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陶钧:南洋抗日需要一个死在战场上的将官,我来赴死
海战持续了一整天。
郑毅是回到槟城之后才收到英军战败的消息的。
“战损如何?”
“据说是今天凌晨,残兵败将才逃回了新加坡,直到英军在新加坡的飞机支援,日军才退去。”
“战损目前还没有公开的报道,但是咱们在新加坡的人回报说,战列舰至少有三艘没有回来,回来的也是各个带伤,还有,威尔士亲王号,好像没回来。”
“嗯。”
郑毅点头。
都在预料之中。
“港岛呢,现在是什么情况?岛上的人有没有……撤离?”
“大部分都没能撤得出来,我听说原本许多人本来是打算撤的,但是一听说英军北上,就……”
“哎~,我知道了,我……给我点一根雪茄吧。”
英军战败并没有什么,甚至是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客观来说别说只是在亚太了,就算是英军海军全拉出来,郑毅也不认为英军能有多少胜算。
但是港岛啊……
郑毅将留声机打开,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用留声机放了一首轻柔的爵士乐,关上门,忙里抽闲,打算偷偷地伤心半个小时。
他现在实在是有点太忙了,即使是半个小时的颓唐,对他来说也显得有些过于奢侈。
自从那天日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明眼人就都看得出来日军一定会攻占港岛。
港岛那地方能不被日军占领的唯一原因就是日本队英国的忌惮,现在还忌惮个屁。
所以在日军动手之后郑毅一直都在和王俏云联系,希望他能在日军进攻港岛之前赶紧回来。
要知道早在这之前,整个港岛上就已经陆陆续续撤了3800多名英国人了。
只是如今的王俏云,毕竟不是什么任性大小姐了,而是实打实的国府空军教练,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军人身份。
既然是军人,自然不可能说走就走,郑毅让她自己赶紧开着飞机回来得了,但即使是郑毅,也知道这样做其实是与逃兵无二,而王俏云自然不会同意。
她倒是想撤,却是坚持要等待国府的命令。
郑毅跟国府方面当然有联络,国府方面其实也是有意向要扩大槟城的办事机构的,要将港岛的这些行政和军事机构撤退之后正好都可以转移到槟城来。
依然可以做他们对西方世界沟通的一个窗口。
然而在什么时候撤出港岛的这个问题上,大家的争端就非常的大了。
简单来说,就是港岛上的走私物资太多,甚至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了,而国府那边却舍不得。
海路是早就封了的,目前主流的军火援助也都走的是郑毅所修的滇缅铁路,但港岛的启德机场和重庆机场的航空航班也一直都是畅通无阻的,专门运输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东西。
希望尽可能的将这些东西运完再撤,绝不肯留给日本人。
他妈的就好像谁不知道你那仓库里到底都是什么东西似的。
毕竟滇缅铁路是要从龙将军和李将军的地盘上过一手的,而且铁路的源头在仰光,胡文虎的眼里也是不揉沙子的。
因此像什么雪茄啊,香烟啊,名酒啊,丝袜啊,钢琴啊,这种东西当然都要从启德机场运输而不走滇缅铁路了。
说真的郑毅还真觉得这种东西留给日本没什么不好的,林绍良渗透日本最常用的也是这种东西。
因为日本国内早就已经是配给制了,普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种东西流入日本国内越多,他们的社会矛盾就会越激烈,而且这玩意是真的能够用来腐蚀日本的精英上层阶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邱胖子给了他们幻觉,认为港岛这边起码还是可以守一守的。
英军认为,港岛虽然整体不可能守得住,因为港岛的淡水系统做得太差,日军有好多种方法断港岛的淡水。
但是守半年以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他们在新界南部地区,修建了一条自认为坚不可摧的防线,依托于九龙半岛北部的多个山峰为天然屏障。
这条防线取名为醉酒湾,东西长18公里,被英国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
冲着名郑毅都觉得这防线他妈的不靠谱!
整个二战,但凡是寄予厚望的大舰就没有一个不沉的,但凡是被认为“坚不可摧”的防线就没有不破的。
尤其是沾上马其诺这三个字的,要知道这不是唯一一条东方马其诺,日本在东北抵抗苏俄的那个也叫东方马其诺。
有时候郑毅都忍不住在想,法国的马其诺将军要是知道他死了之后居然会有那么多的防线用他的名字来碰瓷儿,关键是还他娘的全跟处女膜似的一捅就破。
都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活过来。
但总之吧,英军还是决意要守一下子的,邱胖子对港岛的态度,就和郑毅对北大年的态度差不多。
坚守,死守肯定不可能,也守不住,但是拖延拖延时间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英军,也在等待着美军恢复元气后杀回来啊!
