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北上决战?
一天的时间,日军同时进攻英美,重创珍珠港海军基地,马尼拉空军基地,以及哥打巴鲁英国空军基地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主流的欧美国家完全不敢相信,一个亚洲国家,居然胆敢主动对他们动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还赢了。
美国社会,对此自然是无限的愤慨,几乎是当天,郑毅的账户里就多出来了整整三亿美金。
其中有两个亿是美军购买防弹衣、特殊军粮的预付款,还有一亿美金是给他的无息贷款,让他自己发展军工业,想买点啥就买点啥,完了就接着跟美国借。
压根就没提还款的事儿。
去他妈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条约,整个美国社会突然好似被猛地踩了一脚刹车,而后180度调头,恐怖的,过剩的民用产能转而疯狂的转化成了军用。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随着美国社会的战时转型,开始释放其恐怖的产能,却是就连郑毅这个盟友,一时间都被整得有点不知所措,槟城和仰光的各种军事订单都接到手软。
原本售价1200美元左右的一门榴弹炮,突然主动给涨价到1500美元让你加急建造。
造完之后也不需要交付,直接在槟城就可以列装,美军什么时候用了什么时候再从你这拉走就是了。
什么你的我的,槟城是美国在海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出钱,你生产,产出来的都是咱的。
说白了一是图他距离战场近,省得美国从国内造了之后还得运,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在变相的支援槟城。
毕竟这个时代的槟城可是比历史上的马尼拉要重要上一百倍的,真要是落到日本人手里,日本立刻就能鸟枪换炮。
反之,则槟城可以成为太平洋战场反攻的重要据点。
美国的战争体系是什么样的?这恐怕是个美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
他们也不知道战列舰和航母到底哪个更能代表未来,那就都造一造么。
履带式坦克和轮胎式装甲车到底哪个更实用?
都造出来,一块用,哪个好用用哪个。
大口径巨炮和火箭弹哪个会更实用?
一块造一块造。
整个槟城,南盟,在全方位转为军用之后,利润和生活方面居然并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敞开了的从美国进货。
国内的抗战也不需要他们再赞助、捐赠了,那点可怜的运力全都被美国给包了。
却是连郑毅一时间都有了一种,被土大款给包养了的感觉。
这感觉……倒是还真挺不赖的。
事实上这所谓的愤怒,几乎全是来自于美国的中底层,真正的高层好好像没有谁是真的愤怒的,最近这段时间密集,频繁地飞国力的美国官员和跨国集团高管很多。
郑毅很清楚的看得出来,他们中就没有一个是真的带着愤怒的情绪来的,脸上装出了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早就都乐开了了。
毕竟,能和郑毅接触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全球主义者,都是主张美国全球化的,日本这么一炸,终于炸没了他们全球扩张的最后障碍。
就没有哪怕一个人是真觉得这户是什么美国的危急存亡的,几乎所有里的美国人,都是来跟郑毅讨论他们战后要如何一起瓜分日本,瓜分亚洲,乃至瓜分世界的。
传统的殖民地体系已经走到了末路,但是槟城的新“全球合作”模式如今却是已经成为了美国要进行海外扩张的样板,来的这些官员都是来找他取经的。
而且美国方面对郑毅所组成的这个南盟特别的有兴趣,摩根、福特、洛克菲勒、通用等大型财团都有派出代表,
表示愿意扩大对南盟地区的投资,进行更大规模的入股,并希望在二战之后将这个模式推广到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这帮人压根就没考虑过如何获取战争胜利,而是已经在考虑如何在获胜之后统治世界了。
至于那些愤怒,在郑毅看来更多的不过是为了煽动民众情绪所做出来的表演罢了。
而相比之下,不同于美国这种颇有些表演的愤怒,英国方面的愤怒,却是明显的有些邪火了。
新加坡,作战会议室内。
“郑先生,我认为你们南盟必须要为此次的战败担负主要责任,我的将军告诉我,你们的那位陶将军在收到我军的支援请求之后却居然不为所动,并未派出援军,而是坐看我大英帝国的军队战败。”
“身为友军,盟军,我代表大英帝国对这位陶将军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我提议,必须追责他的行为,你们南盟,也必须给我们大英帝国一个交代!”
