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54.丹心汗青
不管是豆浆还是馒头,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好的。
秦时盘点一下今日计划,而后问道:“如今宫中有哪些地方砍下来的竹子或树木比较多?”
赤女一愣,随后便道:“少府有专门制册处,秦君若是需要什么,不必思虑过多,直接吩咐便是。”
所谓“制册”,字如其形,便是制造竹简。
秦时摇了摇头:“我也想四处看看。”
看看如今的工业生产力,又或者看看还有什么是自己没能想周到的。
赤女明白了:“为图便捷,少府匠人分散四处,但因大王每日书写颇多,距离咸阳宫最近有制册处。秦君现在若去,奴婢便命人备车。”
秦时点头,又忍不住摸了摸额心垂下来的碧玉珍珠,心说妆扮起来也好,免得自己四处走动时因太过朴素,反而影响沟通。
马车粼粼而动,赤女跟医明随侍一旁,眼看着医明又要煮茶汤,秦时敬谢不敏。
她一日两三碗的茶汤下肚,纯粹是为了在如今补充微量元素,并不是因为现如今的茶汤有多么好喝。
因而她只要了温水一盏,然后问道:“明,如今可用到杜仲了?”
医明点头:“御医处常用。多产于上党、汉中。补中益气,坚筋强骨,偶有妇人病亦能用。”
她有些犹豫起来:“秦君身强体健,不必强服……可是另有用处?”
秦时点头:“闻听杜仲产胶,可于沸水中熬煮,等待胶液分离……我想试试能不能用上。”
医明一时惊讶:“煎汤药时却有些微黏滞……奴婢记下了,待回兰池,即刻命人试着取。”
秦时很喜欢这种高效率执行,此刻不由再次赞美姬衡:
什么样的上司,才能将下属一个个培养的如此具有执行力啊!
但转而又不禁皱了眉。
因为倘若自己长久扎根,恐怕也要成为这位上司的属下。到时候卷到自己身上……
秦时决定发动“到时候再说”技能,此刻不再多想。
马车速度加快了——来自秦王的恩典,很容易体现在这种细节处。
如今能在宫中急行的,除了传令黄门,恐怕也就只有她了。
而秦时看了看腕表,深深发觉“早起多一天”的好处来。因为尽管做了一早上的事,如今也不过上午9点钟。
啊呀!
换做以前,如今还未必能醒呢。
马车奔驰之下,一刻钟后,便来到了制册处。
此处仍旧是宽大一座宫阁,踏入门去,嘈杂声立刻回响在耳畔。
右侧有熊熊火炉正在燃烧,赤膊的工匠正拉扯着橐龠,也就是风箱,身上淌出层层蜜油一样的热汗。
而火焰当中的陶罐里,则有浓艳的金属液体,正在迅速传向下一处,而后倒入黄泥夯土板上的小洞中。
在一座座表面凝结着不规则褐色金属形状的黄泥夯土板前方,还有工匠正拿着砺石,小心打磨着手中的刀笔模样器具。
闻讯赶来的考工令也是一头热汗,此刻正狼狈用袖子擦拭:
“贵人亲至,不知有何吩咐?”
秦时本有些吩咐想要说,但如今此处忙得热火朝天,她若整理不出章程来,恐怕要打扰人家的工作节奏。
因而就道:“先来看看。”
考工令一时无言。
但想起木工铁匠处皆言这位贵人动辄有赏,便连无甚大事的宫厨,都接连赏了又赏。
他因而也振奋精神,不必秦时发问就一一介绍:
“炉中烧制的是古金,也称铜。”
虽秦时惯用青铜称呼如今铜器,但实际上,他们正用时,也是仿如黄金一般灿灿的,所以才叫“古金”。
不过因古金时日久了会变成青色,她称“青铜”,上下也都能懂。
秦时饶有兴致地小心看着:“此处不是制册处吗?这铜是做什么的?”
考工令大声回禀:“此处有夯土模具,乃取黄土层层夯平,上压竹制模具备形。而后将烧制铜液浇铸……”
他指了指正在往上方孔洞处小心灌铜液的工匠,又往前指了指正在打磨的匠人:
“此处乃制书刀处,夯土脱模后边角不齐,仍需细致打磨方可使用。”
说罢,又殷勤的小跑几步,从一旁的木盘中取出两支书刀来给秦时看。
小小书刀黄铜灿灿,颇有些分量。
最上方是一处圆环,大约是方便挂在腰处。下方则像略细长的小刀模样,但并不锋利。
秦时常在刀笔吏腰处所见,一支竹管内置毛笔,另一样则是书刀了。
记录文字时,毛笔蘸墨书写在竹简上。
若错了字,则用书刀小心刮去。
书写在册,册即为竹简。
删,则为用书刀在竹简上刮。
她日日能见刀笔吏,可这还是第一次将文字象形一般呈现在眼前,而后忍不住轻微抽气——
文明与传承,几千年后仍在持续,这是何等静默无声的伟大。
再看看左侧工房,考工令已经又殷勤解释:“工房后乃有广院,匠人们需在大处劈砍巨竹。”
恰好有刚劈砍好的一筐竹片被送进来,流水线作业令它很快就被送至精造处。
先是在模具处用锯刀拉模,去薄,再将竹片一一打磨均匀相同。
秦时跟随流水线的步骤向前看去,匠人们已经熟练地再将竹片排列整齐,墨斗画线。
在每一片上墨斗线的两侧造出缺口,中间钻出小洞来。
而后则用炭火加上茶籽饼,再将竹片整齐摆放在瓮口,竹片的青皮外很快便因烘烤生出了密密的水珠。
乍一看,像是竹子生汗了一样。
“原来,这就是【汗青】啊。”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
秦时目不转睛地看着。
考工令不明所以,不知烤汗青有何可看,还当贵人对此流程略有不满,于是又殷勤介绍道:
“此乃烤竹简。”
“尚书、御史等造册,向来多用此册。因其能长久保存不腐烂,正和典籍传承。”
又指一指另一侧:“前方还有蒸竹简。”
“乃取薄竹片上锅蒸制晾晒,竹片轻薄柔软、便捷易携,且字迹清晰不易开裂,读书翻阅时常用。”
【橐龠(tuo2yue4):古代风箱】
此时已经有单个吹火筒了,但因为大多都是木制的,所以如今考古是考不出来什么了。(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应该也没用过吹火筒吧,我自己都觉得在记忆里冷门了)
【考工令:少府属官。负责制作宫廷所用的各种器械、工艺品等,包括兵器、车辆、礼器等。】
【烤竹简不容易做,略厚实沉重,容易烤坏,对工艺要求高些,但保存很久,适合写史书典籍等。】
【蒸竹简就薄薄一片片,很轻便,蒸制过程也不容易失败,适合大量用,经常被翻阅的书籍用。】
【册】和【汗青】文中都解释了,汗青也可以做鲜竹沥,接下来提一下。
写完这本,假如我光滑空空的脑袋中还留有知识,请叫我【荆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