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7章 医疗产业的机遇
    第697章 医疗产业的机遇
    “注射器?”杨文东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随即追问:“是一次性注射器吗?”
    穿越来十几年了,前世太多的记忆,随着时间流去,他也都开始遗忘了,毕竟即使是现在年轻人的脑袋,也是正常人类,时间长了,总是会遗忘一些事情的,除非碰到一些能够勾起回忆的东西。
    前世的内地,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健康隐患,那就是肝病患者太多,而肝病之所以这么多,还要追溯到80年代前后,大量注射器重复使用,导致乙肝病毒大规模流行;
    当然,华人的吃饭习惯,也会导致一些疾病容易传播,但这个比例占比不算很大,未来80-90%的肝癌,都与乙肝传播相关。
    但注射器这个隐患,或许还是有机会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目前是个能够拯救数百万乃未来生命的机会。
    “一次性的?”张光斗连忙摇头道:“不是的,一次性的注射器,太贵了,我们国内用不起的。”
    杨文东立刻道:“一次性的的确很贵,可如果用重复使用的,那就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传播,这个隐藏风险就更大了。”
    一次性注射器,其实早就有了,在本世纪上半叶,就有很多组织及科学家发现注射器重复利用后的隐患,于是也有企业开发出了一次性注射器;
    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但价格太贵了,工业的发展就是一个逐渐降低工业品价格的过程,同样的工业品,在21世纪与几十年前,价格占比人均收入,那差距是非常大的。
    张光斗奇怪问道:“日本应该也是用的重复注射的注射器吧?连日本都这么用,我们用,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
    “.”杨文东也是直接被问住了,随即道:“那行吧,先不说一次性的,贵方的意思,是想让我长兴实业在香港生产注射器?”
    其实,推动一次性注射器变成全球共识的,并非某个人、某个组织,而是即将出现的病毒之王:hiv;
    正是hiv几乎100%的死亡率、以及恐怖漫长的死亡过程,在社会公众了解其传播模式之后,国家、医院层面就开始全面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民众也愿意为此买单了。
    而在这之前,常见的血液传染病,都是一些小问题,即使是乙肝,也只是小概率影响人群,也有一些药物能够压制,且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即使是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很多卫生机构也不用一次性注射器,都是简单酒精消毒一下就换下一人,严格一点的就是高温杀毒,可真正做到的却又没几个,这就导致了很多非致命性疾病的流传。
    张光斗道:“对,在香港生产,成本应该能够做到比其他国家进口便宜一半以上,这样我们能够节省外汇,杨生这边也能多一个产业,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我需要内部研究一下。”杨文东也没有直接答应,毕竟技术层面他也不懂,要是答应了做不到那不是很尴尬;
    很多很便宜的工业品,其实技术含量很高的,比如打火机,其实大部分国家都是造不出来的;
    估计这个时代的内地也是如此,工业基础太差,国家层面也需要将核心精力放在一些涉及国防、民生的大产业,一些规模不是很大、但却费时费力的,且规模不大的,暂时就只能买国外的了。
    “造不如买”,这个观念曾经在改开之后流行一段时间,再之后被严重抨击;但其实也不能说完全错,这个世界上工业品成千上万,一个国家不可能啥都自己做,即使是2025年的内地也做不到这一点。
    而如果要采购,那自然需要通过香港,偏偏长兴集团在塑料方面的研究也很深,那的确可以与国内合作,自己或许也会借助这个机会,然后再一次进军医疗产业。
    张光斗笑道:‘好,那我等着杨生的好消息了。’
    张光斗离开后,杨文东便叫来了魏泽涛;
    如今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办公就在康乐大厦,有事情再出去,这也让杨文东询问一些事情,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塑料饮料瓶通过fda认证了没?”杨文东没有先说自己的事,而是询问目前长兴实业比较重要的业务。
    魏泽涛回道:“目前还在走流程,百事那边也已经动用关系,但涉及到太多人群的使用,即使关系再好,fda那边也会全面的进行各种安全检查。”
    “检查详细一点也好,饮料产业几乎是全民都要喝的,真出现问题,我们也吃不兜着走。”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很多时候,关系再好,也只是说方便一下自己的部分业务流程;并非需要对方以假乱真,做什么违法的事情;
    身为大型公司,其实很多时候内部也是希望国家层面在安全方面的监管更严格一点,不然出了事,那公司越大,遭到的反噬也就越大。
    魏泽涛又道:“按照百事的说法,fda那边的检测大概还需要一个月,一旦通过了,那就可以在美国开始尝试生产了,工厂方面,我们也在百事的纽约工厂附近,建了一个心工厂了。”
    “行,一个月也不算很久,我们也不急这么一点时间。”杨文东顿了顿,又道:“老魏,叫你过来,是还有另外一件事,华润那边找到我,.”
    随着老板讲过程说完,魏泽涛想了想道:“注射器?这东西我没做过,但以我们的塑料制作水平,做出来不难,但想要达到医用级别的标准,就需要专门进行设备以及建筑的投资了。
    具体细节方面,我也不是很清楚,还需要去询问一下海外的这些行业,香港这边,其实也没什么做医疗器械的,除非是那种做医疗五金或者床的。”
    “嗯,先去问一问,然后找技术人员了解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在香港生产这些。”杨文东点点头,又道:“另外,还要重点查一下一次性注射器的专利及技术生产问题,我也想在香港生产这个。”
    魏泽涛询问:“华润不是不要一次性注射器吗?杨生是准备在香港做这个,然后做海外市场?”
