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 李怀霜:“这咋还给我说不自信了呢”
    第142章 李怀霜:“这咋还给我说不自信了呢”
    南京这边让李怀霜来,本身其实也是存着怀柔的心思的,毕竟这是李季谦的好友,而郑毅,到底还是要给李家几分颜面的。
    之所以带了兵来,说到底只是为了表达一点生气的态度么,毕竟郑毅这边的情况国内又不是不知道,两三百个兵,又不是来兵变的。
    这当然也是一种试探,这个时期的南洋华人和后世的南洋华人毕竟完全不同,民国是承认双国籍的,所有的海外华人都是中国人,郑毅更是一代新客。
    要知道,国民政府在海外是设有联络处的,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力也是极大,尤其在部分华人占据绝大多数区域地方,他们也真的能行使一定程度的管理权,
    更夸张一些的,比如缅北的许多地区,甚至是有正式的委任状,有着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的。
    没成想,这郑毅居然这么不给面子。
    简直是个反贼啊。
    李怀霜是见过郑毅的,槟城真正开始起家的时候,用的还是石景山的钢炉,那炉子还是他帮了忙,才从国内给运送过来的。
    短短五年都不到的时间,昔日,郑毅都还是一位说话做事十分谦虚,还需要他来提携的后辈,今日再见,不,面都没见着呢,就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时移世易,今非昔比,李怀霜又不是没有来过槟城,作为辛亥元老,他对这地方可太熟悉了,
    可这才几年不见而已,如今再看,却是只感觉这地方比上海还要繁华热闹得多,也不禁让他感慨连连了。
    好在郑毅到底也没有让他等太久,他本人对这些辛亥元老还是尊敬的,更何况他们俩也真的有过交情,不想让他过于难堪。
    晚上六点多一点,郑毅便命人将李怀霜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招待,因为正好是饭点,还特意让他一块吃饭。
    郑毅在自己家的饭厅里,却是只穿了拖鞋,睡衣,毫无任何的尊敬之意,甚至还带了媳妇,同样是穿着有些随便,完全就当是一场私人的家宴,没有任何正式接待的意思。
    “李伯伯,多日不见,您看上去可是清减了许多,来,快坐。”
    一进门,却是李佳芝上前主动地打了招呼,小环则是拿出了拖鞋招待他换鞋,郑毅坐在桌上没有说话,只是对他微笑,点头示意。
    显然,这郑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之所以见他,都是看在了李佳芝和李家的面子上。
    来的这是他老婆娘家的好叔叔,而不是所谓的使者,人家并不给这个面子。
    “哎~”
    这郑毅态度如此强硬,一点面子也不给他这个所谓的使者,他也只好顺势软了下来,以娘家叔叔的身份上了桌,笑着道:
    “佳芝,这是真的找了个如意郎君啊,郑先生,数年未见,您当真是做出了好大的事业啊”。
    郑毅也笑着应道:“还行,总算是带领南洋华人,尤其是马来的这些华人,闯出了一点名头,挺直了腰杆,脖子,再也不用向谁低头,看别人的脸色了呢,
    李叔叔,坐,尝尝佳芝的手艺,知道是您来,佳芝可是难得的亲自下厨了呢。”
    说是亲自下厨,但其实也就是切点鱼片肉片打边炉,各种乱七八糟的小菜,备菜,全是丫鬟佣人们搞的,
    李佳芝现在也忙得很,担任劳动局局长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杂务处理不完。
    甚至感觉她时间比郑毅自己都紧。
    李怀霜坐下后,倒也确实是不急着说正事,而是一边在锅里涮鱼片,一边笑呵呵地与他们聊起了家常,还主动提出要喝酒,直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郑毅也不禁喝得有些微醺。
    两人一道谈了一个多小时的旧事,从辛亥起义,到他帮着郑毅搞钢炉,感情牌打得老泪纵横,口中已经从郑先生,借着酒劲变成了郑贤侄。
    这才开口提起了正事道:“贤侄啊,叔,纯是做一个长辈,劝一劝你,我知道,你是爱国的,国内有一些个媒体总是抨击你与日本人走得太近,收留了太多的日本人。”
    “可他们懂什么呀,贤侄你这才是真抗日呢,你从日本迁移过来的人口,那可都是日本社会的精华,战场上打仗是抗日,战场之后挖日本人的墙角,这当然也是抗日啊。”
    郑毅笑道:“有些所谓的公知,其实不一定是蠢,而是真的坏,辛亥革命之时,大量的革命党人都有旅日经历,
    即使是事到如今,国内对日本人怀有莫名其妙之期待的知识分子,恐怕也不在少数。”
    李怀霜:“哎~,中国之事,很多时候坏就坏在了汉奸太多啊,只怪,国家太穷,国势太弱,民众缺乏信心,
    这才会有人,索性将希望寄托在外国人的身上,有钱人收买穷人总是更简单,国与国也是一样。”
    “是么?呵呵。”
    郑毅闻言,不置可否。
    李怀霜也只是用这句话当做开场白而已,并未就此而深究,却是道:
    “贤侄的一片拳拳抗日之心,如今已是天下皆知,贤侄,也真是好大的手笔,数月之间,捐助竟达数百万美金,出手之阔绰,
    恐怕,就连国家财政与您相比都要差上许多,短短五年时间,贤侄,已经是富可敌国了啊。”
    郑毅笑道:“富可敌国还谈不上,只是财政收入,需要的销太多,而我一介布衣草民,所以没什么销罢了。”
    李怀霜:“以贤侄今日之成就,可不是什么布衣了呀,只是贤侄,正所谓人言可畏,
    我知道,贤侄一片报国之心,一定是问心无愧的,然而贤侄几百万美金的巨款捐赠,却是一分钱也没有给到中央政府,反而都给了那些各地的草头王。”
    “南京方面,确实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个我也是承认的,可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国之首啊,
    中国自晚晴以来,军阀之间相互混战,足有二十余年,直打得翻天覆地,民不聊生。”
    “也多亏了南京方面,通过北伐以及中原大战,黄埔将士血染沙场,才有了今时今日之局,中国也终于彻底统一,
    贤侄,却如此大规模的援助那些尚且还有一些兵权,一些自主性的将领,军阀,这在许多的无知之人眼里,这岂不是要让中国重新走向分裂么?这却是难免要让人对你非议的啊。”
    郑毅闻言笑道:“我倒是也想支持你们,可是你们不抗日啊,陕北那边,可是早就已经宣扬抗日了,再搞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岂不是相当于是在剿灭抗日武装?
