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3章 融合进程
    椰城行宫是合并了几个荷兰贵族的庄园而成,整体以西欧式风格为主,并加建了风景旖旎的园和北欧式的尖顶望楼,是个闹中取静的好所在。
    皇帝郑国辉这几日视查了椰城周边的城乡建设,这座城市的大半建筑毁于战火,反而有利于整体重整。
    城市新建中
    高标准的修建了城市下水沟渠涵洞后,以宽阔的道路为主线,形成了四纵七横的城市主干道格局。
    在老城区的和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广场旧址上,新建了民主解放纪念碑,忠烈祠和高大的华表牌坊,新建了汉唐建筑风格的椰城州府衙门和议会。
    周边的新建建筑也大多以汉唐宫殿风格为主,大多在三~五层,飞檐枓栱,气象万千。
    椰城州府仅靠出售大量市政空白地皮,以及私有地块,便收入了高达数千万银洋的土地转让金和契税,有效地利用了华人民间资本建设城市。
    在大楚帝国
    一切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于皇室,高额的土地转让金收入,悉数递解上缴皇室内务府,而契税则归属于地方所有,用于发展城市和地方经济。
    正常来说,二者是“九一”的比例,即土地出让金占九成,契税占一成。
    这并不是说地方政府只能获得一成收益,在房屋规划审批,物料进城许可证,建筑质押金等领域,市政还可以收取相应的费用。
    尤其是沿街商铺,还需按月缴纳市政清洁费,管理费,租赁税等相应费用,用于市政警署和相应部门开支,这就是细水长流的收费了。
    漫步在椰城行宫里
    大楚皇帝郑国辉正在询问爪哇岛占领区进来的治安情势,说道:
    “朕听闻,爪哇岛各地近来爆发了十几起民间暴动,范围涉及椰城,万隆和泗水等各地乡镇,具体情形如何?”
    知道陛下会问及此事,皇室秘书长李经羲早有准备,他从袖笼中抽出一份呈报,低头看了看后回答说道:
    “回禀陛下:
    微臣这里有驻军方面呈报的相关统计,按照规定,将会在三年后全部销毁,不留存档。
    在赢得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后,迄今为止
    驻军方面对占领区进行了广泛的治安清剿作战,如今从城镇逐渐扩展到乡村,正在稳步取得巨大成就。
    苏门答腊方面军和爪哇方面军合计完成了2217次军事行动,对占领区所有城镇进行了反复的拉网式梳理,彻底清除了土著人口的存在。
    其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年轻适龄土著妇女流向本土七岛,总量约为264.3万人,今后数年还将连续递解中,预估每年约为70余万人上下,主要以乡村土著妇女为主。
    年轻青壮年土著男丁流向矿场和道路城建苦役营,累计向岛外372座矿场和重要的基建工地输送189万余人,有力的缓解了帝国矿场开采和基建方面劳动力短缺问题。
    这对完善并提高大楚帝国整体基建水平,重建战后的城市及深化矿产资源开采发挥重大作用。
    另有数十万土著酋长,贵族家眷及死硬的教会分子流放荒岛,用于开采荒岛矿场等用途,由惩戒总署负责督管。
    这期间
    由于战争和饥荒造成的人口自然减少,折损了百万余土著人口,多以老幼妇孺为主,这也是未曾顾及到的情况,多发生在偏僻土著乡村。
    现阶段
    占领军的清剿扫荡深入到乡村,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军事行动较为频繁,也引发了部分地方土著暴动。
    在皇家军队有力举措镇压下,基本未产生大规模蔓延之势,迅即扑灭。
    在苏门答腊和爪哇两地,总计动员220余万土著苦役,参与到城市重建和乡村道路桥梁建设中。
    在一年半的时间内
    累计修建大大小小的桥梁7211座,干线和支线道路4.36万公里,铁路617公里,拓荒860余万亩,新建码头7座,改建码头26座。
    参与了大大小小71座城镇的重建和改扩建,新修水库152座,农田水利沟渠设施达11万余公里,新建采石场87座,铁矿山5座,房屋建筑无数。
    秉承陛下圣谕
    近五年的华人移民七成以上,皆输送至苏门答腊和爪哇两地安置。
    再加上本土七岛的自发移民,累计在新占领区安置华人移民267万(注:一年多的数字)余人,复垦田地超过三千四百万亩,新建华人村庄7500多座。
    “腾笼换鸟”之政策,正持续推进。
    现在已实现从城市至乡村的转变,目前在军事管制的爪哇岛西部地区,椰城周边乡镇已初步实现了“全华班”目标。
    下一步
    爪哇岛屿西部将从椰城向万隆推进,岛屿中部将实现从泗水向日惹推进。
    苏门答腊岛屿东南部将从巨港向楠榜省推进,逐步深入华人殖民,分批次有规划的治理土著居民。
    严格实行军事管制,区域分割,以达到逐步消化之目的。
