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战争在疯狂的加速
大胜之后,吉打州的马来兵团彻底的鸟枪换炮。
阿南德原本的团长直接一步到位成为代理师长,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将扩编成一个至少拥有两万人的轻步兵师。
虽然不会有坦克,装甲车等装甲部队,主要是马来半岛的地形也不适合这些大家伙。
但郑毅却保证这一个师之中会有一个摩托旅,一个炮兵旅,以及一个精锐特战旅,配备一定数量的轻机枪和防弹衣的。
当然,这么多的人员招募,以及武器购置,生产,都需要时间,与这些兵卒配套的企业和宿舍,训练场也都需要时间来盖。
说真的,能不能在日本打过来之前把这个师给拉起来都不一定,接下来的北大年之战肯定是赶不上了。
整个兵团五千人走的,回来的时候是四千人,由阿南德帮忙转述了郑毅的南盟思想,和奖励之后,真的决定留下陪着阿南德一块建军,为吉打州和马来人做贡献的,却是只有两千人左右了。
差不多将近一半的将士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干脆脱下军装。
这其中有些还是英军时代的老兵,还是蛮可惜的。
还是那话,马来人是个还并未来得及建立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民族,甚至许多人连马来人的这个概念都不认可。
人各有志么,大部分人当兵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阿南德本人也不是说就多么高尚,而是因为郑毅很清楚的告诉他,他是得到了南盟议员的身份的。
自然和普通的大头兵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大多数的马来人来说,郑毅给了他们一大笔钱,槟城的身份和安排工作,这就已经对得起他们之前的卖命了,也实是不愿意继续做卖命的事了。
乐意学中文的就去槟城,觉得槟城都是华人生活会不自在的,留在亚罗士打也足以用这笔钱做点小生意,
还有些人三三两两的合伙去了仰光,打算在那里开个工厂创业当老板,有些人甚至选择了拿着钱回村,买下一大片的地去做地主。
人各有志么,对于一群本来就没有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的人,你也不能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人家。
至于那些战死牺牲之人的家属,郑毅自然也是要管的,除了亲属悠闲递补之外,每家的抚恤金都给了足足三千美金,
并由槟城和亚罗士打政府共同成立了烈士基金,保证其子女和父母,只要活着,每个月就永远有钱拿。
拿督翁在组建亚罗士打政府的时候,也是优先从这些牺牲者的直系亲属之中选拔公务员。
因为这一场战役,郑毅和整个南盟前前后后包括扩军销、奖金销、对亚罗士打的大规模投资、工业转移,总共的销预计竟达到了五千万美金以上。
这么一大比钱砸进来,却是将槟城原本走下坡路的建筑工业又给重新砸成高峰了。
郑毅是不可能给亚罗士打的马来人建房子的,整个亚罗士打的房地产产业没多久就已经干得如火如荼,甚至比槟城搞开发时利润还大,还要更加热闹许多。
而郑毅的老婆李佳芝,在亚罗士打确定扩建之后,却是也亲自跑到亚罗士打常驻去了,作为南盟劳动局的局长,开始认真的在研究亚罗士打的工业企业的保险和50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的事情。
虽然最低工资肯定是不可能跟槟城比的了,但按照李佳芝的说法,既然建立了南盟,至少让每一个为南盟工作的人,都不要受到压榨和剥削。
加班还是要给加班费的。
整个亚罗士打,一时间就仿佛是几年前的槟城一样,到处都在开工建设,整个马来半岛上的其他马来人口都在蜂拥似的涌入,尤其是吉隆坡。
原本一百多万人口的吉隆坡现在就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亚罗士打的发展潜力,郑毅对这个城市的看重,都已经超过仰光了。
阿南德和他的五千勇士,也因此成为了整个亚罗士打,乃至所有马来人的英雄,毕竟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得出来,郑毅的大笔投入和亚罗士打在南盟内部的地位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所打得这一仗。
英国人是想尽一切办法从他们马来人手里抢钱,剥削他们。
郑先生却是真给他们砸钱啊。
整个亚罗士打的人口也在迅速的膨胀,华人,槟城日侨,乃至英国,美国的商人,都对这个城市的潜力表达了认同,跟风跟过来的也不在少数。
只是掏钧和陇耀,以及他们手下的那些华人在役士兵却纷纷有些坐不住了。
这怎么一不留神,这马来人好像比他们还了得了呢?
