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丘城。
梁王看着面前的军事密报,心脏扑通扑通直跳,姬成墨就站在父亲身边。
父子二人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是时候了。
前些日子攻打大燕的那一支梁国军队撤出燕地,回到了梁国境内。这一支队伍是由梁国的右将亲自带军的。
许多人听到梁国军队回来的消息后满心期待,甚至希望梁国可以扭转劣势。然而梁王父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梁国军队回到梁国之后就已经成了一支败兵,士气大落。
袁遥带领象兵追逐梁国军队,把他们杀的丢盔弃甲吓破了胆,就算不回到梁国,他们也没有活路了。
更何况这一次出战,他们的粮草消耗十分巨大,不管是战斗水平还是军粮储备,都到了危险的边缘,基本上不可能再回援其他地方。
但即便如此,梁王还是把半数的军队调回,并且安置到了睢丘,剩下的则继续守卫梁国边境,直到袁遥退去。
把这一半的士兵安排到睢丘并不全是为了保卫都城,而是实在是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安排了,梁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都已经被武国占据。
睢丘离大燕较近,与武国相距过远,否则此刻应当也已经被围城占领了。
眼看武国大军先头部队已经赶到,并且开始攻打宁泰城,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机会呢?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梁王这些时日一直将毒药随身带着,就等时机合适动手。
他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去请吴大师过来。”
在府邸中独自休息嗑瓜子的吴英看到宫里的太监又来请他过去了,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又隐藏起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跟着太监一起进了宫。
其实吴英是有可以自由进出王宫的腰牌的,但是他这妖其实性格很散漫,除非必要,不然不会去王宫给自己找事情干。
他给自己的定位也非常准确,不参与过多朝堂政事,不当官,也不冒头。
在今日的朝堂上,甚至还有许多人不认识吴英,只知道梁王身边有这么一个幕僚存在。
吴英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当官实在是太苦太累了,又要治理国家,又要批改公文,他平日里给梁王出谋划策,已经够费脑子了,实在是不想给自己揽活干。
他只需要遵从陛下的安排就行了,保证梁王听从陛下的话,把握梁国大致的发展方向,其余的他都不在乎。
这也不算是淡泊名利,吴英知道自己只是懒而已。
凭借他的身份和地位,向梁王要一个一官半职,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他想,哪怕是丞相的位置又如何?
但是他一直觉得,妖还是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比较好,暴露在明面上并不是很好的选择,那样就不能随意脱身了。
就好比宋国的莫群,他很久没听过对方的消息了,同为吃素的妖,他和对方关系其实很不错,然而现在就连私交也被截断了,宿阳的许多妖也转入了蛰伏状态。
吴英难以听闻这些妖的消息,也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些同伴了。
前段时间木成舟拎着箱子来给吴英解毒,解完毒又匆匆走了,临走时交代他注意身体,需要按时服用药,才可以清除身体里面的余毒。
吴英见着对方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和木成舟居然已经有十来年没有见过。
当真是岁月如梭啊。
这般感叹着,吴英到了王宫。
他例行看了战报,当看到武国军队已经打到了宁泰城的时候情难自禁,喜上眉梢。
吴英也老早就盼着梁国灭亡,他实在是不想在这个破烂国家待下去了,在这里待了二十年,身上都要长霉了。
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舒心,但是做鸟的就想自由自在。
陛下看重他,不想把他调离梁国,吴英只能在这里待了下去。等梁国彻底完蛋,他也就能功成身退了,说不定还能回到陛下身边。
然而看着身边梁王忐忑不安的面孔,吴英还是要例行安慰对方。
“等事情了结,我会保你们离开王城。陛下专门交代了我,说你对妖族大业有功,承诺你可以跟在她身边,她也会按照约定给你进行赐血。”吴英微笑。
梁王臃肿的脸愣住了,紧接着就涌上来了巨大的喜意。
他拉着吴英一个劲追问:“当真?陛下说我可以去她身边?也可以得到赐血?”
“当然,陛下她从不食言。”吴英神色不变,依然是那样微笑着。
可是梁王却顿住了,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凑向前问道:“吴大师,本王的王后还有几个孩子,我能带他们一起走吗?如果陛下能够庇护我们一家人,本王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
吴英笑道:“梁王多虑了,当然是可以的,只是梁国宗室那么多人,总要有取有舍。只带您的妻子还有孩子们,这已经是极限了。不过请您放心,等陛下成为天下共主,会对您一家进行封赏,就像当初燕皇分封那样,您依然可以衣食无忧永享富贵。”
“好,太好了!多谢陛下!”梁王热泪盈眶,当场跪了下来对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磕头。
吴英心里面已经有点小不耐烦了,他道:“宁泰城路将军带领的那一支军队颇为顽固,听说武国人已经在那里攻打了半个月了,路将军分毫不让。”
“是这样……”梁王愣了愣,“大师是想让我们这场战争快点结束吗?”
