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章
    在郑留公子归国之前, 商珩就接到了商悯的回信。
    信上写武国和郑国一样,愿意成就好事,但是武王太过年少, 郑留公子也年岁尚浅,成婚的事情可以等到成年后再说。
    郑王看到回信后表示满意,但试图再写信过去讨价还价, 把郑留提前送到武国去,美其名曰交流感情……
    商珩背地里啐了一口, 又把信发回国。
    这次郑王没有再为难他说什么要等回信,言语暗示他可以走了, 然后商珩带着使团离开了郑国这个让他感到晦气的地方,去往宋国。
    不管怎么样,这次初始的目的算是基本上完成了。
    即, 获得郑国的口头盟约, 以及郑国对武国正统的支持。
    商珩离开的前一日,郑国召开朝会, 郑王也将自己的旨意通传上下, 他们已经派出了国书,表达了缔结盟好之意,也对燕皇表示了臣服和顺从。
    能获得一个强国的支持,无论如何都是好事。
    哪怕只是口头上的承认, 也对他们有利。
    一路乘船南下,路上的天气让商珩这个纯正的北方人感觉有些吃不消,衣服一路走一路脱,穿着单衣长衫都有点嫌热。
    等到了宋国, 已经是三月份了。
    对于宋国之行,商珩觉得不容乐观。
    这头一件的大事儿, 就是郑国和宋国是世仇的关系,干什么都爱唱反调。
    郑国结交的盟友,宋国一定不结交,宋国欺压的几个小国,郑国国君一定会赏赐大把的东西运去送温暖。
    可是他们这些出使的人使命就在这儿。
    为不可为之事。利用这一张破嘴,上谈人族大义,下谈生意利益,无论如何都得试着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但是商珩一到宋国,看到满街的告示和张贴出来的王令诏书,倒吸一口凉气。
    宋王你太过激进了!你怎么开始大举征兵了?怎么就要动兵戈了?
    商珩定睛一看,又揉揉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宋国为什么征兵?
    为了攻打大燕!
    商珩一行人失神之际,忽然有个人走到近侧拱手道:“打扰。见诸位打扮,可是武国来使?”
    此地是宋国边境地带,商珩一行人到访当然通知了城主,通行文书也已经盖章,使者信函早已送到国都昌明。照理来说,除非到了都城,不然一般不会有人搭理他们,这时突然有人来问,引得商珩一阵惊讶。
    “在下武国使臣商珩。”他拱手,打量着对面的人,“我等正要前去国都面见宋王,不知阁下是……”
    “在下是宋国大公子宋兆雪身边的侍从,我家公子有请。”他客客气气地引他们去了一座驿馆。
    侍从在宋兆雪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宋兆雪便看向商珩,在他躬身行礼之前就说了一句免礼,随后好奇地打量他:“你也姓商?和商悯是什么关系?听你字辈,莫不是她的爷爷?”
    商珩听出他语气中并无恶意,心一下子活泛开了,便露出笑容道:“论血缘,的确是武王舅爷爷辈的。”
    宋兆雪一愣,对武王这个称呼感到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笑道:“不如结伴同行?反正目的地都是昌明。”
    商珩脸上笑容更浓,哪有不应的道理,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侍从踌躇着,到底是没有出言劝阻。
    只是到人后才对宋兆雪传音道:“公子,这么做会不会不妥?到底是他国使者,贸然接触似乎不好。”
    “怕什么?本公子有分寸。”宋兆雪自有这么做的底气。
    他是唯一的公子,现在年龄也大了,母亲之前对他传信,说回来之后要让他试着接触政事。宋国的事都与他相关,武国使者来宋,宋兆雪自然想试着接触一二。
    更何况商悯已经成王,他对这位“大师姐”要做的事就更加好奇了。
    宋兆雪是个金饽饽,而且还是个主动送上门的金饽饽。
    商珩面带微笑,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时机,可从宋兆雪的性情试探出宋王的态度。
    与宋兆雪同行的时候他谈吐文雅风趣幽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时不时还会发表一些对众多诸侯国的看法。
    可是宋兆雪兴趣不大,反而对武王的事情旁敲侧击。
    商珩抹了一把汗,假装不经意说武王小时候曾如何如何听闻武王曾怎么怎么……他当然也不能刻意提起,只是每次恰到好处就说那么一句。宋兆雪这才提起兴致,还时不时追问:“真的假的?”
    商珩目光充满疑惑地望过去,见对方大大方方解释:“我、郑留、武王曾一起拜入苏归门下,武王是大师姐,我排行第三,郑留老二。”
    他说得坦坦荡荡,毫无羞愧,明明他才是三人中年龄最长的一个。
    宋兆雪是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刚开始确实是羞耻了一阵,后来奋发图强,还是追不上,现在商悯都成武王了……那他有啥可丢人的?