郑毅需要北大年给亚罗士打,槟城的防御战拖延时间,英军也希望港岛给新加坡防守拖延时间啊。
邱胖子,对美国的具体工业实力如何,可能是除了郑毅之外心里最有数的外国人了。
日本人所谓的“没有三年时间绝对缓不过来”完全就是夏虫语冰,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对成熟工业国,甚至完全体工业国的幼稚揣测。
英国,是懂成熟工业国的含金量的。
在邱胖子的设想里:港岛守上半年,整个马来亚再守上半年,等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的时候,只要稍微抵抗一下,美军差不多就该能杀回来了,新加坡也恰好可以用做美军的战争据点。
这样的话,即使战争结束了,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至少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既然英军决定守,那上面的中国人就不太好撤了,他还巴结着英国人呢,他还得表演他的誓死抗战的决心呢。
要知道,港岛是有着那么几位不适合提及的,大人物的老婆也待着没走呢,这些人都没走,郑毅让王俏云自己单独赶紧跑,王俏云自然是不肯的。
“哎~”
乱世啊。
看命吧。
若是当真死在港岛,那也是她的命不好,就当是她求仁得仁了。
…………
旗开得胜的日军,如今已是愈发的狂妄,战争自然不会只在港岛,却是兵分两路,进攻港岛的同时,对多伦,北大年一带的进攻并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更加猛烈了许多,而且也是势在必得。
北大年,多伦,宋卡等地的南盟军,英军,其实也跟港岛是差不多的,英军的海军这么一败,所有人都知道这地方不好守了,光是补给问题就足以让人感到头疼了。
且不说哥打巴鲁地区已经有了一支日军并占据据点,就算是没有,失去了海军的优势,全从陆上运输的话那这个成本可就太大了,运力本身也是有限的。
更何况,整个克拉地峡都是沿海的,虽然能登陆的地方不多,但日军在海上没有威胁之后可以从容使用航母,战列舰也可以直接炮轰岸防。
并不是完全不能守,但守起来肯定会很难,伤亡也会很大,与其坚守北大年,不如直接一步到位退到霹雳州,甚至是直接退到亚罗士打。
要知道,如今的亚罗士打虽然还在建设之中,而且许多原本打算建,但是没建设完的工厂也都停了,正在紧锣密鼓的将原本的民用工程改建成军用工程。
但是相对来说,亚罗士打虽然没有北大年这边的地利,却拥有着人和的优势,已经是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以上人口的,拥有大量工厂和钢筋水泥楼房的大型城市了。
虽然是以马来人为主,但亚罗士打的马来人无疑都是亲槟城的,整个亚罗士打的所有产业都是围绕着槟城来的,完全就是槟城配套商的角色。
郑毅,南盟,在亚罗士打的威望都还挺高的,而且亚罗士打和槟城本身就可以互为犄角。
哪怕是依托城市建筑,哪怕是打巷战,坚持的时间肯定也比在这边的时间长。
所以这个时候,北大年和万卡的南盟军其实也是已经有了撤退的心思了,自从郑毅前几天来过之后,整个南洋的抗日战略已经全面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的士兵了。
郑毅是明着告诉他们,北大年需要守,来拖延时间,但却不需要死守的,他甚至还专门录制了视频,直接在军中用电影院给将士们看。
整个多伦地区,也都是以“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为目标在进行战斗的,简单来说,就是多安排一些地雷,在壕沟里,碉堡内尽可能的用重机枪来抵挡日军。
一旦抵挡不住了,如果是壕沟和碉堡,就从挖好的地道撤退,轻武器带走,榴弹炮迫击炮这种东西带不走就直接炸了拉倒。
毕竟都经营这么长时间了,地道早就挖好了,也没多深,通常也就一两千米,但其实也都已经足够了。
如果是山头阵地,则使用动力三角翼撤离。
南盟军在动力三角翼上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那要是实在实在跑不了的呢,回身跟鬼子拼了也好,直接投降也罢,都行。
郑毅是不反对基层士兵投降的,只是要求,如果你想投降的话,希望你尽可能的将枪里的子弹打光而已。
枪里的子弹打光之后投降并不是一件多耻辱的事,顶多就是取消士兵的各项优待而已。
守多伦的主要都是吴爱华的人,也就是以马来人和泰族人为主,潮州人虽然也大量的加入了暹罗军,但真的跑去填线的还是相对会少许多的,大多干的都是技术兵种。
也就是主要在后面放炮。
这些马来族,泰族人,毕竟不比华人,许多人其实也并没有意识到日军的残酷面目,甚至不少人其实发自内心的可能还真是支持那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
日军也是做宣传战的,在日军的宣传语境下,南洋地区的华人都是欧美白种人的走狗,是帮助欧美白种人掠夺和压榨他们这些土著的。
而他们日军是来解放大家的。
欧美的白人现在都被他们给打跑了,你们难道还愿意跟着这些白人的狗腿子,欺压你们的二狗子,一起抵抗天兵么?
