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国军队逼近宿阳开始,赵王就在想,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动手的时机。
三国联军各有各的心思。
赵王想要入主中原,成为皇帝。宋国被妖党所控,想要覆灭人类的王朝。郑国同样如此,君主身不由己,只能被大势裹挟着向前。
他们固然会为了共同的目标暂时聚集在一起,但是一旦涉及王位之争,一旦他们真的覆灭了大燕,那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决裂,随之而来的就是互相攻伐,乱成一团散沙。
这一天必然会到来,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只因各有目的,他们绝无可能在合作之后瓜分利益蛋糕,只会想着一方独吞战果。
赵王只能想到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们在攻破宿阳之前就决裂,联军内战;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撇开彼此,抢先攻进宿阳占据先机。
赵王在一年前就已经随军来到了战线后方。
她决定随军出征的时候,许多朝臣都联名反对,因为一国君主将自己的性命压在战场上,实在是过于冒险。但是赵王道:“武国君主年少,然而鬼方压境,对方却亲临战场后方坐镇。同样是王,武王能做得的,我赵王做不得?”
于是朝臣松口,赵王抵达了前线后方阵地,并没有直接亲临战场。
她所在的地方是赵国军队占领的城池,君主到底是与普通武将不同,可以在接近阵线的地方鼓舞士气指挥作战,但如果挑选不对的时机奔赴前线,只会让大军惶恐。
届时军队想的就不再是打仗取胜,而是如何保护一国君主的安危。
赵王选择亲临战场,不仅是自己的决议,其实也是靳相的提议。
她道:“此大燕灭国之战,谁能抢先占据中原,击溃大燕军队,清扫大燕宗室,谁夺得皇位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郑王并未亲临战场,宋王同样没有离开宋国疆土,王上亲临战场则可以占据有利时机,倘若有一天宿阳攻破,王上便可抢先入主皇城。”
如果这只是一场人与人的战争,那么靳相的建议的确是有道理的。
可是宋、郑两国有妖,一下子让这场大战的结局变得不甚确定了。
赵王虽然忧虑,但打算“尽人事”。这是她作为王最该做的事情,也是赵国入主中原所必需的抉择。宋国和郑国有妖作为后盾,而妖只会是赵国的敌人,赵王捉摸不透妖的心思,只能把自己该做的做好。
昨日收到武国密信的那一刻,赵王心中便产生了古怪的想法。
一方面她想:“时机似乎到来了。”
另一方面赵王又想:“武国又要赵国冲锋在前吗?”
诚然她内心可以有一千个一万个想法来说服自己,大义当头,她应当顾全大局,可是内心郁郁之余还有一些微小的怒气窜了上来。
她不可抑制地想道:赵国兵力消耗至此,武国却慢慢悠悠保存力量不肯轻易南下,我等冲锋在前消耗大燕,她最后却坐收渔翁之利,这皇位,难道真的要让武王来当吗?
此念以前并非没有产生过,然而她每次都说服了自己。
赵国出兵既是她自己的抉择,也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如果没有武国的那两位江湖客帮助她驱赶赵国的妖魔,恐怕她此时已经性命不保,赵国也会全盘落入妖魔之手。
武国有恩在先,此为利益交换,她不应当纠结于一国一地之失,当以大局为重……
可是武国如今占据优势,国力强盛是事实。
赵王既为人族有一位强有力的盟友而欣喜,可是内心却无法平衡看待。
赵王叫来了靳相,将武国发来的书信交给她看。
靳相看完,有些苍老的脸上皱纹变得愈发深刻。
君臣二人都没有说话。
“王上,您注意到了吗……那位武王,竟然让您和郑国互相配合打压宋国军。”靳相眉心皱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也跟着沉下来。
赵王被武王告知,郑国为妖党。
所以即便三国联军互相配合攻伐,她也把郑国当作假想敌,连军队配合的时候她都留着神,生怕一不小心损兵折将,中了宋国和郑国的陷阱。
此时商悯却又告诉她,可以与郑国互相配合……
“武王收服了郑王?还是她把持住了郑国整个国家?”赵王也因为这个事实而显得心绪不宁,“是数年之前就已经……还是在这数年之间她做了什么?”