    虽然这话有自我安慰之嫌,不过他确实心气儿坦荡了。
    商珩摸摸下巴,心中产生了个念头,他面带笑容地说:“前阵子臣正好出使郑国,郑王提议让郑留公子联姻武国……”
    宋兆雪身子一歪,险些跌倒,惊悚地回望过来:“啊?!”
    商珩一下子不确认对方这反应是什么意思了。
    他故意没说联姻差不多要定下来了,就是为了试试宋兆雪这个宋国公子的想法。
    武国郑国结盟,宋国是否会同武国交恶?这是个未知数。结果宋兆雪反应有点奇怪,让他拿不准主意了。
    宋兆雪回神之后第一时间问:“那这联姻要成了吗?”
    “王上还没有回信。”商珩挑了个模棱两可又不算说谎的答案。
    他旁敲侧击道:“公子与郑国公子以及王上相处日久,不知在您看来,二人是否性格相合?我毕竟没有见过那位郑国公子……”
    宋兆雪愣了一会儿,表情有点呆:“好像相合吧……”
    商珩一下子确认了什么,笑了起来。
    还以为武王在苏归门下时,与这两位公子都是表面关系,谁知看兆雪公子今日反应,这仨人好像交情并不差,哪怕宋国和郑国是敌国。
    与其说宋兆雪是因担心郑国和武国结盟而呆愣,不如说他就是单纯的惊讶,没想到他们俩可能会联姻,不掺杂家国利益与喜恶。
    商珩更加坚定了接下来的策略,和宋兆雪打好关系。
    任何一个有利于结盟的因素都不可以放过,尤其是宋兆雪这种身份特殊的人,他的想法可能会直接影响宋王。
    不过,此行不管结盟不结盟都不亏了。
    武国派遣使者来到这些国家,是为了组成联盟抗燕,现在皇太后为妖的事大白于天下,赵国起兵,宋国也要起兵,大势可谓已经成型,无需推波助澜。
    但是,一个疑惑盘旋在商珩脑海中——为什么?
    为什么宋国要抗燕?
    先前他们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
    “为什么宋国突然要抗燕了?”赵王疑惑道。
    一旁右相靳书廷道:“无论如何,这对于赵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免于孤军奋斗,更何况宋国也向我们送来了结盟书。”
    赵王沉思,“的确为好事,这结盟书就先应着吧。看探子报回来的消息,对方是要动真格的了,现在举国都在征兵,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征兵。”
    宋国一动,便是全国上下皆动。
    宋国有五百万人口,若是临时动员,可在三月内征集二十万兵马。若是奔着灭亡大燕去的,尽举国之力至少可以动五十万兵马,如果强令十五岁以上的人都参军,这数量可以涨到八十万。
    赵国人口四百万,稍逊宋国一筹。
    一边筹集兵马,一边练兵备粮草,三月过去,赵王已征集十万兵聚集边城,剩下的六万兵正在赶去的路上,还有一些兵虽然已经筹集到,但是还需训练。
    看宋国的架势,他们是想打一场灭国之战啊。
    联合赵国挺进中原,直接覆灭大燕?
    赵王想到这个可能性,心头一片火热。
    她曾被囚于方寸之间,渴望一展双翼,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似乎也天时地利人和,何不放手一搏?
    即便赵国筹备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为了缓解谭国和武国盟友的压力,可是这其中也掺杂着她个人的想法,以及赵国许多人。
    开疆拓土,成就宏伟大业。
    效仿燕皇,平定四海乾坤。
    从此各国朝贡,无人不服。
    但是心中虽然有如此想法,赵王在仔细思考后却冷静了下来。
    这几个月太顺利了,她前些时日担惊受怕,担心那个大妖前来杀她,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那个大妖也未曾动手。
    政令推行顺畅,妖党清除干净,自身性命无虞,还有孟玉与敛雨客两大高手保驾护航,帮赵国培养灵官。
    顺利过头了,她似乎脑子有些发热了。
    “去请孟玉和敛雨客来,得和他们商量一下,他们了解妖,可能会从宋王的举动中品出不一样的深意。”赵王道。
    “好。”靳书廷颔首,可却没有立刻去叫内侍,而是道,“王上,臣有一言,想要提醒您。”
    “靳相请说。”赵王看过去。
    “人都是有立场的,那两位自称江湖客,可是江湖客也有自己的国。王上不是已经知道,他们背后站的是武国吗?”
    “是。”赵王敛眉。
    靳书廷道:“如果那两位说,不建议您与宋国结盟,王上该当如何呢?”
    她笑了笑,又道:“臣这只是打个比方。如果他们不希望王上与宋国结盟,必然是有他们的理由,王上当然也能分辨清楚他们的理由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两位均是忧国忧民之人,然而忧国忧民之人也有私欲,臣只是想请王上知道这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