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1章 西袭南掠之策
    第531章 西袭南掠之策
    “诱战?呵!我倒是想,”代善刚开口,还没来得及说话,话茬就被努尔哈赤硬插进来抢走了。“但是李秉诚那老狗出城了吗?”
    “我们今天撤围的时候他应该是出来了。”阿敏赶紧望向努尔哈赤答话。
    “也就是见你拔营撤了,所以才跟出来想捡些人头,送到皇帝那里去摇尾邀功。你拔营之前,他绝不会出来的。”努尔哈赤又叹了一口气,“熊廷弼给各镇的命令就是坚壁清野,只守不攻。”
    在两军对垒的日子里,金军这边捕获或者击杀了一些传令的明军信使,截获了不少往来信件。不管文章长短,内容如何,但凡是熊廷弼发给守城将领的,都至少会在文章里添一句“切以守城为要,勿给老奴以可乘之机”。
    一想到此,努尔哈赤就气愤地猛拍桌子。“叫阵,示弱,派人在浑河两岸来回奔走,就差给贺世贤送女人的衣服了。但那一向没脑子的莽夫,就像被那熊蛮子拴了狗链一样,就是不出城!就连狗熊自己也变成了缩手缩脚的老乌龟,他的援军走到了浑河南岸就停住了!不管沈阳城下的声势多大,他这个老匹夫就是不动,反倒是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挖沟垒土!他狗娘的怎么不顺便把自己坟也给挖出来!?”
    努尔哈赤一开始准备用“下饵诱狗、再乱棍打”死的战术。
    金军初临沈阳的那几天,努尔哈赤并不下令攻城,而是数次派遣小规模的骑兵,在浑河两岸来回奔走,摆出一副没头苍蝇找不到方向的样子,希望诱使贺世贤出城捕杀。如果贺世贤只派他人出城,则示敌以弱,丢几具尸体当骨头,然后加派人马,让贺世贤觉得有大鱼可吃。一旦贺世贤轻敌出城,那么埋伏在周围精骑就会四下涌出将之包围。只要金军骑兵咬住贺世贤,那么准备好了的步兵就会迅速推进,以期在最短时间里趁乱攻入沈阳。
    努尔哈赤连哪个步骤派谁去都想好了。没承想往日敢出城迎战,乃至深入追击的贺世贤突然就当了缩头乌龟,一直把自己关在城里,活像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媳妇儿。就连驱赶马探的骑兵也非常克制,根本不深入,最多离城二里就不追了。
    没法子,努尔哈赤只能改换策略,行围城打援之法。努尔哈赤派兵三面攻城,但并不全力进攻。他始终保留至少三万精兵在手,并且不断派遣马探动态侦察明军援军的动向。只要明军援军试图援救沈阳,那么就果断派兵在其行军途中闪击破阵。
    可是,从各地赶来的援军全都集中到了沈阳西南方向的浑河南岸,而且到位之后就再不移动了。援沈的明军就像是瞎了聋了一样,完全无视了沈阳城下的激战,专心致志地在距离沈阳二十多里的地方搞起了土木工程。既是刨坑,又是垒土。努尔哈赤甚至觉得,再这么待下去,熊廷弼能现场给他造一座堡城出来。
    “那之后要怎么办?”阿敏被努尔哈赤的失态惊得往后一缩,但仍旧说道:“不能就这么两手空空的回去吧?为了伐明,镶蓝旗下的好些部落都挤出了自己的口粮。春耕刚过,很多人的家里连种子粮都没得吃了,如果就这么罢兵,指不定要闹出多少祸事。”
    “只能撤了,”代善主动接过了努尔哈赤的话。“就像大汗之前说的那样。强攻沈阳是不可能的。沈阳三丈城高十二堑,还有精兵林立,铳炮环伺。如果拿命去填,就算把这十万人全填光了也填不下来。我和四贝勒也是都这么想的。”
    黄台吉先是一愣,紧接着便点了点头。
    “沈阳不行就换一个地方嘛!奉集,虎皮,威宁,这三个地方不都通向辽阳吗?”阿敏拧着眉头,一想到镶蓝旗各部广泛缺粮的现状,他的心里就发急。不找个地方大掠一场,好些人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是要换地方。但不是奉集,虎皮,威宁,”努尔哈赤张口喃喃,仿佛自言自语。“欲取辽东,必夺辽阳。欲夺辽阳,必克沈阳。别的地方都不行。”
    经过先期的实地考察与几场试探性的进攻,努尔哈赤已经完全确定。威宁,奉集,虎皮这些关口都不是攻略辽阳的关键。
