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张大雷的感激(求月票,求推荐票支持,请大家砸过来吧。)
殖民政府对这个山谷种植园保护的非常严格,除了金鸡纳树和一些果树,其他的烟草,橡胶和各种香料都不允许出现,防止影响金鸡纳树的生长环境。
这个山谷种植园还有270多个华人家庭,与120名官兵形成不小的村落,就位于谷口不远的地方,有两条水量颇为充沛的河流蜿蜒而过,景色非常怡人。
这些驻扎官兵都有家庭,有殖民大军免费赏赐的土著女人,而且都是优先挑选,加上有军饷补贴,日子过得比普通村民惬意多了。
郑国辉特意留意了下……
可一看之下,不免大失所望。
官兵们挑选的土著女人大多集中在十七八岁到20多岁,尤以身高体壮的为主,标准就是胸大,屁股大,带回家里就能生养。
至于相貌啥的,嗤……那玩意儿能吃还是能喝?还是能干活儿,能生崽?
理由果然强大,让人不得不佩服朴素百姓的价值观,一切以实用,能繁衍家族后代为重心,其他都是浮云。
郑国辉还瞧见了张大雷家的三个媳妇,站在那儿就跟三尊门神一样。
兴许是吃的好,营养足,三个土著女人个个都是满面红光,而且都怀上了孩子,这只能说张大雷在家实在是卖力。
他家里随便挑一个女人出来,估计一般的华人汉子都搞不过她。
在兰老岛
年龄低于14岁和高于二十五岁,身体瘦弱的土著女人可卖不上价,一般也就十几~二十两银子左右,价格偏低。
十四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育龄期土著妇女,价格高低不一。
便宜的二三十两纹银,好一些的四五十两纹银,贵的也有一百多两纹银,具体要看年龄,牙口,身材,相貌这些因素,价格差异很大。
越接近十七八岁的成熟年龄,价格自然就越高。
十四五岁的少女买回家,还要白养几年,而且不容易安胎落崽,生了病还要钱治,岂不是亏了吗?
张大雷家这样的顶级货色,若到了人口贩卖市场,起码得180两银子往上,而且是最抢手,价格最高的土著女人。
买回家就能当一个壮劳力去使,即插即用,干活生崽两不误,多划算。
张大雷若不是军官,享有优先挑选的权利,而且每次大型战役过后都有赏赐,也不可能聚集这么多门神宝贝。
行吧……你们高兴就好。
郑国辉转身招过随从,用手指着张大雷家这三个门神宝贝吩咐说道;“既然都有了骨血,本将军也得有所表示。每人赐银十两,布两匹,绢一匹,今后好好的为我华人宗脉开枝散叶,繁衍香火。”
张大雷听了激动万分,见三个土著女人还木呆呆的站着,连忙怒吼一声,“跪下。”
然后自己率先双膝跪下,带着三个门神般的女人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颤声说道;
“下官叩谢将军大人恩典,厚颜冒昧请求,将军大人是神一般的人物,能否给下官这腹中的骨血赐名?”
“哦……是何班辈?”
“回禀将军大人,我张氏一族是“光明正大,福禄安康,行稳致远,诚信有加”16个字儿,轮到福字班辈了。”
“嗯……“福”字班辈,那就“继往开来”好了,今日你我等父辈开创疆土,扬威南洋之伟业,需要后代继往开来传承下去,为我汉家儿郎开创广阔生存空间,建立不世之功……”
郑国辉兴许是演说惯了,这一张口就是滔滔不绝,抓住了机会,又狠狠的给在场众人灌了一顿心灵鸡汤。
听到“继往开来”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将军大人赏赐给了自家的骨血,这得多大的恩德?
张大雷激动的虎目含泪,趴下来“哐哐哐”又是十几个响头,他家里的三个门神媳妇也听不懂汉话,跟着也拼命磕头。
郑国辉只能上前一步拉住他,神情和煦的说道;“好了,好了……不须如此,为本将军好好的守护住这片种植园,便尽可了。还有……让你的女人也别磕头了。”
这么一番拉扯
张大雷这个憨货才满脸激动的停下来,脑袋上已经有些青紫了,可见刚才磕头力度有多大。
幸亏这是泥土地,若是石板铺就的地儿,那鲜血得“哗哗”的往下淌,搞不好就磕死在这里了。
郑国辉一直有心废除磕头的礼节,除了拜见祖先和长辈,其他一切场合废除磕头,别动不动磕头把腿都跪软了。
但现在不是时机,所以一推再推。
当前欠缺的太多,比如登基称王,国号,国旗,王国徽章,王府,从上到下的礼仪规章,官员品级秩序,政府治理结构等等,全都没有明确。
主打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凑合,目的是为了迷惑欧美列强,为发展壮大赢得时间,这是弱小时候的自保策略。
我自己都不知道,谁能探听出个毛线来?
