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监护敕书
签押房外的脚步声渐渐平息,熊廷弼也放下手里的茶盏。
“好了。袁兵宪,陆千户,这密室已经给二位腾出来了。到底是什么事情,非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熊廷弼看向袁可立和陆文昭,幽幽地问道。
“是不是义州那边的案子办出什么岔子了?”袁应泰本就十分关心发生在义州的走私案,陆文昭报出锦衣卫的身份之后,他就更难不往“袁可立身为新任的镇江兵备参政却绕道义州”的反常事上联想了。
袁可立竟然笑了。“我讨要密室说话,确实跟义州有关。但不是广宁道的义州。”
“那是哪个义州?”袁应泰满脸疑惑。
“不是广宁道的义州,”熊廷弼倒是反应得很快。“那就是平安道的义州了。”
“对!”袁可立收起那会心的一笑,肃然地说道:“我到镇江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带兵跨过鸭绿江,控制朝鲜义州。”
“带兵控制朝鲜义州!?”熊廷弼和袁应泰同时一惊。
“是的,”袁可立说道,“镇江兵备参政只是一个用来掩人耳目的伪装身份。我真正的差事是监护朝鲜。”
“掩人耳目,监护朝鲜?你不是在说笑吧?”熊廷弼更惊讶了,他定定地看着袁可立。眼里浮现出一抹思索的神色。
“我怎么敢拿这种事情说笑。圣旨、敕书、王命旗牌、尚方宝剑都由锦衣卫保管着。”袁可立转头望向陆文昭,“陆上差,请你把敕书拿给熊经略和袁巡抚看看。”
“好。”陆文昭闻言,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个绸制的封袋。
在三位封疆大吏的注视下,陆文昭缓缓地解开了封袋的绳结,小心翼翼从里边儿掏出一根十三四寸长的细木筒。
陆文昭揭开细木筒的盖子,接着轻轻一抖,一卷用细丝带拴着的龙纹缘边黄纸便露了出来。
见到这张黄纸,熊廷弼和袁应泰都站了起来。
“袁监护,请吧。”陆文昭用拇指扣着封袋和细木筒,以双手将敕书捧递到袁可立的面前。
“有劳了。”袁可立接过敕书,解开细丝带,走到熊廷弼的大案旁边将之缓缓展开。
敕书完全展开的那一刻,陆文昭也拿着两块石质的镇纸,将回弹卷曲的纸张边缘给压住了。
“我说的话,有钦赐的敕书为证,”袁可立让开半个身位,伸手示意道:“二位请看吧。”
“这是我的腰牌。”陆文昭也把钦差专用的锦衣卫千户腰牌摆到了敕书的旁边。
熊廷弼绕到桌前,与袁应泰分立在袁可立的两侧,共同阅读这道事关重大的敕书。
只见敕书上用非常标准的馆阁体写道:
敕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
今建州逆酋奴儿哈赤悖逆天常,跳梁边鄙,屡犯藩服,猖獗日甚。朝鲜世受王封,为我东藩屏翰,理应恪守臣节,永矢忠贞。
然,朝鲜王李珲,忘父皇复国洪恩,不思报效,首鼠两端,阴怀二心,交通虏使,私相馈遗,贽币饩牵,交酬还往,致使南路丧师,刘綎战死,深可痛恨!
尔袁可立,忠亮弘毅,晓畅戎机。今特命尔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充朝鲜监护,驻王京汉阳,专敕行事。
其朝鲜王李珲,着令尔以朕之专旨褫夺王爵,废为庶人,就地圈禁,听候发落。
其国中政事,由王世子李祬摄之,并悉由尔监理。尔总理军务,兼理粮饷,凡朝鲜八道兵马、沿海戍防、军民钱谷,悉听调度。三品以下文武违令者,不论中外,得以军法从事。
尔当与中外文武,同心勠力,务使丑虏宵遁,藩邦安堵。
并敕熊廷弼等辽东经抚镇道诸臣,犄角相应,共图荡平。军前机宜,藩邦政务,许尔便宜处置。惟当持重中权,勿坠祖宗威德。
尔任甚重,望尔慎之,戒之。
故敕。
泰昌元年三月二十四日。
加盖,广运之宝,大印。
“废黜国王!?”
