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2章 电影工业
    第472章 电影工业
    自从《画皮》过三亿后,张辰就成了国内的独一档,也成为所有导演要追赶的目标。
    不管其他人承认不承认,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导演。
    媒体弹冠相庆的同时,海外片商业找上门了。
    之前是卖也卖不出去,现在是主动找上门。
    陈大导亲手关上的那扇门总算是悄悄的被开了一条缝。
    虽然华夏古装大片在国际上依旧是高危片种,但起码不至于颗粒无收。
    张辰收心,平心静气。
    再大的荣誉也已经是过去式了。
    《画皮》已成为历史,张辰开始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环太平洋》上。
    这两天他一直在与郭凡对接《环太平洋》的进度,这段时间忙着宣传《画皮》,论对《环太平洋》的了解,他反而还不如郭凡。
    “这两天公司收到了很多邀请,都是邀请你出席一些活动的……”
    陈小薇拿着一摞信封挨个念名字:“青年作家论坛年底召开的交流会邀请你发言,电影协会的研讨会也邀请你参加,北师大邀请你去做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北大也邀请你去做一场演讲,主题你自己随便定,北电也邀请你做一场演讲,还有万达在京城的旗舰影院开业,邀请你去剪彩……”
    张辰正看拍摄计划表呢,闻言头也不抬,不在意的摆摆手:“都替我推了吧~”
    每次到了年底都是这样,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一大堆。
    以前张辰不懂这些,尝试着参加过两场,又臭又长~
    就是听一大帮人在那吹牛逼~
    张辰去了,有时候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他推崇的商业电影一向是不受那些协会待见的。
    正看着,突然心中一动,想起前两天付老师打来的电话,好像也是让他抽空回学校一趟,趁着学生放假前再给分析一下《画皮》……
    这好像是田壮壮主任的意思。
    想到这里,张辰抬起头来。
    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母校的关系还是要维护的。
    系主任的面子要给。
    付老师的面子也要给。
    “算了,除了北电,其他的都推掉吧,就说《环太平洋》即将开机,我分身乏力~
    北电那边,就定这周六吧,让他们准备大礼堂,我带着《月球》过去,顺便说两句……”
    《月球》北美没有公开上映,直接发行的录像带。
    在内地则是定在过完年的3月。
    张辰这次过去,也算提前在北电点映了。
    张辰一般有什么新电影,都会在北电提前点映,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传统。
    ……
    星期六
    早上八点,叮铃铃的手机闹钟就准时响起。
    寝室里立马一片抱怨之声:
    “珊珊,你干什么啊,大周六的,不让人睡个懒觉~”
    袁姗姗:“你们几个还不快起,不知道今天有张辰学长的演讲吗?”
    张晓菲睁开稀松的双眼看看表:“才八点,我记得学长的演讲是十点吧。”
    袁姗姗给牙刷挤牙膏的动作不停:“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你们10点过去,估计连门都挤不进去~”
    她的话音刚落,另外两张床上的焦俊艳和张晓菲立马就崩了起来。
    “你不说还真就忘了,赶紧起床,去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然后,寝室中立马一阵鸡飞狗跳。
    “诶呀,我拖鞋呢~”
    “谁动我牙膏了?”
    ……
    半小时后,三女整整齐齐的出门。
    不仅整整齐齐,而且一个个都打扮的枝招展的。
    今天可是张辰过来。
    万一被他看上了,那不就飞黄腾达了吗?
    别问她们怎么知道的,同宿舍的杨小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路过食堂,张晓菲快跑两步,“我去买包子,你们替我占座~”
    “没问题,我要肉包子~”
    “我也一样~”
    三人分工明确。
    片刻后,张晓菲来到大礼堂。
    好家伙,入目之内,全都是早起的鸟儿~
    不小的大礼堂已经坐满了一大半,除了第一排留给校领导外,其余的前几排坐了个严严实实。
    张晓菲刚进去,就看到第三排的焦俊艳和袁姗姗在冲她招手:“这边,这边~”
    “这么多人吗?”
