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幢兵
    第83章 幢兵
    有了毛德祖的配合,拆分宗族变得顺利起来。
    既然留下来,说明还是认同刘道规的想法。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诉求只是活下来而已,离开刘道规,离开麓水陂,等待他们的不是死亡便是奴役。
    流民们抱团取暖,也是为了生存。
    而现在刘道规能提供生存的保障,绝大多人自然愿意留下。
    “既然留下,以后便是手足兄弟!”刘道规一把扔掉手中的断刀,握紧毛德祖的手。
    “参军真乃当世豪杰,恨不能早遇,投入麾下。”
    “现在也不晚。”刘道规对此人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情。
    能看出他也是烈血男儿。
    只不过早几年自己还在京口砍柴打鱼为生,自己都过不下去了……
    赵元带着人按姓氏拆分幢民。
    八色旗幢,每一幢下立着七八十个男丁,代表着七八十户幢民。
    刘道规将毛德祖提拔为赵元的副手,负责管理麓水陂。
    他的四个弟弟毛嶷、毛辩、毛粲、毛瓒,皆能文能武,眼下用人之际,最缺的便是识字之人,遂将毛嶷、毛辩提拔为屯长,毛粲、毛瓒带在身边,当亲卫用,顺便笼络一下毛氏兄弟之心。
    忙碌了一整天,八幢终于立了起来。
    每一幢都是诸姓混杂,分布麓水陂东南西北八个方位,尽量隔开一些。
    赵元、毛德祖、徐长命、毛粲、毛瓒几个识字的,登记每幢丁口。
    凡孔武有力者,选为幢兵。
    刘道规给他们定下的原则是宁缺勿滥,不仅要孔武有力,还要手上沾过人命的。
    到了晚上,赵元拎着一袋竹牌过来,每块竹排上刻着一个人名,“按参军的吩咐,一共六百七十二名幢兵,都是跟胡人厮杀过的勇士!”
    能活着跑到兰陵,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弱者。
    弱的都不用胡人劫杀,饥饿、野兽、寒冷、疾病等等,任何一样都能要到他们的命,也不可能走那么远的路。
    这六百七十二名幢兵,其实已经经过了层层筛选。
    “大善!”刘道规心中一喜。
    折腾这么长时间总算出成果了,虽然不到七百人,但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能得上一方豪强。
    “只是装备不足,止有刀矟,没有盔甲,弓弩亦不足。”
    “你这就贪心了,征虏中兵的北府精锐大部分都没有盔甲,不要着急,该有的都会有,剩下的幢民也不能闲着,现在是农闲时节,男女老少每天至少两个时辰,操练阵列、弓刀长矟,这事交给你,绝不可松懈。”
    秦汉以来,耕战一体,早就了强秦强汉,也早就了辉煌的文明。
    “领命!”赵元拱手一礼。
    他走后,刘道规与刘钟一起商议制定军法。
    遵从上令,不得扰民,违令者斩,是针对北府军的。
    刘道规毕竟只是一个中兵司马,对付北府军的老卒不能操之过急,这十二字军法只是试探,日后声望提高了,或者升官了,再循序渐进。
    但幢兵完全依附于刘道规,不需要这么谨慎,可以一步到位。
    忙碌了大半夜,刘道规综合《步战令》和《吴子》定下十二条军法。
    其一,旗幢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麾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之。
    其二,伍中有不进者,列长杀之;列长有不进者,火长杀之;火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其三,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皆斩。
    其四,追贼不得独在前在后,犯令者斩;战阵之上,争抢牛马衣物兵仗者斩,战功斩获自有功曹核记。
    其五,士卒逃阵,一日之内,家人不押送官府,或不言于吏,连坐。
    其六,杀良冒功,残害百姓者,斩之。
    ……
    吴起主张“令行禁止,严不可犯”。
    《步战令》中很多东西其实也是传承自《吴子》。
    而吴起练出的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恐怖如斯。
    如果幢兵能有魏武卒的一半,只怕周围没有一个对手。
    当然,魏武卒配套的还有土地和军功,刘道规现在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没办法提高,就连麓水陂的田地,也是从曹家借来的。
    “这几日你督战队主要职责便是在幢兵中宣传军法。”
    督战队全部都是刘道规的部曲,加上毛粲和毛瓒,一共二十七人。
    至于幢兵的战力,刘道规反而不担心。
    这年头在北方活下来的人,就没有不会厮杀的。
    “兄长放心。”刘钟拱手一礼。
    一连三天刘道规都待在麓水陂,与幢兵们待在一起,教他们背诵军法,并为之讲解。
    本来这些幢兵还有些排斥军法,但刘道规亲自坐镇,全都老实下来。
    毛德祖前后奔走,最是积极,“咱们是王师,而非胡人,怎可滥杀百姓?没有军法约束,便是一群乌合之众,日后如何与胡人厮杀?”
    他在流民中声望极高,说出去的话无人敢反驳。
    为了刘道规省了不少力气。
    “先记熟者,可提拔为列长、火长!”
    为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刘道规设下彩头。
    列长、火长其实就是伍长和什长。
    晋室南渡,几十年融合天南地北的流民军,兵制与汉魏大致形同,叫法略有不同。
    五人为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一部四百人,立一司马。
    二部为校,立校尉,二校为裨,立裨将,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设将军、副将军等职。
    能当上列长和火长,机会难得,幢兵们不在纠结军法合不合理,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背诵起来,热火朝天。
    当天下午,就有机灵的人背全了。
    当着刘道规的面儿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王黑足,升火长!”
    “赵升,升火长!”
    “淳于显,升火长!”
    先背会的几个,都是火长,协助本幢士卒继续背诵。
    刘道规亲自发下竹牌,并在竹牌上刻下一个“刘”字,意思是让他们不忘刘家的人。
    “乌延通。”这个名字和姓氏都有些古怪,刘道规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面黑身材瘦小,满脸髭须,迥异于高高大大的北方晋人,不过身上没有胡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