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章 言出法随,自天阙来
    第125章 言出法随,自天阙来
    万米的神像顶天立地,驮山的老龟磕头如捣蒜。
    很多村民都看的呆呆怔怔,这一幕实在太具冲击力,一些人拜下,捧着谷粮或瓜果,口呼‘尊神昭昭在上’。
    “天妖叩首!”
    老妪惊悸,完全无法理解方才万米神像的离奇手段,一声招来,遁走不知多少里的驮山巨龟顷刻复位,
    是天境才能感知、借用的天地之力?
    可自己又并非没有见过假仙乃至地仙出手——绝无此威!
    老妪咽了口唾沫,赵泉亭死凝着神像与巨龟,
    而不远处。
    悄无声息间,庙祝娘娘伴着一个面容模糊的青年走来,正站在小老头和书生的身侧。
    青年仰望长空,轻声道:
    “两位前辈是哪里人?”
    小老头、书生侧目,笑道:
    “这大荒遥遥无尽,谁分的清哪里,便都是大荒人,小伙子,你是?”
    周牧转过头,凝视着邋遢的糟老头和温文尔雅的书生,
    他平静道:
    “两位前辈是来自昆仑,还是来自不周?”
    颜悔脸上笑容不减,小老头微微颔首:
    “怎么看出来的?”
    “我观两位,如观渊海,不见其底,不见其辽阔。”
    周牧慢条斯理,心头并不惊悸,平静自如:
    “两位七年前来到此地的吧?那时候,庙祝娘娘都才来——这七年,此地却不曾起半点波澜,无强横者降临,倒是说明两位前辈无有恶意。”
    小老头饶有兴趣:
    “那你猜我是不周,还是昆仑中人?”
    “许是不周?”
    周牧微笑着道:
    “我听一位友人言说过,昆仑四主或暴戾或疯癫或断情绝念,老人家你可不符合,更遑论这位儒雅的先生了。”
    小老头哑然失笑:
    “你这娃娃,可知昆仑四主是何等存在?对应在不周,便是九部掌执,九尊真王层面的先贤往圣,你未免也太看得起我二人?”
    “我或许还看人低了。”
    周牧轻声回应,看向那座万米泥塑神像。
    香火神躯,并非单纯应香火愿力而生,
    地祇地祇,应天帝敕封,得天地意志加持,辖管一地、一山、一河或一城,
    而天地意志的加持,便体现在香火神躯之上。
    周牧立庙于此,立辖地于此,得方圆百里——太古时代的土地爷,每位往往管的也就二三里地,
    他不一样,没人和他‘争抢’辖地,便直接将辖地范围定在了职权内的极限。
    方圆百里。
    香火神躯虽然出不得百里范围,但同样,在这百里之内,香火神躯得天地意志加持,
    百里之内的天地之力,任其调动归其所属——这是地仙都做不到的。
    天仙真仙都够呛。
    而一心二用,一缕真灵寄宿在香火神躯中的周牧,感知中,这一个小老头一个书生,
    简直浩大到没边了!
    周牧以真身观之,平平无奇,以香火神躯观之,如蚍蜉望天。
    绝对在大能之上。
    真王。
    两位真王。
    微吐了口清气,周牧指向天穹:
    “土地爷动了。”
    小老头和书生饶有兴致看去,却见擎天神像伸出巨手,那只蛟蟒疯狂逃窜,
    甚至似乎激活了什么秘宝,头顶显出一方巨大的蛟龙虚相!
    “还望阁下饶我这不成器的儿子一命!”
    蛟龙虚相震声,擎天神像手掌压落,蛟蟒寸寸断裂,万寿妖血横流,尸骸砸在地上,发出巨响。
    【斩为恶大妖,添功数有七】
    七百小功真少。
    虚相发出一声哀鸣,化作一点灵光遁走,欲回归本体。
    “气禁。”
    地祇神像淡淡开口:
    “禁遁术。”
    七十二仙术,气禁,以大法力催动,若禁水,可叫水流不近,若禁火,可叫火燃不起,
    若禁兵刃,刀剑则砍不破豆腐皮。
    只要法力足够,无不可禁,这是周牧迄今为止学的十八门仙术中,最最高深的一门,只要法力足够广袤,便能胜过神通。
    周牧估摸,有大法力支撑的话,不比大神通差了,近乎于言出法随之能。
    而自己虽然才真人,法力微薄——可化身是地仙啊!
    话落。
    遁走的灵光凝滞,蛟龙虚相无法再施展遁术。
    “禁元气。”
    天地元气消散,无元气加持,那一缕寄宿在秘宝中,给蛟蟒保命用的虚相径直消散,连消息都传不回去。
    底下,小老头有意无意的瞥了眼周牧,似感叹道:
    “气禁,太古时代的大手段啊,据说很多仙神都无处去学。”
    周牧笑眯眯点头:
    “毕竟是土地爷。”
    “嗯,毕竟是土地爷。”小老头乐呵呵的点着脑袋,谁也不去捅破那一层纸。
    “土地爷爷!”巨龟还在叩首,抖了抖身子,将驼着的山峰抖向远处,
    伴随地动天摇,砸起数十里烟尘朦胧。
    “我是清白的龟!饶命,饶命啊!”
    地祇神像凝视着老龟,饶有兴趣:
    “你可能化小?”
    “能,能!”
    老龟抖了抖,横亘十里的庞大躯壳变做一里,而后是五十米,五米,直至半米大小。
    擎天地祇也化小,复归丈许身长,却刚好能将半米大的老龟托在掌上。
    “医药。”泥塑神像一指王铁头,后者不过片刻功夫,便已伤愈。
    “尊神昭昭在上!”村民们顶礼膜拜。远处,周牧看了眼杨念念,后者心领神会,端庄肃穆的走上高高祭坛。
    庙祝娘娘拉长嗓子,道:
    “妖已伏诛,祸乱已除,还不都收了谷粮,速速归庄?”
