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1章 心净则目清,心污则目浊
    第171章 心净则目清,心污则目浊
    乱世纷争,人心惶惶,寻安求护,自太平教起事开始,投奔浮云县的百姓成群结队,源源不断。
    时至今日,县城面积已扩大数倍,商贸富庶,百姓安居,在民不聊生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繁荣景象,商贩云集,贸易发达,车马如龙。
    周遭城镇多了十几个、乡村上百个。
    浮云县已成为上等县,连带城隍都从中受益,香火旺盛,实力精进。
    哪怕周遭各县已平定战事,大部分百姓也没离去,一来他们于此地置产安家,不想继续折腾;二来浮云县有求真观庇护,给他们带来更大安全感;三来此处土地肥沃,庄稼比别处长势旺盛,吏治清明,更有奔头,甚至很多富户也没返回原籍。
    玄明率领众道下山,是向百姓们化缘:一户一枚铜钱,一家一灯油,一人一灶灰。
    有些道人熟悉,有些道人新鲜,可无论哪种都做得格外用心,既因这是玄明师伯(师叔)的吩咐,又因他们知晓轻重,明白这是炼宝所需。
    玄明欲炼法宝,这次所需材料更多,求真观铺的摊子较大,浮云县交给练精境四代弟子们负责,附近县城则由练气境真人负责,一人分配一县,玄明则在他地游走化缘。
    求真观在浮云县广受赞誉,不管是富商大贾、豪门权贵,还是小商小贩、贫民百姓,都对求真观敬畏不已,尤其是此番战乱,求真观立下赫赫功勋,守护一方平安后,他们更推崇备至。
    加上此次化缘所求不多,即便是对庄户人家来说都九牛一毛,道士们又态度诚恳,举止有礼,是以四代弟子行事顺利。
    有百姓欲多给些,他们也谨记教诲,不敢多受,决然拒绝,毕竟求真观已能自给自足,没必要让百姓多出钱财粮物。
    求真观在附近县城也颇有名声,经历此番太平之乱,在风阳郡名声大噪,无论是玄虚等真人,还是玄明,化缘都总体顺遂。
    ———
    乌飞兔走,日月轮转。
    数日后,众道陆续返回观中。
    玄明又走了一趟火阳郡,收集了一些杂乱不受控或破损暴虐的火脉,迁移至浮云山,与山中水脉一起布下一座水火两仪阵,这才作罢。
    休憩一番后,玄明唤来玄虚等人,讲述了苍龙山龙脉之变,叮嘱他们早做准备,也告知他们真龙残缺,山中妖魔损失惨重,命其入山收集奇异草,点化可堪造就的生灵。
    玄虚犹豫半响,开口道:“师兄,若我求真观大肆收纳妖族,化妖为灵,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抿一口清茶,玄明不在意道:“此事贫道考虑清楚,心中已有定论,上古之时,我道门开方便之门,点化万灵,有教无类。
    无论是道祖,还是四大道尊,昔日传道授法,都不看求道者身份种族,只看其诚心,观其言行,量其品德,我求真观此举乃是效仿道门先贤圣举道德,有何不可?”
    见众道人若有所思,他继续道:“何况,事急从权,龙脉遭污,一旦脱困,势必会牵连山中无辜生灵,业力深厚之辈,我等可以坐视不理,可对良善生灵不可袖手旁观,当早日迁徙他处,妥善安置。
    从中挑选些灵慧充盈之辈,带回浮云山教化,也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施以正教,加以引导,免得他们将来误入歧途,害人害己,这也是我求真观在行善积德,”
    “至于外界各方势力与修者观感如何!”
    声音一顿,放下茶盏,玄明目视远方,抑扬顿挫道:“心净则目清,纵遇穷山恶水,亦可见其色,品悟大千造化;心污则目浊,纵有如画美景,也难入其眼,难见寰宇缤纷。
    我求真观只求无愧于心,他人观感如何,无需在意,更无需理会,误解与理解总是伴生,莫要只观一面,更不要被恶臭之徒牵着鼻子走,落了下乘,扰了清净,坏了心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求真观已今非昔比,很多事上也无需在看他人脸色,外人即便有微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否则,贫道会亲自跟他们讲讲道理。”
    最后一段话,平淡中透着几分震撼人心的霸气,众道不由振奋,玄虚也因此放心,刚才心存忌惮、提出疑问,是习惯使然,眼下他也想通。
    师兄已成就真君,求真观练气真人多达十位,别说在风阳郡,即便放在大玄北方,乃至整个神朝,都排得上号,行事上只要不有碍道心,未曾造孽生恶,不曾仗势欺人,很多方面确实无需再瞻前顾后。
    玄虚顿时念头通达,心中顿生豪气,气质由内而外的变化,玄明笑道:“恭喜师弟,打破桎梏,心无拘束。”
    心无拘束,自然不是真正无拘无束,而是相较之前,更自由开阔。
    玄虚起身,欢喜道:“多谢师兄。”
    其他道人也起身行礼:“我等谨记师兄教诲。”
    等他们再次落座,商讨完其中细节,明确分工,告辞离开,各自忙碌。
    ———
    玄明也没闲着,刚送走众道,朝光真君与闲月真君便联袂而至。
    藏道峰,问道院,已经初长成的灵松下,玄明取下松上积雪,入壶燃火,用心烹茶,一举一动,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美好地仿佛一幅画卷,透着几分自在惬意,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两位真君步入庭院时,茶恰好泡好,茶香袅袅,茶水正温,适合饮用。
    相互见礼,彼此稽首,分宾主落座,品上一盏野味清茶,闲月真君静坐不语,依旧是性子较活跃的朝光真君先开口:
    “接到道友传音后,贫道与闲月道友特意走了趟鸣泉山旧址,借助师祖留下的法门,通过大阵缝隙,见到了血污缠身的龙脉之灵。”
    自如意囊中取出半截生有裂痕的玉尺,他陈述道:“师祖当年镇压苍龙后没来得及交代,便溘然长逝,旭日宗与水月观虽谨记师命,协助郡城的观砚大贤看守镇龙大阵,但对如何救助龙脉,却无能为力。
    思来想去,或许只能通过这明心尺一试,玉景明心,木鸡修性,此宝为师祖随身秘宝,既有攻伐之能,又有明心之妙,或可祝你一臂之力,为龙脉之灵祛除血污。”
    话落,他将半截尺子递了过去,闲月真君取出另半截尺子,同样送了出去。
    “多谢两位道友慷慨。”
    玄明没有推辞,更没问“祖师遗宝,当真舍得”的蠢话,既然两位真君决定交出来,自然是思虑清楚。
    大方收下明心尺,三道人聊了一下风阳郡已经平定的局势,朝光真君与闲月真君离去,亲自将他们送至山脚,玄明没即刻为龙脉驱逐血污,有明心尺尚不保险,仍需等天璇星君回话与朝廷答复。
    他有种预感,第四次净化至关重要,是龙脉恢复清明的最后机会,若抓不住,便适得其反,龙脉之灵会完全被太平教所控,玄明需要多些准备,提升把握,免得弄巧成拙。
    返回问道院,他休息一日后,入了飞火殿,趁有闲暇,准备炼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做人要有忧患意识,风阳郡平静只是一时,在更大风暴来临前,玄明需要法宝傍身,增强战力,增加底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