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杨蔓蔓考大学?修路!
此时,包山雁正拉开了门,露出一条缝隙,借着月光,那视线准确无误落在了温竹卿那个草棚上。
“哼,这温竹卿为了达到目的,真是什么都能干。”
“连被母猪拱都愿意,真是能屈能伸。”
不过……
这样的温竹卿也够狠,够无情。
她觉得,如果一朝温竹卿得势,那她和小狼,还有她娘肯定没有什么好日子可以过。
她自己倒是无所谓。
但是她娘,一直都在维护她,原本不用来农场的她,也跟着一起来了。
还有小狼,是她的血脉。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她都要护住。
-
槐村,顾云洲是打算参加高考的。
距离高考开始还有2个月,虽然之前顾云洲就一直在复习,但这两个月,也不能懈怠。
所以,供销社的工作,是不能再去了。
最终商量了下,这份工作给了二嫂苏苗。
至于大嫂杨蔓蔓这边,说是要准备考大学!
杨蔓蔓当初虽然是初中学历,后面没有再读,不是她成绩不好,也不是她不想读,而是家里没条件供她继续读。
杨蔓蔓在娘家时的生活环境一般。
反而在嫁人后,生活更好了。
得知她喜欢看书,读书后,丈夫顾云庭就借来了小妹,也就是顾嘉宁的书给她看。
这些年,杨蔓蔓靠着自学,把高中的课程全部都学完了。
既然这次高考,没有学历的限制,所以杨蔓蔓想试试。
“可以啊,那就去试试呗。”
“说不定,咱们家能出两个大学生呢!”作为婆婆的姚春是第一个赞同的。
杨蔓蔓有些迟疑,“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有我带着,你就放心去考吧。”
有了婆婆这话,杨蔓蔓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就全心进入了学习当中。
而苏苗也接过了小叔子给的工作,进入到了供销社工作。
苏苗只有小学学历,她本身也不爱学习,虽然羡慕别人能高考,但她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法。
还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比较好。
而且,供销社这工作,也是极好的。
高考恢复的第二天,顾嘉宁也正式结束了义诊。
义诊虽然结束了,但属于顾嘉宁的热度却一直都在。
她的这次义诊,还上了本地的报纸头版。
那报社的人,自然是知道顾嘉宁的名气与热度的。
那可是上了京市日报,沪城日报等等全国很多大报纸的人。
更是被上面领导接见过,还获得了奖励的人。
这次,顾嘉宁好不容易回来青山县,他们怎么能不抓住这热度呢。
尤其是在得知顾嘉宁开展了义诊后。
原本,他们还想对顾嘉宁进行一次专访。
不过顾嘉宁拒绝了。
她不太喜欢高调,而且,这次回来,她要义诊,还要陪着家人,最多待一个月就要离开了。
实在没有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报社虽然被顾嘉宁拒绝了专访,但他们也没有彻底放弃。
专访没有没事,但报道可以有啊。
于是,报社就顾嘉宁这次义诊展开了报道,用了头版,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和溢美之词。
毫无疑问,这期的报纸非常热销。
当然,这报纸的宣传,也让除了青山县外的更多人知道顾嘉宁义诊的事,纷纷从各地赶往青山县的县城医院。
当然,除了报纸外,青山县的领导也对顾嘉宁这次义诊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就是有些可惜啊。
这样的人才,他们青山县,这个地方太小,留不住啊。
不过,顾嘉宁终归还是青山县人!
以后她有本事了,肯定也会回馈乡里。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这次回来,顾嘉宁还有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给槐村修路!
至于用的钱,是她卖给军区那些膏药和保胃丸的分成。
虽然这分红只有一成,每个月一收。
但是几年下来,这钱也积攒了不少。
顾嘉宁本身就有好几套房在身边,盛泽锡的工资,存款也全部给她。
而她自己还有在军区当医生每个月的工资,时不时还有奖金。
另外,生子系统这边,治疗好病人,时不时还有实物奖励。
如今,顾嘉宁那生子系统自带的空间里,几年下来已经积攒了不少东西。
这次的义诊,不仅给了她不少积分,东西也奖励了不少。
所以,顾嘉宁现在是不缺钱,也不缺东西用。
有多余的钱,顾嘉宁就想着做一些其他事。
比如给村里修路!
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不可否认,槐村的乡亲们对顾嘉宁都是挺好的。
上辈子,温竹卿故意弄出她失踪的消息。
爹娘为了寻找她,光了所有的积蓄,后来再寻找,还是乡亲们每家每户凑出来的钱。
这些事,一开始顾嘉宁是不知道的。
是后来,她死了。
灵魂飘在盛泽锡身边。
是盛泽锡去查了,她才知道有这些事。
所以,这辈子,她有能力了,是想着回馈乡里的。
修路,是最好的方式。
至于其他的,就等之后再看吧。
槐村的路确实不好,在这个人都可能吃不饱的年代,又哪里有钱去修路呢。
所以槐村的路一直都没有修。
坑坑洼洼的土路,骑个自行车,来回就能把人的魂给颠出来。
对于这点,顾嘉宁深有体会。
最近义诊,她被她家锡哥的吉普车接送,哪怕吉普车有减震器,但一路上还是有些颠得难受。
也就是她肚子里的孩子结实。
她想,要是换作一个胎像不稳的,这孩子估计都能给颠没了。
下雨天,那些坑,满是积水。
下雨天出行,来回肯定身上都是泥水。
所以修路,很重要!
这事,顾嘉宁在来了槐村没多久就和村书记说了。
村书记那叫一个欣喜与激动,“宁丫头啊,我就知道你哪怕远嫁了,也是个记挂乡里的。”
“咱们村里的人都得感谢你。”
“你也是个有本事的。”
“咱们槐村能养出你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姑娘,咱们这也是一个好地方啊。”
村书记对顾嘉宁是夸了又夸,脸上的笑容怎么都下不来。
在商定好,顾嘉宁又给了钱后,村书记立马就安排人规划了起来。
于是,在顾嘉宁即将要离开槐村时,这路也开始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