    “是啊,我们来的时候第二排已经被抢光了。然后我们来了五分钟后,后面几排也被抢光了~”
    “乖乖~,张师哥的魅力还真是大~”
    “幸好我们听珊珊的了,否则还真就排到外面去了。”
    焦俊艳看看表:“可不是吗,这还不到9点呢,都已经坐了一大半了~”
    “给你们,包子和豆浆~”
    张晓菲将早餐分给众人,三人优哉游哉的吃着。
    这可苦了他们周围的人。
    张晓菲三人有分工,有人占座,有人买早餐。
    但其他人可没有。
    为了能早点占个座位,都是空着肚子过来的。
    很快时间来到九点半,大礼堂里已经人满为患。
    不时能看到有人找不到座位咒骂着。
    大礼堂里叽叽喳喳~
    张晓菲看看周围:“我们北电有这么多人吗?”
    旁边的袁姗姗立马道:“怎么可能?我看到好几张熟面孔都是隔壁中戏的~”
    焦俊艳在旁边,看着乌央乌央的人群吐吐舌头,“还好我们今天来得早~”
    临近十点的时候,张辰终于和一众校领导步入小礼堂。
    嘈杂的人声为之一静。
    校领导入座,张辰则拿着话筒上了讲台。
    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对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
    “看到这么多人,我还以为是在路演~”
    张辰开讲,下面传来一阵低笑。
    “学校想让我在放假前再给学弟学妹们做一次演讲,正好这段时间《画皮》也下画了,刚好有时间,我就过来了。
    对了,《画皮》你们都去看了吗?”
    “看了~”
    看到下面一连片的点头,张辰欣慰的点点头。
    “校领导想让我给大家讲一讲三亿电影的制作与宣发,但我今天不想讲这个,我想和大家说一说科幻电影,正好,我带了一部《月球》过来,大家先看电影,看完再说~”
    张辰说完,下台。
    大礼堂的光暗下来,幕布上出现了星辰娱乐的厂标。
    地球能源危机~
    月能工业~
    氦-3~
    山姆~
    5号克隆体~
    6号克隆体~
    无数的克隆体~
    休眠仓就是焚化炉~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等大礼堂的灯光重新亮起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从电影剧情里出来。
    直到张辰拿着话筒重新出现在讲台上,人们的头脑才重新清醒过来。
    “这部电影叫《月球》,是我拍的一部软科幻,你们觉得怎么样?”
    “很另类~”
    “拍的非常好~”
    “风格很奇怪~”
    下面叽叽喳喳的说什么的都有。
    张辰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说道:“从我宣布将要开发《环太平洋》时,就一直有人不停的在我耳边说,华夏人拍不了科幻电影,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国内的特效不行……
    然后,大家也看到了,《月球》有什么特效?它是不是一部科幻片?”
    不等回答,张辰就自己答道:“他当然是~”
    “谁说没有特效就拍不了科幻片了?
    《月球》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和即将开机的《环太平洋》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类型~”
    “以前,我总听一个说法,东方人拍不了科幻,西方人拍不了武侠~
    一开始我以为是至理名言,后来发现,西方人开始拍武侠了。
    《黑客帝国》就融入了很多东方的功夫元素,他们甚至还拿仪器记录下了武打演员的动作特征~
    也就是说,以后,好莱坞可以随便拍武打电影了~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拍科幻?
    我承认,科幻电影的门槛的确比较高,但我们完全结合自身情况来看。
    有钱,那你就搞硬科幻,像《环太平洋》那样,一年磨一剑;
    没钱,那就在故事和设定上下功夫,做成《月球》那样的软科幻~
    《月球》没什么特效,还不是科幻味十足~”
    “今天咱们不讲《月球》,我真正想说的是电影工业,或者叫重工业电影!”