他也不服啊,尤其是经此一事之后,日本军部真的有点疯了,开始大规模的往泰国的方向增兵,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弄来整整一个师团朝北大年发起猛攻。
吴爱华手下那些人着实也不是太好用,这丫的和披耶帕凤本来存的就是把地方腾出来给中国人和日本人做战场,狗脑子打出来才好呢的心思。
于是陶钧为了证明自己,再说他们华人打鬼子哪里还需要理由,拉着部队就上去了,一心想要打出一个比阿南德更耀眼,更厉害的战绩出来。
那结果当然就是打不出来么。
阿南德是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么。
而且客观来说,这批华人的装备虽然更好,但打起来是远没有阿南德他们猛的。
陶钧手上现在有五万人。
然而陶钧的这五万人大多并不都是全职士兵,而都是槟城的华人轮值的,数量虽然多,但军事素养其实是相对稍微差上些的,毕竟都是要上班的。
真正全职,拥有较为专业,可以野战技能的将士也就一个加强旅,不是不想多弄一些,但华人军训得多,真愿意全职去做士兵的,真的少。
毕竟,华人在槟城不愁找工作的,而且要说家国情怀的话,很多人可能还是没拿槟城当家。
更多的人可能是并不认为槟城需要被保护,郑先生所说的日本人会打过来的事情他们并不如何相信。
就算相信了,其实也不用当兵。
大家都做过军训,枪法也都挺不错的,男人中持枪率已经超过40%了,日本人真打进来,依托城市地形再打他们也不晚么。
郑毅在建设槟城之初,可能是由于他本人性格过于求稳的原因,一直采取的都是底线思维,建军的时候先想的是巷战,然后才想到岸防,刚刚开始琢磨野战。
导致槟城其实拥有极强的巷战能力,现在发展野战能力的时候就明显有些乏力了。
那些真的有想法想要当兵,主动去打鬼子的,早就已经跟何世礼走了。
至少在槟城华人看来,去北大年,帮着马来人打日本人,泰国人,图啥啊?
图钱,那我不如打工,至少不用卖命。
图来劲,那我回国多好啊。
这就导致华人在数量上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巷战有余,阵地战防守也还凑活,但要他们主动进攻,去北大年跟日本人拼命,表现得就确实是有点差强人意了。
至少远比不上阿南德。
防御作战,陶钧跟日军打出来的交换比居然差不多是一比一。
急的他甚至还要跟陇耀借人,借缅甸军团来用。
跟国内抗战相比其实已经是挺好的了,郑毅都觉得挺满意了,但是阿南德的珠玉在前,陶钧却为此总是忍不住有些生闷气。
甚至郑毅还得主动劝解他:“已经很好了,鬼子上的毕竟也都是陆军精锐,莫说大家都是义务兵,是征兵制必然不如募兵制这个基本事实。”
“大家实际上是第一次上战场啊,确实都是新兵蛋子么。而鬼子是在中日战场上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早在侵华之前就已经有多年训练经验,甚至鬼子的重火力比陶钧的还多一点。”
“再说大哥你是不是上头了啊,当初咱们进驻克拉地峡的战略构想还是你提出来的,咱的战略目标不是借助此地地形优势,通过层层连营拖住日军而已的么?”
郑毅真觉得,能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阿南德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你们就必须也得出去找个死耗子带回来吧。
就当是练兵么。
不过郑毅却是也真动了大规模招募泰族、马来族的士兵在北大年效仿吉打州的心思。
毕竟也没必要搞那么多的都整华人军队啊,就地取材,人力池更加充沛不说,军饷起码要比华人低得多得多。
而且打仗总要死人的,华人的抚恤金高得他都有点心疼。
这会儿,郑毅倒是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到处惹事的时候喜欢用锡克教士兵了。
他都有点想钱从印度弄点传说中骁勇善战的锡克教士兵来使使了。
郑毅也没有闲着,多次出访,并借着舆论的攻势,终于让英美两国都做出了一点动作,出动军舰,开始在暹罗弯不定期的巡航,甚至还进驻了皇帝岛的原泰军海军基地。
毕竟这脚都踩马来半岛上来了,英美要是再不做点什么,还当个锤子的世界霸主。
虽没有直接开战,但却是也确实震慑了日本海军蠢蠢欲动的冒进行为,将战争模式仅局限在空军和陆军上,而且空军因为是借的泰国的机场,飞机数量并不怎么多。
借助克拉地峡的特殊地形,郑毅给陶钧下达的命令是结硬寨打呆仗,反正拼消耗拼补给他肯定是不怕的。