    “有这个打算,但还是要等你的调查先出来再说吧。”杨文东也没有多解释;
    其实即使是今天,海外对一次性注射器的接受程度应该也是不高的;
    直到hiv被发现,外加各种婴幼童疫苗逐个诞生,大人还是愿意为了儿童的健康支付的,这就促进了一次性注射器的大普及;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后来的玩家是很难有机会进场的,不过这个转折点就是一个不小的机会,只要自己在香港这边将产业链与技术筹备好,未来时间一到,那就可以直接杀入这个行业了;
    甚至以后内地改开,也会被hiv震慑,整个国内也被迫开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些都是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当然,这个行业对比电子、地产还差远了,不过即能够赚钱,还能够可能拯救不少人的性命,那还是更有价值的,特别是华人群体的,自己也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大捐赠,可顺势而为的,还是应该做一些的双赢事情的。
    “好的,杨生,我现在立刻安排人去调查。”魏泽涛也看出了老板对于这件事非常重视,立刻回道。
    九龙仓的海港城,也进入了快速修建的时期,杨文东也很快拿到了郑志杰提供的完整计划。
    “明年年底前,整个商场就会竣工?”杨文东看到报告之后,问道:“那也就是说,75年初就能开始营业了?”
    郑志杰回道:“是的,其实只要钱到位,主体结构在明年年初就能完成,但因为是商场,所以后续的装修以及各种游玩配套,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工;
    之前九龙仓在怡和的手中,建设过程太保守了,速度太慢,如今我这边已经与汇丰达成协议,第一批汇丰就提供2.5亿港元,等商场营业之后,根据消费情况,再决定下一批资金的额度与利息,然后来兴建商场上方的公寓、酒店及写字楼。”
    “好,这样的计划,才符合商业开发。”杨文东满意的点点头,道:“那就这样执行,另外在安全、环保、消防方面一定要重视,海港城在我的计划之中,会是九龙仓集团最大的现金奶牛项目。”
    等到了合适的时机,他还会想办法对九龙仓进行私有化,未来海港城就是自己的巨大财富源泉之一了。
    “明白,这一点杨生放心。”郑志杰答应后,又问道:“还有一件事,我们现如今只有40%的股份,需不需要进行定向增股?”
    杨文东摇摇头道:“不用,再等个半年吧,现在定向增股,那就需要以之前半年的最高价,这样对我们不利,等半年后,股价降下去,再扩股,如今我们掌控了公司,又有4成股份,其实与49.9%,也没太大区别。”
    如果当初怡和控制了4成九龙仓股份,那杨文东即使再眼红,也不可能去抢夺的,因为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现在自己掌控4成,那就算埃克森美孚想来收购九龙仓,也不可能成功了。
    对自己定向增股,香港的法律也是有规定的,必须是半年内的最高价,否则掌控公司的个人与家族还不得随便定个低价给自己增股?
    而之前收购时期,九龙仓股价最高接近30,这个价位自然就不划算了,等个半年,以香港经济危机的情况,九龙仓的股票即使不会跌到谷底,但也不会比的过之前的。
    当然,未来的私有化也是一样的,这些都被法律所限制,不是控股家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要等待的原因,反正未来香港的经济危机还是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后续还有一个全球性的石油危机。
    “好的,那就半年后。”郑志杰点点头道。
    杨文东又问:“3号码头一切顺利吗?”
    郑志杰笑道:“那边没什么问题,港府那边也派人警告了一些人,不要搞事,那群英国鬼佬也不敢怎么样。”
    “哈哈,麦理浩还真的挺聪明的。”杨文东笑了笑。
    身为香港历史上的最知名港督,也的确不是白混这个名号的,他知晓九龙仓内部必然有华英双方对抗,其他业务,港府无所谓,甚至还乐意看到双方不和,但港口可是香港经济的命脉,要是出了大事,成为国际新闻,那他这个港督就得一辈子蒙羞了。
    郑志杰道:“对,这样对我们也算有好处了。”
    “那就这样,九龙仓这边逐步接手,让肯与我们配合的英国鬼佬接手公司权利。”杨文东接着说道。
    郑志杰答应道:“是,杨生。”
    香港的经济,还是如预期那边逐步下降,半死不活,杨文东也无所谓,他的第一目标已经完成了,经济再跌跟他关系也不大,恒指跌的越狠,那以后抄底才更方便,离眼下还早,也不急。
    时间很快到了5月底;
    魏泽涛与周浩然一起来到了老板的办公室,说道:“杨生,注射器的制造设备与技术,我们已经询问了多家公司,他们都不出售技术,最终只有一家德国公司表示可以商量,对方说在香港,是可以生产的,但需要一定的前期培训。”
    “又是德国的?”杨文东有些惊讶了;
    之前自己想搞一个三方机构,方便自己以及香港公司,手下的人也询问过很多国家的知名品牌,但都被拒绝了;只有德国一家tuv公司同意合作,如今这个项目也已经在香港动工了。
    魏泽涛笑道:“可能是因为亚洲这个区域,特别是刚刚与西方交好的内地,日本与美国这些国家,都准备狠狠赚一笔,估计只想卖产品,而不是设备技术;
    反而德国那边,本身在亚洲没什么市场,所以就无所谓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