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上映在即
《月球》下画了,最终票房1.4亿。
星辰娱乐没开庆功宴。
破亿而已,有什么好庆祝的~
这是张辰接受采访时候的原话。
网民们普遍认为他飘了。
但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你要是能20天拍一部太空科幻片,还能破亿,你也可以飘~
业内对《月球》的心态很特殊。
既佩服,又有点酸葡萄。
在此之前,谁也没想过太空题材的电影可以这么拍~
说起太空题材,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一定耗资巨大。
然后张辰亲自给他们示范了,如何用小成本拍太空科幻片。
还不止于此。
《月球》最牛逼的地方不在于它的成本多低,收益多高,而在于它的出现填补了国产电影太空题材的空白。
在此之前,国内没人想过拍太空题材。
就很奇怪,明明华夏也是航天大国,但关于天空题材的电影却少之又少。
……
办公室里,张辰正在通电话。
“艾德兰,特效方面你一定要替我盯紧,我不在这段期间,每三天吧,跟我汇报一次进度……”
“好的,boss,你放心好了,我以我的信仰发誓,绝不会让那些狗娘样的占到我们一点便宜……”
艾德兰是《环太平洋》的特效总监,电影进入后期阶段正是他最忙的时候。
别以为交了钱,那些外国的特效公司就会保质保量的给你交活,那是做梦。
如果没有一个内行人盯着,他们照样玩各种猫腻。
《哪吒》不就是吗~
饺子一开始找了国外知名公司帮忙制作,但人家看你是华夏的项目,交出来的活都是糊弄了事。
饺子无奈,最后只能找国内友商。
这年代,类似的事情可不少。
比尔中国就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贸工技要做一个系统,找到了比尔中国。
系统并不复杂,比尔中国报价几十万,这个报价大概是国内其他软件厂商的两到三倍。
贸工技觉得比尔是大厂,就同意了。
然后过了一阵,贸工技高层去比尔中国参观,看到一个女生在编写代码,就上去攀谈。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正在编写的程序刚好就是贸工技的那个系统。
高层大喜,进一步询问。
“你们多少人开发这个系统啊。”
“就我一个。”
“一个人就能开发一整套系统?那你一定是技术大拿了?”
没想到那个女生却道:“不,我是实习生,这个系统就是我的转正作业。”
贸工技高层大跌眼镜。
那时候,外国企业就是这么赚国内钱的,所以,千万别把他们想的多高尚。
……
与艾德兰聊的越多,张辰越有一种钱不是钱的错觉。
特效真的太费钱了。
《环太平洋》的特效,平均每天要烧掉大约40万美元的经费,光是想想都觉得肉疼。
但这份钱却不得不。
好莱坞掌握技术,人家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
这就是受制于人的弊端。
想要特效费用大幅度降低,起码还得十年,等国内的特效技术发展起来后,就可以白菜价了。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张辰这次拿给国内的特效也都是最基本的,稍微难一点的根本做不了。
别说国内,就算是立方体,拿到的其实也是边角料。
真正的大头都在工业光魔。
张辰挂断电话,登录邮箱,正准备处理一下工作邮件,就发现一封来自希杰娱乐的邮件。
邮件是郑长盛发来的,大致内容是《新世界》在韩国的口碑非常好,已经报名了今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
郑长盛很有信心可以拿下一些重要奖项,希望张辰到时候可以一同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说白了,就是邀请他参加今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
说起釜山国际电影节,张辰的印象还算深刻。
这个电影节主要面向亚洲市场,后世真做起来了!