对面,郑毅也是面容严肃,却对这种无端指责颇为不爽,道:“波纳尔将军这么说就太没意思了,是谁,早在两年前就一直在提醒你们防备日本?”
“是他妈的谁,前两天还信誓旦旦的跟我拍着胸脯保证,说什么,你们的空军与日本相比就像是劳斯莱斯一样,至少可以以一敌二?结果呢?”
“我他妈的一直在给你们吹哨,一直在告诉你们日本的强悍,你们听了么?他妈的甩锅甩到我们南盟身上了?
若非是陶将军守住了宋卡和北大年,你们以为你们还能在这里气定神闲的开会?日本人的兵锋早他妈的就已经踏破整个马来亚了!”
甩锅么,这么大规模的战败,远东方面肯定得跟伦敦有个交代,会把责任甩给郑毅这么个外国人也并不奇怪。
况且在郑毅看来,陶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放弃救援哥打巴鲁本身在军事上是没什么错的,陶钧也跟他解释了。
但在政治上确实是稍微有点瑕疵。
毕竟大家虽然名义上都是英军,但实际上就是在联合作战,又不都是自家人,救不救得了的,也不给装个样子出来。
救不了的,你哪怕整一支部队在路上慢慢磨么,到了地方一看,呀,来晚了,再马上回去,也比现在这样直接不派兵来得好,害得他稍微有一点点被动。
这些英军将领听郑毅这么说,一时间也是不禁有些脸红,毕竟这就是刚刚发生不久的事情,甚至因为槟城有很多记者的缘故,这事儿当年还上过报。
上的还是英国的报纸。
许多媒体都借此机会对郑毅进行了嘲讽,认为郑毅是畏敌如虎的表现。
现在看来,这脸被打得不是一般的响啊。
如今的英国已经远远不如美国一般的底气了,高端技术上,虽然还是远远领先于美国,但是最基本的工业生产能力却反而是拉跨得不行。
虽然依然还有着还算不错的军事力量,但再生产能力却是远远不如美国,可以生产全世界最先进的雷达,但制造普通飞机,普通战舰的效率却已经沦为世界二流,甚至三流了。
就靠着那点存活和曾经日不落的威风撑门面了。
如今被日本扇了脸,几乎已经戳破了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如何能不让他们愤怒得几乎发狂呢?
一百多架老款式的飞机,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大英帝国的颜面,谁也丢不起。
郑毅:“老子倒是不介意替你们背锅,但总不能连点好处都没有,当我好欺负的么?你们要真的硬甩锅给我,我也不怕,咱们在媒体上吵架就是了,bbc要是不敢报,我就用美国的媒体,汤姆森女士前不久刚回槟城。”
闻言,一众的英国将军们的面上神色也是不太好看。
真要打起嘴炮的话,他们确实是会很被动,很吃亏。
郑毅一直都是日本威胁论的鼓吹者,其实根本就不用他做任何事,最近至少几个月之内,郑毅在欧美舆论界的热度都会维持的很高的。
事实上不管是英还是美,都已经有人把郑毅曾经的言论翻出来,用以抨击当权政府的无能了。
“郑先生早在几年前就预言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为什么从来都没人重视?”
并不如何意外的,郑毅现在的头衔越来越多,即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之后,又多了一个军事战略家。
至少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专家。
眼见场面有点冷了,却是一旁的邦德少将打圆场道:“好了好了,郑先生,诸位,不要吵了,眼下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补救啊,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郑先生,您看,您这边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忙的么?谁是谁非哪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补救,是战局,只要战局能胜,对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天底下又没人能管得了你郑先生,你又不是谁的手下,对吧?”
