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完美的计划,谋求远征军
    第136章 完美的计划,谋求远征军
    从国内,想办法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点其实并不出乎其他人的预料。
    人口的这个问题,郑毅自己不提,其他人也早就在想了,槟城的三百多万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槟城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尤其是还要基本保持华人人口的绝大多数占比的情况下。
    事实上马来半岛的马来人一共也没多少,满打满算也就四五百万,即使是放开马来人的身份和入籍限制,其实也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反之,槟城的这个城市虽小,但至少再来个几百万人肯定还是能装下的。
    却是许生理不禁道:“唐山老家固然是个大人矿,两广百姓本来也是咱们南洋华人中的主流人口,确实也好适应。
    只是这个合作……要如何搞呢?买卖人口么?”
    “人口买卖,多年来在国内一直都是黑帮在做,即使是以南京方面的无耻,也没有公然做过此事,李,陈两位将军,恐怕是不太可能答应吧。”
    南洋么,自然也是固有其特殊情况在此,大家对钱买人口,倒是也都没太大的芥蒂,就是担心那边卖人口的良心上能不能过意得去。
    唐山的人力池几乎是无限的,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运力本身却是有限的,一张船票,即使是统舱也至少需要几十块,可是坐统舱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坐客舱,怎么着也得200块左右,往返就是四百块。
    没钱的人,付不起这200块的船票,有钱的人,人家也没有下南洋的需求。
    郑毅这几年把槟城已经弄得很好了,但对国内的老百姓来说,却是也还是只有精英阶层知道槟城确实是好。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仍然认为下南洋是一件十死无生的事,除非是实在活不下去,否则谁也不去。
    你跟他们说,槟城可好了,工钱可高了,干几年就能回来当地主?
    忽悠谁呢,吹牛你都不会说,以前你们都说南洋那边有金山的。
    事实上第一批下南洋的人还真就是被忽悠说南洋有金山所以才做猪仔的,有金山这种类似的说法说了一百多年,
    现在郑毅真在南洋搞出一座金山出来需要人挖,国内的百姓却已经不相信了。
    槟城崛起毕竟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并不足以让国内的百姓了解南洋那边的实际情况。
    所以郑毅一说招工,还跟两位将军合作,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居然都是买猪仔。
    买猪仔大家倒确实是都不排斥。
    问题是人家能卖不啊。
    郑毅:“我也正要和你们商量这件事,国内对咱们南洋这边的情况是误会颇深的,而且另一方面,咱们槟城的用地确实是有些紧张。”
    “满打满算,槟岛的总面积是293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是三个澳门而已,还有大量的面积用来建设了工厂和码头,新建的福利房,虽然楼层都做到了十层,但是挤,还是挤,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槟城的在籍人口是三百六十二万,我想过了,这个人口的总数,相对于槟城的大小,尤其是福利房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再增加一大堆的人口,光是盖房子,都不晓得要盖到几时。”
    “与其如此,莫不如我们放弃单纯的引进人口,也摒弃掉买卖猪仔的旧思维,转而采取,租用的形式,你们以为如何呢?”
    “租?”
    郑毅点头,道:“可以通过人才租赁,亦或者说是外包的形式来做此事,我建议,直接租兵。”
    “租……兵?”
    “对啊,当兵的执行任务,也并不全是上战场吧,是不是还有一种部队叫工程兵?
    我们这种,就可以叫工作兵么,有什么关系?对于桂系和粤系而言,军械,军饷,这是比较难筹的。”
    “反之兵源反而相对要简单得多啊,他们抗日,我们给钱,他们拿我们的钱扩编,买军火,发军饷,扩编之后送我们这一部分来,赚军饷。”
    “一年,两年,三年为期都可以,谈好了我们不但给钱,而且这些兵在南洋,打工之后回去,我们还可以给他们配好装备再回去,
    甚至是在南洋一边在工厂里打工,一边做军事训练啊,轮班不就得了。”
    钱绮雯:“还……还要军训?这样,会不会耽误生产啊。”
    郑毅:“不止他们要训,槟城的所有老工人,除了日侨,都要军训,一周军训一次就够了,让他们来,顺便还能跟他们多要一点军官,把我们槟城的其他百姓,也一并给训了。”
    “所有人,都军训?”
    “那,那日本人为啥不训?”
    郑毅:“废话,日本人愿意训我也得敢用啊,让他们在工厂里打工还行,谁敢让他们砰军火?”
