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3章 王府寿宴
    第313章 王府寿宴
    夜幕甫降,楚王府寿宴。
    寿宴设在晚上,又是一桩不合规矩的事。
    古人的寿宴通常是在中午,选午时阳气最充足的时候摆宴,意寓长命百岁。
    不然选在晚上阴气渐生之时,寿星吃了这顿不指望下顿了是吧?
    而楚王父子偏就这么干了,主打一个卓尔不群。
    汴京城的权贵听说了寿宴的具体时间后,不由愣了很久。
    交情不错的急忙派人上门,劝说赵颢更改时间,交情一般的则冷笑连连,你都不嫌晦气,我还怕吃这顿饭?
    于是,楚王府上下准备了足足三天后,寿宴如约在夜幕降临时开始。
    当天夜里,楚王府张灯结彩,王府从里到外被装饰了一遍,四处皆是披红挂绿,大红的灯笼上贴着大大的“寿”字。
    王府前庭两侧搭起了高台,左侧是汴京有名的鼓吹乐班,正卖力地吹奏喜庆的曲调儿,右侧是汴京城有名的百戏班,也在台上卖力地表演。
    所谓“百戏”,大约相当于后世的联欢晚会,包括杂技,说书,技击,变戏法等等,五八门的节目凑成一台戏,汴京勾栏中大多都是百戏。
    再往里走,各大青楼的魁娘子怀抱琵琶和古琴,各自占了一个角落,弹唱当世的名词佳作,其中不乏撩人心弦的艳词。
    最受魁们喜爱的自然是柳三变和秦观的词,其次便是苏轼。
    当然,今晚楚王府夜宴,赵孝骞的词当仁不让地被魁娘子们反复传唱,人情世故被风月俏佳人们拿捏得死死的。
    各种喧嚣热闹充斥王府各处,夜晚宾客登门时,便被王府的大手笔和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惊呆了。
    赵颢今晚是寿星,他在银安殿内与重要的宾客们谈笑风生。
    而赵孝骞作为楚王府的独苗,则站在门口迎客,脸上的笑容都快僵硬了,腰也痛得不行。
    汴京城的长辈太多,宗亲也好,权贵也好,亲自登门的大多比赵孝骞高了一两辈,见人就要弯腰行礼。
    而宾客们也没个正经,楚王世子的弯腰行礼令他们颇有面子。
    你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又怎样?你手握权柄又怎样?今日的寿宴上你就是晚辈,我们混得再差你也得老老实实先弯腰。
    赵孝骞咬牙冷笑,我的礼不是那么好受的。
    进了门,该你们掏礼金了。
    送得多的我不一定会记住,但送得少的我一定记住。
    随着门外知客的一声尖锐唱名,站在门口的赵孝骞一愣,转身便见章惇下了马车。
    赵孝骞嘴角一勾,急忙迎了上去。
    “劳动章相公亲至,寒舍蓬荜生辉,不胜惶恐啊。”赵孝骞率先长揖行礼。
    章惇双手托住他的胳膊,平日里严肃得每天都像在办丧事的脸颊,此时难得地扯了扯嘴角,表示他已露出了符合社会礼仪的笑容。
    “世子多礼了,楚王殿下寿辰,老夫安能缺席,倒是世子,数日不见,风采依旧,更多了几分俊俏洒脱,可惜老夫的几个女儿都出嫁了,不然真想高攀,与楚王府结门亲事。”章惇呵呵笑道。
    赵孝骞脸颊微微一抽,幸好你的女儿都出嫁了,从遗传基因的角度来说,你的这副尊容大概率是生不出什么姿色的女儿的。
    真跟你章家结了亲,娶个女儿回来,每天都像生活在灵堂里似的,绝对活不长久……
    果断略过这个话题,生怕章惇真生出嫁女儿的心思。
    但章惇今晚的态度,却令赵孝骞颇为欣慰。
    很好,他给出的台阶,章惇稳稳地接住了,顺着台阶就下来了。
    二人站在门口寒暄,双方绝口不提数日前因为苏轼而闹出的不愉快,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就很棒!
