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章 第一个征服的目标,三宝颜
    第50章 第一个征服的目标,三宝颜
    北上的船队在维扬府码头停靠两天,递贴子拜访的官员和富商络绎不绝,等待接见的马车和轿子排成了长龙。
    郑国辉有选择的见了一些重要人物,其他的都交给幕僚师爷郑国泰去应付,基本上是收了礼,收个拜贴而已。
    两天后船队再次起航,原本四艘船的扩大到六艘船,船上又多了五名美婢,一路启程北上淮阴府。
    船队两日后顺利抵达淮阴府,船队直接靠上清江浦码头,自然又是一番官员的迎来送往,热闹喧嚣暂且不提。
    这么一路走一路停,十余日后方才离开徐州府,北上前往济宁府,原本热闹的迎来送往场面告一段落。
    离开了徐州府就出了江南省地界,郑国辉下令除了必要的生鲜蔬菜,肉类补给,船队继续北上一路不停,尽快驶离遭受战火涂炭的鲁西南地区。
    这一日
    济宁府向北的一段运河岸边,十几个神情彪悍的汉子站在丘陵的高处,远远的看着一队蜿蜒驶过的船队,眼神中露出贪婪的神色。
    “旗主,消息已经探明了。这个狗官是前往京师受赏的金陵城守尉郑国辉,其前身是通州团练。靠着天京城一站飞黄腾达,手中的血债累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这一路行来,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那就干他娘的,正好弄点银子,给弟兄们打打牙祭。”
    “小旗主稍安勿躁,这个姓郑的狗官行船于河中,我捻军兄弟善于马战,却不善水战,必须要好好计划一番才行。”
    “说的不错,听说官船上有很多火枪手,盲目攻击徒增伤亡而已。可别没啃下来肉,先崩掉自己几颗牙。”
    “呸,莫再说了,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的志气。”
    听着手下的一阵吵闹,白旗旗主李蕴泰是个身材高壮的络腮胡须大汉,眼神微眯着闪出一道寒光,出言说道;
    “自家兄弟莫要争吵,被别人瞧了岂不耻笑?
    让人继续盯着船队,其他人率领大队人马到前面等着,在狭窄河面伏击这支船队,我要拿郑国辉的狗头祭旗。”
    卫王李蕴泰是捻军十几位头领之一,素来与长毛余孽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琢磨。
    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鄂、陕、晋、直(冀)七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绝非易与之辈。
    在北上淮军的屡次围剿下,现如今势力大为收缩,化整为零四处流窜。
    卫王李蕴泰命令下达后,身边的一众兄弟纷纷抱拳应和,神情变得兴奋起来,就像嗜血的饿狼围住了肥美的猎物一般。
    船队上
    亲兵中队长胡祖清神色凝重的收起单筒望远镜,紧皱的眉头若有所思。
    过了济宁府以后,沿运河两岸经常会出现鬼鬼祟祟的骑兵或陌生人群,这让他直观的感受到了浓浓敌意。
    进入鲁省后,整个船队都加强了瞭望和戒备,随时准备应付不测。
    从金陵出来原本四艘大船,如今一路穿州过府增长到了九艘大船,满载着各种地方特产,以及府县官员对上峰的仰慕之情。
    在经过微山湖时
    很多集结在此的商船也跟在了官船队的后面,从而形成了浩浩荡荡四五十艘的大船队,看起来蔚为壮观。
    这些商船心思很直白
    鲁省地面可不安宁,就是蹭一下官船的威风,希望能够以此吓退流寇乱匪。
    相应的,也让这支北上的大船队格外显眼起来。
    凡事有利必有弊。
    好处就是这些商船上也有武装护卫,聚集起来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小股乱匪根本不敢靠前。
    行舟在大运河中,是晓行夜宿。
    船队天不亮就会拔锚起航,到了晚间靠上沿大运河府县码头,这里往往是重兵汇集之地,安全更有保障。
    胡祖清考虑了一下,便返身来到楼船一层,进门后看见幕僚师爷郑国泰坐在一侧的桌边,正在提着毛笔勾勾画画,是登记复核后上船货物的名册,品类。
    郑国泰转头看见胡祖清推门进来,并将手中的毛笔搁在砚台上,开口问道;“胡队长,有事儿吗?”
