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章 殖民经济学
    第96章 殖民经济学
    正如钱江所述,隔了一天,也就是1865年10月11日,浩浩荡荡的移民船队抵达了达沃河口码头,运来了16750名华人移民。
    另外的6000名华人移民,根据事先的安排,分散安置在三保颜半岛各地的土著村落。
    当这些移民犹如潮水般淹没了码头,他们哭着,笑着,叫嚷着仿佛迎来了新生,激动的情绪难以言表。
    很多的官员迎上前去,安排移民有序的排队前进,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第一件事,就是让这些华人移民将身上的所有衣服全部丢入煮着沸水的大锅中,需要彻底的消毒。
    码头边的空地上
    一次排开了几十口大锅,全都煮着沸腾的热水,移民在兵卒的督促下,排成了几十个长长的队伍,依次脱下衣物扔进大锅中。
    稍微煮那么两三分钟,就被站在大锅边的汉子将衣物捞出,直接甩丢在一边,然后轮到下一个。
    煮过衣物的移民,则捡起自己的衣物走向河边,将衣服拧干了搭在河边的灌木丛上,自己下河去洗澡。
    河边有数十个大盆,里面装的是几块胰皂,在身上打满了肥皂沫之后,移民们互相帮着搓洗一番,跳进河中洗净即可。
    洗完了澡,坐在河边聊上一会儿。
    等到衣服半干不湿的穿在身上,顺着指引走向城中,这些人除了身上的衣服,几乎没有任何随身财物,穷的是如此纯粹。
    到了城中以后,这些华人移民先进入建好的营地中,安置暂时的住宿之处,领到碗筷喝上热腾腾的海带汤,每人还有一块大饼和一块菠萝。
    吃饱是不可能的,刚经历远洋航行的华人移民们,这时候只能先少量进食,调理胃口。
    下一步履行登记手续,这包括原籍何处,姓甚名谁,家中是否还有父母兄长,又姓甚名谁,居于何处?
    从小到大的经历,到过哪些州县?
    是否识字,年龄,爱好,有何手艺?是否曾经从军,从贼,是否赌博吸大烟?有无婚配等等个人详尽情况。
    若有人佐证,则登记履历中会添加1~3颗星不等,表示较为可靠。
    那么今后选拔村中的甲正,村长,民兵小队长,抽调服兵役,进城务工等等,都多了一分优势。
    移民营会重点宣扬将军大人的恩德,给每一位华人移民建立账户,这个账户起始就赊欠99两纹银,这是华人移民需要支付的船票钱。
    除此以外
    去人口市场挑选土著女人价格不等,每个华人移民都可以赊欠一个女人,便宜的一二十两白银,贵一些的四五十两白银。
    农民的观念非常朴实,那些较贵的土著女人都是膀大腰圆,屁股也大,能干活能生养,自然就贵一些。
    瘦的像麻杆一样,干活不行,生养也不行,哪怕长得再好价钱也贱。
    每个移民账户中,另外还提供30两纹银额度,可供购买农具,种子,针头线脑,马灯,大刀,长矛等兵器,甚至骡马,牲口和耕牛。
    当然了,最后这些大牲口不允许赊欠,必须现金交付,没钱可买不了。
    到了最后
    这些华人移民会根据分配,带着自己的土著女人,扛着赊欠来的家当,一些粮食,步行前往集中屯垦的移民村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所有的华人移民都必须在一周内到位,然后移民村落的村正核对名字后,会给这些华人移民分配住宿之地。
    有的是土屋,有的是茅草棚,反正基本都有住宿的地方。
    至于条件嘛,就没有挑选的余地了。
    想要住的好,想要不受罪,那就多去下苦力挣银子,参加军方的作战行动,有手艺可以到城里作工。
    基本上
    每个村落都有出挑的人物,比如那些在军事行动中获得大笔奖赏的人,杀了部落酋长抢到一块狗头金,那么就可以将所有的欠债还完。
    从而获得村里一块免费的宅基地,费个二三十两银子就能盖很漂亮的三四间房子,青瓦盖顶,粗木作柱,住起来又凉爽又舒服,成为村民羡慕的榜样。
    家里面有三四个土著女人,白天帮着喂鸡,喂鸭,照料牲口,打理田地,晚上辛苦耕耘争取早生贵子。
    这样的幸福人生,谁能不羡慕嫉妒呢?