一边打,郑毅还一边建设北大年,基本就是个亚罗士打的弱化版,与陈六使合作在这边建了一个大型的橡胶深加工工厂,制工厂,以及一些锡矿粗加工等因地制宜的东西。
陈六使的橡胶加工业原本是设在新加坡和槟城两处,而且是以新加坡为主的。
新加坡现在英国人是肯定不会让他碰的,但等到二战结束之后,那地方郑毅还让不让他们英国人碰那都是两说了。
陈六使本人因为也加入了南盟,考虑到新加坡确实暂时还不是南盟成员,所以顶着枪林弹雨的,倒是也将原本放在新加坡的部分橡胶硫化生产线和轮胎生产线转移到了北大年。
并尽可能的提高在当地的橡胶价格。北大年这地方毕竟又不是英国殖民地,所以是没有马来人不许种橡胶这种种族分化性策略的。
提高橡胶的需求和收购价,就是在让利于本地的马来人,一个橡胶加工产业也足以收买北大年地区马来人的忠心。
顺便,还能抢泰国本土的橡胶,跟日本进一步的争夺战略资源。
就算将来这些日本人打进来了,哪怕这些工厂都没能完全投产,却是也足以收当地马来人的民心,起码日本人没那么容易治理这里,甚至还会被这些马来人打游击战。
毕竟日本是穷逼帝国主义么,打到哪就抢到哪,而且还不做人,根本就没有安抚、治理占领区的能力。
不过槟城的橡胶加工还是没搬的,槟城现在橡胶已经不做轮胎了,有了塑料这种产品之后,郑毅现在又琢磨出了橡胶乳化工艺。
槟城目前的橡胶主要用于制作胶水、高级乳胶漆、以及卖得最好的,安全套。
这玩意现在作为一次性产品来用的话其实还是挺贵的,郑毅和陈六使的利润很高,但却一点也不影响着东西的销路,都是满产的,是槟城仅次于石化加工、泰有机械的小家电的第三大暴利项目。
做到这些,再加上施工队的日夜不停的修筑联营型防线,就足以实现对日军层层阻击的战略目标了。
毕竟鬼子暂时还没有做好一举横扫东南亚的决定呢,只敢用一个师团,还没有海军配合的对付他们,想推进战线也是做梦,反而还进一步的消耗了他们。
陶钧和吴爱华联手,练兵之余虽然能在阵地防守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但离开了炮火和阵地的掩护,让将士们主动冲锋的话,却往往还是效果不甚理想。
互相之间都打不动,以至于直接僵持住了。
至于那艘抢来的重型战列舰,郑毅则是干脆下令将其拆掉了。
二战是战列舰的终章,而且山城号这种日本胡搞搞出来的东西,在战列舰中都属于没什么用的工业垃圾。
移动速度太慢,完全是飞机的靶子不说,因为要堆火炮,把炮台足足磊得有15层楼高,一艘四万吨的大船,居然因为重心太高而不太经得起风浪。
本来他搞这么高的炮台还有点居高临下,做瞭望塔的意思。
但他却没有安装电梯,士兵想去瞭望塔上查看敌情要爬足足十五层楼,累都累个半死。
身为战列舰,却为了减重而使用较薄的装甲,放弃了战列舰在这个时代唯一还算优势的抗揍。
郑毅要他干嘛?
那些个巨炮放在这样的一艘船上,都有点浪费了。
正好,郑毅还没有这么大的岸防炮呢,他从克虏伯订购的岸防炮都是280毫米的,再大的人家就不卖给他了,而且交付的速度极慢,他订得明明是一百门,半年了也就给他交付了二十五门。
郑毅估计直到二战开始之前,克虏伯应该是没那个余力完成订单了。
正好用这山城号上面的舰炮补上,而且山城号上的六门主炮口径都是356毫米的。
分别往六家石油炼化厂的沿海区域一架,安全感瞬间就拉高了许多,更别说各种的副炮、高射炮和机炮了。
整个工程即使是日夜赶工,动用了无数的工人和大型设备,一连干了一个多月都没拆完。
甚至这个过程中居然还真的有两个日军的空军开着飞机跑到了槟城投诚。
郑毅的舆论战,终于是初步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至于炮拆下来之后的船只,郑毅却是直接找到了英国,面见了布鲁克和庞德。
“你要把那艘没有炮的战列舰送给我们英国海军?”
郑毅:“什么叫没有炮的战列舰,那明明就是一艘没有修好跑道的航空母舰,这年头,战列舰已经过时了,以空制海的航母才是未来海战的主要方向。”
“再说我除了那艘战列舰,啊不对,是航母之外,我那还有好几艘轻巡,和各种其他船只呢,我也是咱们大英帝国的海军么,自然愿意为咱们日不落帝国做点贡献。”
郑毅本人,至少暂时是没有兴趣发展海军的,槟城还是有点太小了,也搞不来造船业,修船业也没有能力服务好军舰,在即将到来的二战,只有那么几艘破船也没啥用。
郑毅已经来过伦敦好几次了,跟布鲁克也算熟了,布鲁克也大概知道他的性格,笑着道:
“你郑先生在军事装备上从来都是把我们英国的装备想办法弄成自己的,什么时候还卖回来过?你郑先生可是个财神爷啊,想来,应该不是为了钱吧?”
