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回
人跑了,钱帛没跑。
刘道规带着人去清点,绸缎三千多匹,布帛一万一千多匹,钱却没多少,只有三万缗,金银不到三十斤,船上还有不少皮货,应该是从北方运过来的。
这玩意儿江左士族趋之若鹜,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角落里还堆着一箱子五石散,这东西也值不少钱。
四艘楼船加起来,钱帛在五十万缗上下,基本对的上。
“才这么点?”刘遵一脸郁闷。
“你想要多少?已经不少了。”刘道规觉得还行,这一趟的收获差不多在十万缗左右。
一缗钱差不多三斤,三万缗,便是十万斤左右,楼船也吃不起。
刘道规从氶城运回五千缗钱,就用了两艘漕船。
五月正是风季,楼船也未能抵御风浪,一直上下起伏晃动,在海上漂了半日,幢兵们已经开始上吐下泻,又睡不着觉,被折磨的不轻,脸色惨白,站都站不稳。
到了晚上,李大目带着刘广之、孟干之、葛道明等人方才寻来。
刘道规赶紧让人准备一条海船,送回岸上,让他们自行返回兰陵。
其他人留下搬运财货。
东西太多,整整一个晚上才搬完。
“这东西如何处置?”刘广之指着脚下的楼船。
东西倒是好东西,非常气派,但也十分招摇,只要出现在沿海,一定会被人认出来。
周围也没地方可藏。
这么大的玩意,不可能拖回兰陵去,那是自寻死路。
周围也没什么海岛可以藏……
刘道规思索再三,忍痛道:“将重弩拆下来,船烧掉!”
刘遵道:“烧掉多可惜,若是卖掉,少说二十万缗。”
“谁敢买?”
能买的起的都是士族高门,一眼就穿帮了,天师道不可能,北面的燕国又不熟。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烧掉,一了百了。
孟干之拱手道:“海上一旦火起,容易暴露踪迹,属下以为,不如送给天师道,天师道定会藏于海岛上,到时候我们再泄露消息,天师道便百口莫辩了。”
刘道规眼睛一亮,“好办法。”
天师道那帮穷鬼,见到这玩意儿一定舍不得烧,一定会拖回海上的巢穴。
司马道子派人一查就知道。
能见到他们狗咬狗,就没人管谁是幕后黑手。
孟干之是二十七虎贲中的佼佼者,琅琊剿贼,战于即丘,他力斩贼酋程无休。
看上去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的而已,年轻的让人羡慕。
刘道规取名“干之”,他干脆就用这个名字。
重弩拆下,船上其他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布幔、绳索、旌旗、各种附庸风雅的器具,一个都没放过,全都搬上了海船。
刘道规直奔底舱,奴隶们眼神依旧麻木,仿佛对自己的命运和生死漠不关心。
“跟我走,让你们活!”
手中短斧锋利劈下,火星四溅,斩断了一截铁链。
几个年轻奴隶眼中这才有了些许暖光,但很快就呜咽起来。
沙哑的哭声也不知承载了多少苦难和委屈,听着就令人心酸不已。
刘道规亦受感染,提起斧头到处砍锁链,累得气喘吁吁,斧刃很快就崩出大大小小缺口,越来越难砍。
“咔”,刘遵不知从哪弄来一串钥匙,轻松就打开了,“你这不是傻吗?”
“你这厮一定是存心的……”刘道规一阵无语。
“你一来就抡起斧头,我也没机会说啊。”
浆奴们的锁链陆续打开,很多人长期困在此地,已经不能行走,被士卒们抬走了。
锁链一并拖走了。
船上东西清理的差不多了,刘道规这才登上海船。
楼船随着海风,缓缓向东南驶去。
“你们先在海上转几日,依次从琅琊返回兰陵,一定要保密,不能泄露丝毫消息出去。”刘道规在此反复强调。
“参军放心!”
幢兵与自己同心,在兰陵受军法约束,很少外出。
刘广之道:“你不跟我们一同回兰陵?”
“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当然要留在广陵,兰陵那边你和阿钟多多费心。”
出了这么大的事,刘道规估计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再回兰陵了。
“领命!”
众人就在海上分别,刘道规坐着海船从长江口送流而上,返回广陵。
原以为此时的广陵应该戒严起来,没想到风平浪静,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港口上的一些山谷在谈论此事,但大多都是幸灾乐祸。
回到军府,桓弘、桓道真、袁鹤三人还没回来。
也没人关注刘道规消失了三天。
“三天时间,京口、东山、建康应该都收到消息了,桓使君或许正在赶回的路上。”只有高珣默默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朝廷的办事效率永远都是这么低下。
刘道规道:“听到什么其他风声没有?”
“盐渎算是废了,一百多座盐场全都毁了,天师道那边乱作一团,长江两岸遍地都是天师道人,各大港口上全是他们的眼线,只要有楼船泊岸,便上去搜查。”
果然不出所料,楼船是一大麻烦。
这种大船不可能长久在海上航行,容纳的人越多,消耗的物资也越多,迟早会靠岸,补充淡水和食物。
四艘楼船,被劫走的有两艘,另外两艘被一把火烧了。
刘道规莫名生出一种报仇后的快感。
盐渎没了,断了司马道子一条财路,每年几十万缗的财帛,不算小数目了。
不过,江东这潭死水怕是会随之搅动起来。
现在的安宁,只是暴风雨的前奏。
“你下手未免太狠了些,听说天师道死伤的人就有两千余众。”高珣还在喋喋不休。
刘道规实话实说,“这事还真不怪我,是他们自相残杀,我只是点了一把火而已。”
真真死在自己手上的人没有多少。
当时的情况仿佛干柴碰到烈火一般,所有人都疯狂起来,顶着楼船上箭雨,不要命的往前冲。
整个江左其实也是如此,平民百姓被压榨的没有活路,早就集聚着一股暗流。
而天师道内部过于松散,什么人都收罗进来,也就导致了当时的局面。
高珣意味深长道:“你这把火不小,说不定要搅动江左风云。”
“司马道子和天师道反目,难道不好么?该来的迟早会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