熊廷弼和袁可立仔细地阅读着泰昌皇帝颁给袁可立的敕书。经抚二臣一开始还没什么反应,毕竟这道敕书的形制、格式以及书写方式,和万历皇帝颁给熊廷弼的敕书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先写降敕缘由,再写敕命内容以及授权范围,但看见皇帝授予袁可立的职权里竟然有奉旨褫夺鲜王王爵,并暂监国政之后,两个人都绷不住了。
这哪里是朝鲜监护,分明是朝鲜摄政。在“总理军务,兼理粮饷,凡朝鲜八道兵马、沿海戍防、军民钱谷,悉听调度,三品以下文武违令者,不论中外,得以军法从事”这句话面前,“国中政事,由王世子李祬摄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句简单的敷衍。
“对。皇上已经决定要废黜鲜王珲了。”袁可立叹气般地应了一声。
尽管在面圣的时候,袁可立已经听大太监王安宣读了这道敕谕。但如今再次读来,袁可立还是感觉有一股铺天盖地的无形压力正朝自己扑来。
“这个主意应该是徐大宗伯向皇上提的吧?”熊廷弼抬起头看向袁可立。
“熊经略为什么这么问?”熊廷弼主动提起徐光启,这让袁可立微微一凛。
袁可立和熊廷弼此前没有什么交情,在启程前往辽东之前,他就一直担心熊廷弼会因为那起西洋人在沈阳鼓噪煽乱的案子而对徐光启心生嫌隙,进而波及自己。“呵呵,别叫得这么生分嘛。”熊廷弼突然笑了,他并不立刻回答袁可立的反问,而是堆出满脸笑意,亲切地说道:“既然你我并非上下从属,而是犄角相应的同袍,那还是请礼卿你,直称我的表字,唤我熊飞白便是。”
虽然熊廷弼性格火烈,但绝非那种意气用事的人,更不会像某些锦衣卫无端猜测的那样,会因为自己曾经受到攻讦,便制造事件蓄意报复。别说与徐光启推荐过来的袁可立,就算是徐光启本人站在这里,他也还是愿意先示好。
要是对方实在无法沟通,再指着鼻子骂娘不迟。
“礼卿,也请你直称我的表字,唤我大来便是。”袁应泰也拱手回应。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见熊廷弼和袁应泰如此态度,袁可立心下稍宽。他摆正姿态,拱手行礼道:“飞白兄,大来兄。”
“礼卿兄。”熊廷弼、袁应泰拱手还礼。
陆文昭站在旁边,见此友睦局面,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关紧要的局外人。但他也确实不便贸然插话,在这三位的面前,他的身份其实也就只是约等于那块儿腰牌。不过提供一个身份证明罢了。
“对你的身份,我没有疑问了,还请把礼卿兄把敕书请回去收好吧。”熊廷弼摆手示意。
这道敕书上虽然提到了熊廷弼,但敕书毕竟不是专门给他的,所以熊廷弼也就不必跪领。在记下上面的内容之后,他便回到自己的位置旁站着了。
袁应泰默默地看了袁应泰一眼,见他也微笑点头,才移开镇纸将敕书卷起来收好。
“有劳陆上差。”袁可立又将敕书递到了陆文昭的手上。
“职责所在,袁监护不必多礼。”陆文昭捧接过敕书,小心翼翼地将之放回到细木筒里。
“二位请坐。”待陆文昭将封袋揣进怀中,熊廷弼才重新落座望向袁可立,接上之前的话题。“礼卿。我之所以很快联想到徐大宗伯,一是因为我知道你是他推荐的,二则是因为我看过徐大宗伯的那道疏揭。那道疏揭的题目和其他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知道里面有一条是‘遣使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熊经,”袁可立下意识地还要喊官职,“飞白兄说的是《辽左阽危已甚疏》?”