    至少在我这个外人眼里,我所看到的并不是抗日,而是谁抗日,你们就打谁。”
    “不将你们当做反动汉奸政权打,已经是我深明大义,理解你们的苦衷了。”
    李怀霜:“贤侄你可能是有所不知啊,南京方面,并不是全无抗日之准备呀,剿匪之余,也在准备着抗日啊,
    早在1934年年底开始,便开始了足足60个师的‘非剿g部队整训计划’,预计37年底完工。”
    郑毅却是丝毫不给面子,道:“都是一些杂牌军罢了,面对日军,即使是精锐部队也尚且难以交手过招,那些个地主武装,又能顶个什么用呢?
    你们今年一整年的军事计划几乎都是围绕着内战去的,全国的主力都是向西在布置,
    所谓的整训,不过是借此侵蚀地方实力派罢了,贵州的王将军,四川的刘将军,都被你们给整没了么。”
    李怀霜则道:“贤侄您是有所不知啊,不止是这60个师的集训,我们还做了许多的秘密准备,只是贤侄你不知道罢了。”
    郑毅闻言,似笑非笑地道:“我不知道?无非是秘密修建了从上海到南京的三道防御工事罢了,同时还动手整修了江阴,镇江,南京,马当几处江淮要塞罢了。”
    “哦对了,你们还让张治中在宿州弄了一个秘密作战中心,密谋进攻虹口,要在上海市区内作战,将在上海的日军驻军干掉,对吧?
    不就是不停的派探子去虹口日本租界区去查探日军的火力布置点么,嗯,应该也就是这些了,还有其它的么?”
    李怀霜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你……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防线修建,郑毅知道也就罢了。
    毕竟那也算是大工程了,说是秘密修建,但若是有心探查,以郑毅的财力,以他和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知道他们在大兴土木还是有可能的。
    可是,苏州的事情,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件事,他都不知道啊,是他这次出访之前,特意被秘密告知的。
    南京方面认为,郑毅虽然目无中央,身在海外不服管束,也确实是有点没法管束,但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应该不假,对国府只是有所误会而已。
    所以他们让他特意将这个国军秘图上海的消息告诉他,就是为了消除误会,顺便,寻求一下郑毅在此事上的支持。
    哪知,他都还没说呢,郑毅就抢先将其给说出来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件事国府上上下下,知道这个战略目标的也不超过100人啊!“郑先生,莫非是在国府高层之中,也有您的……”
    郑毅:“没有啊,我是从日本人那边知道的。”
    “日……日……日……日本??”
    郑毅:“国府高层之中,没有我的人,但是日军高层之中,反而是有我的人的,您知道,我在日本有些关系的。”
    李怀霜闻言都傻了,他本来是还有一系列的话术要跟郑毅说的,这会儿脑瓜子一片空白,竟是全忘了。
    “日本……日本人是怎么知道的?”
    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国府和日本签下《上海停战协定》,吴淞口和狮子林炮台被拆除,安亭以东不许中国驻军。
    所以这么多年,东区租界实际上一直都是日本人实控的,几年的时间里,人家在东区修建了十分坚固的要塞,又有大量的日本海军。
    战端一开,日本人随时可以从这里顺江而上,直接沿着长江从东往西打,利用长江水道运送给养物资。
    战争中,作为进攻一方最难的抢滩登陆,早在1932年人家就已经完成了,上海的长江入海口,绝对是中国漫长海岸线上最绝佳的登陆口,没有之一。
    郑毅不由得讥笑着道:“当年的淞沪抗战,就不应该签订什么狗屁的停战协定,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如此明晰,
    九一八之后就应该拿出寸土不让,拼死到底的决心来跟他们打,当年要是能集结全国兵力跟他丫的拼了,日本人未必就能登陆得了上海。”
    “结果你们三二年的时候不打,让人家上来了,驻军了,要塞也修了,现在却是反而在琢磨如何把他们赶出去,甚至是准备集结全国之兵,把人家给打出去,怎么想的呢?”