经历最初的长时间封锁,如今的三宝颜和达沃已陆续对外开放,允许南洋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和中转,货物互通,进一步繁荣市场。
但管制依然存在,就是仅限于码头附近的一定范围,不允许外籍商人深入城市,更不允许定居,买卖房屋田产置业,不允许娶妻生子,进入内陆后其人身安全也不会得到政府保障。
所有的一切,仅限于码头附近交易市场的范围。这属于有限开放,具体的开放到什么程度?
需要欧美各国列强的外交人员前来谈,你来我往拖一拖,一两年时间就过去了。
等到实力雄厚了,翅膀硬了,那自然就不装了,摊牌了……
郑国辉视察到张大雷家的时候,也恰逢中午时分,快到用饭时候了。
索性也就不再跑了,就在张大雷家里吃一顿。
达沃知府郑守中亲自给开了条子,允许动用村里的公产,好好的置办一顿饭。
山谷种植园里的条件还不错,各家都养鸡,养鸭,还有养猪和养牛的,张大雷家就养了4头牛崽,15头猪,还有一大群鸡鸭。
没有三个体壮如牛的媳妇,凭他自己真养不了这么多牲口和家禽。
原本张大雷有心孝敬,可是被郑守中拒绝了。
视察的军政官员加上亲兵四十多人,而且都是骑马来的,张大雷家虽然有些富裕,想要招待也不容易。
他家除了鸡鸭养大了以外,那些牛崽和猪可都在长身体的幼龄期呢,属实也没多少肉。
于是招来了10多名兵卒,帮着张大雷家的土著女人一起忙碌,张大雷忙前忙后的指挥,那积极性就别提了。
郑国辉与郑守信,钱江,郑守中几人坐在一边喝茶品茗,吃一点水果悠闲等待,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聊些视察中的事儿。
他的位置正好能看见张大雷和几个媳妇在忙碌,每当见到这个夯货和他的夯货土著媳妇顶着青肿的脑袋,又是切又是剁,忙的手脚不停。
就有一种莫名的喜感,让郑国辉忍不住发笑。
他只得强行扭过头去,尽量不看这几个人,否则总得笑场,那岂不是没有威严了?
郑守信看得出来,将军大人对这个张大雷颇为喜爱,便试探着说道;“将军大人,这次您把郑福和郑贵两人也留了下来,身边也没多少可用的人手。要不然……将这个张大雷调到亲兵队去了,做个副队长是没问题的。”
“暂且不用,先让他在这里熬熬性子,把种植园管好了再说。”郑国辉摆手拒绝了这个建议。
要想用人,同宗族的郑氏族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特指年轻有学识,有想法,苦无门路的郑氏宗亲子弟),家生子都有几十个,还怕没人用嘛?
郑国辉这一次带到南洋来的官兵和亲卫,都是久经考验,足可以信任的精锐,用于加深对该岛的控制。
2000余兵卒,离开的时候只会带走150余人随身护卫,其他的皆留在岛上。
部分想要退役的官兵,也得到很好的安置,起步最少是个村长或者村民兵队长。
其他的诸如警署,税务局,草创起来的府县衙门,基层官吏大都是这些受伤或是退伍的官兵,多以通州籍为主。
也不能说任人唯亲,只能说是当今时代的特色。
其他的军队属下,郑国辉还要放在金陵或者江南各府中慢慢培养,剔除刺头和心思不存者,提拔重用主动靠拢的亲信,这要有一个过程。
没有两三年时间,那可完不成。
中午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宴,有椰肉炖土鸡,菠萝炖排骨,迷迭香溜肝尖,木薯烧鸭肉,鸡蛋炒野菜,自然也少不了水果拼盘。
一顿华夏美食吃的让人意犹未尽,总感觉有些不对,但又说不上来的味道。
下午继续视察后,做了些重要指示,总督郑守信都安排人用小本子全记了下来,用作未来行政的依据。
将军大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典,可不能开玩笑。
午后3点多,一行军政官员在亲兵的护卫下,策马离开了山谷种植园,很快消失在远处尽头。
只有额头青肿的张大雷站在山坡上,久久地对众人离去的方向挥手,眼中满是深深的感激和不舍,口中喃喃说道;
“将军大人恩重如山,我老雷粉身碎骨难以报答,今后唯有悉心教导子弟成人,不负将军大人“继往开来”的宏愿。”
“我张大雷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算是烧了八辈子高香。”
“今后世世代代要为将军大人效忠,若有违逆者,就是我这一脉的不孝子孙,自当逐出宗族,任其自生自灭。”
且不说张大雷发出的这个宏愿大誓,也不说他今后是否还会纳新的姨太太。
就凭如今家里额头青肿的三个门神,每个人都能给他生一个班,绝对无愧于顶级货色的称号。
若是一个人,真的能有四五十个子女,到孙辈数量那可就非常惊人了。
张大雷这样精壮的汉子在这大山中也没啥娱乐,没事就生孩子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