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渡口之战, 燕军暂时撤回陇坪的消息甫一传来,谭桢紧绷的心绪猛然放松。
    数日以来,她昼夜不休。政务繁忙, 战报频传倒在其次,主要是宿阳那边就跟死了一样,没一丁点动静。
    皇帝驾崩的消息这时不发, 难道是想等新帝登基后稳住局势再发吗?
    谭桢不敢将停战的希望寄托在新帝身上,如果登基的是太子子翼, 他那样的年龄根本不可能以绝对的手腕独揽朝政,受制于权臣和宗室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宿阳朝臣已经知道世上有妖, 也知道先皇受妖所控,新帝应该会加强防范。
    可谭桢心里到底是没底。
    把大燕比作一艘巨大的船,船上的老掌舵手已经离世, 新掌舵手刚刚就位。新帝会驾驶着大燕这艘船开向什么方向, 谁都无法预料。
    此时苏归停战的战报就摆在谭桢的桌案上,这对于她, 对于整个谭国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停战有了苗头, 止战真的有望。
    否则为什么苏归在占据优势的时候撤兵回城呢?只能是燕军内部也产生了动摇,所以不敢再战。
    谭桢疲惫地微垂眼帘,种种思绪在脑海中交织,眼前写满了字的战报和奏折变得模糊了, 她的头慢慢低下,竟就这样坐着睡着了。
    “为父进入地宫后,门会自己合上。你不要进去,就在门外等着。”
    “一个时辰后, 你再进来。”
    她不想遵从这句话,可是她别无选择。
    父亲并没有逼迫她立刻答应, 也没有说什么勉励的话,更没有像昨日她激烈反对他的决意时那样,呵斥她优柔寡断。
    他说,如此做派,他怎能放心将谭国交付给她?当断则断,才能保全一国。
    谭桢希望父亲再对她说点什么。然而父亲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交代的也在昨天都交代完了。他终究是什么都没说。
    在父亲的目光下,谭桢执拗地沉默着,宛如一根呆立的木头。
    她已经三十岁了,早就过了以沉默反抗长辈权威的年纪。可是现在她站在这里,满心的仓皇,像是又回到了少年时期。
    那时,面对身为国君的父亲的严苛教导,谭桢时常感觉不服,然而有时候又无法反驳,只能带着心中微小的愤愤不平逐渐被父亲有条有理地说服,然后在他严厉的目光下一声不吭。
    最终,谭桢总会或情愿或不情愿地说:“是,我记住了。”
    但这一次,谭桢怎么也无法把“是”这个字眼说出口。
    当断则断……怎能断?
    这断的可是她父亲的性命啊!
    父亲忽然道:“真像回到了你小时候啊……”
    谭桢惶然抬头,猝不及防看到了父亲的眼神。
    那眼神中有殷殷期盼,还有着鼓励和愧疚。
    见谭桢抬头,他低声又道:“桢儿,你得在地宫外守着,一个时辰后进去。”
    “……是。”谭桢到底是还是说了这个字。
    “只把我死的消息传到宿阳不够。为我殓尸前,砍下我的头,叫使臣盛放在盒中送去宿阳,交给陛下。就说,谭公自知有罪,今以死谢罪,求陛下放谭国百姓一条生路。”
    气血直冲脑门,谭桢双拳攥紧,咬紧牙关,口中甚至涌起一股血腥味。
    “是。”她又应道。
    父亲终于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就在这儿。为父进去了。”
    谭桢不想叫他察觉她的呼吸中已经带上了颤音,她只道:“是……”
    她跪了下来,对着地宫的大门,对着父亲离去的方向深深叩首。
    他向前走了几步,在推开地宫的青铜大门之前再度回首,想要再交代些什么,可是他回头,只看到谭桢伏跪在地上,不见脸庞,肩膀和手都在微微颤抖,她额头贴着的那一小片地面有零星湿痕。
    他几次张口,动作又顿住,嘴唇翕动,还是没说出一个字。
    地宫的青铜大门缓缓敞开,齿轮转动的嘎吱声和摩擦锈迹的声音遮去了他的迈步向前的声响。
    门开了,又合上了。
    也许过了有一个时辰……也许根本就没有。
    谭桢麻木地起身,拖动僵硬的双腿,走到了在刚刚那段时间她无数次想要推开的青铜门面前……门自动敞开。
    她看到了无数伫立在地宫中的青铜人俑,它们已经东倒西歪,残破不堪,有的手脚部件断裂,有的头整个歪掉,滚落在地上。
    谭桢跨过数具横倒的青铜人俑,来到了地宫前端的主殿前。
    她看到了一双悬挂的长靴,视线上移,是绣着精细纹样的长袍,只有国君堪配的金线骆驼纹在地宫暗淡的光线下依然熠熠生辉……再向上,是垂挂在地宫主梁上的白绫。
    谭桢抱住父亲的双腿,小心地将尸身从梁上取了下来。
    她没有恸哭,只是将尸体摆放在地上,替父亲整理仪容,抚平了衣袖和领口的褶皱,又扶正了他的头冠,用手帕擦去他嘴角和脸上的秽物。
    最后她拔出佩剑,跪在地上,一剑刺了下去。
    头颅送到宿阳,尸身归于地宫。
    谭桢抱着染血的丝绸包裹从地宫出口上来时,谭国左丞相刘绥正在出口处跪着等候,身侧摆着早就准备好的木盒。
    谭桢一看到他,什么都明白了。
    “刘大人,父亲都交代过你了吗?”