张辰重生前,釜山国际电影节已经是年均十五亿美元的大市场,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大家也都愿意来。
但其实这个电影节非常年轻,99年才第一次举办。
这一点就比国内那些电影节强。
金鸡百什么的,成立的时间倒是早,一直在国内闭门造车。
上海国际电影节倒是心大。
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国际。
看看去年上影节的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是克里斯·克劳斯的《四分钟》;
最佳男主角,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
最佳女主角,埃尔斯·多特曼斯,《爱无专属》;
一个也没听过。
光是面向国际了,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张辰当然愿意。
不过不是因为《新世界》。
《新世界》他只是编剧,就算进入竞赛单元跟他也没多大关系。
真正的原因是《环太平洋》。
釜山电影节的举办时间是十月,那时候《环太平洋》应该也制作完成了。
这么大的项目,肯定要提前宣传的,各大电影节就是最好的渠道。
想到这里,张辰突然心中一动。
听郑长盛的口气,对釜山电影节似乎志在必得。
又联想到对方希杰娱乐的身份,没准真能暗箱操作。
张辰干脆就给对方回了封邮件,问一问是否能将《环太平洋》搞成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环太平洋》不需要卖片,唯一需要的就是曝光量。
还有什么能比开幕影片更吸引眼球的。
张辰觉得以希杰娱乐的实力应该没问题。
又不是让他们暗箱操作得奖,只是开幕影片而已。
果然,没多久对方就给了回复。
不过不是邮件,而是郑长盛亲自打来的电话。
“郑桑~”
哦不,搞错了,对方是韩国人。
“郑思密达~”
郑长盛有中国留学经历,会一口流利的中文。
“张导,《环太平洋》想要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这事我来操作,问题应该不大。”
郑长盛上来就大包大揽。
“那就多谢郑常务了。”
“那到时候《环太平洋》的韩国发行工作能不能交给我们希杰娱乐来做?”
图穷匕见。
“当然,这不是交换条件,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
郑长盛还知道照顾张辰的感受。
对于这部张辰和华纳兄弟合作的电影,希杰娱乐做过分析,觉得前景非常不错,当然想要拿下。
张辰沉吟两秒:“郑常务,《环太平洋》的全球发行工作我们已经交给了华纳兄弟,韩国的发行权,我可以推荐你们来做,至于最后行不行,我就不能保证了……”
他这也算实话实说。
《环太平洋》想要全球大卖,只能依靠六大,所以当初才会找华纳合作。
张辰能做主的只有大陆地区和香港的发行工作。
其他地区全部属于华纳的职权范围,星辰娱乐只有建议权。
“好的,没问题,有您的推荐已经足够了~”
郑长盛并不失望。
“我还有另外一件事,希杰娱乐想要翻拍张导名下的一部电影,不知道能否割爱?”
“哦,是哪部?”
张辰本以为对方说的是《孤胆特工》,毕竟《孤胆特工》原本就是韩国的经典影片。
没想郑长盛报出的名字却是《极限职业》。
想一想也正常。
《极限职业》别看是部喜剧片,在张辰穿越前,却是韩国影史票房第一。
不是年度第一,是影史票房第一!
类似《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的地位。
很难想象,一部喜剧片居然能达到这个地步。
“当然没问题。”
王景这版的《极限职业》虽然也搞笑,但称不上经典。
远达不到原时空那个程度。
能拿出去再卖一遍,也不是什么坏事。
说了很多,希杰娱乐唯独没有提起《孤胆特工》。
大概还是对新人导演的不信任。
如果是张辰的《飓风营救2》,他们多半这会早就嚷嚷的开始谈判代理权了。
但陆洋只是拍过一部电影的新人导演,他执导的《孤胆特工》,希杰娱乐并不确认质量如何。
看现在的样子,肯定是想等内地的票房出来后再做打算。
反正张辰与他们合作良多,撇开他们选择别人的可能性也不大。
说起《孤胆特工》,张辰上网上搜索了一下,跳出来一百多个链接。
随便点开一个,跳出的是电影预告片。
一分半的预告片做的不错。
前十秒,大概交代阿布和小女孩的关系。
然后是小女孩跟着母亲移民伊斯坦布尔的画面。
再下来的一幕,阿布接到电话,等他赶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只看到了小女孩母亲的尸体。
尸体被掏空了内脏。
镜头一转
老陈提醒他,有个以前的对头在找他
阿布折磨人贩子的画面
安志杰饰演的‘屠夫’来到伊斯坦布尔的画面
阿布即将找到小女孩,却在走廊内与安志杰狭路相逢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剪辑
两人拿着猎刀肉搏,刀刀致命~
追车,枪战,手榴弹的爆炸,翻滚的皮卡~
冲天的火光和一个个被爆头的敌人~
最后一幕,阿布冲着镜头抬起枪口,画面一黑,《孤胆特工》,5月1日,不见不散!