显然,却是已经听明白了郑毅话里的意思,锅不是不能由他,由陶钧来背,但需要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
他是管陆军的,本身这次责任就大,况且这一屋子人里不是中将就是上将,就他一个少将,郑毅要是不肯接这个锅,那这锅肯定就结结实实地扣他身上了。
陆军不如狗啊。
郑毅闻言,笑着看向参谋长帕里则和空军上将伯波纳姆:“您二位怎么看?”却是有意地忽略了跟他有过不愉快的海军中将菲尔普斯。
帕里则:“我也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抗日,郑先生如果对抗日有什么需求的话,这个时候,正所谓事急从权,我看,可以考虑不过问伦敦方面,由我们这边优先满足您的要求。”
波纳姆则是瞥了菲尔普斯一眼,见他也没什么反应,自然也是连连点头。
当务之急是先把锅甩出去再说。
郑毅闻言点了点头,却是问道:“我能问一下,你们英军接下来有什么战略打算么?”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却是由菲尔普斯开口道:“郑先生也不是外人,当然可以告诉先生,伦敦方面认为,唯有出动海军主动出击,才能彻底抹去此次战败的耻辱,遂决定,主动进攻。”
“主动进攻?那是要进攻哪里呢?曼谷么?”
“不,不是曼谷,而是港岛。”
“啊?咳咳~,咳咳~,咳咳咳~”
郑毅都被这天马行空的决定给整惊住了,正在抽烟的他甚至还被呛了一口烟。
“英军决定要北上和日军海战?”
众人点头。
郑毅:“没有这个必要吧,港岛那地方…………”
一时,郑毅也不知该怎么说了。
随即郑重地道:“我建议,要不咱们还是稳妥一点?我是一名中国人,请你们相信我,我比你们更希望港岛不要失守,实不相瞒,我的女人此时此刻就在港岛。”
“可港岛那位置……是不是有些过于冒险了呢?与其主动出击,莫不如就近防御,日军既然在哥打巴鲁建造了据点,自然就需要进行补给。”
“北大年和万卡都在我们手上,路上补给肯定是进不来的,反之,马来亚的英军,乃至我们吉打州的马来军团,都是可以参与对其合围的。”
“如果日军不救,我们就能够将他们给撵下去,重新抢回吉兰丹,如果日军救,正好可以借此处与他们进行消耗,你们英军完全可以在这里跟他们打啊。”
“如果日军的决心够大,那么很有可能,英日两国,是可以在暹罗湾这里进行一场海军决战的,总比远去中国要好打得多吧?”
“哥打巴鲁的空军虽然没了,但是新加坡和槟城的空军依然是可以支援战场的,而且以我对日军的了解,日军是个很容易独走,很容易就不听指挥部战略的军队。”
“如今他们刚刚取得一场大捷,正是眼下最狂妄,也最得意的时候,这个时候让他们放弃已经占领了的土地主动撤退的话,即使战略层面意义不大,说不定他们的海军也会通过不断添油,最终变成一场决胜之战。”
“退一步说,就算日军放弃哥打巴鲁,我依然不建议诸位北上,我以为,我们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守势,只要守得住,完全可以等待美军么。”
“你们要是真想主动进攻,也可以封锁法属东印度的地盘,封锁日军的经济,美军的海军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是我敢说至多半年,一定能够恢复一战之力,至多一年,一定能够卷土重来。”
“到时候你们英美联军联合起来再北上也不迟啊。”
怎么看,郑毅都感觉英军主动北上是一招臭棋。
要知道,现在的占据和历史上的英日战局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日军登陆马来亚之后宋卡和北大年立刻就失守,再之后那个被称作马来亚之虎的男人横空出世,以一种摧枯拉朽一般的气势就横扫了整个马来半岛。
英军被打蒙了之后直接就宣布放弃整个远东除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地区,集结了整个远东的兵力全部集结于新加坡与日军决一死战。
这才有了历史上的新加坡战役。
可眼下,因为北大年和宋卡都没有丢,甚至吴爱华的兵锋还在多伦地区,日军占领哥打巴鲁没什么意义的。
他只是毁了英国的一部分空军,那地方又不可能长出日军的飞机出来,这个占领实际上就挺多余的。
放着这么好的战场不用,往北跑什么啊!
郑毅是不懂战争的,至少是不懂战术细节的,海军就更不懂了,南洋这边的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新加坡目前的“威慑舰队”,其规模远远大于历史上的“z舰队”。
正常稳扎稳打的话,这场海战应该还是有得打的。
参谋长帕里则却是苦笑道:“恐怕是不可以这样的,郑先生,欧洲战场,中东战场,和北非战场,都需要海军啊,说出来不怕您笑话,至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海军就要被调走了。”
“北上与日军寻求决战,也是不得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