“这对你对我都有好处……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梁国军队伤亡情况如何?”吴英赞许的点头,而后询问,“粮草还剩下多少?”
梁国人口三百万,各国流浪过来的流民有至少有三十万,加上本国流民,这数字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这大部分流民都被武国分化并镇压了,如果抛弃土地被占领的情况不提,梁国的情况反而稳定不少……
作为一个大国,三百万人口算是稀少,但是二十年前梁国刚刚经历了伐梁之战,那时候全国上下血流成河,元气根本就没有恢复。
梁国所能征到的军队数量最大也就是六十万。
他们派出了二十万军队去攻打大燕,剩余的全部守在梁国。
战争已经持续了四年,马上就要五年,民间已经无兵可征。
守卫睢丘的军队还有十万,分散各地的军队加起来,大约也只剩下十多万……
梁王翻看着战报,面对吴英的询问,支支吾吾汗流浃背,没有办法说出准确数字,因为下方的人还会瞒报伤亡。
他结结巴巴说:“大约……兵力已经折损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只是说着好听而已,因为这三分之一的兵力,战斗力到底还剩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吴英听到这不确定的回答,手也是一抖,打量着这位梁国名义上的君主。
“罢了,这也不重要……”吴英眉头紧锁,“武国这稳扎稳打的打法,是要完全消化掉梁国的人口,不然如果他们真想灭掉梁国,恐怕两年到三年足矣。武国军队现在兵力多少?”
“这,有些难算。”梁王更是满头大汗,“他们也在我们梁国的土地上征兵练兵,如果把我们梁国参军的人数算成他们武国的,那这个数字,恐怕要超过八十万……”
此话一出,吴英眼角抽了一下。
八十万其实已经是保守的说辞了,武国五百多万的人口,强令征兵的话,其实满可以凑出来七十万军,再加上他们占领梁国得到的兵,破百万不是说笑的。
阻止武国扩张的是他们的粮草数量。
听说武王曾经在朝堂上说了个九字方针:广积粮,聚民心,缓称霸。
广积粮自然是趁这几年的间隙多囤积粮食。听闻那些蝗灾泛滥的城池,蝗灾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如果没有赶上战争时期,军队除去练兵之外,还会在田间地头种田。
武国进攻梁国,但是武国大后方的安全却是有保障的,这也是稳定的粮食来源。
不管是梁国郢国陈国还是姜国,都已经归顺了他们,甚至武国的军队中就有这些国家的人。
差点忘了,如果把这几个国家的人口和军队也算上,那么武国军队破百万就是妥妥的,这还说保守了。
这么庞大的军队,怪不得他们要稳扎稳打。
至于聚集民心,吴英听说武王在各地开办学堂,梁国先王的亲孙女姬初寒亲自编撰图书,甚至还上台讲课。
各种惠民政策也是缓步推行中。
武王为了加强自己的影响力,还专门来到了被武国军占领的梁国城池中,微服私访体察民生,与百姓交谈。
不管这是不是为君者在装样子,反正该做的人家都做到了。
最后一步缓称霸则更毒。
吴英知道自己家陛下推倒人类王朝之心到底有多么急切,还聚集多国军队攻打大燕。
武王就是想让大燕的力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再攻破梁国,接着攻打大燕,最后渔翁得利。
现在大燕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只剩下少数军队还在苦苦支撑。
其中最强的一支军队就是袁遥所带领的象兵部队,他们击退了梁国军不说,竟然还试图追击反攻梁国,而不是回援大燕,这其实有些蹊跷……
吴英收回乱飞的思绪,脸色沉了下来,对着梁王道:“削弱武国军队的目标,终究是没有实现啊,他们这是以战养战。”
“本王已经用尽全力了……这个国家,这种情况,没有多余的兵,也没有多余的粮,下面那些人竟然也敢不服从本王,不思报国,实在是……”梁王赔笑。
“罢了,罢了,对方好歹也是死了不少人的,战争还是伤元气,只是他们的损失比不上我们的损失罢了。”吴英又是叹了一声,“梁王还有何事,若没有,在下便回去了。对了,上次西南那边进贡的那批瓜子滋味不错,再给我府上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