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麻烦的核物理专家们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郑毅也不想对丰田喜一郎宰得太狠,300万就要买他30%的股份,还要他上市,搬迁,实话说确实是有点少。
但是郑毅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他现在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想要低价抄底入股的企业也实在是太多了。
三井,三菱,川崎,日产,松下电器,冬至,nec,五十铃,日野,雅马哈,尼康,八幡制铁所。
这些个企业他都想要。
南盟现在钱其实是不多的,他自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刚打完二战,谁兜里都富裕不到哪去,这么多的工厂搬迁之后还要搞三通一平,甚至还得管员工住的地方,后续发展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每一家,郑毅都要了30%的股份,并且地皮入股,再加上新加坡上市公开发行一部分股票,条件都是跟丰田一模一样的。
各家公司给的估值虽然都不同,但郑毅给的钱,基本就是他们搬迁的一个成本和安置费。
说白了就是跟抢没有太大的区别。
郑毅生杀大权在手,那些企业的上层一个个的都有血债,如川崎重工和三菱重工,郑毅不把他们送上军事法庭他们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至于中层和基层,工厂能解套,先活下来,不指着发工资,能给他们发下点大米让他们先活下来,让他们的妻女不用为了生存去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上边的老板是谁现在真不重要。
人只有在吃饱了之后才会有乱七八糟的烦恼,就日本现在的状况,谁能给口吃的,让他们干啥都行。
就这,你还得是郑毅认为没有直接战争罪行或是罪行不算太重的日本企业才有的待遇。
住友的那些高层把股份白送给郑毅郑毅都不要,铁了心的要让他们的所有高层统统送上军事法庭。
那他也不可能厚此薄彼,只抢别人不抢丰田啊。
丰田因为丰田利三郎的原因,在一众的日本企业中已经很特殊了,再搞特殊化,对丰田本身也是不利的。
南盟内部的派系是很分明的,丰田这哥俩身为日侨是不可能真的和华人融合到一块的,只能和日本人玩。
以目前丰田的影响力和与郑毅的私人关系已经足以让他们坐稳日本侨首了,若是再被区别对待,那反而是过犹不及,那些日侨未必还认可他们来代表人日侨利益了,对他们没有好处的。
收购工作本身非常顺利,对这些他看得上的企业,财团,他全是一家一家谈下来的,郑毅要的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多,就三成么,至于上市募资,这些企业留在日本也是要上市募资的。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中小型企业,尽管已经和硬抢都差不多了,一大圈收完郑毅还是一口气出去四千多万,美金。
这些企业大多都是要搬去新加坡的,现在的新加坡,自郑毅走了之后一直都是钱绮雯在亲自管事儿,如今也是忙得不行,光是平整土地和准备水电,就已经是极大的工程了。
这么多的工厂搬迁,基础建设,每一样都用钱,南盟是基本不在房地产上赚钱的,因此还得给这些搬迁的工人们准备宿舍楼。
新加坡的经济倒是因此而彻底热闹起来,被盘活了,各种工地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比起昔日槟城刚开始搞大建设的时候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钱却也了老了,预计这部分基础建设的投入没有一亿美金肯定是下不来的,甚至很有可能两三个亿都不止。
刚从日本人手里接手不久的新加坡,这次可以说是一波肥了。
除了汽车之外,郑毅将川崎重工、三菱重工,和三井重工中的造船业务也是全部剥离,拟打算和南盟原本的造船、修船工厂合并,从头开始,在新加坡再搞一个全新的船业集团。
却是由郑毅本人亲自挂帅,当然,他那么忙平时也就挂个名,但具体的事务却是也交给陈六使和李孝式两个人共同负责,可见郑毅对这个工厂的重视的了。
造船业,这玩意考验的是一个政体最全面的动员能力。
某种程度上,郑毅也算是凯恩斯主义的信徒了。
日后的南盟诸城之中,槟城,将以金融业、石油化工行业,和精密制造,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其余附加值低的工厂能迁的都会尽量往外迁。
那城市现在已经太挤了,跟后世的港岛似的,这就太没有那个必要了。
新加坡则以汽车制造,机械加工,造船,转岗贸易为主要支柱产业,造船如果能造得成的话他还打算禁军航运业。
八幡炼和大部分的重工业郑毅是打算将其迁往仰光的,仰光在日后的支柱产业就是钢铁冶炼、食品加工、纺织。
三个最主要的大城作为整个南盟的支柱,这个格局不变。
其他城市做补充,斯里巴加湾,这没什么说的,就是挖石油。
北大年,以农业为支柱产业。
亚罗士打,小轻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产业。
山口洋,石油、烟草、制、木材。
几个城市之间共同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四千多万美金对于日本目前的经济缺口来说,无疑仍然是杯水车薪,然而所有被郑毅入股的企业,却是最起码的重新拥有了活力。
这些企业有了一笔钱之后基本都会第一时间给工人们发了工资,工人们也终于踏实了一点,并开始准备搬家的事宜。
南盟的大小企业主,也都在郑毅这边的大头谈完了之后蜂拥一样的涌了过来。
郑毅吃大鱼,其他人吃小鱼,所有人都在兴奋的啃食着日本这条半死不活的僵鱼,尤其是那些槟城日侨,无一不是吃得满嘴流油,却是大多都比郑毅狠多了。
而且李孝武等人也带着南盟大量的华人企业主来了之后也并不只是趁机购买日本企业,而是干脆搞起了大招聘运动。
日本战前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明治维新以来所普及的基础教育,全日本的文盲率是0%,充裕的高中以上人才,遍地都是的各种专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基础技术工人,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直以来深受技工不够之苦的南洋企业主面对这么优秀的技工全都挑了眼了,甭管是不是有那么大的缺口,是不是要吃撑,反正是只要人合适,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岗位都要抢着先签下来。中专生,大专生,这在南洋都称得上是宝贝了,而在这个时候的日本,你给顿饱饭他们就能跟你走。
甚至很多人都主动找到郑毅,让郑毅放开对军队人才的招募,毕竟日本军队内部人才也有不少,陆军中有大量的机修工,司机,都是南盟需要的技术人才。
海军就更是了,日本海军几乎清一色的高学历,每个都是人才,新加坡要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甚至将来要自己发展海军的话,这些有经验的水手都是宝贵财富啊。
飞行大队就更是了,南盟虽然不缺飞行员,但日本的飞行员同样也各个都是人才,大部分都是大学学历,谁会嫌人才多呢?
