
    会议结束的头两天,方唯就给盘莲发了电报。
    盘莲又通过姜霞联系了吴迪,人家帮她们买好了车票,等人到了陈州之后,把她们送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
    会议结束的当天,方唯去火车站接上了盘莲母子和王竹韵。
    随后方唯带着她们找了个招待所住了下来,然后开始在省城到处乱逛。
    小宝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小家伙第一次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他看到在马路上行驶的公交车都能乐半天,更别提报货大楼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了。
    这个时期,是城乡差别最大的时期。
    由于信息不通畅、出行不方便等等因素,很多农民连本地的县城都没去过,就更别说去省城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