    整体行动尚需3~4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潜移默化之转变。”
    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都是帝国本土范围内,以本土的高标准进行建设,用大量的投资补偿历史欠账。
    而在占领区掀起的大基建热潮,有力的促进了帝国工商业发展,扩大了总体内需,拉动较高的经济成长速度。
    这几年时间
    大楚帝国整体经济成长水平均高于7.5%,最高的年份达到8.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德国,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伯仲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将英法等老牌工业国家甩在了后面。
    在帝国主义时期
    发展中难免充斥着奴役和压迫,必然有一些弱势民族群体血泪的付出,这是难以避免的历史进程,无需讳言。
    就比如那数十万流放偏僻岛屿的土著人口,多用于开掘岛屿矿山,比如铁矿,煤矿,铜金矿,铝土矿或铅锌矿,还有更危险劳累的硫磺矿等等,基本上不可能生还离岛。
    这些偏僻岛屿便于管理,也用不着过多的惩戒署人员,只要管住码头就行了。
    除非是超人,才能赤手空拳的游过几百公里的广阔海域,逃回到帝国本土来。
    即便逃回来没有身份,又不能讲一口纯正的国语,分分钟是被再缉拿的命运。
    除非逃入热带密林中做野人,否则,在整个南洋地区寸步难行。
    对于他的奏报,大楚皇帝郑国辉认真的倾听后,脸上露出悲天悯人的神色,浅浅叹了一口气说道;
    “唉,军方的这些私自行动,出发点整体是好的,未免失之于粗暴简单。
    可是考虑到地方情势复杂,土著愚昧,朕也不便过多干预,只能佯做不知了。
    相关的统计文档,三年后必须彻底清除,并进行全国范围内彻查。
    消除任何可能的遗存,违者严惩不贷。
    此精神以口谕形式传达至政府副部以上高级官吏,军队副师以上长官,劾令严守秘密,违者以阴谋叛国罪论处。
    帝国之安定团结局面,高于一切。”
    皇室秘书长李经羲听了口谕之后,脸皮子狠狠的抽搐了一下。
    陛下的意思很清楚;这些不好的事情,那是一点儿都不想沾手,更不想留人诟病的把柄。
    他连忙躬身回应道;“微臣谨遵圣谕,即刻传达月湖官邸,全程督导执行。”
    “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大楚皇帝郑国辉苦恼的摇了摇头,一副我为华族用心良苦的模样。
    在南洋长达37年的殖民扩张中,大楚帝国的崛起伴随着无数土著民族的消亡,渐渐的消泯于历史长河中。
    向东至中南美洲,向南至爪哇,澳洲和巴塔哥尼亚,向西至中非,马达加斯加和西非刚果河流域,数以千百计土著民族消亡。
    在这累累尸骸上,营建出庞大而兴盛的华人海外帝国,硬生生的拓展出广阔生存之空间。
    是非对错,只能容留给后世人评说。
    大楚皇帝郑国辉在南巡时,反复强调了文化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性,很多大学的文史专家正在全国各地考察,发掘。
    这几年里
    必然将会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通过史学家的严谨考证,罗列出华人海外发展的详尽历史脉络,考证出大楚帝国传承的正当性。
    如今最早的历史溯源
    已经达到了秦灭亡后,陈胜建立的张楚后人,辗转抵达南洋的遗迹。
    在泗水以南的古婆罗浮屠不远处,就发掘出了秦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秦楚编钟和篆刻甲骨文的骨片,多达数千片之众。
    这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将大楚帝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二千二百三十余年,形成了清晰的历史传承脉络。
    至于中间的空白,那还需要后续的历史发现佐证。
    在浩瀚的华夏历史上
    秦灭亡后有陈胜建立的张楚,项羽建立的西楚。在东晋时期,又有恒玄建立的恒楚。
    到了隋朝末年时期,有林士弘建立的“林楚”,还有杜伏威建立的“杜楚”等等。
    至五代十国时期,有马殷建立的“南楚”,以及两宋时期,金人为了控制北方而扶植张邦昌建立的“伪楚”,都有很多的历史脉络。
    当中原王朝破灭,其后裔辗转流落海外,建立了新的华夏文明海外分支,就成为非常合理的途径。
    大楚帝国现在的行径,非常类似于唐朝时期李世民为自己找祖宗,陇西李氏其渊源一直能上溯到道教创始人李耳,逼格一下就上去了。
    如果大楚帝国的祖先能够上溯到周朝郑恒公,那可就牛逼大发了,绝对的至尊远古皇家血脉呀!