    “郑先生,下官觉得运河两岸窥探之徒日增,心中深感不安,想要禀报将军大人示下。”
    “不用了,将军大人也觉察到了异样,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那……”
    “将军大人吩咐了,所有士卒养精蓄锐,随时听候号令,恐怕一场苦战难以避免。但也不需忧虑,行船在河中,只要自己不乱,那些贼子奈何我们不得。”
    “下官明白了。”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1865年3月31日上午,这是三月末的最后一天。
    兰老岛北方一片碧蓝的海天之际,出现了一片船帆,然后是两片,三片,无数片,密密麻麻的船队浮现在天际线上。
    这正是一路劈波斩浪南下的特遣团船队,浩浩荡荡几十艘大船呈散乱的“一”字型,绵延数十里长。
    “看……那就是南老岛,我们终于顺利抵达了。”
    “将军大人万岁!先遣团万岁!”随着经验丰富船长的一声大喊,整艘船上的人全都兴奋了起来,高兴的大喊大叫涌向船舷边。
    看着湛蓝的大海一侧,山峦起伏的海岸线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将手中的水桶,帽子全都抛上了天。
    领航使郑守中(千总衔,十一叔)急忙的从后艉楼走出来,看着远方逾发清晰的海岸线,也情不自禁的咧开嘴笑了。
    终于不负将军大人重托,将船队完整的带到了目的地……兰老岛。
    这一路上他殚精竭虑,生怕有半点闪失,无颜回见通州家乡的父母兄弟,无颜面对祖宗在天之灵。
    如今这一颗大石终于放下了,感觉浑身都轻快了不少。
    领航使郑守中率领船队自崇明岛出发,从黄浦江进入海口以后折转向南,一直沿着海岸线南下。
    整个船队南下的航线,基本上以能看见海岸线为准。
    正好趁着西北风的余威,一路顺风顺水的抵达澎湖列岛,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补充水,蔬菜和食物。
    这个时代的澎湖列岛几乎完全自治,每年福州府辖下水师营会巡检两次,自台岛往返经过澎湖列岛。
    实际上,已经有十多年没见到水师营的影子了。
    澎湖列岛上的渔村自给自足,这里仿佛是无人问津的世外之地,倒是经常会有过往的外国西洋帆船,走私商船或海盗经过,与当地人交换一些新鲜蔬菜,肉类和淡水。
    可南下船团这么大规模,居住在澎湖列岛渔村里的老人都没见过,着实震惊不已。
    领航使郑守中用谎言诓骗他们,称是奉朝廷旨意,南下宣慰各属国的朝廷船团,居然没人怀疑。
    好在船团也没有占当地渔村的便宜,拿出真金白银来交换新鲜蔬菜,肉类,并且补充了大量淡水。
    恰逢此时
    海面上起了大风,翻涌的浪头达到6~7米高,海况愈加的恶劣起来。
    根据渔村有经验的老人讲述,这应该是北上的一股弱台风途经澎湖列岛,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果然,这股台风仅仅是边缘影响到了澎湖列岛,其后的三天里波涛汹涌,最高的浪头达到10米,看的让人心胆俱寒。
    来的快,去的也快。
    三天过后,海面上重新恢复风平浪静的模样,仿佛此前的狂涛恶浪只是一场幻觉。
    南下的船团在澎湖湾里侥幸躲过了这场台风,在风平浪静后立刻拔锚起航,浩浩荡荡的一路南下。
    这个季节,本来就不是台风频繁时期,极小概率会两个台风连着一起来。
    这个判断非常正确,船团自澎湖列岛启航以来,南下至兰老岛一路顺风顺水,仅仅六天便抵达了。
    可以说是祖宗显灵,福佑南下船团一路平安抵达。
    看到了兰老岛的海岸线,就意味着南下的征程胜利了大半,剩下的可就容易多了。
    根据航海仪判断
    目前船团的位置应该在兰老岛西北部,指挥船团接近海岸线后,领航使郑守中命令顺着海岸线向西南方向航行。
    他是识途老马,知道兰老岛第二大城市三宝颜,就在岛屿的最西南角。
    而那里,就是船队最终的目的地。
    再次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顺着兰老岛海岸线一路南下的大船团,远远的看见远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各种建筑物铺展了开去,人流往来不息。
    这就是三宝颜,兰老岛西部的优良海港,这里与苏禄群岛遥望,濒临巴西兰海峡。
    三宝颜位于半岛的顶端,处在狭窄的沿海平原,终年炎热,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
    这个降水量,大概比江南省南部略少一些,比江南省北部略多一些,是较为适中的水平。
    这里是摩洛土著人的黄铜和紫铜制品中心,也是贝壳集散地,更是历史悠久的渔港,盛产各种海产品。
    看着眼前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领航使郑守中眼中一片火热,大声的命令道;
    “船队升起战斗旗,鸣响警钟,所有战斗人员全力戒备,准备战斗。
    船队航向港湾,传令下去;
    依次进入,顺序抢占栈桥码头,清理所见到的一切无关人员,接应船队主力登陆。
    弟兄们,属于我们的光荣时刻来到了。”
    “杀,杀,杀……”
    所有的船员群情激奋的挥舞刀枪,眼中满是火热的渴望,战斗的狂热迅速感染了每一个人。
    出发之前,将军大人就曾经明言;
    这是一只南下征服的大军,想象一下曾经占领一座城池怎么做,那就去怎么做,不要有丁点的迟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