    市政厅里
    第三批移民抵达后的一周多时间,所有的官吏忙的飞起,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忙不完的琐事。
    主要是前面这一周最忙,等到华人移民陆续成群结队的前往安置新村,官员就可以喘一口气了。
    这些华人移民抵达安置新村后,村正根据名单接收新村民,比如某一个村接收27人(注;这27人仅指华人移民,不含赊欠来同行的土著妇女,土著妇女必须依附华人移民,不能独立生存,否则逮捕后重新发卖),实到26人。
    到了接收日期的最后期限,各移民村落的村正会如实上报,那些没有按时抵达的华人移民,就会被挂上通缉名单。
    逾期一个月内,属于轻罪,按律鞭鞑三十下。
    逾期超过一个月,属于重罪,抓捕后一律打入苦役营中。
    这辈子算是毁了,没有可能生还者离开这里。
    除非逃进山林里当野人,否则以兰老岛之大,绝无容身之地。
    市政厅的办公室里
    市长郑守中已经提前进入了角色,正在按部就班的向将军大人汇报工作进展。
    他说道;
    “……
    总计16750名华人新移民中,安置到移民新村人数为12759人,实际到位12756人,分布于237个村镇中,另有三人失踪。
    据查证
    其中一人溺亡,另两人死于野兽袭击,具体情况不明,找到时,只剩下一些被撕咬后的尸骸。
    达沃城安置3994人,多为一些磨油打铁,木匠及其它手艺人,还有一些落魄秀才,郎中,戏子和读书人。
    按照规定各归其类,自食其力。
    现在市政厅下属的警察署正在草创,请韦霍斯特神父帮着翻译英吉利国警察条例,略微改善后,引作己用。
    正在打制警察徽章,这是将军大人审看过的图样,下发至工坊,依样打造。
    巡逻警察计划以5人一队,三名刀盾手,两名长枪手,各配铜哨一枚,警绳两根,巡逻街市,维持治安。
    市政厅计划在城中,资助开设不少于20家医馆,5家药铺,此次南下带来的中药物料数量尚足,暂可应付当前所需。
    下一步……”听着关于市政民生的汇报,郑国辉不时的打断,盘问后指出不足之处,要求下一步予以改进。
    一般来说
    华人移民进入移民新村后,相应的事务就由当地的村正接手,麻烦的琐事就不多了,每一季收获后,按章收取赋税即可。
    所有的移民新村都是军屯,土地,房屋都不属于个人所有,因此要缴纳高达六成的粮税。
    若是在神州内陆,这么高的税负,很多佃户家庭都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是在兰老岛,又是一副景象。
    兰老岛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大果盘”“果树之岛”“菠萝之岛”,这里的平原和山区到处都是各种果树,一年四季果实累累,资源丰富的令人发指。
    从哈姆达山谷出发,前往达沃城需走上三天,这一路上基本上不需要携带食物,饿了找点果树填肚子,渴了喝点河水。
    这座岛上有一百七八十种果树,尤其是菠萝和香蕉多不胜数,还有各种不知名的热带水果,减少了很大一部分粮食支出。
    除此之外
    将军大人允许华人移民养殖牲口和鸡鸭牛羊,允许纺纱捕鱼,允许农闲时打工,做生意,甚至进山狩猎,多余的可以拿到市场上售卖。
    这就大大丰富了华人移民的收入来源,而不仅限于那些田地。
    反正移民挣来的钱,最后还要回流到殖民政府手中,只有还清了赊欠账目,才能在村里得到一块免费的宅基地。
    钱盖属于自己的房屋,钱买地也好,买女人也好,买牲口扩大养殖也好,日子岂不快活?
    在整个殖民过程中
    郑国辉可谓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如今开设的南洋钱庄,放出的银两已经是天文数字,高达1300多万两白银。
    按照每年6~10%左右的利钱,进账就是百万两白银规模。
    怎么会这么有钱?