    威宁营夹在山川之间,地势险要。虽然不至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也是易守难攻之所在。大军根本展不开,只能一点一点地去填,一点一点地去耗。只要辽阳方面派出援军,则威宁必不可能克。
    而奉集,虎皮二城则互为犄角。一城被围另一城则援,在二城克下之前,辽阳必有援军。如果金军选择强攻奉,虎,那么沈阳很可能不会来援。直接就联系周边各堡的驻军出师收复抚顺了。到时候,金军就只能顶着辽、奉、虎三镇联军的追击急急回退。
    一旦沈阳方面在抚顺站稳脚跟,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关门打狗。就算不被整体吃掉,那也会损失惨重。
    只有攻打沈阳,才能消弭攻打辽阳时的后顾之忧。但如今的事实已经证明,沈阳拿不下来。想围城打援也打不了,熊廷弼根本不急,连河都不过。金军要围沈阳就让金军围,要打沈阳就让金军打。熊廷弼就是吃准了金军啃不下沈阳。
    而且努尔哈赤判断,援沈明军也不是一定就不会动。如果金军真的不顾一切全力攻沈,那么熊廷弼的援军很可能会在金军损失惨重的时候渡河北上,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就是以新师攻老师,以有备攻无备。
    “那大汗准备换哪里?”阿敏不觉得还有其他地方可供金军朵颐。
    “大明还是有实力的。皇太子比皇上还要圣明些。”努尔哈赤向前探身,倚着桌子,眼神里满是不甘。“如今之计,只能暂时放弃攻略辽地,转而西袭鞑靼,或者南掠朝鲜以待时机了。”努尔哈赤果断撤退,也是为了给这两个次一级的方案保留实力。如果在沈阳城下就把血拼干了,那么恐怕不等袭掠,鞑靼自己就过来了。
    阿敏稍一思索,脸上的神情也逐渐缓和了。他起身出列,跪下拜道:“大汗圣虑英明,我镶蓝旗愿为马首!请大汗调遣指派!”
    “不急,布置新的战略需要时间,再怎么也不急在这一两天”努尔哈赤摆摆手,“而且还有一些场面事要做。”
    “场面事?”阿敏不解。
    努尔哈赤看向代善。“代善,这既是你的主意,那还是你跟阿敏说说吧。”
    “是,大汗。”代善先朝努尔哈赤恭敬一拜,随后才对阿敏说道:“阿敏,是这样的。为了保士气不散,我向大汗建议,不以攻略失利为由撤兵。而以后方被明军无耻偷袭,需要整备防固为由撤兵。大汗圣明烛照,采纳了我的建议。所以在西袭南掠之前,我们需要暂时退到后方,安抚那些被明军袭击的部落。”
    努尔哈赤对代善主动背锅的行为非常满意。这时也投桃报李般地出来给代善“站台”:“代善的考虑很对,而且也确实很有加固后方的必要。我们的探子发现,奸猾的熊贼已经组建了一支由西南土司兵为主的猎杀游击营,还有一些逃窜的叶赫部残党也加入了。这个猎杀营不参加前线的正面作战,只在我大金后方游击骚扰,着实是可恶至极。如果任由他们恣意破坏,不但会破坏粮食生产,还会动摇我大金的军心。”
    “我明白了。”阿敏深深地看了代善一眼,又不着痕迹地睨了黄台吉一眼。
    阿敏对这些表兄弟之间的夺嫡斗争有所了解,但他目前仍在观望之中。之前看来,代善因为岳托、硕托两兄弟的事情而被努尔哈赤打压,就连镶红旗都被明令分给了岳托,代善显然是大大地式微了。阿敏猜测,如果代善真的被拿掉,那么上位的很可能是四贝勒黄台吉。
    不过现在看来,代善的储君地位似乎还没有被根本地动摇到,天命汗仍旧信任这位大贝勒,只是想要敲打提醒一下。
    至于三贝勒莽古尔泰,没人认为这家伙还能角逐汗位。从莽古尔泰亲手弑母的那一刻起,他就与汗位彻底绝缘了,只要努尔哈赤还没老得不晓事,就不可能让这种人成为储君。
    “那些西南土司闹得很凶吗?”一眨眼,阿敏又回过神来。
    “动静不小,但总的来说也算不得太严重,”努尔哈赤说道,“目前只有一些外围的小部落受了灾。所以撤军的事情还引起了一些少壮的不满。”
    “他们只是不晓大汗心思,看不清局势而已。”阿敏说道。
    “看得太清了也不好。”代善幽幽地插了一句。
    阿敏一凛,没有接代善的话茬。“大汗,我镶蓝旗有部落受损吗?”
