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泥鳅
没过两天,桓弘、袁鹤、桓道真又被京口那边招去了。
刘道规感觉王恭似乎在故意折腾他们。
不过两日后,舅父萧源之传回消息,说是西燕慕容永集结重兵,攻打洛阳,可能要动用征虏将军府。
西燕立国至今六年,换了七个皇帝。
慕容永早年也在长安卖草鞋为生,淝水大战后,跟着慕容泓、慕容冲在关中造反,逐渐起势。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杀慕容泓之子慕容忠,自立为帝,将慕容儁、慕容垂的后代斩尽杀绝。
西燕连续动荡,致使数十万并州百姓流离失所,投奔河北、关中、晋室。
慕容永几乎穷途末路,成了一条疯狗,进攻关中失利后,大概自知时日无多,打起了中原的主意,去年发动一场试探性的进攻,被河南太守杨佺期击退。
如今聚集重兵,对洛阳虎视眈眈。
东面的翟魏也不安分,集结兵力,觊觎陈留、颍川等中原腹地,想分一杯羹。
双方兵力加起来有七八万之众,朱序手上兵力不足一万。
形势颇为严峻。
洛阳周边,能牵制翟魏的只有彭城刘牢之部。
王恭召桓弘京口议事,应该也是北方战局。
天塌下有高个儿顶着,这种军国大事也轮不到刘道规操心,朱序和刘牢之都是宿将,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对付两头丧家之犬应该问题不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慕容永和翟辽的背后,慕容垂虎视眈眈,两人都不敢全力南下攻打晋国。
刘道规让刘钟给家里捎去十缗钱,再转去建康拜访舅父萧源之,打探一下朝中的消息和袁鹤的底细。
他不是王恭的人,也不是桓氏的人,却能霸占前部兵权,肯定有其他靠山。
两天后,桓弘和袁鹤回返广陵。
终于召集军府所有将吏议事。
刘道规赶去将军府,忽然发现自己的席位往前升了两个位置。
九品官人法治下,什么都要按品级和门第来,升了两个位置,说明刘道规在军府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抬头一看对面,顿时一愣,刘毅这厮不知什么时候又钻了出来,满脸红光,看得出来这段时日过得不错。
“属下檀祗见过刘参军。”身边一壮汉拱手。
“原来是檀兄,都是乡邻,何必多礼?”刘道规上下打量,相貌与檀韶有几分相像,不过更加雄壮。
檀祗神色一喜,“参军所言正是,都是京口乡邻,日后当多多亲近亲近。”
他倒是比其兄檀韶好说话一些。
多个朋友多条路,檀家主动靠过来,刘道规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对面的刘毅身边也围了一群人,互相寒暄着,刘道规只认出一个青州主薄孟昶。
不过袁鹤也跑去跟刘毅打招呼,满脸堆笑,商量着什么。
两人以前的关系没这么亲密。
相对而言,刘道规这边只有高珣和檀祗,略显冷清,没办法,出仕太晚,实力单薄。
彭城刘氏以武立宗,走军功路线,刘道规的心思集中在底层士卒身上,没机会结交士人。
而且士人也不是想结交就能结交的,沛县刘氏混的是名士圈,刘毅之父刘镇还是左光禄大夫,二品的清贵官职。
刘镇早死,刘毅方才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关系网还在……
过不多时,桓弘从后屋走出,脸色不太好看,扫了一眼堂中,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索虏将攻洛阳,王都督令我军北上,诸位意下如何?”
匈奴人喜髡发,鲜卑人好结小辫,是以被蔑称为“索虏”。
聪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坑,彭城那边有刘牢之的两万北府军,根本用不着征虏将军府的两千多人。
刘道规唯一担心的是,会影响自己的兰陵之行。
沉默许久后,坐在左席第一位的桓道真第一个开口,“我军精锐皆在前部,再征发五千军户,凑成六千大军,一同北上。”
前部的确是精锐,但很多军官和士族都是来自荆州,是桓家的嫡系。
袁家子弟刚刚进入前部,屁股都还没坐热,这个时候北上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弄不好半路上,袁家的那些人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右席第一位的袁鹤面不改色,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刘毅忽然拱手而出,“属下愿率麾下勇士北上!”
“你?”桓弘上下打量。
刘道规心中暗笑,自己这位同姓,还真是锋芒毕露,事事喜欢出头。
桓弘本来是要对付袁鹤的,他这么一打岔,坏了桓弘的好事。
不过转头一想,只有打仗才有油水捞,刘毅一直削尖了脑门往上钻,此番出兵洛阳,于他而言,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若能立下战功,便能从寒门跃入士族行列。
刘毅指着身后几人,“属下新进招揽关中豪杰,皆愿为朝廷效死!”
一高瘦汉子走出,单膝跪地,高声道:“扶风鲁宗之,拜见桓使君,愿率一千部曲,从击索虏!”
刘道规在兰陵发展势力,别人也没闲着。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刘毅兄弟三人交游广阔,名头大,认识的人多,追随他的人也多。
这个鲁宗之一看就是壮士,身上带着一股武人的干练之气,迥异于江左士人。
而能率领宗族一路从扶风杀到江淮,足见此人骁勇。
“既有此豪杰,那便与前部同去。”桓弘目光闪了闪,还是不愿放过袁鹤。
“领命!”鲁宗之声音洪亮。
“领命。”袁鹤身后的几个袁家子弟纷纷起身,冲桓弘拱手。
剩下的就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连桓弘自己都没什么兴趣,啰嗦了几句,连打几个哈欠,脸色一阵苍白,便匆匆散会了。
“恭喜、恭喜,盘龙此番得相王器重,定能大展拳脚。”
“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
声音很大,似有故意炫耀之意,仿佛生怕别人听不到。
刘道规暗忖,难怪他能从坑里面爬出来,还敢在桓弘面前如此肆无忌惮,原来是投靠了司马道子。
内斗无处不在,从朝廷争到了京口和广陵。
“哼,他刘毅也有脸叫盘龙,分明是一条到处钻营的泥鳅!”檀祗低声骂了一句。
檀家弃司马道子转投王恭,各为其主,自然看不上刘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