“对,对,对。就是这个,”熊廷弼轻轻一笑,“我看过这道疏揭的抄文,而且在那之后不久,朝鲜人就给我发了一道关于此事的咨文。我对这个事情很有些印象,所以在听说你受徐大宗伯的推荐,要去兵备镇江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想到了这个事情。”熊廷弼的脸上闪出了欣赏的神色,“但我真没料到,他竟然能说动皇上,向汉阳派一监国大臣,而且还要废黜鲜王。”
“不是,”袁可立摇头说,“废黜鲜王实是圣断独裁。不是他的提议。”
“圣断独裁?”熊廷弼脸上的欣赏很快就转变成了对于尊上的钦佩与敬仰。
“是的。徐子先告诉我,皇上某日私下召见他,直接就说了鲜王逆状已著,应当废黜的事情。”袁可立说道。
“皇上圣明啊!”熊廷弼朝着京师的方向便是一拜。袁应泰虽然还处于思考的状态,但也还是本能地跟着一拜。
“看样子,”袁可立问道,“飞白兄和大来兄也察觉到鲜王的逆状了?”
“是有很多迹象,”熊廷弼说道,“就比如姜弘立,你应该听说过这个人。”
“那个参与捣巢的朝鲜都元帅?”袁可立无意识地瞥了陆文昭一眼。
“就是他,”熊廷弼说道:“我军三路丧师之后,姜弘立主动投降奴贼,回到鲜国之后只是丢了官职。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就足以证明朝鲜国王有很大的问题。我建议你回到朝鲜之后,尽快抓到此人。只要拿到他的口供,就能给中外臣民一个交代。你的差事也会办得顺当些。”
“多谢指点。”袁可立仿佛在熊廷弼的脸上幻见到了徐光启的影子。在出京之前,徐光启也曾向他强调,入朝之后应该尽快逮捕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并拿到他的供词,如此才能向天下宣示皇帝废黜朝鲜国王的正当性。
“礼卿也不必谢我,我只是说了些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已。”熊廷弼摆摆手,严肃地问道:“南下义州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最先要做的,当然是控制平壤以及汉阳三城了。”
“这是自然,”熊廷弼郑重地点了点头,“但我得提醒你,镇江及其周边诸堡目前只驻了二万三千余兵,而且当中大半是固守各地的守城兵。这些人不能轻动,动了镇江就要丢,这时候镇江要是丢了,朝鲜也就完了。”
“目前,镇江地方能自由调用的游兵和奇兵只有两营四千人,靠着这些人马跨江控制义州应该不成问题。但想要占领并控制平壤和王京就不太可能了。”说到这儿,熊廷弼伸出了两根手指。“我最多能抽两万人给你用,再多,我自己的手上就没有策应四方的兵马了。”
熊廷弼知道袁可立只带了少许护卫,几乎是只身前来。而且皇帝给袁可立的敕书里又写了“并敕辽东诸臣,犄角相应,共图荡平”的字样,所以他便想当然地认为袁可立需要辽东兵马的策应以实控鲜国。
见熊廷弼如此诚恳,袁可立不禁心头一热,那种无形重压引发的踌躇惶然也消减了不少。“多谢飞白兄好意,但此事已有庙算,无须抽调辽镇兵马。”袁可立拱手说道。
“不抽调辽镇兵马,那你.”熊廷弼略一沉吟,眼神顿时一亮。“从山东发舟师?”
袁可立一震。“飞白兄这就猜到了?”
熊廷弼淡淡一笑。“发兵朝鲜,要么自辽地南下,要么自山东东渡。别无他途。”
“不愧是万马齐喑之际临危受命,扶狂澜于既倒的辽东柱石。”袁可立对熊廷弼的好感迅速上升。
“言重了,当不起,当不起。”熊廷弼谦虚摆手,一转眼就把话题岔开了。“朝廷决定什么时候出兵?”
“预定的师期是五月初一。”袁可立说道。
“那还早,”熊廷弼点点头,接着问:“要怎么走?”
“三路出师,”袁可立想了想,逐渐在脑海里勾勒出了那张以渤海为中心的地图,“第一路,从成山至汉阳,用兵一万五千,由沈有容总之。第二路,从蓬莱至平壤,用兵一万,由李如柏总之。第三路,从镇江至义州,由我直用镇江兵马接管城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