靳相慢慢摇了摇头,“这等秘事,我等恐怕无从考证。但对方有能力驱使郑国军队,甚至让郑国军为她所用,这是一定的。往好处想,也许她是与郑国达成了什么利益交换,所以才能驱使郑国的军队,往严重了想,那便是你所猜的那样……”
郑国已经被武王全盘操持?这个猜测未免太过让人心惊。
“不可能是与郑国达成了什么利益交换,如果郑国是妖党的话,那么利益交换也要经过妖点头。联军好不容易逼近宿阳,妖所求只会是一举攻破都城,根本不可能答应在这个节骨眼上陷入内战。”赵王凝神思索,“郑国应当的确是站在武王那边的……只是,武王是怎么做到的……”
越是想下去,她的表情越是难看。
当今六强国,梁国已经被灭,郑国也被武王把持,宋国已经确认为妖党盘踞之地,除了赵王自己的赵国,还剩下一个翟国态度不明。
近些年翟国近乎锁国,不参与外界兵戈之争,既不派兵增援,也不对某一方施以援手。
不过对方一贯是墙头草做派。先前攻谭之战的时候,他们既不敢公开声援谭国,也不敢明确反燕。后来子翼归武,姬麟上位,翟国跟着不痛不痒地指责姬麟,也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先前孟玉、敛雨客两位江湖客来到赵国的时候,赵王曾经旁敲侧击,想要知道他们途经翟国时可有观察到翟王的态度。
可是他们似乎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当年商悯和敛雨客根本就不敢说孔朔的事情,生怕他通过可以读取记忆的神通知道人族的谋算。
这种情报错位让赵王对各国的态度缺乏清晰的认识,不知道到底有谁是武国的盟友。
而事实上商悯要的就是这种情报错位。
她结盟赵国,但是防备赵国,就如赵国其实也防备武国。
国与国的博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白的,这其中牵扯了太多。既有人妖之争,也有国与国之争,还涉及皇位之争。
这些情报全为商悯所取,到底告诉谁,又如何利用这些情报获利,自然是她说了算。
她告诉赵王妖藏在何方,以及到底该如何对付妖,如何才能取得人族整体的胜利。而对于武国会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商悯不会对赵王透露分毫。
“靳相,这翟国也该下场了,我有预感。”赵王眼神深沉,“翟王这些年态度也颇为奇怪,在各国决定征讨大燕的时候,但是并没有明确与我们结盟,而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他们对于武国似乎也没有过多接触,但我总觉得不会那么简单……”
“王上是发现了什么吗?”靳相问。
“哪里是发现了什么,”赵王摇头,“不如说,是我从武国以及武王近些年的行事风格中对她有了了解。”
“武王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不管是当年派出两位捉妖师游历各国帮助除妖,还是更往前的保谭,甚至是当年姬瑯寿宴现妖,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他们的手笔。”赵王神情分外复杂,“他们走在了所有人的前头,武国这样思虑周全,怎会考虑不到翟国?”
她又看向靳相:“靳相你说,翟国不动,是因为此国不想与我们结盟,想一直保持游离的姿态坐收渔翁之利,寻找一个关键的机会下场,还是……他们此举其实是某国授意?”
战局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会被乱世之争卷进去。
既然必定参与乱世之争,就不可能不结盟,不可能不交换利益。翟国又不是地大物博无所不包,国富民强威震四海,想靠一国挑战世上所有国家?绝无可能!
那翟国这副游离的态度是给谁看的?他们怎么可能不与人结盟?
他们一定已经与某国结盟了,如果不是宋郑赵三国,那么就是武国。
六强国除武国以外,仅剩宋、郑、赵、翟。
如果郑国和翟国都是武国盟友,那真是……叫赵王不知该怎么说好。
甚至赵国自己也是武国的盟友。
赵王唯一不确定的是,对方到底是因为利益或大义结成了联盟,还是铁了心效仿当年大燕初建之时各诸侯追随燕皇征战,不求皇位,只求推举武王成为天下共主。
靳相看着赵王,问:“王上,那我们是不是要……”
赵王挣扎着权衡了片刻,最终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还不到时候……起码要等妖邪尽除才能……”她看向武王递来的书信,最后一行写着字。
“能否斩杀大妖,便在此战。”
赵王将书信焚毁,疲惫道:“罢了,帮。”
“王上可有想过,对方就是看准王上为人之心,所以才肆无忌惮,要求您援助他们。这是个阳谋,只要是为了人族,您就不可能拒绝,哪怕为此消耗赵国的力量……”靳相叹道,“武王是要救人,但也是在削弱我们。”
“我何曾没想过。”赵王苦笑,“可是靳相,你听外头百姓的声音,听听武王的声威,再想想她以前做过的事情……不光是那些百姓,恐怕就连各国王侯也认为诛妖者非武王莫属……如何除妖,只有武王心中有谋算,也有信心,而我们这些人哪怕修习了捉妖术,重建了司灵部,对于如何除妖也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