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9章 对垒
    第149章 对垒
    蔡洲乃长江之中的沙洲,位于建康西南不到三十里,向为屯兵之地。
    咸和三年(328)苏峻之乱,陶侃等入援建康,诸将舟军四万,次于蔡洲。
    此时此刻,洲岸停泊着四五百艘战舰,横列江面,其中不乏庞然大物的楼船,旌旗遮空,士卒威武雄壮。
    不过东北江岸上,北府军气势丝毫不弱,沿江设垒,甲光蔽日。
    十年之前,这两支人马还同仇敌忾,一同对付氐秦大军。
    转眼间就刀兵相向,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刘牢之一匹夫尔,乃下品寒门,时无英雄,方使竖子成名,灵宝可率五千舟师,奔袭上游瓜步,直取建康,司马道子定令刘牢之驰援,某率麾下精锐趋后掩杀之,定可破刘牢之二十年声名!”
    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连将江左高门都没放在眼中,自然也看不上刘牢之。
    他提出的这条计策,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掌握了长江制水权,便可随意进出,而从瓜步南渡,则绕过了石头城,击敌之虚。
    刘牢之在新亭的防守也就没有意义,必将疲于奔命,到时候杨佺期就有了破敌的可能。
    只是桓玄却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桓家顶上去,承受北府军的攻击,让他在后面坐收渔利,桓玄不知道他脑子中是怎么想的。
    这种破计策也好意思开口。
    王恭已经死了,司马道子的地位已经稳固,而桓玄已经得到他最想要的东西——兵权。
    如今只差朝廷的一道诏令。
    再打下去其实没有多少意义。
    与北府军两败俱伤,便宜的只能是司马道子。
    “杨将军稍安毋躁,仗不是这么打的,北府军成名已久,没必要分个你死我活,我若所料不差,朝廷不日便会有诏令传来。”
    桓玄肥胖身躯斜倚在栏杆上,意气风发。
    “北府军何惧之有?依我看,他们已经懈怠,我军顺流而下,直扑建康,胜算极大!”
    杨佺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却不通权谋,更不清楚江左的权力格局。
    真杀入建康,就成了王敦、苏峻之流。
    即便控制了朝廷,转眼便会被士族门阀群起而攻之。
    当年桓玄之父桓温深知其中道理,死活不肯入建康。
    而桓玄和杨佺期的兵力加起来也才一万,连北府军都解决不了。
    “杨将军真乃霸王复生也,区区刘牢之怎是对手,依我看,将军当立即率本部人马,杀上东岸,只取刘牢之首级,震慑天下!”
    桓玄不再劝了,反而一个劲儿的鼓动。
    杨佺期还没有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一山不容二虎。
    “好,我等立即上禀使君,一同出击,击溃刘牢之!”杨佺期眼神闪了闪,真要他冲上去直面北府军,心中也无多少胜算。
    殷仲堪手握两万精锐,驻扎在后面的芜湖。
    三方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三万,是刘牢之的三倍之多。
    而且西府军战力也不差,三方齐心协力,水陆并进,刘牢之也不是对手。
    “杨将军威武,你我这就联名上奏殷使君,推将军为前锋,决战刘牢之。”桓玄眯着眼,满脸狡黠之色。
    杨佺期听出他话中的嘲讽之色,冷哼一声,“朝廷多少大事,便是尔等犹犹豫豫,方才一事无成,当年汝父北伐,两次大败,便是此故!”
    “放肆!”桓玄勃然色变。
    杨佺期不过是个丧家之犬,竟敢直接评断桓温。
    周围桓家部将拔刀拥了过来,但杨佺期丝毫不惧,一众部曲也迎了上来。
    “某实话实说而已,足下不听,告辞!”
    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桓玄本来鼓动他冲在前面,却被他刺激到了,心中暗恨,低声骂道:“早晚除了这老匹夫!”
    卞范之道:“此战之后,桓家与此人势如水火。”
    “不如先下手为强,我这就带人诛杀此贼!”冯该也是桓温一手提拔起来,最见不得别人贬低桓温。
    桓玄深吸一口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大敌在外,我等若是内乱,则便宜了司马道子,这等匹夫有勇无谋,必为吾所擒!”
    气归气,大局观还是有的。
    此时自相残杀,整个西府军就崩了。
    卞范之道:“相王自以为有北府军为依仗,不会轻易妥协,东面那颗棋子也该挪一挪。”
    “你是说天师道?”
    “孙恩至今未起,是想隔岸观火,坐视北府西府自相残杀,消耗朝廷实力,他们再出来坐收渔利。”
    天师道的野心,人尽皆知。
    这年头妖贼作乱此起彼伏。
    桓玄和司马道子都想利用天师道,天师道也想利用他们。
    “不错不错,这把火在三吴烧起来,够司马道子喝一壶的了。”桓玄连连冷笑。
    “天师道师君孙泰在建康,此人一死,孙恩必起!”
    “立即派人去建康散布流言,就说天师道将反,我倒要看看司马道子如何应对。”
    一想起当初司马道子当众侮辱桓温为贼,桓玄就怒火翻涌。
    没有桓氏,岂有他司马家的今日?
    这时几条快船从顺江而下,船头竖着“殷”字大旗,十几个呼吸便驶入水寨,来到楼船之下,冲着桓玄喊道:“殷使君令两位将军立即退兵!”
    “什么?”
    桓玄以为自己听错了。
    另一条船上,更是传来了杨佺期的吼声,“优势在我,旬日便可击灭刘牢之,为何退军?”
    北府军明显陷入被动。
    就算一时片刻分不出胜负,也不应该这个时候退兵。
    卞范之道:“定是朝廷与殷仲堪密谋。”
    桓玄冷笑道:“想要抛开我桓家与司马道子密谋,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殷仲堪与王恭皆无能之辈,大好局面却要退兵,愚不可及。”
    殷仲堪与王恭一样,瞻前顾后,怯懦如鸡,既无治民之才,亦无治军之能,荆州连年遭受水旱,百姓饥荒,殷仲堪既不抚民,亦不修建堤坝。
    去年蜀地洪水滚滚而来,冲毁江陵七千户人家,百姓哀嚎遍野,殷仲堪置若罔闻,整日与顾恺之等名士高谈阔论……
    “索虏有谋夺洛阳豫州之心,殷使君故而退兵。”船头军吏劝道。
    “回禀殷使君,两军对垒,我军若是后退半步,刘牢之大军压来,一败涂地,要退也是让刘牢之先退。请殷使君明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