郑毅:“确实,不缺钱,我要是真在槟城发展海军,恐怕你们也不能乐意,这不,就想把船送给你们算了,跟你们换一样东西,放心,是很小很小的一样东西,对你们来说很轻松。”
“什么东西?”
“雷达站,我需要罗伯特沃特森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来槟城一趟,为槟城建设一座大型的雷达站,”
布鲁克和庞德闻言噌得就站起来了:“雷达?什么雷达?雷达是什么,你知道么?庞德?”
庞德:“我不知道啊,罗伯特教授?谁啊,哪个大学的。”
郑毅不自觉地翻了一个白眼,道:“二位,我既然都提出来了,还有必要这样装么?你们放心,我是有我的秘密渠道的,我跟你们保证,德、法、美应该都不知道。”
郑毅所提到的雷达自然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用来防空的,英国本土链雷达基站。
也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脱离了原始无线电的,真正的第一台雷达。
36年由罗伯特·沃特森·瓦特教授研制成功,随后便立刻被英国政府秘密保护起来,建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雷达基站。
也正是这个雷达基站,让英德空战时英国占尽了便宜,尤其是刚亮相的第一年,德国人完全不知道英国人的防空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直接导致了海狮行动的破产。
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明。
算算时间,现在这个雷达站应该是刚刚建完不久。
正好让这个团队来给自己服务。
见两人完全都是一副震惊,不敢相信,又懵逼的神态,郑毅倒是也表示理解,还贴心地道:“几艘军舰换一个雷达基站,大家在价钱上都差不多。”
“其实我既然都已经知道了,你们也没有对我保密的必要吧,我虽说在无线电领域没有什么研究,但好歹也是当世公认最棒的应用科学家不是么?”
“让罗伯特教授来槟城做这个雷达项目,说不定我还能帮帮他,将这个项目进行一定的改进,使雷达的技术更完善呢,是吧。”
“再加上我还用那么多艘的好船跟你们换,你们一点也不吃亏啊。”
二战时的雷达基站,还是一个巨大的大工程,用的也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那种东西,而是大概三十几根巨大的信号塔所组成的雷达矩阵。
工程量其实一点也不比造船小了。
事儿有点大,即使是庞德和布鲁克也都无法做主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天之后英国的情报部门是一定会搞一轮大清洗的。
堂堂的绝密项目,竟然让郑毅这么个远在远东的资本家都给知道了。
大英帝国的保密系统是个筛子么?
虽然郑毅信誓旦旦的保证德法美肯定不知道,可他们又如何敢信呢?
你郑毅一个资本家,不就是有点钱么,而且还离着他们那么远,你都能知道的事情,难道德法还不如你么?
不过郑毅后面说得话,他们还是认可的。
不止是他们认可,整个内阁高层对此也都是认可的,郑毅确实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牛的应用科学家,甚至牛到了大家都有点不太确定他的专业到底是什么了。
机械领域,人家做出了永磁电机,而且整个南洋的工业化就是从他开始的。
化学领域,人家搞出了塑料和化纤,在石油应用领域是绝对的当世第一人,诺奖的得主。
据说连地质领域,也是十分的了不起,随手一指,就指出了加瓦尔油田,甚至还帮他们英国指出了马来亚本地的海上油田。
万一人家,就懂无线电领域了呢?
再说雷达这东西毕竟是和材料,机械都是有相关性的,大家对科学又确实不是很懂,反正这玩意作为秘密武器,也已经被郑毅知道了。
军舰换雷达基站的这个买卖,确实也是可以做的,自然,便答应了下来。
全世界目前唯一的一个雷达基站团队就这么让他给忽悠到手了,槟城雷达基站,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雷达基站。
当然郑毅也并不是在忽悠英国人,他是真的能为雷达基站的建设提供建议的,最起码最起码他知道脉冲雷达,虽然只是提一提建议,
但罗伯特教授是世界无线电专业的顶级专家,一点就透,很好的在原本英国雷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极大的增加了雷达的侦测范围并缩短了雷达的建设周期。
只不过英国在二战前肯定是没时间等槟城的建完再建一个就是了。
两个月后。
1939年年初。
就在槟城这边的岸防炮,雷达站都建设得如火如荼,而北大年那边也仍然僵持之际,郑毅却是终于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苏俄专家,带着第二中央特别设计局的专家团,过来用火箭炮技术跟他换炼油技术来了。
“日军个你们交手了?还是诺门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