这种言论其他的地方如何暂且不说,在泰国却是真的有市场的,因为披耶帕凤在搞出“大泰族主义”之后跟日军一直都是盟友关系。
泰国并不是被日本给占领、殖民了,而是在给盟友借道而已。
这样的宣传攻势其实还是挺有用的。
再者许多的暹罗军,尤其是其中的泰族人,和多伦地区本地人,在得知了南盟军无意死守之后其实也是不打算走了的。
直接主动跳槽过去举枪投诚的泰族士兵也不在少数。
毕竟实话实说,他们这些华人退了,可以去槟城,马来人则可以去亚罗士打。
他们泰族人能去哪呢?
去寄人篱下么?
原本他们还有个首领可以追随,可是突然,很快啊,他们的首领突然就变成华人了。
要知道,吴爱华在他自己恢复华人姓名之前,他的这许多的旧部其实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的领导居然他娘的是个华人。
这其中的很多人,都只不过是吴爱华以前的亲信而已,当兵吃饷,跑到这里来搞暹罗暹罗,也不过是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选择。
现在他们那个变成了华人的老大,要彻底放弃“暹罗故土”,跑去马来人,华人的地盘。
那他还是我们的领导么?
有这样想法的泰族人并不在少数,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搞起来是这样的,不但非主体民族的少数族裔身份会被强化,主体民族本身的身份概念也会被不断的强化。郑毅压根都不让陶钧拦的,事实上他也不怎么想要泰族人,这些人要是真的跟着吴爱华一块退到马来半岛,他反而会觉得很麻烦。
反之,如果这些人都投日了,那他反而会觉得挺好,说不定过个几年,郑毅真能将吴爱华当一个纯正的南洋潮州侨首来看待了也说不定。
正是因此,整个多伦失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短短七天时间,日军的兵锋就彻底逼近了北大年。
这七天打的,却是连日军也反应过味儿来了。
【原来敌军压根没想真守啊,那我又拼什么命呢?】
说到底昭和男儿虽然打仗的时候疯得都不太正常,但到底大多数都还是正常人,还是怕死的。
随着他们越来越接近北大年,南军的反击和活力自然也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猛。
然后大家打着打着,就打出默契来了。
阵地上,大家都在密集的倾斜子弹和炮火,但绝大多数都是互相打在了阵地上,日军还好一点,南军完全就是信仰射击。
人在战壕里,知道对面有日军就举着枪冲外边啪啪啪瞎射。
日军也是同样回以瞎射。
什么时候子弹,炮弹都打光了,什么时候南军这边就撤。
日军什么时候感觉到对面的阵地没有子弹了,就试探性的上前,确定南军真的撤了,就向指挥部报告,说他们已经占领阵地啦。
这,其实也是日军作为一支二流军队在实战中的最大缺陷:散不开。
大规模作战时,经常搞出集团性冲锋的事儿,但是真要是散开了小规模作战,鬼子的小队,乃至中队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往往就会直线下降。
也会变得怕死,偷懒,应付事儿。
能和上峰交差就行了,拼什么命啊。
当然了,日军如果不上前冲,或是对射的话南军就算是信仰射击也不会开枪,所以日军往往也会跟南军进行一定的对射,至多也就是南军射得多一些,而日军射得稍少一些。
还起到了浪费日军子弹的作用。
毕竟槟城能自己制硝,南洋本身也盛产铜矿,子弹并不贵。
反倒是日本,在眼下的这个石油禁运的环境下,日本的硝酸产量其实是很紧张的。
除了少部分运气不好的士兵会被流弹所伤之外,双方伤亡都很小,都是带着头盔的,直接被打死的也是凤毛麟角。
整个北大年地带,乃至整个克拉地峡这边,所有的阵地都是较小的小阵地,特点就是小而密,每个阵地、山头都不会超过一百人,通常也就是二三十人的样子。
一开始的战略就是拖么,模仿的是三国时代的陆逊,玩的就是连营。
日军每天能同时攻打大概十几个阵地,快的阵地也要打一整天,慢的阵地打两天,三天,乃至一个礼拜甚至更多也都是很正常的。
推进的速度宛如龟速。
当然,虽然慢,恶心,也墨迹,但日军确实也是在以一天拿下两到三个阵地的速度在向前前进着的。
陆陆续续的,也已经有南军直接往哥打巴鲁撤退了,郑毅甚至将驻守于仰光的陇耀给调过来,就是为了接应这些撤回来的将士。