    村民们连忙道是,或推小车,或扛麻袋,
    硬是数个来回,才将满田粮食运回了各自村庄。
    诸多仙宗弟子亦老实的回上了山峰,
    庙前站着的人便寥寥无几矣。
    “多谢土地爷救命、庇佑之恩典!”王铁头朝着塑像纳头便拜,泥塑神像微微颔首,未有言语,只是把玩着瑟瑟发抖的老龟。
    老妪三人此时也拘谨的走来,看向泥塑神像的目光惊且悸,老老实实的施礼,泥塑神像亦未曾搭理,
    就这么晃悠悠的端坐在土地庙前,微合双眼,不动不摇。
    似在静养。
    “咳咳。”
    小老头咳嗽了一声,轻飘飘道:
    “那不周的人,不是还打算将土地爷给搬走么?怎的不去述说?”
    老妪咳了口血,伤势依旧严重,脸庞抽了抽:
    “这位周长老便莫要为难老身了。”
    小老头哼了一声,似乎看老妪很不顺眼。
    此刻,老妪谨慎的瞧了瞧端坐的土地神,见对方没有任何动静,这才将目光挪向站在两个仙宗太上长老身旁的青年,
    她打量着这个面容模糊的青年,没了最开始的盛气凌人与高高在上,疑惑问道:
    “这位是?”
    周牧还未来得及回答,那小老头撇嘴:
    “这是我那从远方来的自家子侄,七年前,也是他和庙祝娘娘一起塑起这座土地庙,怎的,有事?”
    王铁头挠了挠头,有些迷惑,自己怎的没见过这位?
    老妪神色一惊,塑起土地庙的?
    岂非那位恐怖神灵的缔造者?
    她连忙执了一礼:
    “敢问阁下尊名?”
    “周牧武。”周牧随口答道,小老头呛咳了两声,瞪了周牧一眼,
    周牧觉着莫名其妙,不甘落后的瞪了回去——自己怎的辈分又被打下去了?
    谁是你子侄啊?
    我认识你吗?
    他有些无语,倒也没有反驳,这老头既是真王,多半是某位归来的先贤往圣。
    周大发.当是化名,想不出会是谁,
    倒是这位书生,颜悔?
    周牧第一时间想到了颜回。
    颜回,或颜渊、子渊,孔子最得意的大徒弟,七十二贤之首,以德行著称,为儒家【复圣】。
    是这位么?
    很可能。
    若是的话,那便是真真正正的人族先贤往圣,而这小老头恐怕也差之不远自个儿倒不算被占了便宜。
    对于真正的先贤往圣,周牧是抱着敬意的,当然,敬而不畏。
    当即世间,他打不过的很多,敬仰的也有,但能让他畏惧的,估计没了。
    再厉害,比的上老君,比的上元始么?
    心念百转千回间,
    周牧也没驳斥掉小老头的言论,而是轻飘飘看向老妪,目光在陈米栗身上一转,最后落在了赵泉亭身上。
    有些眼熟。
    他问道:
    “三位是来自不周么?”
    “是也。”老妪上下打量着这位疑似造出位神祇的‘周牧武’,忍不住发问:
    “您和这位.庙祝娘娘,堆砌了土地庙?那位,真是天地神祇?”
    她小心的指了指闭眼端坐的泥塑神像。
    周牧轻飘飘点头:
    “然也,不过多半都还是庙祝娘娘的功劳。”
    老妪三人将目光投向庙祝娘娘,后者淡淡颔首:
    “吾名龙君。”
    她觉得‘念念’是叠词,说出来一点也不威风,也便如同周牧一般化了个名。
    老妪斟酌片刻,知道不合时宜,但还是忍不住发问:
    “敢问两位,这天地神祇,是如何缔造的?”
    周牧摇头:
    “机缘巧合,不可复现,且你们也莫要想着挪走庙宇,土地爷是这一地的庇护神,不会离开,无法离开。”
    老妪再问:
    “却不知,二位是否愿意加入我不周?老身定当通报【巡察使】,不,通报【太老】,二位之名,或能直达天听,五王皆知!”
    书生揶揄的看了眼小老头,后者黑着脸,不说话。
    周牧好笑的摇了摇头,平静道:
    “多谢好意,五王城我们会去,但加入不周?还是算了吧,我和龙君,皆已有所属。”
    他一时之间叫不习惯这个名。
    老妪愣了愣:
    “莫不是铁头仙宗?又或其他散修宗门?”
    周牧摇头。
    老妪神色一滞,变的有些难看起来:
    “我人族之中,除却散修宗门,便是不周为大,昆仑次之——阁下莫非是昆仑中人?”
    周牧还是摇了摇头,想了想,笑眯眯开口:
    “我非不周,也非昆仑。”
    “我们来自【天阙】。”
    老妪愕然:
    “天阙?这是何方势力?”
    周牧笑了笑:
    “无昆仑之暴戾,非不周之冷漠,便是天阙。”
    “若无他事,今日言毕于此。”
    他轻飘飘转身,随庙祝娘娘一并入了土地庙,泥塑神像捉着老龟,亦然。
    留下老妪等人面面相觑,又齐齐将目光转向小老头。
    后者有些牙疼,咳嗽了一声:
    “我这子侄多年不曾见过,老夫也不太熟,只知道”
    小老头看向闭上的庙门,温和笑了笑:
    “只知道,他是有大本事在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