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章 收留
    第125章 收留
    “让他们进来。”刘道规没理会刘遵。
    别人既然找上门,肯定是有难处。
    孟干之将人领了进来,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全身黑黢黢的,只有四对眼珠是白的。
    这副造型,刘道规纵然是神仙也认不出来,“二位是……”
    二人掀起头发,擦了一把脸上的污垢,“参军,是我,王懿,王仲德啊!”
    “是你们?怎么弄成这种样子?”刘道规既感到无奈又觉得好笑,兄弟二人当初信心十足的要去投奔王恭,几个月不见,弄成乞丐了……
    “此事容后再谈,可否弄些……吃食,实不相瞒,我兄弟二人一路从京口乞讨过来,饿了三天两夜了。”
    “快快快,去弄些肉羹。”
    正好是饭点,孟干之弄了两桶肉羹米饭过来,兄弟二人两眼冒光,也不顾什么体面,一人抱住一桶,埋头狼吞虎咽。
    那吃相仿佛是饿死鬼投胎。
    不过也能理解,兄弟二人都是身高力强之辈,本身饭量就大,估计这几个月都没吃过几顿饱饭。
    “慢些,小心噎到。”刘道规递过去两碗清水。
    兄弟二人吃饱了,气色才好了一些。
    摇头苦笑道:“在并州,同宗之人若不互相照应,必为世人耻笑,我以为江左亦是如此,王恭、王愉会念及同宗之谊,收容我二人,能有个出身,日后为朝廷效力,岂料我二人报上名号,连门都进不去,便被叉了出来……”
    “哈哈哈……”刘遵忍不住大笑起来,“江左那些高门狗眼看人低,只讲门第,不讲宗族!”
    刘道规剜了他一眼,笑容戛然而止。
    嘲笑别人的苦难缺德冒烟。
    除了门第之见,更大的原因是太原王氏富贵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还认北方来的穷亲戚?
    他们兄弟二人又是北人,又是武人,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王恭、王愉就算收了他二人,也肯定会被其他士族高门嘲笑。
    “唉,早知如此,不如归了翟魏,凭我兄弟二人的本事,也能杀出一方天地。”王懿一脸郁闷。
    王睿勃然变色,“我等大好男儿,岂能为胡人卖命?吾宁饿死!”
    王懿赶紧拱手,“小弟失言。”
    这种气节还是值得赞许,刘道规思索一般,二人在江左无亲无靠,也没什么熟人,干脆帮他们一把。
    “两位若是没有去处,不如暂时留在征虏军府,过些时日,我些钱为两位买个出身。”
    其实这两人非常对刘道规的胃口。
    有气节,有胆魄,家乡在北方,与胡人有血海深仇,一路从河北杀到淮北,武勇过人,将来说不得是左膀右臂。
    以前是自己的庙小,怕容不下两人,现在两人都混的到处要饭了,估计也不会在乎庙小不小……
    两人当即起身,一同单膝跪在刘道规面前,“参军出手相助,便是我二人的恩人,今后但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两人也挺上道,说的慷慨激昂。
    刘道规赶紧扶起,“这是何必?我敬重的是两位的气节和忠勇,若不嫌弃今后便是手足。”
    “好!今后便是手足!”三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还有我。”刘遵一巴掌盖了上来。
    刘道规让刘遵带他们下去洗漱,换身体面衣服,先休养几日,养好身体。
    心中感慨万千,这对兄弟在北方是一等一的豪杰,敢造慕容垂的反,王恭、王愉还真是没眼光,这样的人都放过了……
    一出门,被赵良之、孙正几个老卒拦住,扭扭捏捏道:“参……参军……”
    刘道规笑道:“怎么,大男人还扭扭捏捏的。”
    “惭愧……今年连续暴雨,遭了水灾,田里颗粒无收……”
    他不说刘道规险些忘记了。
    今年从夏天开始,连续暴雨,长江两岸发了一场水灾,冲毁了不少良田。
    士卒日子本来就难熬,一年到头全指望这些田地过日子,没了收成,一家老小就要跟着饿肚子。
    广陵那边还好,远离长江和淮水,地势较高,受到的影响不大。
    “好说,我过两日就弄一些粮食过来,分给诸位。”
    身为中兵参军,直接与士卒们接触,本就要负责他们的粮草后勤。
    士卒们没有吃的,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
    “就知道参军有办法!”赵良之感激涕零。
    “参军为人仗义,军府之中谁人不知?也只有参军还将我等放在心上。”孙正也奉承起来。
    刘道规赶紧去找袁鹤。
    袁鹤却并不上心,“道则啊,你又不是不知,王令君在京口聚兵,囤积粮草,军府中早无余粮,且此事归荀长史,你该寻他才对。”
    一想起荀信之的白眼,刘道规心中就膈应。
    去找他,不仅要不到粮食,还要遭受他的白眼。
    刘道规换了个话题,“近日我有两位故交投奔,都是忠肝义胆之辈,属下想在……后部为他们安个身。”
    袁鹤直接伸出一根指头。
    上次为毛德祖弄了一个都伯,了五百缗,王睿王懿两人一千缗。
    “一千就一千!”刘道规认了。
    谁料袁鹤指头晃了晃,“道则误会了,是一人一千缗!”
    “什么?上一次不还是五百缗?怎就涨了一倍?”
    “当初是当初,如今是如今,眼下是个什么时候?一人一千绝不算多,若不是看在道则面子上,谁敢接这事?”
    袁鹤说的头头是道。
    大战将起,这些时日,不少寒门子弟涌入军中,都想捞个出身,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价钱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成,两千就两千!”刘道规一脸郁闷,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换做别人还不一定有这个门路。
    袁鹤目光闪了闪,“眼下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我这边还有一个裨将名额,道则可有意乎?”
    二部为校,八百人,立一校尉,二校为裨,一千六百人,立一裨将,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设将军。
    除了刘牢之和孙无终这种名号将军,其他的都是军一级。
    “多少钱!”刘道规立即两眼放光,这年头兵权才是真的权。
    若能成为裨将,离将军也就一步之遥了,再在战场立些功劳,也就到手了。
    混成将军,也算继承彭城刘氏的衣钵,成为将门。
    袁鹤伸出一个巴掌,五根指头晃了晃,“五万缗!”
    刘道规笑容僵在脸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