直接堵在了哥打巴鲁港与当地的日军进行野战交火,以确保南军撤退时不会受到两面夹攻,而且物资还能基本畅通的从亚罗士打和吉隆坡进行运输。
然而再如何慢的龟速,打了两个多月,差不多也已经打到北大年的城外了。
围着城区,日军火炮轰,飞机炸,而后又直接喊话逼降,对城去以一个三面合围的姿势排兵布阵,搞起了为三缺一那一套,却是将撤退的道路给他们留了出来。
说白了,日军打到现在也已经完全看破南军的打算了,根本也不打算进城。
大家互相隔着放点炮,我拿飞机炸一炸,差不多了你们就抓紧撤吧。
巷战,日军也是不乐意打的。
而此时,北大年的城区之内,陶钧和吴爱华,以及一众的中高级将领们也在商讨谁走谁留的问题。
“整个北大年,无论是重机枪,还是小口径的平射炮,迫击炮,都还是有不少的,情况,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
“撤是肯定要撤的,郑先生说了,北大年的意义是拖延时间,虽然是战略要地,其实也没有死守的必要,但是有这些东西在,整个城区的防御阵地也都是完善的,甚至还有颇为长的地下隧道。”
“其实,也确实是有大巷战的条件的。”
“以拖延时间为目的,留下一支小股部队,分散开来,占据城市各处的战术有利位置,依托于城市建筑和地道,陪着日军消耗,才是最有利,也一定最让鬼子头疼的。”
“这也是郑先生的意思,城市作战不比野战,任何一栋三层以上的楼宇都是绝佳的战争堡垒,任何的工厂都是绝佳的防守阵地,只需要再搭配少量的地道,以一敌百也并非不能。”
“只是以骚扰为目的的话,几年之内也许日军都消停不下来,说白了打一枪就跑,谁也拿你没招,只要地道的出入口不暴露,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地道口就算真暴露了,无非也就是在地道里绞肉罢了,整个北大年目前已经挖了八十二条地道,彼此独立,并不联通。”
“我和郑先生的意思是,可以留下八十二个小队,留在北大年。”
“每个小队只需要一个班,甚至更少,只要三五个人就够,甚至一个人占据一条地道也不是不行,
地道内给留下充足的物资,包括弹药,和足量的军用食品,如饼干,香肠,方便面等东西,都是槟城和亚罗士打产的高端货,打城市游击战。”
“大概也就是要几百人吧。”
“郑先生的治军理念,想必你们也都知道,这种极度危险,几乎送死的任务,不可以强行指派,回去后都跟各自的兵说一说。”
“愿意留下的,抚恤金三倍,子弟直接冲入郑先生的卫兵团。”
“郑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百个照相机,还有很多的胶卷,以隧道为单位,每个战斗小组分一个,作战的时候,可以用相机,拍下你们的作战的照片。”
“所有的胶卷有专门的秘密存放点,即使是在战斗中都死光了,等将来日军败退,南军重新回到北大年的时候,郑先生会将这些胶卷都给找出来。”
“所有留下来的人啊,以后就没有作战命令了,想怎么打,全由各班组自行商议,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些个胶卷呢,就是弟兄们作为英雄能留给郑先生和后人的证据。”
“你们的孩子,也会看着这些胶卷长大,统计战果的时候,数那些胶卷里的人头,也可以给你们的家人发奖金。”
“最后,请务必跟弟兄们强调,选择留下的,注定是十死无生,郑先生推断,要想反攻回北大年的话快则需要一年,慢则需要三四年。”
“这么长的时间,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活得下来了,日军也不是胆小鬼,一定会搜索地道的,这些地道口虽然设置的都很隐秘,但是被发现其实也就是时间问题,发现了,地道里的弟兄就肯定都死定了,绞杀之后直接点了弹药库殉爆也就是了。”
“当然,如果哪个幸运儿真的能坚持到至少一年之后的北大年光复,自然也会享受战斗英雄的待遇。”
“就这么着吧,愿意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今天,明天,再和日军对几轮炮,就陆陆续续的开始撤吧。”
“看起来,日军应该也没打算追着咱们不放,倒是也不用再留下一支部队断后了。”
说完,陶钧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点上,重重地抽了起来,等待他们缓个神。
却是有人问道:“那将军,留下来的,就完全和家里失去联系,也完全没有指挥了么?”