    对此,大楚皇帝郑国辉在召见文化部大臣时,就有非常清楚的暗示。
    能不能正确的领会,就考验他的政治智慧了。
    在泗水古婆罗浮屠的这次重大考古发现,就呼应了大楚帝国皇室渊源的历史,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意义非凡,为大楚帝国皇统增加了天然合理性。
    距离周朝时期的郑恒公,也就是大几百年,垫垫脚就够到了,哪怕是郑恒公的后人也行。
    这种情形,在华夏文明圈中各国王室屡见不鲜。
    泰国国王拉玛7世就一直强调,王室先祖来自于远古华夏,是流落到海外的华族一脉。
    最远可以追溯至西汉初年的河湟谷地白狼羌族,早在公元前两世纪,已经广泛分布于青海,西宁和兰州区域,后来受到汉族的压迫,为了躲避战火举族南迁。
    为了佐证这个说法
    泰国王室甚至拿出了清晰的迁徙图,历经8次迁徙后,向南进入缅甸地区,最终在泰国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这么一搞,泰国王室的历史瞬间增长到二千三百余年,历史沉淀和尊贵血脉都有了,显得格外的高大上。
    这些泰族人都能到华夏大陆找爹,作为根正苗红的华夏后裔,大楚皇室自然有更加充足的理由,去追寻先祖传承的存在。
    华夏后裔就是有这个便利,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随便往上找找,都能考证出了不得的祖宗来。
    在椰城又考察了三天,大楚皇帝陛下车队顺着椰城前往万隆的公路干线,一路疾驰,于傍晚时分就顺利抵达。
    这一路上
    每当经过大型桥梁,大楚皇帝郑国辉都会命令停下来,在桥梁附近考察一番。
    问及的范围非常广,比如
    这是什么河?
    通向哪里?
    沿河有多少村镇,多少人口?还有多少土著居民没有清缴?
    新移民安置了多少华人,耕牛田亩是否悉数到位,复垦了多少田地,产出如何?
    这座大桥用了多少人工?
    建设周期如何?
    这条河上还有几座桥?
    陪同视察的本地官员被问的绞尽脑汁,有的回答不上来。大楚皇帝郑国辉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吓得众人脸发白,腿发抖。
    这种经历,随行的政府高官全都亲身经历过,当真是感同身受。
    内阁首相范知城三十年前,任职安赫莱斯知府时期,陪同陛下视察时就被问的脸色发白,腿发软,当真是不堪回首的经历呀。
    举凡听到陛下巡视的消息,各地官府县衙犹如举行大考,各级官吏那真是像打了鸡血一样,整日流连于乡镇公路和重大建设项目工地上。
    相关的数字背的脱口而出,无形中将基层管理指挥的团团转,从上到下全都紧张了起来。
    搞个不好,几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换个角度来看
    这在无形中,极大地强化了基层干实事的态度,最大程度起到了巡视督导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