对于这版预告片,张辰比较满意。
看起来很燃~
安志杰这个反派选择的也很好。
邪魅,癫狂,高武力值~
只有一个强大的反派才能衬托主角的强大。
他现在是嘉禾的签约演员,陈曦准备把他打造成国内第一反派。
观众缘这种事有时候说不清。
安志杰的形象不差,武力值也高。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演坏人才出彩。
演好人就差点意思。
所以注定当不了主角。
关于《孤胆特工》的剧本,前后改了三版。
在最初的版本中,是没有屠夫这条线的。
基本遵循《孤胆特工》原著。
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是在亚洲范围内。
但后来考虑到国际市场,将发生地改在了土耳其,这样欧洲观众不会有太强烈的陌生感。
然后反派也做了升级,加了屠夫这条线,参考的《从邪恶中拯救我》。
原本《孤胆特工》中,大部分的打戏都是近身对打,空手或者爪刀。
在这个版本里,特意做了升级。
结合《飓风营救》里阿布的角色对枪械很熟悉,因此这版里也增加了不少枪战的场景。
参考的依旧是《惊天营救》。
《惊天营救》里好看的动作戏,基本上都要被薅光了。
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近身对打由鲁伊安设计,枪战则是塔兰,完全延续的前作的风格。
预告片当然不止一版。
陆洋一共剪辑了三个版本的预告片,每个都很燃,拼凑起来基本上就能看明白整部电影的剧情。
阿布的邻居小女孩一家移民土耳其,却遭到了绑架。
女孩母亲被摘了内脏,女孩下落不明。
阿布赶到伊斯坦布尔找人,刚巧此时,他以前的对头屠夫找上门来。
阿布一边找人,一边应付屠夫的追杀。
类似《孤胆特工》这种动作电影,制片方并不担心剧情泄露。
因为真正的卖点是动作。
故事只是个载体,真正精彩的是一场场的动作戏。
自从2005年《飓风营救》后,时隔一年多之久,续作终于上线。
飓风迷们早就翘首以待,就等着五一这天买票一饱眼福。
所谓的宣传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部电影要上映了。
怎么告诉人们?
当然是各种媒体吹嘘。
上节目,上访谈,做游戏,尽量多的提起《孤胆特工》这个名字。
地铁,公交,火车站台,网络,纸媒……
全方位的,最大程度的让电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时间长了,不爱看的电影的人也会产生好奇,从而买票进入电影院。
这样,新客就产生了。
老客则是基本盘。
《孤胆特工》作为特工宇宙的第二部作品,是星辰娱乐今年的重中之重,宣传预算高达2000万。
五一档是死亡档期,想要在五一档杀出重围,就必须死命的宣传。
全国36条院线,电影场次就那么多,你多放一场,你的竞争对手就少放一场。
所以宣传和炒作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很讨厌炒作,觉得是在哗众取宠。
但张辰并不排斥,他觉得电影宣传,就必须搞大声势。
当然,电影本身也得争气,得有记忆点。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十面埋伏》和《墨攻》谁更失败?
许多人觉得是《十面埋伏》。
但张辰觉得是《墨攻》。
《墨攻》就是典型的没有记忆点。
要说也是大制作,但看完之后什么都记不住。
没票房,没口碑,没名场面~
相比之下,《十面埋伏》起码还有骂名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