陶钧:“当然不会,还是要留下一个电台,一个指挥中心的,必要的时候,甚至还是可以呼叫槟城的飞机来进行轰炸配合行动的。”
“那,那这个留守的指挥中心,这,是谁留下指挥呢?”
闻言,陶钧重重地抽了口烟,又吐了出去,而后笑着道:“我啊。”
“啊?”
众人闻言大惊,却是连忙阻劝了起来。
毕竟这是留下来敢死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断后,知道陶钧是为了激励士气,可是激励士气,也万没有一军之首亲自留下的道理啊?
好歹这也是个将官啊。
陶钧却是不为所动,反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道:“打了这么久,你们知道,一直以来跟我们作战的日军,是哪个军团的么?”
“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都是顶级的甲种军团。那个第五师也就罢了,第十八师团,又称菊军团,他们的旗帜是一朵菊,前线撤下来的将士们,应该有看过这朵菊吧?”
“本来,我是没打算留下来的,但既然是菊军团来了,我就不打算走了,因为这个菊军团……”
“呼~”
陶钧咪着眼,深深地抽了一口烟。
“就是两年前,攻占南京的那个,也即是,杀我三十万同胞性命的那个,菊军团。”
作战室内人人都是大惊失色,他们中的有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跟自己作战的日军就是菊军团,有些则是并不知道这个菊军团就是南京的那个。
一时间都是又惊又恼,甚至有些还悔得直拍大腿。
这要是早知道对面是这帮畜生,说什么打得时候也得更卖力气一些了。
一时间大家竟是对陶钧也颇为埋怨了起来:你他妈咋不早说啊!
陶钧笑道:“之所以不早说,就是怕你们太冲动,血气一上来就跟他们死拼了,郑先生说了,北大年不应该是我们跟日军绞肉死决的地方,我身为一军之主,要将弟兄们尽可能多的活着带回去。”
“但是啊,这些天我也一直是备受煎熬,如此仇敌近在眼前,却不能他痛快一战,着实可恼也,此等血海之仇,不报,我还有何颜面为将?腆为军人,腆为中国人!”
“他妈的这一口气,憋在我心里已经三个多月了,老子答应过郑先生让你们回去,但老子自己,去他妈的,老子不回去了!”
说着,陶钧又抽了口烟,语调平淡地道:“日军攻打哥打巴鲁的时候,我见到了,负责登陆的,是菊军团中的,五十六联队,佗美支队。”
“他妈的仅仅是一个支队啊!”
“老实说,我感到很震撼,佗美支队是我戎马半生,所见过的最精锐,最震撼,也最是悍不畏死的军队了。”
“不过郑先生却说,他们是二流军队。”
“他说我们,才是一流的军队。”
“这些天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失眠,尤其是在我知道了他们是来自菊军团之后,我的内心,其实一直都在承受着煎熬。”
“因为我对他们竟然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我在畏惧他们,畏惧这个,中国人最大的仇敌,畏惧着这群畜生!”
“不亲手撕了他们,这辈子我都过不去这个心魔了。”
“郑先生说,将士们有了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的,用脑子战斗,且不畏死,也不枉死的军队,才是一流的军队,只有一流的军队,才能战胜,那些悍不畏死,但在郑先生眼里只是二流的日本甲种师团。”
“我们现在是一流的军队么?我不知道,如果我们真的是,那就由我来缔造他吧。”
“南洋抗战,尚还需要一场血的洗礼,自开战以来我南洋之地,尚未有过血战,死战,我知道,像我一样对日军感到畏惧的人,不在少数。”
“就让这份恐惧,自今日起终止吧,南洋抗日需要一个死在战场上的将官,以赠其壮烈。”
“今日,自我而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