    “有。”努尔哈赤想了想,“如果没记错的话,镶蓝旗下应该有两个人数不及半个牛录的小部落被明军偷袭了。当中有一个受灾比较严重,留守的男丁都被杀了,女人也死了不少。但和那个整寨都被屠了镶红旗部落比起来,也还算幸运。”
    “哪家?”阿敏瞥了代善一眼,心下竟然多了一丝错误的“明悟”。
    “好像是哈达部那拉氏的旁支。就驻在赫图阿拉附近。”努尔哈赤说道,“你可以去看看。”
    “是,大汗,”阿敏应道,“我会带着抚恤过去。”
    “抚恤还是我帐里出吧。”努尔哈赤摆摆手,回过头。“彻尔格。”
    “奴才在。”彻尔格就地跪下。
    “回去之后尽快把发给各受损部落的抚恤都准备好。”努尔哈赤下令。
    “是!谨遵汗命。”彻尔格叩首应是。
    “大汗圣仁!”在场的三大贝勒齐齐叩首颂圣。
    ————————
    哈达部,分解自扈伦国,约创建于嘉靖初年,以其居哈达河而得名,又因与叶赫部南北相邻,故又被明朝称为南关。
    万历十年,哈达部贝勒王台病故,其子岱善即位,以孟格布禄为首的王台余子不服,互相攻杀。宗主国大明多次介入,但最终没能根本上消除哈达部的内讧问题。适逢叶赫部与建州部相继崛起壮大,哈达部便在内耗之中彻底失去了角逐女真霸主的机会。
    万历二十七年,还是建州贝勒的努尔哈赤攻占哈达城,迫使在内讧中获得胜利的哈达贝勒孟格布禄投降。孟格布禄降后,努尔哈赤先是下令恩养之,后续又以试图谋杀自己而将之处死。哈达部在事实上已遭建州部吞并。当时,税监高淮已经到任,整个辽东乱成一团,明廷故对此视而不见。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将其十二岁的幼女莽古济嫁给孟格布禄之子吴尔古代,希望靠着联姻永久性地收服哈达部众。
    但同年,总兵官马林被税监高淮劾罢,李成梁再镇辽东。
    李成梁到任之后,希望恢复女真各部的分裂状态,便派人强压努尔哈赤,令其释放吴尔古代,并归还其部众。当时,努尔哈赤仍处“王莽谦恭未篡时”,不敢公然忤逆明廷,不听李成梁号令。于是便将吴尔古代送还所部,使其成为贝勒重掌哈达。
    但欺负弱小向来是鞑靼、女真的传统,哈达再立之后,相继遭到叶赫和蒙古诸部多次劫掠。吴尔古代曾求助大明,但当时辽东镇已经破落至极,无法援救。不久后,哈达部闹起了饥荒,穷困潦倒之下,吴尔古代选择率部投奔岳父努尔哈赤。哈达部再次宣告灭亡。
    哈达部二次并入建州部之后,多次被拆分重组。虽然有一小部分部众因为莽古济的关系,而被分到莽古尔泰统领下的正蓝旗。但大部分部众都沿着旧例,存留在努尔哈赤麾下的两黄旗,以及沿袭自舒尔哈齐旧部的镶蓝旗。
    毕竟当初袭破哈达部的时候,这两兄弟还远没有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本章完)