    聊了片刻,直到知客扬声高呼下一位宾客已至,赵孝骞这才侧身请章惇入银安殿。
    章惇正要走,赵孝骞却突然道:“章相公日后若有不便之处,不妨与晚辈直言,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晚辈愿与章相公结个善缘。”
    章惇一愣,随即展颜笑了,这次的笑容很自然,显然发自内心。
    “如此,先谢过世子,老夫记下这句话了。”章惇笑道。
    说完章惇颔首后,便朝银安殿内走去。
    赵孝骞轻轻呼出一口气,好吧,这段不愉快算是揭过了,章惇不一定是自愿揭过,但是碍于情势和双方实力,章惇也不得不揭过,这是没得选的,否则大家不死不休,只能是两败俱伤。
    当然,赵孝骞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刚才最后一句话,已经很直白地告诉他,苏轼的事还是算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你招呼一声,我可以还上这个人情。
    二人站在门口几句对话,信息量很大,唯有两位当事人心里清楚。
    这时门口的知客一声高呼:“火器监监正韩松,到——!”
    赵孝骞整了整衣冠,照例弯腰行礼见客。
    火器监,嗯,大宋新设的官署。
    以前大宋的火器是隶属于军器监的,后来赵孝骞发明了燧发枪,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赵煦索性将火器单独划分出来,独立设监。
    所以如今的大宋,是军器监和火器监并存,而且双方互不隶属,级别相同。
    至于这位火器监正韩松,赵孝骞其实不算太熟,据说是位宦官,当年赵煦的贴身内侍,赵煦对他十分信任,不逊于身边的郑春和。
    虽然火器监是因他的发明而设立的,但这玩意儿太敏感,赵孝骞自知避嫌,平日里从不与火器监的官吏产生交集。
    …………
    王府后院东厢的院子里,袅袅怀抱琵琶,正在弹唱赵孝骞的那首“醉里挑灯看剑”。
    楚王殿下遍请汴京魁,袅袅自然也在被请之列,此刻围在袅袅身边的,是赵颢的侍妾和宾客带来的女眷。
    其中也包括狄莹三女。
    女眷们被袅袅天籁般的嗓音所倾倒,唯独狄莹三女的表情却似笑非笑,她们关注的重点不在歌曲和词作上,而是袅袅这个人。
    官人将她们娶回了家,但在外面的某些举动,自然也有风声传入三女耳中。
    这位袅袅姑娘,可是官人的绯闻对象,官人多次去醉阴与她相会,显然被她迷住了。
    今日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女主角,狄莹三女便一个劲地盯着她的脸蛋,她的身材,她的穿着,她的首饰打扮……
    一曲唱罢,女眷们一阵彩声,袅袅起身不卑不亢地向众女眷盈盈一礼。
    狄莹扭头望向姜妙仙,低声道:“如何?”
    姜妙仙秀眉微蹙,道:“姿色气质倒是不错,可我总觉得……”
    “怎样?”
    姜妙仙美眸一瞬不瞬地盯着袅袅的眼睛,缓缓道:“我总觉得她的身上少了几许风尘气……”
    狄莹愕然睁大了眼:“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姜妙仙掩嘴轻笑,道:“妹妹也出身风尘,与这位袅袅姑娘曾经算是同行,风尘女子无论怎么高雅,那股子风尘味或许能骗过男人,但绝对骗不了同行。”
    “我只能说,这位袅袅姑娘不像是吃这行饭的人,风尘女子就算脸上带笑,眼神是沧桑的,黯淡的,看不到希望的那种空洞,我以前就是这样。”
    “可是这位袅袅姑娘,眼神里却看不到这些,反而有点别的东西,她好像在极力隐忍着什么,很痛苦的样子,让人心疼。”
    狄莹咬了咬下唇,气道:“或许就是这副我见犹怜的样子,才把官人迷得神魂颠倒,不要脸的女人!”
    姜妙仙失笑:“呃,官人……倒也看不出为她神魂颠倒的样子,姐姐是不是想多了?”
    狄莹扭头看着姜妙仙和鸢儿,神情严肃地道:“你们说实话,官人最近与你们……嗯,那个的时候,有没有喊错别的女人的名字?”
    姜妙仙和鸢儿下意识摇头,然后一脸震惊地看着她:“官人与姐姐……的时候,喊了别的女人的名字?”
    狄莹摇头:“没有!”
    接着狄莹咬牙恨恨地道:“所以,这个女人的道行很深,居然有本事让官人痴迷,却不会让官人喊错名字,高深莫测,你我之劲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