南洋的底子太薄了,上层技术方面因为郑毅的缘故倒是也算了得,有些特定的技术甚至是世界一流,但真正中坚的部分差得就实在是太远了。
只不过麦大帅打算将审判日放到裕仁生日的这一天,郑毅对此也是赞成的。
这要是不等审判就大量的从日本军队中招募人才,那会不会有人因此而逃脱审判?
虽然就算是搞审判,大部分受审的肯定还是那些军官,跟普通中层,基层士兵关系不会太大。
但就这么放过那些前线军人进行招募,郑毅还是会觉得有些,过于便宜他们了。
南盟内部对此的意见也很大,就算郑毅自己放得下,他也得考虑民意啊,南洋目前的主流思想是能接受区分普通日本平民和日本军国主义。
可日本士兵怎么看也是手上沾了罪孽的狗东西啊。
这事儿就这么僵下了,郑毅也没给下边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也没有特别去追究,以至于郑毅其实也知道,偷着招这些军队人才的企业主并不在少数。
便宜啊。
这些人自己也知道他们是战犯,就日本现在前线军人回来狗都嫌的社会地位,签的那个合约跟以前他们南洋买猪仔都差不了多少了。
很多人认为这种苛刻的条约本身,就已经算是一种惩戒了。
就连杜月笙,黑骨仁这种也来了,却是专门在各大风月场合面试日本的年轻漂亮女人。
南洋在这方面的缺口其实一点也不比技工的缺口要小。
买卖人口肯定是犯法的,但用工移民,婚介移民,只要这些女人自己主动配合,其实也有着无数种手段可以将她们弄到南洋去。
而只要能去南洋,这些的日本小妞那是什么条件都肯答应的。
郑毅对这些事情管得不多,即使有些华人在日本作威作福,或是干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他也懒得去理会,这都是日本人活该受的。
甚至这些事儿在郑毅的眼里都不是个事儿,目前最让郑毅感到头疼的战犯,还真不在军队。
郑毅在将丰田等主要企业收下之后,便一直在忙活去收购日本真正的底蕴,真正的日本基石:教育体系。
最重要的当然是日本的大学,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九州帝国大学,北海道帝国大学,大阪帝国大学,名古屋帝国大学,郑毅不辞辛劳的挨个跑了一大圈。
对这里的每一位专家,每一位教授,每一位学者,全都亲自拜访,热情握手,即使是文科教授也不例外。
却是铁了心的要把每一个教授都弄走。
只是………
“仁科芳雄先生,朝永振一郎先生,长冈半太郎先生,汤川秀树先生,你们说你们都是……战犯?你们不都是科学家么?为什么会是战犯啊!”
准确的说都是预备战犯,毕竟还没有开始审呢么。
仁科芳雄:“嗨!在下确实是主要战犯之一,我和汤川秀树,长冈半太郎,曾在战争后期共同研究核物理学,企图制造出属于我们日本人的原子弹,虽然没有切实成功,但是,属实是罪大恶极。”
郑毅:“…………”
“朝永振一郎先生呢?”
朝永振一郎:“我也有参加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而且……我为日本军国政府,研究过雷达,真的是非常抱歉!”
说着,几个人冲着郑毅又是下跪,又是叩头道歉,无不表现出了极其虔诚的悔过之意,只是那眉眼之间的笑意,分明是已经都要藏不住了。
分明就是在说:快救我快救我快救我。
就是希望通过郑毅的影响力让他们从战犯名单中移除出去么。
其实想一想也很正常,这些人都是日本当世最优秀的科学家,全是诺奖水准的,全面战争期间,国家和社会的一切都是服务于战争的,科学家自然也不例外。
最顶级的科学家,当然都要服务于最顶级的杀人武器的研究,这很正常。
只是这帮家伙在战败之前居然一直在碰核,这就很麻烦了。
美国人对核是很警惕的,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况日本还是个战败国。
郑毅就算说他自己想要,那麦帅肯定会说:你们一个非国家行为体,要核专家干什么?
这种级别的人才,美国人也是想要的,这些人在历史上就算是列为战犯之列,也不可能真让他们坐牢或者枪毙。
巧取豪夺的,事后都给整美国的各大研究所去了。
郑毅想要,说白了就得和美国抢人。
怎么抢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