    “是。”刘绥双手颤抖地接过那个丝绸包裹,将它小心妥善地放置在了木盒之内。
    “臣定不辱命。”
    大燕不打算放谭国百姓一条生路,左相刘绥一去不返,还被扣上了刺杀皇帝的污名。
    谭桢曾给姑母谭闻秋去信,求她劝说燕皇止战,此信石沉大海。
    她是长女,有一个同母所出的妹妹,母亲离世后她有了继母,继母又在两年前过世。继母所出的三个弟妹,三弟幼年夭折,四妹和亲姜国,送去大燕为质的是年龄最小的五弟谭寄。
    她想打探谭寄的下落,可同样没有消息。
    于是谭桢知道,谭国谁都靠不住,要想存活,便只能赢下这场战争。
    日复一日,谭国征兵。日复一日,燕军压境。
    她时常被噩梦惊醒,梦中不是父亲自缢于地宫的场景,就是谭国都城被攻破后燕军屠戮百姓的景象。
    “谭公,抚远将军马思山麾下的军事参议,庞峻庞大人带人回峪州送战报了,现如今正在殿外候着。”
    宫女的禀报让谭桢一下子从浑浑噩噩的梦中挣脱了。
    在脑子反应过来之前,她霍然起身,激烈的动作让她眼前一黑,一阵天旋地转,不得以伸手按着面前的桌案撑住身体,随后出声:“快!快请他们入殿!”
    ……
    庞峻一路赶来实在是累极,和守城将士稍一交接,他们立刻给弄来了一辆马车。
    照常理讲,城内是不允许骑快马的,但是现在正是战时,有紧急情报时城内骑快马不违反律令。
    与他同行的“无”大人是个极度谨慎的人,说没法确定城内到底是什么情况,骑快马会引人注目,还是不骑了。乘马车更好,可遮掩形貌。
    不过这都是商悯糊弄庞峻的借口,真实原因是一路风餐露宿药材短缺,商悯没法配来遮掩自身气味的药粉。
    她怕峪州城藏着妖,怕妖闻出来自己的气味,更怕胡千面或涂玉安日夜兼程已经来到谭国了,这对她是大大的不利。
    人塞进马车里好歹可以藏一下自身的味儿,要是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路狂奔,身上的气息恐怕要飘好远。
    气味不易遮掩,要是妖有心记住商悯的味道还是能记的,但是她还是想挣扎一下,少露破绽。
    “马车停一下,庞大人,你让赶车的伙计去药店帮我买几味药。”商悯低声道。
    “好。”庞峻习惯了不去问缘由,隔着道车帘子直接就吩咐人去做了。
    药材包递进来后,商悯扯开药包用真气徒手把药材碾压成粉末,往身上撒了一些。然后她悲剧地发现了一件事,风餐露宿太久没功夫打理自己,这种遮掩自身气息的药粉就算用了,效果也就和没有差不多。
    “罢了罢了,也不一定真的被记住气味,就算被记住了,事已至此……见招拆招。”
    商悯自我安慰。
    她每走一段距离就运转观气术看看周围,查看有无妖迹。
    峪州城原本是一个繁华的都城,百姓的生活算得上富足。
    商悯没心情去欣赏那些充满了西北特色的建筑,她的目光透过偶尔摇晃的车帘子看向外面,观察出现在街道上的每一个人。
    现在战乱已起,百姓的脸上不见笑容。
    这样的街道上本该有很多商贩的,可是商贩只剩下零星几个,街上酒肆几乎全部歇业。粮食不能拿来酿酒,要优先供给军队,举国之力都投入到了战争上,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没有安乐富足可言。
    一路行至谭宫,商悯运转观气术,恨不得把整个宫各处都给盯出来窟窿,结果是什么都没发现。人就是人,每个人都很正常,跟敛雨客的观测结果一般无二。
    这让商悯略微放松的同时又产生了疑惑。
    按理说谭闻秋这具身体诞生于谭国,谭国应该是她的大本营才对,是她布局最深的地方,可是这里竟然没有妖的踪迹。
    联想到谭闻秋需三次褪鳞才能掌控身体的转生大法,商悯不禁猜测是不是谭闻秋嫁给姬瑯前属于妖的记忆没觉醒,这才让她没能提前布局谭国?
    等谭闻秋和姬瑯结缔姻亲了,她也淡出谭国权力中心了,自然没有余力去做些什么。
    “谭公请二位进去。”宫女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