    见大家都还是不理解,郑毅再次重申道:“各位,我再次跟你们重申,日本人攻打槟城绝不只是我的杞人忧天,而且英国人,美国人,是指望不上的。”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所以我决定,要将整个槟城,以工厂为单位,以商会为单位,全部实行半工半军制。各个学校,各个工厂,全部都要定期进行军训。”“所以新城那边,我的意思是权且先用国内的兵,顶替上,这样有三个好处。”
    “其一,我们跟两位将军之间这就有了贸易了,给他们支援,也更加的名正言顺,而且他们是军人,有自组织性,服从纪律,方便管理,
    日后这个方法要是用得好,我们和别的将军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少帅要不是给调到西边去了,不沿海了,这一招我早就想在东北军身上先用了。”
    “以槟城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吃下个两百万左右的劳动力,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军饷我们也出得起,
    而两百万左右的征兵,对国内来的各位大帅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正好借陈、李两位将军来打个样。”
    “其二,对于将军们来说,这些兵的军饷,我出的,军械,我出的,训练费用,我出的,我还额外给他们一比劳务费,他们只需要征兵而已,这年头在国内,给军饷,征兵很难么?这不是各取所需是什么?”
    “而且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节省空间,军人么,住宿舍就行,一间宿舍可以住八个人,都是男人,
    可以统一洗漱,统一吃饭,统一睡觉,一栋宿舍楼,住上个两三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用给他们分福利房。”
    “其三,便是互通有无,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手下的兵就变多了,来南洋干上几年,回去之后我是真给他们配枪,配武器的,他们回去之后也是真的可以打鬼子的啊。”
    “如果有朝一日鬼子被打退了,亦或者这些人回去之后不愿意上战场了,可是在槟城干了两三年回去,这些人就是技工了啊,他们也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人才。”
    “我们槟城,将会是面向国内社会输出技工的一个优秀的培训学校,若是到时候我们要在国内投资办厂,也不愁没有熟练的工人可以用。”
    “而我们通过这个方法不但得到了工人,得到了劳动力,还能大大的增加我们槟城人的军事素质,无外乎是多一点钱罢了,槟城的情况毕竟特殊,他妈的老子现在什么都缺,可就是不缺钱啊!”
    “至于运力不足的问题,以及我知道国内百姓对咱们南洋还存在误解的问题,我的意思是,直接借用和租用,英国和美国的军舰,
    让他们直接帮我们用海军来运输陆军,将我们的计划,包装成一个国际化项目,是不是很完美?”
    “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在坐的人的cpu都给干烧了。
    从解决槟城劳动力不足的角度来看,除了太费钱,太折腾之外,其他的方面也确实是好像没啥不好的。
    而至于这个太费钱,就当是在支持抗战,这么一想其实就舒服多了。
    当然,郑毅也是有一些小心思的。
    现在开始跟两位将军要人的话,假使三年为期,加上路途和各种耽误的时间,回去的话应该恰好是39年底,40年初。
    正好是抗战正面战场上最激烈,也最艰苦的时期,而且那个时候,日本人应该是刚好石油储备快消耗完了,要对东南亚动手的时候。
    在国内战场上锻炼一年,就是41年。
    1941年,国内可就差不多快要往东南亚这头派远征军了。
    不派他们这些在南洋确实待过的?
    这些兵回国打上一年的仗,积累一点作战经验,一年之后,只要还活着的肯定都是老兵了。
    这不正好接受他的指挥么?
    是的,郑毅其实是决定到时候将远征军的指挥权给抢过来的,反正远征军主要是配合英美作战的,
    郑毅在英美两国反正都有面子,东南亚这一亩三分地,自信他还是说得上话的。
    这些人在槟城干过,被自己指挥的时候肯定没什么意见,自己只要想办法把他们上边的长官给搞定就行了。
    等打到小鬼子投降,光头叫他们回去打内战?
    去你妈的。
    他正好用这些兵去抢地盘。
    他没记错的话日本是八月份投降的。
    英军则是在十月,十一月才陆陆续续返回南洋的。
    这中间剩下的三个多月的空窗期,正好用这些人去帮自己跑马圈地。
    完美的计划。
    当然了成本确实是大,几乎可以看做是有钱任性。
    而且跟英美借军舰的这个事儿,也着实是天马行空,却是也恰好借此事来彰显一下自己的能量。
    让南京方面对自己客气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