    来算一笔细账
    迄今为止下南洋的华人移民中,除了3600余名兵丁不计船票,其余45000多名华人移民,每人就赊欠了99两纹银。
    总共加起来,就是450多万两白银的欠款。
    殖民大军讨伐了四十六七万土著民众,除了消灭十余万土著叛军之外,另俘获超过16万育龄期土著妇女,一多半做了分配。
    少则二三十两,多则四五十两,取个平均数35两白银一人,近10万土著妇女,这又是350多万两白银,当然是以赊欠的形式存在。
    既然有赊欠,那么就有利息。
    这些买女人的利息是10%,华人移民一年就要给付35万两白银的利息。
    等到年底的2万多名移民再次抵达,剩下的土著妇女得到分配,还能大大的进账一笔钱,至少一百六、七十万两百,这都是白得的。
    别看是赊欠,这可都是钱呐。
    军方会鼓励华人移民参加军事行动,每一次都有多少不等的奖励,比如一次二两白银,战斗激烈的5两白银,这其实都没多少钱。
    少的几千两,多的两三万两撑死了。
    但收获是无比巨大,动辄掳掠数万土著妇女,这可是上百万两白银的收获,典型的以小博大。
    还有强占的大量土地,以军垦形式佃租给华人移民耕种,往往需要五六年才能还清欠款,每年还要上缴六成的赋税。
    这都是实打实的粮食,也是可以当钱使的好东西,建设城市,驱使苦役犯修建道路,桥梁,水库,水渠,修筑房屋,码头,要塞,开矿烧窑,这都离不开粮食。
    有了足够的粮食,这一套殖民政策就能运转开来。
    话题再回到殖民经济学上来
    组织大船队南下时,只有郑国辉有雄厚的本钱能购买大量物资,比如油盐醋茶,针头线脑,铁器农具,布匹和粮食种子等等。
    到了南洋以后,转个手通通卖给了这些一无所有的华人移民,价格翻了两三倍甚至四五倍,这个生意做的爽不爽?
    而且没有存货,到了地头就清空。
    大船队放下移民之后,装载本地演练出来的铜锭,铁锭,还有各种纯白大理石,天然纹岗岩,珍奇的贝壳,各种香料,一些不值钱的热带水果迅速返回神州大陆。
    到了那边,又能卖个好价钱。
    这部分的赊欠账目,就连兵卒都忍不住要买,一趟就是大几十万两白银,两趟就是一百四五十万两白银的销售额,利润占了七成以上。
    安置在乡村的华人移民,只要偿还清了赊欠的款项,就能在村子里免费得到一块地皮。
    可城市不同
    市政厅组织建设的大片新宅子,主要都是有消费能力的官兵们购买,这让他们不但把赏赐的银子完,而且多多少少背上一大笔债。
    那些立功有能力的华人移民,即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发了一笔财,最后还是要贡献给市政厅,搞不好又背上一身债。
    这些钱转来转去,又回到殖民政府的手中,所付出的不过是不钱占领的城市,驱赶着苦役建造的房屋。
    由此产生的债务,又高达上百万两白银。
    除了这些业务之外,南洋钱庄还展开“联保贷款业务”,金额最高可达300两纹银。
    所谓的“联保贷款业务”,就是移民新村中的每一组12户(每一个华人移民男丁算一户,12户为一组。)共同担保,从南洋钱庄贷出银子来。
    可以开设磨油坊,碾米坊,豆腐坊,砖窑,烘干窑,木材厂或铁匠铺等等营生,以增加收入。
    这种贷款的利息9~10%不等,是临近城市的村庄中,较为普遍开展的信贷业务,有钱大家一起赚,要赔一起赔。
    通过种种的方式,南洋钱庄的信贷余额已经膨胀到1300余万两白银,年收益百万两白银以上。
    这还仅仅是南洋钱庄,目前5万余人的规模。
    若这样的数字扩大十倍,那赚到的就是金山银山,简直让人无法置信。
    这就是殖民的暴利,最基础的粮食能够维持运转,让所有人都不饿肚子,这套殖民经济学就能运转下去。
    城市规模迅速膨胀,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积累起更为深厚的底蕴。
    这一切
    是在极大损害南洋土著利益的情况下,依靠郑国辉手中的武装力量做保障,每一份积累都蕴含着血和泪,开始的野蛮殖民扩张。
    郑国辉起步迟了,那就要采取非常政策奋起直追,只能拿土著人做垫脚石了。
    没有原因,孱弱就是原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