    “等了这么多年,人家日本等的是军国主义转型,等的是工业大生产,等的是更多的炮弹,子弹,军舰,战斗机,你们在等什么呢?
    四年了,这四年,对日本来说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尤其是226兵变之后,全社会的工业企业都转型开始生产军工用品。”
    “而你们,这四年过去了,敢问比四年之前变强了多少呢?农业国对抗工业国,我看你们也没有要大力发展实业,搞工业的意思,大家互相之间准备的时间越长,人家的优势就越大啊,这个道理你们不懂么?”
    李怀霜:“…………”
    郑毅说的,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淞沪会战了。
    他在日本高层有个屁的间谍,但作为穿越者,有些东西自然是先知先觉一些的。
    虽然淞沪会战突出了一个指挥混乱,战略目标不清,战役布局一塌糊涂,等等错误,
    但这一仗的惨烈,甚至壮烈程度郑毅也是认可的,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可他妈这本来是一场1932年就该打的仗啊!
    别看只有短短的四年,原本时空就是5年,但是这五年时间,日本真的是脱胎换骨的,即使他只是一个初级工业国,但是叠加全球经济危机,日本人可以肆意购买美国废钢的这个背景。
    1932年的日本军队和1937年的日本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啊!
    五年,五年啊!你知道人家日本这五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当然,五年之前中国这边也没准备好。
    可是五年过去了,你难道就准备好了?
    说到底,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压根就不明白,一个初级工业国在完成了战争动员和战争准备之后,所谓的工业化大生产到底有着何等巨大的战争潜力。
    然而事已至此,纠结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了,该不该打的,人家的堡垒和防御工事也都已经修完了,
    这一计划,郑毅既然通过日本知道了,你还秘密个屁啊,却是不禁忍不住问:
    “郑先生,兹事体大,敢问……敢问……您知不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知道的呢?莫非是,国府高层内部,有……有……有叛徒?”
    郑毅:“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如今的黄浚,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间谍了。”
    “黄浚?”
    李怀霜的脸都绿了,那是行政院的主任秘书,要知道这种职位,虽然谈不上什么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但是往来文书,几乎没有他不能过手的。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前夕,国府曾有过一个沉江计划,即准备调集民船沉到江阴江底,然后往江里倒入砂石,彻底将江阴一段水域堵死。
    使日军在武汉等地的军舰和陆战队进不去出不来,给他们来一个瓮中捉鳖,至少,也让他们无法支援淞沪战场。
    这则机密消息就是通过黄浚传给日军的,结果就是在国军沉江之前,军舰和日侨连夜撤走。
    李怀霜:“此人……此人是,汪的亲信啊,怎么会……”
    郑毅不由得都乐了:“对啊,所以你以为,姓汪的是什么好东西?”
    “不……不会吧。”
    郑毅闻言耸了耸肩,表示你爱信不信。
    反正他提醒到了。
    事实上光是点出这么个人来未见得就会有用,毕竟一个黄浚倒下去,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黄浚在等着排队呢。
    强国打弱国,富国打穷国,渗透和收买本就相对容易,国府高层中又毕竟有大量旅日的,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尤其是战争初期,军国主义的凶残面目还未完全暴露的时候,有些人当汉奸可能都还觉得自己挺高尚也说不定。
    李怀霜:“我明白了,不过郑先生,我是想要告诉您,其实国府方面的抗日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也做了许多的相应准备,
    郑先生一片拳拳爱国之心,愿意资助祖国抗战,我和国内大部分的有识之士,都表示万分的钦佩。”
    “谢谢。”
    “不管怎么说,南京方面也是一国之首,此国战也,郑先生愿意捐款捐物,还是应该捐助给南京方面,由中央进行充分的协调,而不是搞得枝强干弱,各自为战,直至最后搞得一盘散沙啊。”
    说罢,郑毅将毛巾扔下,上楼去了。
    怪忙的,也实是懒得再与他多费唇舌。
    却还是李佳芝见状笑着道:
    “李叔叔,毅郎他白天的时候太忙,许是有些累了,失礼之处,还望海涵,不过小女子也以为,抗日之事,毕竟是在行而不在口,
    目前为止,就连小女子也实是不知,贵府作为中央,有任何行字可言,毅郎常跟我说,国府上层,亲日者宛如过江之卿,
    甚至曾经之高,简直是不可思议,谁知道你们到底是要战要降呢?若是当真想要槟城之物资,还请拿出点实际的行动来。”
    李怀霜:“…………”
    他本来是想来劝说郑毅,展示国府抗日决心的。
    这他妈怎么吃顿饭的功夫,决心一点都没展示得出来,他怎么反而被这郑毅给说得有点动摇了呢?
    黄浚是间谍?
    黄浚背后的汪,也是间谍?
    有他妈这么高层级的间谍么?
    这也太扯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