    “你们都是学电影的,那么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的电影史和香港的电影史。
    好莱坞有一段时间,电视产业对电影产业的冲击非常大,电影都没什么人看了。
    后来靠什么活下来的?
    靠大片!
    重工业电影大片!
    《星球大战》!
    《侏罗纪公园》!
    香港也差不多。
    号称东方好莱坞,后来却没落了。
    大家都说,香港电影市场的没落是因为失去了台湾市场的支持。
    那他们为什么失去了台湾市场的支持?
    这个我曾经和嘉禾的邹文怀先生详细聊过,除了自己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院线开始播放好莱坞电影。
    要知道,最初,台湾院线是不播好莱坞电影的。
    香港电影在那边有统治地位。
    后来香港电影人作死,各种片骗钱,台湾院线受不了了,这才引进好莱坞电影播放。
    然后被《侏罗纪公园》打的一败涂地。
    香港那时候很能跟风的,什么火跟风什么。
    《007》火了,立马照着搞个《最佳拍档》,《第一滴血》火了,这边就搞个《东方秃鹰》……
    然后他们发现,《侏罗纪公园》他们跟不了,照着抄都抄不会……
    这就是重工业电影。
    和你的工业能力息息相关。
    工业能力不够,连电影你都拍不好。
    为什么每次好莱坞大片上映,国内的电影人就大呼‘狼来了,狼来了’?
    因为完全打不过。
    你能拍爱情,人家也能拍~
    人家拍恐龙,你拍不了~
    人家拍外星人,你还拍不了~
    长此以往,国内观众就会形成依赖,觉得外国电影就是好。
    不相信,欧洲现在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他们的电影不强吗?
    每年都有好电影诞生。
    但和我们一样,打不过好莱坞。
    说白了,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好莱坞能满足你所有的梦~”
    “再说说我们国内:
    我小时候,电影院一度萧条的和录像厅并无二致,感觉整个产业都要完蛋了。
    那时候,冯小钢的贺岁片撑起了一片天,至少让电影院有工开。
    然后张一谋的《英雄》开启了大片时代。
    但《英雄》,也不是工业电影。
    他更像是是张一谋靠着个人的强大号召力撑起来的一部作品。
    所谓的工业电影,肯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
    他是一整个生产流程。
    而不是靠着导演或者演员的个人号召力。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一定要发展工业,电影也是如此。
    在国际上,华夏的电影不算弱。
    每年都有拿奖的,有人认为我们是电影大国。
    但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却是电影强国。
    为什么积极的推动大片策略,就是为了让电影工业化尽快正规起来。
    完成产业升级!
    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工业品类齐全的国家。
    换句话说,我们是最有可能在电影工业化方面赶上好莱坞的。
    从“一五”计划时期起,中国便坚定地踏上了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征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欧洲也有电影工业,但他们是都是以剧情片,喜剧片为主;
    这种片子对上好莱坞的大体量商业片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说白了,大家都想见一见没见过的。
    什么是没见过的?
    外星人入侵地球~
    机器人互殴~
    这就是梦,电影造的梦~
    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大投资,大特效。
    高概念、高技术,高投入的顶级商业大片将会横扫世界~
    未来,是视效大片的天下~”
    张辰说的完全是来自后世的感悟。
    这个时间点,如果说谁对未来有最清晰的认识,非他莫属。
    未来的十年间,是视效大片飞速发展的十年。
    《阿凡达》《2012》,到以后的漫威系列~
    说起《阿凡达》,就不得不说卡神。
    卡神真的是个牛人,明明是个卡车司机,第一次拍电影,就能把自己的梦拍成经典。
    后面的大船,也没觉得怎么样,就成了世界之王。
    大家好像就是吃他这套。
    《阿凡达》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全世界3d电影的发展。
    在阿凡达后的十年间,全世界的3d影院都在疯狂建设,大片几乎都有3d版本。
    但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向。
    没看十年后,就没什么人再拍3d电影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